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基础(auto_ptr作用和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auto_ptr智能指针机制很多⼈都知道,但很少使⽤它。这真是个遗憾,因为auto_ptr优雅地解决了C++设计和编码中常见的问题,正确地使⽤它可以⽣成健壮的代码。本⽂阐述了如何正确运⽤auto_ptr来让你的代码更加安全——以及如何避免对auto_ptr危险但常见的误⽤,这些误⽤会引发间断性发作、难以诊断的bug。
1.为什么称它为“⾃动”指针? auto_ptr只是众多可能的智能指针之⼀。许多商业库提供了更复杂的智能指针,⽤途⼴泛⽽令⼈惊异,从管理引⽤的数量到提供先进的代理服务。可以把标准C++ auto_ptr看作智能指针的Ford Escort(elmar注:考试⼤提⽰:可能指福特的⼀种适合家居的车型):⼀个简易、通⽤的智能指针,它不包含所有的⼩技巧,不像专⽤的或⾼性能的智能指针那么奢华,但是它可以很好的完成许多普遍的⼯作,它很适合⽇常性的使⽤。
auto_ptr所做的事情,就是动态分配对象以及当对象不再需要时⾃动执⾏清理。这⾥是⼀个简单的代码⽰例,没有使⽤auto_ptr所以不安全:
// ⽰例 1(a): 原始代码 //
void f()
{
T* pt( new T );
...代码...
delete pt;
}
如果f()函数只有三⾏并且不会有任何意外,这么做可能挺好的。但是如果f()从不执⾏delete语句,或者是由于过早的返回,或者是由于执⾏函数体时抛出了异常,那么这个被分配的对象就没有被删除,从⽽我们产⽣了⼀个经典的内存泄漏。
能让⽰例1(a)安全的简单办法是把指针封装在⼀个“智能的”类似于指针的对象⾥,这个对象拥有这个指针并且能在析构时⾃动删除这个指针所指的对象。因为这个智能指针可以简单的当成⼀个⾃动的对象(这就是说,它出了作⽤域时会⾃动毁灭),所以很⾃然的把它称之为“智能”指针:
// ⽰例 1(b): 安全代码, 使⽤了auto_ptr //
void f()
{
auto_ptr pt( new T );
...代码...
} // 当pt出了作⽤域时析构函数被调⽤, 从⽽对象被⾃动删除
现在代码不会泄漏T类型的对象,不管这个函数是正常退出还是抛出了异常,因为pt的析构函数总是会在出栈时被调⽤。清理会⾃动进⾏。
最后,使⽤⼀个auto_ptr就像使⽤⼀个内建的指针⼀样容易,⽽且如果想要“撤销”资源,重新采⽤⼿动的所有权,我们只要调⽤release():
// ⽰例 2: 使⽤⼀个 auto_ptr //
void g()
{
T* pt1 = new T; // 现在,我们有了⼀个分配好的对象
// 将所有权传给了⼀个auto_ptr对象
auto_ptr pt2( pt1 );
// 使⽤auto_ptr就像我们以前使⽤简单指针⼀样
*pt2 = 12; // 就像 "*pt1 = 12;"
pt2->SomeFunc(); // 就像 "pt1->SomeFunc();"
// ⽤get()来获得指针的值
assert( pt1 == pt2.get() );
// ⽤release()来撤销所有权
T* pt3 = pt2.release();
// ⾃⼰删除这个对象,因为现在
// 没有任何auto_ptr拥有这个对象
delete pt3;
} // pt2不再拥有任何指针,所以不要 // 试图删除它...ok,不要重复删除
最后,我们可以使⽤auto_ptr的reset()函数来重置auto_ptr使之拥有另⼀个对象。如果这个auto_ptr已经拥有了⼀个对象,那么,它会先删除已经拥有的对象,因此调⽤reset()就如同销毁这个auto_ptr,然后新建⼀个并拥有⼀个新对象:
// ⽰例 3: 使⽤reset() //
void h()
{
auto_ptr pt( new T(1) );
pt.reset( new T(2) ); // 删除由"new T(1)"分配出来的第⼀个T
} // 最后,pt出了作⽤域, // 第⼆个T也被删除了
auto_ptr⽤法:
1.需要包含头⽂件
2.Constructor:explicit auto_ptr(X* p = 0) throw(); 将指针p交给auto_ptr对象托管
3.Copy constructor: auto_ptr(const auto_ptr&) throw(); template auto_ptr(const auto_ptr& a) throw(); 指针的托管权会发⽣转移
4.Destructor: ~auto_ptr(); 释放指针p指向的空间
5.提供了两个成员函数 X* get() const throw();//返回保存的指针,对象中仍保留指针 X* release() const throw();//返回保存的指针,对象中不保留指针
auto_ptr实现关键点 1.利⽤特点”栈上对象在离开作⽤范围时会⾃动析构”
2.对于动态分配的内存,其作⽤范围是程序员⼿动控制的,这给程序员带来了⽅便但也不可避免疏忽造成的内存泄漏,毕竟只有编译器是最可靠的。
3.auto_ptr通过在栈上构建⼀个对象a,对象a中wrap了动态分配内存的指针p,所有对指针p的操作都转为对对象a的操作。⽽在a的析构函数中会⾃动释放p的空间,⽽该析构函数是编译器⾃动调⽤的,⽆需程序员操⼼。
多说⽆益,看⼀个最实⽤的例⼦: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C
{
public:
TC(){cout< ~TC(){cout< };
void foo(bool isThrow)
{
auto_ptr pTC(new TC); //⽅法2
//TC *pTC = new TC; //⽅法1
try
{
if(isThrow)
throw "haha";
}
catch(const char* e)
{
//delete pTC; //⽅法1
throw;
}
//delete pTC; //⽅法1
}
int main()
{
try
{
foo(true);
}
catch(...)
{
cout< }
system("pause");
}
1.如果采⽤⽅案1,那么必须考虑到函数在因throw异常的时候释放所分配的内存。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在每个分⽀处都要很⼩⼼的⼿动 delete pTC;
2.如果采⽤⽅案2,那就⽆需操⼼何时释放内存,不管foo()因何原因退出,栈上对象pTC的析构函数都将调⽤,因此托管在之中的指针所指的内存必然安全释放。
⾄此,智能指针的优点已经很明了了。
但是要注意使⽤中的⼀个陷阱,那就是指针的托管权是会转移的。例如在上例中,如果 auto_ptr pTC(new TC); auto_ptr pTC1=pTC; 那么,pTC1将拥有该指针,⽽pTC没有了,如果再⽤pTC去引⽤,必然导致内存错误。
要避免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使⽤采⽤了引⽤计数的智能指针,例如boost::shared_ptr等
auto_ptr不会降低程序的效率,但auto_ptr不适⽤于数组,auto_ptr根本不可以⼤规模使⽤。 shared_ptr也要配合weaked_ptr,否则会很容易触发循环引⽤⽽永远⽆法回收内存。理论上,合理使⽤容器加智能指针,C++可以完全避免内存泄露,效率只有微不⾜道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