外国文学期末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
题型:一、名词解释(6选4,4×5分)
二、简答题(4×5分,注意文学思潮的特点)
三、分析题(选2道,20分,注意人物形象分析)
四、阅读理解(选1道,15分)
五、评论写作(25分)
一.名词解释:
1.三一律
是古典主义戏剧创作遵守的艺术原则。
指戏剧的时间、地点、情节三者单一,即一部戏剧只能表演一个事件(情节单线索),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事件必须在一昼夜内完成。
这种原则对规范戏剧创作曾起到过积极作用。
2.狂飙突进运动
这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一场由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学革命”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而得名,活动纲领由赫尔德制定。
“狂飙突进”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感情,强调“天才”,肯定卢梭的“返回自然”观,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代表作家是青年时代的歌德、席勒等。
3.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分为《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两部作品,各有24卷,描写了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凯亚人和小亚细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为期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歌颂了这场战争中的氏族部落首领的英雄事迹。
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4.伊索寓言
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
主要表现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情感,是他们的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在艺术上,善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
比较著名的有《狼和小羊》、《农夫与蛇》、《龟兔赛跑》等。
它对后来的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等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5.流浪汉小说
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从思想倾向上说,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逼迫所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积极反抗情绪;从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从结构上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小癞子》。
6.百科全书派
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所形成的革命派别。
18世纪初,法国的一些启蒙思想家们开始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理论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重新总结。
他们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团结在一起,主编是狄德罗,副主编是达兰贝尔,撰稿人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
他们都坚决反对天主教会和经院哲学及封建等级制度,积极宣扬启蒙思想。
《百科全书》的编撰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大学才子派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他们是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被称为“大学才子”。
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托马斯、基德,罗伯特、格林,马洛。
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先驱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的成就准备了条件,他们从语言、风格、情节方面影响了莎士比亚。
8.湖畔派诗人
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是第一代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
他们都经历了从拥护法国大革命到对革命的失望过程,又都因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而远离城市,远离社会斗争。
他们隐居在英国西北部昆布兰湖区,创作了大量歌颂大自然,缅怀中古,讴歌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因而被称为“湖畔派”。
9.拜伦式英雄
这是诗人拜伦在“东方叙事诗”(如《异教徒》、《阿比杜斯的新娘》、《海盗》)等作品中塑造出的一类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的叛逆者。
他们具有非凡才能但无用武之地,反抗而无结果,深感痛苦和绝望。
因这些主人公身上明显带有诗人拜伦的生活印迹和性格特征,文学史上称之为“拜伦式英雄”,代表性人物有《海盗》中的康拉德、诗剧《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10.《欧那尼之战》=“《爱尔那尼》之战”
法国浪漫派和古典派的一场短兵相接的斗争。
1830年,雨果在巴黎上演了浪漫剧《欧那尼》,此剧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全作情节曲折离奇,时间地点随意转换,还加进了喜剧成分,运用了对照原则,因而遭到了古典派的强力反对。
古典派与浪漫派在剧场里进行了一个月的斗争最终因《欧那尼》的演出成功而败北。
从此,浪漫主义戏剧压倒了古典主义戏剧。
11.巴洛克文学
17世纪巴洛克风格在文学上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夸张风雅,而且充满了宗教的狂热,人的情绪被夸大,形式为混乱和破碎的,卡尔德隆是巴洛克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家,代表作品是《人生如梦》,巴洛克文学发展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和倾向,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作用,对20世纪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
12.人文主义
这一名称从“人文科学“一词发展而来。
中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兴起,出现
了一些市民举办的世俗学校。
这些学校开设了一些与神学、经院哲学相对抗的学科,以人与自然为研究对象,即所谓“人文科学”,当时那些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和世俗学科,而且具有新思想的学者,被后人称为人文主义者。
直到19世纪,西方史学家们才把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称之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和禁欲主义为基本内容的世界观。
13.文艺复兴
14至17世纪初,首先在意大利发生,并很快波及全欧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广泛开展,它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艺复兴呼唤的是古希腊罗马的自由学术、生活精神,核心是人文精神。
13.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以科学思想和近代文化启迪民众,消除愚昧、落后,从而解放人性,改造社会。
它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也是17世纪理性主义摆脱政治束缚向科学化的迈进。
14.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这一时期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时期,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的局面,以及启蒙思想的破灭使人们处于惶惶与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形成为一股潮流,浪漫主义就是这股潮流的文学折射。
它的基本特征有……,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等。
15.二希传统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史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它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现矛盾冲突与互补之势,是欧洲近代文学的人们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
二.简答题:
1.希腊神话的特点:
神与人同形同性;比人威力大、长生不死、主宰一切。
(1)想象力极强。
它把自然界万事万物拟人化、神话化,也把人类精神领域、感情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拟人化、神话化了,而且入情入理,合乎逻辑,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2)故事性极强。
希腊神话故事,普遍具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娓娓道来,十分动听。
(3)哲理性极强。
希腊神话,既富有情趣,又极其深刻,是古希腊先民劳动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凝聚,也是早起人类智慧和思考的结晶,许多故事都寓意颇丰,发人深思,成为后世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①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②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追求光明,酷爱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
量。
③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
希腊神话是世界神话中保存最完整,也是内容最丰富的神话。
)
2.人文主义(文学)特点:
第一,有着反封建反教会的深刻思想内容。
第二,有着自由的艺术结构、灵活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创作方法。
第三,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
第四,具有生动有力的民族语言形式。
3.古典主义文学特征:
古典主义主要成就是戏剧。
共同特征主要是:
(1)拥护王权统治,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原则。
(3)崇尚古希腊罗马文学,以古代文艺作品为典范。
重视格律,要求戏剧创作必须遵守“三一律”原则。
(4)重视完美的艺术形式。
4.启蒙文学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
(2)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和政论性。
(3)着重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感情。
(4)创造和运用新的文学体裁。
(5)以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美学原则。
5.浪漫主义文学特点:
(1)最突出的特征是主观性。
(2)寄情山水和赞美大自然,是重要特征。
(3)在接受文化传统方面,浪漫主义作家十分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4)最善于描绘理想社会,以蔑视、不满的态度看待现实。
(5)浪漫主义作家为了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
6. 荷马史诗:
(1)《荷马史诗》的价值
A:①广阔描绘了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②表现了“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
③体现了个人意识的新觉醒
④表现了古希腊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⑤表现了古希腊人朴素的哲学观和人文意识
⑥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古希腊文学和文化中的悲剧意识
B:①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最杰出的英雄史诗,它歌颂了古代英雄的集体主
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肯定了现实社会和人的力量。
②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它广泛真是地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到奴隶族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情况。
它的素材来源于流传已久的口头文学,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①剪裁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
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③叙述明晰快捷,生动灵活中不失沉稳庄严
④语言多样化:质朴、自然,华丽精妙且善用比喻
⑤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因素
7.《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特点:
①以维特与友人及绿萝的通信以及他的日记片段的方式连缀而成。
②这种叙述方式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自然地融为一体,直抒胸臆,着重表现主人公对社会人生的主观感受,加强了作品的情感色彩。
③注重对自然景物及其变化的描写,融情于景,情景相生,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8.《悲惨世界》主题:
①小说以冉阿让为中心,通过他的坎坷不平、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以及芳汀和珂赛特的悲惨命运,真实描绘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法国社会生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控诉了剥削制度、不公正的法律以及虚伪的道德观念所制造的罪恶。
②作品赞颂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以及共和主义者的英勇斗争。
③小说宣扬了仁慈和宽恕、博爱和感化的道德力量。
④小说表现对公平、公正理想社会制度的追求与渴望。
9. 《浮士德》主题:
第一,作品通过浮士德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断探索真理、追求美的过程,宣传了创建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第二,作品以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猛烈抨击了昏庸腐败的封建专制政治,揭露了教会势力的丑恶,也揭示了资产者的掠夺性,对劳动人民给予了深切同情。
第三,作品通过浮士德屡经挫折的探索与追求,对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年间的欧洲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的革命精神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第四,《浮士德》也表现了歌德世界观的双重性。
他批判封建罪恶,展示理性王国,但也轻视人民,对革命怀有恐惧心理。
10.18世纪德国文学概况:
德国自17世纪30年战争之后,国家四分五裂,德国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经济上严重依赖宫廷和贵族,这决定了德国早期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德国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启蒙运动不可能导致政治革命。
因此,德国启蒙思想家认为,促进德国民族统一是当务之急。
18世纪德国文学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启蒙运动时期(1700—1770)这一时期德国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德国民族文学。
以40年代为界,之前,主要在古典主义原则下进行戏剧改革,之后,德国文学开始走向繁荣。
主要作家有高特舍特、莱辛等。
第二时期:“狂飙突进”运动时期(1770—1785)
第三时期:“古典”时期(1786—1805),德国文学的繁荣时期
德国文学向“古典”时期过渡,与德国文学界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有关。
11. 二希传统——西方文化的两大源泉:
①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古典传统——主要是罗马传统
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中世纪传统——继承古希伯来文化,吸收古希腊的一些影响,也称为希伯来传统。
三.分析题:
1.堂吉诃德形象:
(1)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之一,他身上既有明显的喜剧性特征,又有鲜明的悲剧性色彩
(2)生活在资本主义已经萌芽时期的堂吉诃德却要在现实生活中恢复封建社会和骑士精神,故而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滑稽的喜剧性的角色(3)他立志铲除人间罪恶,为了美好的社会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但他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实现,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又使他具有了悲剧性的色彩
(4)他性格中的矛盾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西班牙社会矛盾的反映
2.哈洛尔德形象:
忧郁、孤独,不满现实的资产阶级民主战士,青年漂泊者的形象,是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他感情炽烈,精力充沛,积极干预生活,对旅途所见均能做出积极评价,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切仍不能改变他的忧郁性格,他永远怀有无尽的悲哀。
这个形象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3.俄狄浦斯王形象:
(1)俄狄浦斯正直、诚实,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处奔走,力图自己来掌握命运,说明他具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他为遵循高尚的道德原则,敢于反抗神谕。
(2)在追查杀害老王的凶手一事中,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对国家对臣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尽管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命运的罗网,却仍然一查到底,绝不逃避罪责。
(3)俄狄浦斯的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是应该肯定的,然而命运却注定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那么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这样的思想在古代是相当可贵的。
4.(1)答尔丢夫个性最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是他的主导性格,具体表现为:
a伪装的虔诚信徒
b地道的贪欲之徒
c阴险狠毒的恶人
(2)答尔丢夫形象典型意义
a答尔丢夫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装的教会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骗和伪装,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是个作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b历史意义: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
c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
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君子”的同义语。
5.冉阿让形象:
(1)冉阿让是雨果精心塑造的一个体现道德感化理想的人物形象。
(2)他的性格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入狱至出狱后来到狄涅城是他心灵上升而又堕落的矛盾阶段;米里哀主教的仁慈感化,其性格发展到人性复苏的第二阶段;他主动自首,是其性格达到道德升华的阶段。
之后,冉阿让完全成为一个人道与慈爱的化身了。
(3)冉阿让的形象充分体现雨果的人道主义理想,体现了作家希望以道德感化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6.鲁滨逊形象:
(1)通过青年商人鲁滨逊海上冒险和滞留并开辟岛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国真正资产阶级的著名艺术典型
(2)体现了资产阶级发展时期奋发进取和创业精神
(3)鲁滨逊虽是资产阶级文学幻想的产物,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却丝毫没有被神化拔高
(4)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主人公形象
四.阅读理解:略
五.评论写作:
莎士比亚:
一、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特点
历史剧、喜剧和诗歌时期(1590—1600)
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具有一种愉快乐观的浪漫主义色彩。
主要成就:十四行诗154首,历史剧9部,喜剧10部
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
悲剧时期
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是严峻批判社会邪恶势力,风格悲愤沉郁。
传奇剧时期
创作特征是调和现实矛盾,转向梦幻世界,充满浪漫情调,富有传奇色彩,宣扬宽恕和解。
二、四大悲剧的美学意蕴(理解即可)
在艺术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代表了人类戏剧艺术的顶峰,而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
莎士比亚悲剧超越传统最深刻最独特之处就在于戏剧的心灵内在化倾向,这种内在化的神秘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人性的异化和扭曲。
这种超越传统的悲剧审美特征又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后来的西方现代戏剧艺术。
易卡生、契词夫、奥尼尔等戏剧艺术大师都承认在这方面深受莎士比亚悲剧的影响。
古典主义时代最深刻的人性论,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中彻底地呈现出来。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
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
在悲剧中他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
这种人性的异化和病态的灵魂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早完成的《Hamlet》中表露无遗。
他透过Hamlet 的口说:“某种品行,脾气,习惯,缺点……冲破约束发展到反常......这少量的邪恶足以勾销全部高贵的品质,害得人声名狼藉。
三、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及特色
《哈姆雷特》四大悲剧之首:“莎士比亚悲剧皇冠上的一朵宝石花。
”
鲜明地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悲剧观念,集中体现了其悲剧在艺术上思想上的成就。
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
莎士比亚赋予他一个知识分子的特殊品格和气质,体现在两个方面:
a责任感:他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青年,对人文主义理想有自觉性。
b敏感多思和探索的精神(六大段独白)
分析哈姆雷特形象:
“快乐王子”阶段一出场时,对人生、社会充满理想
“忧郁王子”阶段父亲被谋杀后,复仇内心的痛苦
“延宕王子”阶段决心复仇,但在复仇中寻找意义,犹豫不决
“复仇王子”阶段手刃仇敌,悲惨死去
延宕:克劳狄斯祈祷之时,担心他会为此进入天堂。
精神分析认为:哈姆雷特的潜意识中也暗含弑父娶母的意图,因此他不能为此杀次杀死克劳狄斯。
疯癫:哈姆雷特用装疯的形式,一方面确证父亲的死因是否与叔父有关;另一方面,是一种逃避的方法;可以借助非理性的外衣来控诉理性世界的罪恶和虚妄。
(答案版本二:
《哈姆莱特》的中心人物是哈姆莱特。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1)他热情、深沉、敏锐,善于思索,英武多才,在人文主义思想熏陶下,
对世界和人类怀有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2)在同黑暗现实的接触和斗争的过程中,他的性格也随之发展,由于不理解理想何以会破灭,他就变得十分忧郁。
(3)哈姆莱特是富于情感、善于思考的人文主义者,他不盲目轻信,观察、思考、探索,使哈姆莱特对现实的认识不断深化,他从忧郁、迟疑转入了行动。
(4)哈姆莱特喜欢思考,但由于把行动的后果考虑的过分周密,显得性格顾虑重重,这使他的复仇行动迟迟不能开始。
最后虽然杀死了奸王,却有很大的偶然性。
(5)哈姆莱特的性格悲剧有着深刻的原因。
客观上,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作品反映的时代,尽管封建势力开始衰落,但仍有相当大的力量,相比之下,主人公所代表的先进思想和力量显得弱小,悲剧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主观上,哈姆莱特所奉行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
他身上有种种弱点,最突出的就是脱离人民群众。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哈姆莱特的形象,集中概括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先进性和局限性,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
)
3、《哈姆雷特》的艺术成就:
a在结构方面,作品展开了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而多种线索交织中,又始终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b在人物塑造方面,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特别是哈姆雷特的性格丰富性及其内心的层层矛盾,使其具有特殊的魅力。
c在语言上,莎士比亚表现了大师的风范,他将无韵诗体与散文、有韵的诗句、抒情歌谣等融为一体。
(答案版本二:
(1)在创作方法上,莎士比亚采取的是哈姆莱特在剧中曾说过的“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的现实主义。
(2)《哈姆莱特》具有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3)戏剧典型人物的性格具有丰富性。
(4)戏剧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独白这两种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
(5)《哈姆莱特》的语言丰富,表达形式多样。
)
四、莎士比亚剧作的创作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创作原则:莎士比亚化—现实主义原则
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包括:第一,真实地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
第二,较广泛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
第三,在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
第四,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所谓的莎士比亚化,也可以理解为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
a戏剧是反映人生的镜子
b表演理论:表演要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