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高一政史地政史地高中教育教育专区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上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上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奴隶制)夏商西周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约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建立者禹汤武王亡国国王桀纣幽王政治特点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始出现国家机器,夏商时期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出现相、卿士等官职,地方封方国首领为伯、侯主要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1、夏代禹传位于其子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2、行政管理制度:商代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地方封侯、伯。

三、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封内容、对象、诸侯王的权利与义务3、主要封国4、分封制的特点:①分封初期以同姓子弟(姬姓)为主,且他们大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②层层分封,形成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森严的等级关系,即“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分封制的作用:6、弊端: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人事任免、军事和财政权,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所以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楚王问鼎)7、分封制的实质:西周奴隶制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四、宗法制1、实行宗法制的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概念:3、宗法制的核心(或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二者间既是兄弟(血缘),又是君臣(政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作用:6、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封建制)一、秦的统一:时间、地点、人物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①内容:②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①内容:A、“三公”及其职能:B、“九卿”:②作用: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①秦设郡县制的原因:在西周分封制下,地方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对中央政权构成比较大的威胁,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111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111
6. 被点名的医生从手术点名费中提取的收 入属于 A. 按技术要素分配 B. 按资本要素分配 C.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D. 按信息要素分配
答案:A
7. 从经济学角度看, 医院收取“手术点 名费” A. 是合理的,国家允许生产要素参与 分配
B. 是不合理的,它加重了病人的经济 负担 C. 是合理的,它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基 本原则 D. 是不合理的,它违背了效率优先的 基本原则 答案:A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 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 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 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 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 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小 结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1、内容:
实行以按劳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 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必然性:
◆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 水平 适应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最后,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客观要求。 ◆实践证明,这一分配制度激发了社会成 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 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 用。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 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 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 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 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 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 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历史条件1、经济前提: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和使社会分裂成和两大对立阶级;2、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思想基础:十九世纪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英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法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4、实践基础:马、恩活动(理论研究、建党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领导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马恩受委托为同盟起草了纲领并于1848年2月发表——《》。

二、诞生标志:1848年2月《》的发表1、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揭示了的灭亡和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规律②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③揭露和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分析了产生这些思潮的及其本质和客观作用④制定了党的策略原则:⑤提出了把向转变的思想⑥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的自己的⑦号召“”2、意义:《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的基本原理,所以它的发表标志着的诞生。

从此,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巴黎公社③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它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十月革命一、背景1、领导:党2、指导思想:3、有利时机:“”使俄国局势恶化,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二、过程1、二月革命①性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②影响:并存(和)2、《四月提纲》(列宁)①革命过程:革命革命②口号:“”3、七月事件①结果:政权完全转移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②影响:说明4、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11月6日)①领导机构:②性质:反对资产阶级的③过程:《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攻打、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二大(《》、《法令》、《法令》)三、特征:1、形式:2、地域:从中心城市→中小城镇→地区3、阶段:经历了和两个紧密相连不同性质的阶段四、影响1、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3、十月革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新”在何处?①实现了的独立;②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③从发展方向上看,是性质的国家。

④外交: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背景:①高涨②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外交政策:外交政策3、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灶”②“”③“”4、成果①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到建国一周年时,已有17个国家同中国建交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3、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参加日内瓦会议1.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2.会议议题:和平解决和问题;3.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结果: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四、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 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2.会议性质:这是第一次的亚非国际会议3.会议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4、“求同存异”方针提出①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和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②内容:“同”是指共同的和“异”是指不同的和5、“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二 70年代初外交的突破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最主要标志)1、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②美国坚持了20多年的政策逐渐破产;③中国上升、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根本原因)④是中国长期坚持的结果。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2-4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2-4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承德模拟)日本华北派遣军的《第一野战化学实验部报告》中有如下记载:“根据中国军队的防护能力,对其实施少量的赤剂为攻击即可充分达到强袭之目的;亦可使用难以防护的糜烂性毒气或其他毒气。

”关于日本此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对中国实施毒气化学战B.日本对中国实施生物细菌战C.日本战争手段惨无人道D.日本的做法依然危及今天中国人民的生活解析题干材料充分说明了日本在侵华期间违反国际法对中国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化学毒气战,并且,由于日军大规模使用毒气,中国各地至今仍陆续发现一些遗弃的毒气弹,也发生过毒气弹泄漏事件,严重危及中国人民的生活。

题干材料反映的不属于细菌战,故选B项。

答案 B2.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②都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发动的③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④都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①③是二者的相同点,②不适合甲午中日战争,④不适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 D3.(苏北二模)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

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B.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解析根据材料提示语“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概括为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正确选项是D。

答案 D4.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彼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

该电文表明()。

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做中国的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学生认识到: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资本输出,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许多矿山资源和土地资源,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过学习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高潮,在中国,同样掀起了瓜分狂潮;通过学习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学生认识到:它有利于美国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3.通过讲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在中国掀起的瓜分狂潮,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即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瓜分:争作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设厂权,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这使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正是民族危机的加深,先后引发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抗击列强侵略的义和团农民运动。

重点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是本课的重点。

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侵略方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 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步 :准确审题,明确考查范围
审清知识范围: 经济学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 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审清设问角度: 如何做
审清问题的内 容:海洋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步:回忆教材相关知识, 列出知识提纲
[典例] (2011· 福建高考)材料一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 051公里,约占全 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 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统筹陆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1∶16.7∶52.3转变为2010年的 产业结构优 海,统 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 化升级 筹区域 的比重仍然偏大。
看到成绩 找出不足
细审材料,找 出关键词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 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对接教材,列出知识提纲
第三步:深度分析试题,逐步形成答 题要点
解答本题要分三小步:
一要注意如何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分析对象为“海洋经济”; 三要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把材料和理论有机结合起 来形成答案。
长效热点精品课件
长效热点(四)
[热点缘由]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长效热点, 从理论层面看,转方式调结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内在要求。从实践层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始终是近几年经济工作的主线。面对当前严峻的 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要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促 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党 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 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 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 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因此高考复习一定要重视加 快转变发展方式问题。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一、原因1、勾画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基础2、美苏在和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根本原因3、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可能性二、两极格局(冷战)的形成过程美国苏联1、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序幕)2、——遏制苏联、称霸世政治界的全球战略(冷战开始标志)3、——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4、(标志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三、影响1、消极性: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与相交织,造成国际关系一次又一次的紧张2、积极性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③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逐步发展壮大,由此崛起二新兴力量的崛起9671、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时期力,同时成立,改变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三走向多极化一、“一超”:美国——试图建立“”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为后盾,以为依托,以民主和为旗帜,试图实现“”二、“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一)欧盟1、欧盟成立: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标志成立2、欧元启用: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二)日本1、注重日美关系;2、与亚洲邻国建立与:3、1992《》:4、日趋膨胀(三)俄罗斯A、对外:外交——确保大国地位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叶利钦的政策保持在的地位和影响发展与的关系B、对内:车臣问题上强硬措施普京的政策:大幅度、应对车臣问题、加强(四)中国1、成为政治大国2、加入组织和组织3、保持汇率稳定,制止亚洲危机恶化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超多强。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二次第1课列强入侵一、背景①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中国②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③ 外交:闭关锁国,愚昧无知①政治: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2、世界②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工业革命正在进行。

③对外: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扩张。

二、原因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迅速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和2、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3、当时的中国正值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四、三大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①赔: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偿白银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划定北京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禁:严禁中国人民(最能体现“工具”)④拆: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⑤驻: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到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五、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列强侵华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

①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烧杀抢掠使无视百姓流离失所;②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③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了中国、和等方面的主权完整;④经济上,向中国和,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开矿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国家(根本影响)。

小结:由上述史实可见,是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鸦片战争期间,在广东出现了斗争(1841)1、直接原因: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2、过程:两次包围广州四方炮台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精神。

二、甲午战争中,清军将士抵抗日本侵略的典型战役是。

1、英雄人物:丁汝昌、、、林永升2、结果: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三、1895年,中国在《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0022高一历史教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2

0022高一历史教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教学目标【目标一】:三司分管一省之行政(包括财政)、军政与司法监察,是皇帝派遣到地方的三个派出机关。

三司分别独立,直接由朝廷指挥,防止地方权力的过度膨胀,加强了皇权。

废丞相,权分六部防止了皇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了君主权力,是君相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和必然产物。

内阁并不是职位名,只不过是皇帝让自己信任的文臣对国事提出参考意见以供选择,这些人原来的官职并不高,没有权力直接指挥行政,是属于议政的部门,带有皇帝私人秘书、顾问的性质。

内阁表面位尊而权重,但并无决策权。

其权力来自皇帝的个人支持与信任,即“票拟”被采纳的程度,其与皇帝沟通受制于宦官,提拔选举贤良又受到了吏部、兵部的约束。

内阁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南书房皆由皇帝亲自挑选某些经过精审确定的亲信文人入值,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许多重大政务不再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径由南书房传谕或遵旨起草上谕,甚至收纳来自各地的密奏小折,更直接地行使了皇权。

军机处本为秉承皇帝意旨办理军机事务,后扩及所有机要政事,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主要职权合一,逐渐演变为清代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统治中心,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然而,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致。

由于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独裁性,皇帝个人素质对国家政局影响极大;地方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发挥,官吏大多尸位素餐;人民受到严密的控制;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君王与人民的必要沟通,严重妨碍了人人平等。

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还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目标二】: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怎样从建立逐步发展到顶峰的。

考卷1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考卷1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考卷1_高一政史地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A. 实践性B. 唯物性C. 辩证法D. 全部选项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全面深化改革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A. 五四运动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广州起义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西班牙A. 昼夜交替B. 四季更替C. 潮汐D. 地震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黄淮海平原C. 四川盆地D. 珠江三角洲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深圳A. 立春B. 惊蛰C. 春分D. 清明A. 美国B. 俄罗斯C. 沙特阿拉伯D. 中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2. 请列举三个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政治成就。

3. 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优势。

2. 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实践。

2. 论述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地理研究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材料一:《唐摭言·述进士》记载:“进士科,始于隋朝,盛于唐朝,专为选拔人才而设。

其考试内容有诗、赋、策论等,以选拔文学、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人才。

”材料二:《宋史·选举志》记载:“宋朝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分别为乡试、省试、殿试。

考试内容以经义、史书为主,注重考查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史》记载:“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材料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记载:“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恶化,工人普遍生活在贫困和疾病之中。

高一历史必修1 复习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1 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第三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1
(4)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实行公平的分配, 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第三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成才之路 际,说明如何实现社会 公平?
分析:(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 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 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材料三
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
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 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问题一:结合材料分析财政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 的作用。
第三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1
分析:(1)国家财政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 事,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加强教育、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表明财政是促 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和产业方面,对 基础设施和一些中央大力支持、大力发展的产业加大投入, 表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增长,表明财政具有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第三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1
分析:(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对 立统一的关系。 (2)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有利于增加社 会财富。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 会和谐。 (3)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 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

[高一政治月考复习试卷及答案]高一政治复习

[高一政治月考复习试卷及答案]高一政治复习

[高一政治月考复习试卷及答案]高一政治复习高一月考的政治试卷相信大家都做得不错,政治试卷的答案已经整理好了,需要校对选择题答案的同学快来看看吧。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一政治月考复习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高一政治月考复习试卷选择题1.2011年4月24日报道:河南芹菜主产地之一中牟县今年获得了大丰收,然而菜农们却高兴不起来。

价格太便宜了,今天早上最好的芹菜才8分,4分一斤的都有。

宋俊种了5亩多芹菜。

他说,去年芹菜收购价是一斤5角左右,高峰时能到1元。

一亩地产1万斤芹菜,能卖5000元左右,5亩多毛收入有3万多元。

今年按1毛算,每亩地只能卖1000元左右。

而从菜苗、化肥到浇水,每亩芹菜的投资就超过2000元,每亩地赔1000多元。

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商品生产者( )①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下去②只要把商品卖出去,就能生存下去③只有生产出高科技的商品,才能生存下去④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生存下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2.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

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

正确的选项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 )①待售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④居民货币持有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在农贸市场上,讨价还价是普遍现象。

商品的卖者想高价出卖,买者想低价购买,而商品的最后成交价则往往是通过买卖双方确定的。

这种现象表明,市场价格的形成( )A.取决于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B.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C.受当时供求关系影响D.有其偶然性,无规律可循5.新技术产品随着技术成熟,其市场价格会自然走低,其原因在于( )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减少B.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C.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D.生产该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增加6.鱼和虾是( )A.互补商品B.互为替代商品C.价值量相同的商品D.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南方日报讯2011年4月16日报道,惠州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联合发布了《2010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高一历史练习五

高一历史练习五

练习五1、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出现在距今A、7000年B、6000年C、5000年D、3000年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作为官方通用文字的是A、金文B、大篆C、小篆D、隶书3、汉字真正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是在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唐代D、宋代4、独创“瘦金体”的书法家是A、黄庭坚B、米芾C、蔡襄D、赵佶5、在把篆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篆刻家是A、文彭B、邓石如C、赵之谦D、吴昌硕6、帛画最早出现在A、春秋B、战国C、秦代D、汉代7、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韩滉8、被誉为“吴带当风”的大画家是A、吴道子B、阎立本C、韩滉D、王维9、“青体系长云暗雪山,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唐诗属于哪个流派A、边塞诗B、田园诗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10、柳永之所以能写出《贺新春》这样的词作,其首要的客观条件是A、宋代城市生活的繁荣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科举制度的完备D、重文轻武的社会风尚11、“铺陈辞藻、文采华丽”是指哪种文体的特点A、楚辞B、汉赋C、宋词D、元曲12、下列不属于“古文运动”的主张的是A、文以载道B、复古明道C、文道合一D、尊孔复合13、《谏迎佛骨表》的作者是A、韩愈B、柳宗元C、曾巩D、王安石14、“话本”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哪一阶层的需求A、农民B、市民C、妇女D、贵族15、话本和小说的出现,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B、文学创作技巧的成熟C、封建统治的黑暗D、科举制度的完备16、下列文学形式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赋——诗——词——话本——小说B、诗——赋——词——话本——小说C、赋——词——诗——话本——小说D、词——诗——赋——话本——小说17、原始时代,人们举行“傩”的主要目的是A、祈求神灵保佑B、祭祀先祖C、出征仪式D、庆祝丰收18、下列有关“瓦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的大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B、瓦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C、《东京梦华录》中有相关的记载D、瓦舍里有傀儡戏、皮影戏、杂剧、说法等表演19、下列人物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郑光祖20、最早进京的徽班是A、四喜B、和春C、春台D、三庆。

0005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5

0005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5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人教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学习要点。

相关学习要点的表述为:“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至元,时间跨度大,内容繁多,平铺直述,线索难以清晰,特点不易突出。

基于这种考虑,课文子目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虑,紧密联系上一课学习要点的内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承上启下地设置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两个子目。

讲清楚这两个子目,学生既复习了始皇帝来历的旧知识,又了解了更多的关于皇帝制度在汉元期间的沿革变化以及君主专制一步一步演进的大致脉络;既能重温有关郡县制建立初期的史实,又能熟悉从汉至元郡县制度曲折发展的历程,进而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在汉元间的发展状况,分析中央集权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利与弊。

讲清这两目,就能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汉的三公、汉的“中朝”、汉的“外朝”、汉的郡县制、汉的刺史制度、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宋的“二府”、宋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加强皇权的制度、元的行省制度。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③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④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011年第二学期历史复习题8

2011年第二学期历史复习题8

2011年第二学期历史复习题8·必修一第22课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要依据是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D、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2、1954年宪法颁布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刑事诉讼法》C、《民事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3.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1954年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D.规定权利不同5.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A.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直接说明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昭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7.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是A.在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B.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C.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改造D.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经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共同繁荣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9.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根本目的是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把民主党派改造成为劳动人民的政党D.为实现“一国两制”的目的10.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A.全国人民代表B.民族区域自治C.基层选举D.政协会议1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A.政治协商B.互相监督C.参政议政D.轮流执政12.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比,主要不同是①政党竞争②多党合作③三权分立④政治协商A.①③④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13.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A.民主改革B.和平共处C.政治协商D.民族区域自治14.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社会主义制度第23、24课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国家敌视我国B.封建残余思想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左”倾错误的影响2.“文革”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抄家和人生迫害,这一事件突出表明A.国家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不能人为的制造阶级斗争C.党的民主集中制严重破坏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的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4.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进行政治体制改革B.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C.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5.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些举措不包括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6.为“民告官”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律是①《选举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③《行政复议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7.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的重点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五大8. 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一部法律文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民事诉讼法》C.《行政诉讼法》D.《行政复议法》9.“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中的“两种制度”指的是A.两种管理制度B.两种社会制度C.两种经济制度D.两种法律制度10.《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澳门地区50年不变的是①外交制度;②经济制度;③军事制度;④生活方式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11.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A.美国缺乏坚持一个中国的诚意B.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C.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D.中国政府的态度立场不坚决1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的交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