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全部课件(共7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圆山丘顶部喷壶随着水流向下流动小沟山丘底部侵蚀土地会大量堆积下来三角洲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缓慢的20212022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7总结我们的认识一聚焦地球内部力量地球外部力量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二探索活动一回顾学习内容梳理记录表
2021—2022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 上册
三、研讨
1. 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 2. 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土豆泥 番茄酱 酒精灯
高 大
护目镜
火山
地幔
火山口湖 火山岩小山
地壳
火山喷发 火山岛
火山口湖
2021—2022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 上册
2.5风的作用
一、聚焦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 发生着缓慢的作用,例如空气 流动形成的风。 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
③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 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拉开
④观察发生的现象。
挤压
“板块”受到作用力 达到一定程度时,会 相互分离,泥块断裂。
“板块”受到作用 力达到一定程度时, 会相互碰撞,泥块 隆起。
(3)根据实验现象和对下面两张图的观察,试着对地震 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
岩层发生弯曲
岩层断裂、错动
活动二 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1)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我居住在平原地区。 小伙伴们,你们住 在哪里呢?
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1)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盆地多风蚀地形,山 区多冰蚀地形,青藏高原多冻土地貌。 (2)中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北方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地貌,南 方云贵高原的化学侵蚀而成的喀斯特地貌。 (3)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多是沉积而成的平原。
地壳 地幔 地核
①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 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大 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 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
②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 和地壳 一起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 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 地,热对流活跃,推动了岩石圈板 块的运动。岩石圈和软流圈是地质 构造发生、发展的区域。
(1)观察下面两幅照片,试着分析河流对地表的改变。
凸 岸
凹 岸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2)阅读下面资料,丰富我们对河流改变地表的认识。
下雨时,随着雨量增大,地面有了水流。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同时把岩屑 和土粒冲到河里,河水夹杂着这些颗粒对河岸进行磨削。在岩石较硬的地区, 河水不断向下切削,使河谷加深。在岩石土壤松软的地区,河岸常被冲塌,泥 沙石块被水流带走。奔腾的河水,会击碎岩石和土壤,在温度和风力的参与下, 磨削、溶蚀河底和河岸,加深和拓宽河床。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 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 形,叫作三角洲。
地壳 剧烈的
断裂
地壳运动
隆起
山体滑坡
堰塞湖
2021—2022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 上册
2.4火山喷发的成 因及作用
一、聚焦
火山喷发又是怎样一番情景? 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
二、探索
活动一 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1)观察下图并阅读文字,了解火山喷发的情景。

便于观察实验
喷壶
现象
小沟
随着水流向下
山丘底部

流动
山丘顶部
侵蚀土地
三角洲
大量堆积下来
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缓慢的
2021—2022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 上册
2.7总结我们的认识
一、聚焦
地球内部 力量
地球外部 力量
地震
火山喷发 风的作用
水的作用
二、探索
活动一 回顾学习内容,梳理记录表。
3.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活动三 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 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 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 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叙尔特塞火山岛位于冰岛南 部,是在1963年至1967年间 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二、探索
活动一 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1)根据前面的学习,推测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并说出猜想。
(2)做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实验材料:
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 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
实验方法: 1.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 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2.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 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高 很大
很大


西部 地震
火山
东部 风的作用
水的作用
2021—2022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 上册
2.2地球的结构
一、聚焦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 球的构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 构是什么样的呢?
地球内部的 结构与我们 看到的地球 表面是完全 不同的。
二、探索
活动一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二、探索
活动一 讨论并记录我们的看法。
活动二 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用放大镜观察这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打磨。
(1)观察结果:岩石表面有细小的划痕,好像被什么打磨过。 (2) 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碰 撞,就像使用砂纸打磨岩石一样,这个过程就像对岩 石表面不断“打磨"使岩石表面变得“光滑”。
③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 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
活动二 了解地壳的组成。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玄武岩
浮石
花岗岩
玄武岩
玄武岩
玄武岩
大理岩
板岩
岩浆岩 玄武岩、浮石、花 岗岩都是岩浆岩。
沉积岩 砾岩、砂岩、页岩 都是沉积岩。
变质岩 大理岩、板岩都 是变质岩。
(3) 了解地壳的运动。
2.6水的作用
一、聚焦
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会给 土地的样貌带来怎样的影响? 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地球上的水会不会有枯竭的一天?
陆地上下雨
海上下雨
地面水不会干涸, 因为水会在陆地、 海洋、大气之间不 间断地循环。
二、探索
活动一
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实验材料
泥土 小桶
有颜色的沙子 报纸
自制喷壶 塑料盒
实验步骤
(1)动手制作 一个小山丘模型。
土壤和带颜 色的沙子分 别怎样移动?
(2)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 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为了便于观察 现 象,可以 在土壤 表面 撒上带有颜 色的沙子。
(3)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 生的变化。
用图画描 绘出实验 前后土壤 的样子。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 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4) 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1)按照地球结构模型,用红、 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核、 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 外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2)切开模型,观察它的剖面。
在实验的过程中,你都观察到了那些现象?
①细小的水流会带动松散物质沿坡面向下移动; ②流水汇集到斜坡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侵蚀作用更强; ③松散物质会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实验结论: 雨水会把地表的沙子、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可 以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活动二 了解河流对地形带来的改变。
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 冰盖下的火山喷发时, 曾形成一条长达500米的 裂缝,并产生了壮观的
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 着火山口堆积,形成数 座充满泡沫的火岩小山。
(2)分析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 成。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 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 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堆积在火山口周围, 形成了屹立在四周的山峰。
(2)观察下面几幅图片呈现出的地形地貌,描述它们的特点。
弯曲的岩层(位于香港 地质公园内)
长白山天池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敦煌的雅丹地貌
(3)把每幅图的地形特点及对主要形成原因的猜测填写在记录表中。
三、研讨
1. 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 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三、研讨
1. 地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2. 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它们分别是什么? 3. 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那些现象或证据说明 地球内部是运动的或者静止的?
地壳 地幔 地核
表面到地心 运动的
弯曲变形
岩浆岩 变质岩
地壳 地核 从里到外
地幔
沉积岩
2021—2022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 上册
我国长江三角洲,就是千万年来,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三、研讨
1. 降雨会对地表产生怎样的影响? 根据你的认识解释右图中沟壑的形成。 2. 黄河第一湾和黄河入海口这两段河流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根据你的认识试着进行解释。 3. 水在改变地表样貌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与地震、火山喷发、 风的作用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1)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 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
(2)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要检查两边的 地形是不是一 样的。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一、聚焦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
二、探索
活动一 了解地震的成因。
(1)你能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测地震产生的内部原因吗?
(2)做模拟实验。
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 铺一层塑料薄膜。
②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 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活动三 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戈壁
沙漠
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 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 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活动三 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雅丹地貌
活动四 总结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唐山地震
在 唐 家
缝、塌陷,铁轨也 扭曲变形。
山 形 成




பைடு நூலகம்

2008年5月12日, 四川省汶川县发 生了里氏8级地震。 地震使山体滑坡, 阻塞河道,形成 了堰塞湖。汶川 地震后,在唐家 山形成的堰塞湖。
活动三 地震发生时我们 该如何自救与互救?搜集相 关知识,制作成宣传海报。
三、研讨
1.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 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 2.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 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二、探索
活动二 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1)试着描述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过的地震情景。
地震时,地 下传来轰鸣 声,吊灯在
地震后房屋 倒塌,道路 损毁。
摆动,房屋 在摇晃。
(2)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1976年7月28日,河
震 后
北省唐山市发生了

里氏7.8级地震,地 震使地面出现了裂
(1)观察我们的活动记录,总结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 (2)重新观察第1课的5幅图片,根据我们的所学,对每一种地形特点 的形成原因做出解释,并与先前的猜测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活动二 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雨水对土地具有侵蚀作用,怎样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呢?
三、研讨
1. 在模拟实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2. 根据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敦煌地区的地表特 点是怎样形成的。 3. 地球表面的变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和 地震、火山喷发相比,引发的改变有什么不同?
大水
洪水
减小
戈壁滩
沙漠
大气层

风的作用(风的侵蚀作用)
2021—2022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 上册
(1)搬运作用: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越强,它所能携 带的和输送的颗粒就越大。 (2)侵蚀作用:风中携带的沙对岩石具有侵蚀作用。 (3)堆积作用: 当风减速或遇到障碍物,如石头、草丛时,风携带的沙土就会 降落并沉积下来。 (4)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
2.1地球的表面
一、聚焦
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地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 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二、探索
活动一 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科学小课堂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可以划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地理单 元。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 洋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地球上 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被海洋分 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而海洋则连成一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