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川军、火参、生军、将军、黄良、马蹄黄、香大黄、锦纹大黄。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1 植物形态
1 .1 掌叶大黄又名:北大黄、金大黄、天水大黄、葵叶大
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m左右。
地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茎。
茎粗壮,中空,绿色,平滑无毛,有不明显的纵纹。
单叶互生,
具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柄上密生白色短刺毛;基生
叶片圆形或卵圆形,长宽近相等,达40cm以上,掌状5~7深裂,
裂片矩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有大的尖裂齿,有3~7条
主脉,叶上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下面有白色柔毛,
以脉上为多,并疏生黑色腺点,叶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互生,
有短柄;托叶鞘大,筒状,绿色,膜质,有纵纹,密生白色短柔
毛。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弯曲,开展,被短毛;花小,数朵成簇,
互生于枝上,淡紫红色;花梗纤细,长3~4mm,中下部有关节;
花被6裂,长约1.5mm,排为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雄蕊9;
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
瘦果矩卵圆形,长9~10mm,宽7~8mm,
有3棱,沿棱生翅,翅边缘半透明,顶端稍凹陷,基部呈心形,
棕色。
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土壤湿润的山
地林缘或草坡上及高寒
山区。
分布于陕西、甘
肃、青海、宁夏、湖北、
四川、西藏,华北有栽
培。
主要为栽培,产量占大黄的大部分。
1 .
2 唐古特大黄又名:北大黄、鸡爪大黄。
与上种主要
区别为:叶片为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
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
圆锥花序大形,花
黄白色,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紧贴于茎。
瘦果三角形,有
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
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灌木林下或林缘较阴湿的地方。
分布于甘肃、青海、
湖北、四川、西藏,陕西有栽培。
1 .3 药用大黄又名:川军、雅黄、西大黄、南大黄、马
蹄大黄。
与上两种主要区别为:叶片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
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黄白色。
花果期6~7月。
生于大山草坡上与土壤肥厚、阳光充足的地方。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湖北,主产甘肃、青海,栽培或野生,产量较少。
2 药材性状
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
3~17cm,直径3~10cm。
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
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微管束)散
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
质坚实,
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
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
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
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以身干、质坚实,断面显锦纹,气清香,味苦而微
涩者为佳。
3 显微鉴别
3 .1 掌叶大黄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
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
形成层成
环。
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
薄壁细胞
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
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
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3 .2 粉末掌叶大黄根茎:黄棕色。
草酸钙簇晶
多见,直径20~160μm,有的至190μm,棱角大多短
钝,也有较长尖。
导管直径11~140μm,具缘纹孔、
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有的具缘纹孔横向延
长成网状。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
3~45μm,脐点大多呈星状,也有点状、三叉状或裂缝
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3 .3 唐古特大黄根茎:棕黄色。
草酸钙簇晶较多,
类长方形或类方形的较多见,大小不一,一般较大,
直径20~106μm,棱角大多宽而较尖,长短参差不齐,
有的棱角短钝且不甚清晰,也有结晶一边平截似半簇
晶状,或类似方晶。
导管主为网纹导管,也有螺纹导
管,具缘纹孔导管较少,直径11~126(~144)μm,
非木化;有的导管分子甚短,长仅54μm,于近导管
分子端壁处具缘纹孔较易见到;偶见螺纹导管的螺纹
交错或有的环纹增厚。
淀粉粒极多,单粒类圆形或类
长圆形,直径3~25μm,脐点三叉状、十字状、星状、
短缝状或点状,层纹不明显;复粒多见,由2~10(~12)
分粒组成,大小不一,有的分粒特小,脐点明显。
3 .
4 药用大黄根茎:深黄棕色。
草酸钙簇晶较多,
大小不一,一般极大,直径35~155μm,棱角大多较
宽而短尖,有的棱角细小,或棱角较尖而长短不齐;
另有簇晶呈不规则矩圆形,棱角钝方或边缘棱角不甚
清晰;也有簇晶呈类三角形。
导管以具缘纹孔导管及
网状具缘纹孔导管为多见,也有网纹导管,直径约至
160μm,稀至190μm,非木化;具缘纹孔大小不一,
椭圆形、斜方形、六角形或横向延长,排列紧密;导
管分子长短不一,有的长仅100μm,导管分子形状及
相接形式亦不定,有的穿孔板位于侧壁,端壁尾尖;
螺纹导管较少,细小者直径约16μm。
淀粉粒较多,
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5~44μm,脐点裂缝状、
点状、人字状、三叉状、十字状或星状,有的不明显,
大粒层纹粗而较稀;复粒较多见,由2~8分粒组成,
有的分粒大小悬殊。
4 理化鉴别 4 .1 微量升华取本品粉末少
量,进行微量升华,置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菱状针晶
或羽状结晶。
4 .2 荧光检查取本品的稀乙醇浸出液,点于滤纸
上,滴加稀乙醇扩散后。
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
(365nm)下观察,显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亮蓝色荧
光。
取本品劈开新断面或粉末,于荧光灯下观察。
一般呈
棕色荧光,少数呈淡蓝色或淡蓝紫色荧光,易于非正品大
黄混淆,可用正品大黄对照观察。
非正品大黄断面呈极明
显的紫色荧
光。
4 .3 化
学定性取
本品粉末少
量,加碱液呈
红色。
4 .4 薄
层色谱取
本品粉末
0.1g,加甲醇
20ml,浸渍1
小时,滤过。
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
酸1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
用乙醚分2
次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
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
照药材溶液。
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加
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液。
吸取上述三
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CMC-Na薄层板上,以
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5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溶液。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苯-甲酸乙酯-甲醇-甲酸-水(3:1:0.2:0.05:0.5)混合液的上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己烷-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水(3:1:1.5:0.1:0.5)混合液的上层液为第2次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5个相同颜色的黄色条纹,由下至上分别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4 .
5 光谱鉴别取本品粗粉1g,用50%乙醇浸渍1小时,滤过。
滤液加50%乙醇稀释至每1ml含药材0.1mg,置1cm比色杯中,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
在279±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取药材50%乙醇浸出物(5.0mg/1.0ml),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定其红外光谱。
样品在1520cm-1处出现一个很弱的吸收峰。
或取药材粉末3.0mg,以相同方法测其红外光谱,样品亦在1 520cm-1有吸收,在1 300cm-1、780cm-1、515cm-1处均有尖锐的吸收峰。
5 规格等级
大黄因产地较多,品种与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性状、气味、色泽等均有差异,所以在历史上形成了复杂的商品规格。
按产地及使用习惯,综合历史情况,商品规格大体可分为北大黄和南大黄二大类。
5 .1 北大黄主要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及根。
商品主要有两个类型,即西宁型大黄和铨水型大黄,现分述如下。
⑴西宁型大黄西宁大黄:主产于青海,在西宁集散。
多除去外皮,呈黄棕或红棕色;横断面可见槟榔纹、朱砂点,亦称“锦纹”;全体如蛋形,亦名“蛋吉”,为大黄中佳品。
主要有:西宁蛋吉——为中型大黄,体重质坚,多刮去外皮,通体光圆锦纹明显,质量最优;西宁中吉(箱吉)——形状不一,轻重不等,断面有的可见空心或裂隙;西宁片吉(箱片)——为大型大黄,纵切成2~3片,色浅,质松,油性较小。
河川大黄:产于甘肃省和政、临夏等地,集散于临夏(旧称河川)。
体圆质松,较西宁货略逊。
岷县大黄:产于甘肃省岷、临谭等地。
形似西宁大黄,但色浅,质次之。
凉黄:产于甘肃省武威(旧称凉州)。
狗头形,亦名凉州大黄、狗头黄,质佳,产量极少。
⑵铨水型大黄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切成片,质地较松,较西宁大黄色浅,锦纹不甚明显,断面亦见星点环状排列,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
主要商品有:
铨水大黄:产于甘肃省铨水等地,体长者常切成段块。
分为中吉、苏吉等;体圆者纵切成片,称开片大黄,质较优。
文县大黄:甘肃省文县产,为家种,分文县中吉、文县爿两种。
与铨水大黄相似,又称“文片大黄”,质较次之。
清水大黄:甘肃省清水县产,多家种,质松。
庄浪大黄:甘肃省庄浪乡,形似清水大黄,惟气味浊,性烈,质次。
5 .2 南大黄主要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及根,又称四川大黄、马蹄大黄。
多横切成段,马蹄形,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小,排列不规则,质松,富纤维性。
主要商品有:
雅黄:产于四川省九龙等地,于雅安集散,为野生。
南川大黄:产于四川省南川县,为栽培品,体重质差。
陕西省汉中一带亦产,质次,国内多作染料。
此外,云南马蹄黄、羊蹄黄及陕西汉中、安康,湖北西北山区的野生大黄,在外形上也多切成马蹄形,亦名马蹄大黄。
5 .3 现行规格等级按来源及产地分为西大黄、雅黄、南大黄三类。
前一类的原植物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后二类的原植物均为药用大黄。
西大黄多已变为家种,产地加工分为蛋片吉、苏吉、水根三个规格,不善加工者亦有加工成原大黄。
雅黄系指四川阿坝、甘孜、雅安、凉州,青海及云南等地的产品。
南大黄系指川东与湖北、贵州及陕西毗邻地区的栽培品。
(1)西大黄①蛋片吉一等:去净粗片,纵切成瓣。
表面黄棕色,体重质坚。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红肉白筋,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颗粒。
气清香,味苦微涩。
每kg8个以内,糠心不超过15%。
无杂质、虫蛀、霉变;②二等:每kg 12个以内。
其余同一等;③三等:每kg 18个以内。
其余同一等;④苏吉一等:去净粗皮,横切成段。
呈不规则圆柱形,表面黄棕色,体重质坚。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红肉白筋,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颗粒。
气清香,味苦微涩。
每kg 20个以内,糠心不超过15%。
无杂质、虫蛀、霉变;⑤二等:每kg 30个以内。
其余同一等;
⑥三等:每kg 40个以内。
其余同一等。
水根统货:为掌叶大黄或唐古特大黄的主根尾部及支根的加工品。
呈长条状,表面棕色或黄褐色,间有未去净的栓皮,体重质坚。
断面淡红色或黄褐色,具放射状纹理。
气清香,味苦微涩。
长短不限,间有闷茬,小头直径不小于1.3cm。
无杂质、虫蛀、霉变。
原大黄统货:去粗皮,纵切或横切成瓣、段、块、片,大小不分。
表面黄褐色,断面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髓部有星点或散在颗粒。
气清香,味苦微涩。
中部直径在2cm以上,糠心不超过15%。
无杂质、虫蛀、霉变。
(2)雅黄①一等:切成不规则块状,似马蹄形,去净粗皮,表面黄色或黄褐色,体重质坚。
断面黄色或棕褐色。
气微香,味苦。
每只150~250g。
无枯糠、焦糊、水根、杂质、虫蛀、霉变;②二等:表面黄褐色,体较轻泡,质松。
断面黄褐色。
每只100~200g。
其余同一等;③三等:未去粗皮,大小不分,间有直径3.5cm以上的根黄。
其余同二等。
(3)南大黄①一等:横切成段,去净粗皮,表面黄褐色,体坚实。
断面黄色或黄绿色。
气微香,味涩而苦。
长7cm以上,直径5cm以上。
无枯糠、糊黑、水根、杂质、虫蛀、霉变;②二等:体质轻松,大小不分,间有水根。
最小头直径不低于1.2cm。
其余同一等。
附:各种规格商品大黄产地及来源简表
6 药性功效
本品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外用于水火烫伤。
7 其它药用部位
大黄茎为大黄的地上茎或嫩苗。
味酸、苦,性寒,无毒。
功能通大便,清肠热。
8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8 .1 心叶大黄Rheum acuminatum Hook f. et Thoms
植株高45~65cm。
茎及叶柄纯紫红色或纯绿色,无斑点;叶片完整不裂,心形、肾状心形至三角状心形。
花序分枝自中部开始。
果实近圆形,长5~7mm。
呈类圆柱形。
直径一般为3.5cm以下,上部有茎痕及根痕,表面具黑褐色的薄外皮,外皮脱落处为皮部及木部,木部表面具纵向的白色脉纹。
质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红色,可见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涩。
分布于西藏、甘肃。
根及根茎混于藏边大黄中。
8 .2 水黄Rheum alexandrae Batal.
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
8 .3 阿尔泰大黄Rheum altaicum A. los.
分布于新疆。
根及根茎泻实热,通大便,破积行瘀,消肿。
8 .4 密序大黄Rheum compactum L.
分布与功效与阿尔泰大黄相同。
8 .5 信州大黄Rheum coreanum Nakai,
多加工成椭圆形块状。
长5~9cm,直径4~6cm。
表面棕褐色,外皮多已除去,可见网状纹理及“星点”。
8 .6 藏边大黄Rheum emodi Wall.[R. australe D. Don]
植株高达2.5m。
叶通常宽卵形至肾状心形,
长大于宽,边缘具皱波。
花紫红色。
果实卵形至
矩圆形,长约12mm,宽约11mm,翅宽约3~5mm,
两端圆或微凹。
根茎类圆锥形,根类圆柱形,长5~20cm,
直径1~5cm,外表红棕色或灰褐色,表面多纵皱
纹,横断面浅纵灰色至浅紫灰色,形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具蛇管状导管,髓部具星点。
气微香,味
苦微涩。
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显紫色荧光。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青海。
根用于肺
热咳嗽,咽喉痛,便血,痈疮肿毒,外伤出血。
西藏用于治疗胃肠炎症,外用止血,疗疮,消炎。
8 .7 华北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
ünt,又名:土大黄、山大黄、唐大黄、河北大
黄、波叶大黄。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以上。
根茎肥厚,
表面黄褐色。
茎粗壮,直立,具细纵沟纹,通常
不分枝,中空。
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卵形至卵状
圆形,长10~16cm,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波
状,下面稍有毛;茎生叶较小,具短柄或几无柄,
托叶鞘长卵形,暗褐色,抱茎。
圆锥花序顶生,
花小,多数,白绿色;苞小,肉质,内有花3~5朵;花梗中部以下有一关节;花被6片,卵形,2轮,外轮3片较厚而小;雄蕊9;子房三角状卵形,花柱3。
瘦果具3棱,有翅,基部心形,具宿存花被。
干燥药材栓皮多已刮去,表面黄棕色,有皱纹。
质坚体轻,横断面有红棕色射线,无星点。
气微香,
味苦。
新断面在荧光灯下显蓝
紫色荧光。
分布于华北及吉林、辽
宁、新疆、湖北,部分地区有
种植。
根茎用于热结便秘,湿
热黄疸,痈肿疔毒,跌打瘀痛,
口疮糜烂,烧、烫伤。
主销国
外,作工业染料;国内一般作
兽药。
人服之有腹痛感,故不
作大黄配方用。
8 .8 光茎大黄Rheum
glabricaule G.,又名:猪屎
大黄。
分布于甘肃等省区。
具清
热泻火,凉血止血等作用。
主
要用于热结便秘,腹胀及各种出血症。
民间认为其泻
下作用与掌叶大黄近似。
魏玉辉等从该植物中分离并
鉴定了5个化合物: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
醚(physci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
(emod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均为首次从该植
物中分离得到。
8 .9 河套大黄Rheum hotaoense C. Y.
Cheng et C. T. Kao
叶卵状心形至宽卵形,长25~35cm,宽22~34cm,灰绿色,先端钝急尖,基部心形,边缘稍波状至稍皱波状,两面光滑无毛。
圆锥花序,2~3次分枝;花白色;小花梗细长,达4~7mm。
果实长宽近相等,圆形或近圆形,脉在翅中间。
干燥药材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5cm,直径3~7cm,带栓皮者灰褐色或灰黑色,表面具抽沟及
纵皱纹,除去栓皮者多为土黄色或黄褐色。
横断面淡黄红色,无星点。
味涩而
微苦。
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呈蓝紫色荧光。
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山西。
过去曾列为正品大黄入药,作为健胃剂
及缓泻剂。
后因缓泻作用微弱及服后引起腹痛而不用,仅作兽药用。
本品1960
年代青海曾误当掌叶大黄大面积种植。
甘肃及西北各省均有栽培,资源丰富,
而且贮量较大。
从根及根茎中经提取、分离、纯化与鉴定,其化学成分为二苯
乙烯类物质Rhapontin (3,3’-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乙烯-3-O-β-D-葡萄糖苷),
其含量高达3%左右,为降血脂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植物资源。
8 .10 丽江大黄Rheum likiangense G. Sam.
本品在云南民间应用。
其性质与华北大黄相似。
8 .11 藏北大黄Rheum moorcroftianum Royle,又名:卵果大黄。
呈类圆柱形,直径约3cm。
表面暗棕褐色,具明显的不规则皱纹,有的可
见支根及支根痕。
质硬,易折断,断面不甚平坦,灰棕褐色至深棕褐色。
气微,
味微苦涩。
分布于西藏。
8 .12 矮大黄Rheum nanum Siewers,又名:戈壁大黄。
分布于内蒙古、甘肃、新疆。
功效与波叶大黄相似。
8 .13 高山大黄Rheum nobile Hook f. et Thoms
植株高90~120cm。
叶片完整不裂,圆形至卵圆形,叶缘平坦不皱。
果实宽卵圆形,长4~8mm。
根及根茎呈类圆柱形。
表面深棕色,具纵皱纹及
断续的波状环纹及不明显的针孔状须根痕。
质硬,不
易折断,断面灰褐色,可见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
苦涩。
分布于西藏,又名塔黄。
根茎用于实热便秘,谵
语发狂,食积痞滞,痢疾,腹痛后重,湿热发黄,水
肿,目赤,头痛,经闭。
8 .14 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
分布于甘肃、青海。
根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
实热内蕴,大便秘结。
8 .15 网脉大黄Rheum reticulatum A. Los.
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
8 .16 歧穗大黄Rheum scaberrimum
Lingelsh.,又名:石大黄、甘青大黄、祁连大黄。
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
具清热泻火作用。
本
品在甘肃祈连山区的民间作大黄使用,但认为其泻下、
健胃和中之作用较弱。
8 .17 穗花大黄Rheum spiciforme Royle
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
8 .18 窄叶大黄Rheum sublanceolatum C. Y.
Cheng et Kao
分布于青海、甘肃。
归属于砂生组的总序系。
向兰等从中分离出6个非蒽醌类化合物:正二十八烷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苷、2-甲基-5-羧甲基-7-羟基色酮、piceatannol、和1种萘苷6-hydroxymusizin-8-O-β-D-glucopyranoside。
8 .19 六盘山鸡爪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t Balf var. liupanshanense C. Y. Cheng et T. C. Kao
分布于甘肃、宁夏。
功效与唐古特大黄类似。
产地民间广泛地作大黄药用。
8 .20 西藏大黄Rheum tibeticum Maxim. ex Hook. f.
分布于青海。
功效与药用大黄类似。
8 .21 波叶大黄Rheum undulatum L.,又名:土大黄。
与华北大黄相近似。
主要区别在于本种植株高大,达1m以上。
叶下面无毛。
花绿白色。
分布于东北及陕西、甘肃。
本品含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游离蒽醌约0.24%~3%,苷约0.2%~0.22%、土大黄苷、草酸、鞣质等。
波叶大黄比大黄泻下作用更缓慢。
8 .22 单脉大黄Rheum uninerve Maxim.
分布于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
内蒙古民间将其根作土大黄入药。
宋龙等从中分离鉴定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8 .23 天山大黄Rheum wittrockii Lundstr.,又名:新疆大黄。
多年生草本,高50~200cm。
叶片卵形、类圆形至三角卵形,长15~26cm,宽10~20cm,全缘或呈波状,下部的有短柄,上部的抱茎,托叶膜质,棕色。
果实扁矩圆形,长12mm,宽达14.5mm,两端均深心形,翅宽4~5mm。
干燥根茎类圆柱形,长8~20cm,直径2.4~4cm,外皮棕褐色,断面黄色,有放射状棕色射线,同心性环纹明显,无星点。
味苦涩。
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显紫色荧光。
分布于新疆北部及南部。
用于胃肠炎症;外用止血,疗疮,消炎。
当地也有作大黄药用。
另有牛尾七Rheum forrestii Diels(云南大理、洱沅称小黄),甘青大黄R. przewalskii、卵叶大黄R.. ovatum(青海),菱形大黄R. rhomboideum(青海、西藏)等。
8 .24 酸模Rumex acetosa L.(蓼科),又名:山大黄。
多年生草本,高达1m。
根肥厚,黄色。
茎直立,通常
不分枝,无毛,或稍有毛,具沟槽,中空。
单叶互生;叶片
卵状长圆形,长5~15cm,宽2~5cm,先端钝或尖,基部箭
形或近戟形,全缘,有时略呈波状;茎上部叶较窄小,披针
形,无柄且抱茎;基生叶有长柄。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
顶生,狭圆锥状,分枝稀;花数朵簇生;雄花花被6,椭圆
形,雄蕊6,花丝甚短;雌花的外轮花被反折向下紧贴花梗,
内轮花被直立,花后增大包被果实,子房三棱形。
瘦果圆形,
具三棱,黑色,有光泽。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根用于热痢,淋病,小便不通,
吐血,恶疮,疥癣。
贵州称其为牛耳大黄。
8 .25 水生酸模Rumex aquaticus L.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湖北,华东作土大黄入药。
根用于消化不良,急性肝炎,湿疹,顽癣。
8 .26 红丝酸模Rumex chalepensis Mill.,又名:土
大黄、红筋大黄。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江西、河南、
湖北。
根用于崩漏,吐血,咯血,鼻衄,胃出血,便血,紫
癜,便秘,水肿。
8 .27 华酸模Rumex chinensis Campd.
云南作土大黄入药。
8 .28 硬质酸模Rumex collosus Rech.
东北称其为土大黄;通化称野川军;营口称野军。
8 .29 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又名:土大黄、牛耳大黄。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
根肥厚,黄色,有酸味。
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具浅槽。
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28cm,宽2~4.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波状皱褶,两面无毛。
花多数,聚生于叶腋,或形成短的总状花序,合成一狭长的圆锥花序;花被6,两轮,宿存;雄蕊6;柱头3。
瘦果三棱形,锐棱,长2mm,褐色,有光泽。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根及全草用于急性肝炎,咳嗽痰喘,吐血,血崩,大便秘结,痢疾,疥癣。
8 .30 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高1m左右,多分枝。
叶互生,具柄;叶片长圆形,先端钝或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略呈波状。
花序顶生,通常具叶,花簇呈轮状排列;花被6,黄绿色,2轮,宿存;雄蕊6;子房具棱,1室,花柱3。
瘦果三角形,有锐棱,长约2mm,褐色,平滑,光亮。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根及全草功效与皱叶酸模类似。
四川称其为牛耳大黄。
8 .31 川滇土大黄Rumex hastatus D. Don
分布于四川、云南。
全草用于感冒,咳嗽,水肿,痰喘。
8 .32 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又名:土大黄、牛舌大黄、羊蹄大黄、鸡脚大黄。
多年生草本。
根粗大黄色。
茎直立,高1m许。
根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0~25cm,宽4~10cm,先端钝,基部圆或带楔形,边缘呈波状;茎生叶较小,有短柄。
总状花序顶生,每节花簇略下垂;花被6,淡绿色,外轮3片展开,内轮3片成果被;雄蕊6;子房具棱,1室,花柱3。
瘦果三角形,先端尖,长约2mm,褐色,光亮。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各地。
根用于大便秘结,淋浊,黄疸,吐血,肠风,秃疮。
8 .33 长刺酸模Rumex maritimus L.
分布于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及福建、广西、贵州,四川称其为血大黄;广西称土大黄。
全草用于肺痨咳血,痈疮肿痛,秃疮疥癣,皮肤瘙痒,跌打肿痛,痔疮出血。
8 .34 尼泊尔羊蹄Rumex nepalensis Spr.,又名:牛儿大黄。
多年生草本。
根粗大。
茎圆形,有浅棱,高0.7~1.5m,直立。
单叶互生,叶柄细;茎生叶长椭圆形、卵状长椭圆至三角状卵形,长20~40cm,宽3~5cm,或更大,先端短尖,基部心脏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之波状起伏,上部偶有杂于花序中的少数叶。
总状花序,花簇之间有距离,花梗中部有明显的关节;花被6;雄蕊6;子房三棱形,花柱3。
瘦果三角形,有光泽。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江西、河南、湖北。
功效与羊蹄相同。
王世清等对贵州土大黄的三种蓼科酸模属植物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皱叶酸模R. crispus 和尼泊尔酸模R. nepalensis 的根进行了性状、显微鉴别及大黄酚、大黄素的含量比较。
结果表明:三种土大黄根的组织结构有细微差异,其根粉末的显微特征可区别;三种土大黄根的大黄素、大黄酚含量以齿果酸模(根)最高, 皱叶酸模(根)含量其次,尼泊尔酸模(根)含量最低。
8 .35 钝叶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R. madaio auct. non Makino;R. daiwoo auct. non Makino],又名:土大黄、红筋大黄。
多年生草本。
根肥厚且大,黄色。
茎粗壮直立,高约1m,有纵沟。
根出叶长大,具长柄;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cm,宽12~20cm,先端钝圆,基部心形,全缘,下面有小瘤状突起;茎生叶互生,卵状披针形,至上部渐小,变为苞叶。
圆锥花序;花小,紫绿色至绿色,两性,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花被6,淡绿色,2轮;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
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种子1枚。
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
根用于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跌打损伤,烫伤。
8 .36 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
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湖北、贵州。
根用于痢疾,泄泻,肝炎,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痈疮疥癣。
陕西称其为土大黄。
8 .37 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L.)Vent.(紫葳科)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树皮用于传染性肝炎,膀胱炎,咽喉肿毒,湿疹,痈疮溃烂。
广西称其为土大黄。
8 .38 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 L.(菊科),又名:牛舌大黄。
分布于全国各地。
根用于白喉,乳蛾,咽喉红肿,吐血,血淋,外伤肿痛。
8 .39 羊耳菊Inula cappa DC.(菊科)
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
广西称其为上大黄。
全草用于风湿关节痛,胸膈痞闷,疟疾,泄泻,产后感冒,肝炎,痔疮,疥癣。
8 .40 大黄橐吾Ligularia duciformis(C. Winkl.)Hand.-Mazz.[Senecio duciformis C. Winkl.](菊科)
分布于甘肃、宁夏、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四川松潘称其为大黄。
根清热解毒,止痛,镇咳,祛痰,利尿。
8 .41 毛连菜Picris hieracioides L. subsp. japonica Krylov(菊科)
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
根用于腹部胀满,小便不利;外用于跌打损伤。
全草泻火解毒,祛瘀止痛。
贵州称其为毛牛耳大黄。
8 .42 箭根薯Tacca chantrieri Andre(箭根薯科)
草本,高50 ~ 80cm,根茎粗壮,圆柱形。
叶片矩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25~60cm,宽7~20cm。
伞形花序有花5~7朵,红色或紫褐色。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云南称其为山大黄。
根茎用于泄泻,痢疾,消化不良,肝炎,胃痛,时行感冒,咽喉肿痛,乳蛾,风热咳喘,疟疾;外用于痈疮肿毒,烧、烫伤,乳痈。
8 .43 蒟蒻薯Tacca plantaginea(Hance)Prenth.
分布于西南及华南地区。
云南称其为山大黄。
块茎用于消化道溃疡,肠炎,肺结核,百日咳,跌打损伤,刀伤出血,咽痛,痈肿,牙痛。
8 .44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商陆科)
湖南称其为牛大黄;广西有称杜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