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住宅室内采暖系统施工质量工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住宅室内采暖系统施工质量工艺标准
目录
1.采暖管道焊接连接施工工艺标准 (1)
2.散热器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4)
3.地暖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7)
4.地暖集分水器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9)
5.采暖系统热力入口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10)
1.采暖管道焊接连接施工工艺标准
1.1 工艺流程:
焊前准备——坡口加工——焊口组对——对接点焊——管道焊接——焊缝检查——防腐处理
1.2 工艺做法:
1.2.1 焊前准备:
a)管道规格、材质、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b)管道表面除锈可选用人工除锈或喷砂除锈的方法;刷防锈漆两道,采用手工涂刷或机械喷涂的方法。
3)根据图纸现场测量,在选好的管道上画线,按线采用机械方法或氧乙炔焰切割。
1.2.2 坡口加工:管道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
坡口根据钢管壁厚采用“V”型或“I”型坡口,详见表1。
1.2.3 焊口组对:管道对口、管道与管件对口时,外壁应平齐。
1.2.4.对接点焊:
a)管道对好口后,在管口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点焊定位,厚度不超过管壁厚的70%,焊缝根部必须焊透,点焊位置均匀对称。
b)对于直径较大的管道不在坡口根部定位,可用钢筋或角钢焊在外壁上,临时固定对口,防止焊缝产生缺陷。
1.2.5.管道焊接:采暖管道采用多层焊,在焊下层之前,应将上一层的焊渣及金属飞溅
物清理干净。
各层的引弧点和熄弧点均应错开20mm或错开30°角。
1.2.6 焊缝检查:
a)利用低倍放大镜或肉眼观察焊缝表面是否有咬边、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
b)用焊缝检测尺测量焊缝余高、宽度、凹陷等。
c)用水或气体进行管道强度试验,试验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d)质量等级Ⅰ、Ⅱ级的焊缝必须经无损探伤检查,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1.2.7.防腐处理:对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刷防锈漆进行防腐处理。
1.3 质量标准:
1.3.1 管道表面铁锈要全部清除干净,颜色均匀,漏出金属本色;涂刷防锈漆时,控制涂刷厚度,保持均匀,无漏涂、结瘤、气泡、未焊透等现象;多道涂层的数量满足设计要求,对于不保温的管道外刷两遍防锈漆后再刷两遍调和漆。
1.3.
2.坡口除去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保证坡口表面光滑平整无毛刺。
1.3.3 焊缝均应满焊,高度不低于母材表面,并与母材圆滑过渡。
焊缝余高、宽度等外形尺寸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1.3.4 焊缝外观无裂纹、焊瘤、烧穿、弧坑、气孔、夹渣、咬边、未熔合、未焊透等质量缺陷。
1.3.5 焊接后立刻清除焊缝上的焊渣、氧化物,每个焊缝在焊接完成后立即标记出焊工的标识。
1.3.6 焊接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进行,注意焊接参数(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等)的控制。
具体详见表2,表3。
1.3.7 焊条严格按国标及技术规范选用。
焊条不得出现涂层剥离、污物、老化、受潮或者生锈迹象。
焊条必须保存在专门的干燥容器内。
1.3.8 焊接完成后,焊缝及热影响区刷防锈漆、面漆与原管道形成连续的防腐,防止在焊缝处返锈。
管道除锈刷漆管道坡口焊口组对焊口焊接焊缝检查焊缝防腐
2.散热器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2.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散热器水压试验——散热器托钩制作安装——散热器安装——散热器放风门安装——刷漆(仅铸铁散热器)
2.2工艺做法
2.2.1 施工准备:室内采暖干管、立管安装完毕,接往各散热器的支管预留管口的位置正确,标高符合要求。
2.2.2 散热器水压试验:散热器在安装前应做水压试验。
试压压力若设计无要求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渗不漏为合格。
2.2.3 散热器托钩制作安装:
a)托钩安装:托钩水平位置采用画线尺来确定,高度按设计要求并从散热器的距地高度上返45mm画水平线。
b)固定卡安装:①落地式散热器固定卡:从地面到散热器总高的3/4处画水平线,与散热器中心线交点画印记,此为15片以下的双数片散热器的固定卡位置,如为单数片则向一侧错过半片厚度。
16片以上者应安装两个固定卡,高度在散热器3/4的水平线上,从散热器两端各进去4~6片的位置安装。
②挂装式散热器固定卡:画出托钩安装位置的中心线,挂装散热器的固定卡高度为散热器总高的3/4处水平线,其位置及固定卡数量与落地式安装相同。
2.2.4 散热器安装:
a)将散热器堵头和补心,加散热器胶垫拧紧。
b)挂式散热器安装,须将散热器轻轻抬起,将补心正丝扣的一侧朝向立管方向,慢慢落在固定卡上,挂稳、立直、找正。
c)落地式散热器安装:散热器补心正扣一侧朝着立管方向,将固定卡里边螺母上至距离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套上两块夹板,固定在里柱上,带上外螺母,把散热器推到固定的位置,再把固定卡的两块夹板横过来放正,用自制扳手拧紧螺母到一定程度后,将散热器找直、找正,垫牢后上紧螺母。
2.2.5 散热器放风门安装:在放风门丝扣上抹铅油,缠少许麻丝,拧在散热器堵头上,用扳手拧到松紧适度,放风孔向外斜向45度°,安装在进水口对角侧(宜在综合试压前安装)。
2.2.6 刷漆:对铸铁散热器进行刷漆,刷漆时注意保护好地面,不受有机油漆污染。
2.3 质量标准:
2.3.1 散热器水压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渗不漏为合格。
2.3.2 散热器固定卡及托钩安装埋设牢固,其数量符合规范要求。
2.3.3 散热器安装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2.3.4 铸铁或钢制散热器表面的防腐及面漆附着良好,色泽均匀,无脱落、起泡、流淌和漏涂等缺陷。
2.3.5 挂式散热器距地高度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不低于150mm,但明装散热器上表面不得高于窗台标高。
2.3.6.大于等于20片的散热器组应加拉条,拉条数量和位置符合规范规定。
2.3.7 本工艺适用于灰铸铁长翼型,圆翼型、柱型和M132 型散热器安装,钢制扁管型、板型、柱型和串片型散热器的安装工程。
2.3.8 做好成品保护,防止污染,保证清洁,叶片间杂物处理干净并对散热器用保护膜保护。
背篓散热器安装实景挂式散热器安装实景
3.地暖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3.1 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预制加工——截取管段——管段管件清理——标绘热熔深度——热熔机加热——PB管连接——调整成型、固定——管道试压
3.2 工艺做法
3.2.1 预制加工:管道施工时预制成适当的管段后再进行安装。
3.2.2 截取管段:管材切割一般使用管子剪或管道切削机。
必要时可使用锋利的钢锯,断口平齐、清除毛边毛刺。
3.2.3 PB管连接: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材和管件从加热套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地插入到所标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
3.2.4 调整成型、固定:在规定的加工时间内,校正刚熔接好的接头,严禁旋转。
采用专用管卡固定。
3.2.5 管道试压:管道敷设完毕后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6Mpa,稳压30分钟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无渗漏为合格。
3.3 质量标准
3.3.1 地板辐射加热管的管材及管件需统一厂家,并有相应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3.3.2 管道穿过楼板及墙壁时均设套管,设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地面20mm,底部与楼板底相平,设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装饰面平齐。
3.3.3 地板辐射加热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8倍管外径,面积大于30m²及长度大于6m的房间需设宽度大于8mm的伸缩缝,缝中填充弹性膨胀材料。
加热管穿越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100mm的柔性套管。
地板辐射加热管在敷设中不允许有接头。
3.3.4 混凝土填充层在浇捣和养护过程中系统应保持不小于0.4Mpa的压力,严禁对敷设加热管的地面进行剔凿或向地面楔入任何物体。
3.3.5 地面成品保护警示标识字体为黑体,颜色要与背景色有明显区分,预防成品遭到破坏。
PB管安装完成效果PB管安装完成成品保护4.地暖集分水器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4.1 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尺寸定位——分集水器安装与固定——分集水器入口与主管道及附件连接
4.2 工艺做法
4.2.1 尺寸定位:根据地暖分集水器安装位置来定位尺寸大小。
应确保分集水器及供暖回水管道和阀门等附件的安装,同时还要方便日后检修。
4.2.2 分集水器安装与固定:分集水器水平安装时应保证与供、回水管连接后能及时排除管道内部的积气。
4.2.3 分集水器入口与主管道及附件连接:
a)在分水器之前的供水管道上,顺水流方向应安装阀门、过滤器、热计量装置(有热计量要求的系统)。
b)在集水器之后的回水连接管上,应安装可关断调节阀,必要时可用平衡阀代替。
c)在分水器的进水管与集水器的出水管之间,宜设置旁通管。
旁通管上应设置阀门,以保证对供暖管道系统冲洗时污水不流进加热管。
4.3 质量标准
4.3.1 分集水器上下主管无砂眼,裂纹及锈蚀;支架、挡板的防腐涂层完好、无划痕。
4.3.2 禁止在有防水层的地面上打孔固定分集水器装饰板,分集水器前挡板可在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完毕后再安装。
集分水器安装示意图集分水器安装实景5.采暖系统热力入口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5.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
5.2 工艺做法
5.2.1 施工准备:检查阀门型号、规格、压力等级、材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阀门到场验收合格后,取样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5.2.2 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
a)热力入口处的供、回水总管上设置必要的压力表、温度计、关断阀。
b)热力入口处的总供水管上设置两级过滤器。
顺水流方向第一级为粗过滤,滤网孔径不宜大于3.0mm;第二级为精过滤。
c)根据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内供暖系统的调节方式,选择水力平衡装置。
d)热力入口处设有总流量表时,其流量计宜设在回水总管上,进入流量计前的回水总管上设过滤器。
e)静态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控制阀的安装位置保证阀门前后有足够的直管段,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阀门前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5倍管径,阀门后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2倍管径。
5.3 质量标准
5.3.1 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的前提下,控制热力入口的数量。
5.3.2 供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保证供暖系统正常运行。
5.3.3 供暖系统热力入口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压力表、过滤器、水力平衡阀、温度计等装
置,不能只有总开关阀门与旁通阀门。
5.3.4 阀门和过滤器实现有效的操作,压力表、热计量装置、温度计等仪表的观察与读
取方便,保证读数的准确性。
5.3.5 热力入口装置起到过滤、热量计量及调节水力平衡等功能,系统的节能性要满足
要求。
热力入口
剖面图
各部名称:1.流量计 2.温度、压差传感器 3.积分仪 4.水过滤器 5.截止阀 6.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8.温度计 9.泄水阀(DN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