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30 诗四首(讲)(提升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点】
学会赏析重点词句,体味作品意蕴。
☆课堂探讨☆
要点一:学会赏析重点词句,体味作品意蕴。
【探究活动】学会赏析重点词句,体味作品意蕴。
【教师释疑】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X)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
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讨论明确】
《归园田居》这首诗用语十分平白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带月荷锄归”,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粉饰。
然而正是这自然平白的诗句创造了作品醇美的意境,形成了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使至塞上》中“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
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
其中“直”字表现了孤烟之高与大漠的平静安谧,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写出了边塞地区的辽阔旷远,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课堂提升】
1、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答案】C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答案】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紧承上两句,表达了作者虽然生活艰辛,但是却不后悔,因为这正完成了他归隐的愿望。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对《使至塞上》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代了诗人的路程去向。
B诗人用“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初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雄心。
C第三句展现了大漠的辽阔与奇特壮丽的景色,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D整首诗叙事与抒情结合,而作者的情感却在事件和景物中表现得酣畅淋漓,使得事、景、情融为一体。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B选项中写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雄心。
”“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对《渡某某送别》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C.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D.这首诗从题材上说是一首五言律诗,从体裁上说是思乡诗。
诗中不是写诗人离开故乡的不舍,而是以故乡水为抒情主体,描写其万里相送的情谊,使游子对故乡之思倍增。
【答案】 D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