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课标要求: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情分析:通过上两节课和初中的初步学习,学生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但对于自转和公转的具体情况,如周期、方向、速度等不清楚,开普勒第二定律、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也要具体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自转的两个周期太阳日与恒星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角速度与线速度及其分布特点,公转周期恒星年及公转速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地理意义:回归年。

通过现象的演示及原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并由此开始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与读图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其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自转与公转的周期、方向和速度。

教学难点:恒星日与太阳日,从地球南极和北极分别看地球自转方向,日地距离对公转速度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地球仪。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教师:那哪位同学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呢?(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通过形象的比方明白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学生:假如我们坐在飞驰的火车上,我们会看到车两旁的景物在快速的后退,正是从快速后退的景物中我们感觉到了火车在前进。

(如学生答不出来需引导)
教师:好。

这位同学联想丰富。

我们看书上图1.14,夜晚我们长时的观察天上的星星,我们会发现,北极星附近的星星运动轨迹都是一段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圆弧,所有的星星都在圆形轨道上绕着北极星从东向西运动。

从而说明我们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而且有一个指向北极星的绕转中心轴,我们把地球自转的中心轴称为地轴。

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运动我们就称为地球的自转。

(学生读图1.14并思考这种现象与地球自转的联系,并根据教师提示做记录。


板书:地球的第一种运动——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教师:地球自转一圈需要一天,但是,由于参考的恒星不同,一天的长度也略有差别。

我们以一颗距离遥远的恒星作为参考点,地球自转
一周需要23时56分4秒,这个周期叫做一恒星日。

假如今天午夜0点的时候,牛郎星正好位于正南方上空,那么明天牛郎星到达正南方天空的时间是午夜23时56分4秒。

如果我们以太阳作为我们的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个小时,这样的周期叫做一太阳日。

同样的道理,假如今天中午12点的时候,太阳位于我们的正南方上空,那明天太阳位于我们正南方的时间也是中午12点。

那么,究竟哪一个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呢?我们来看一下多媒体演示。

通过这个动画我们看到恒星日是地球自转360度的时间,而太阳日则是地球自转360度59秒的时间,因此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恒星日。

(接下来根据下图具体解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可用多媒体展示也可手绘此图。


板书: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考点,23时56分4秒,是真正的自转周期。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24小时
接下来请同学们先看一下13页下边的图1.15,这是一幅从侧面看地球自转的图,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看过之后请同学们思考下边的读图思考题,然后想一下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分别是怎样的,哪一个是顺时针,哪一个是逆时针的。

……
(学生需积极思考并与其他人讨论)
教师:好的,同学们考虑清楚了吗?接下来我们演示一下,看看和大
家想的一样不一样。

大家看这个地球仪,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吧。

现在我把它放倒了,把北极朝着大家(转动地球仪),大家看到了吧,是逆时针旋转的吧。

我再把南极朝着大家,从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的。

(用直观演示法简单易懂)
知道了这些之后呢,同学们看书上第十四页图1.16和图1.17,把15页上边的活动题中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填一下。

(结合练习题把自转和公转的速度讲出)
(5分钟后)好,接下来我们来解答一下。

首先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所需时间是24小时,那么它每小时转多少度呢?
学生:每小时15度
教师:好,那么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15度,当然,两个极点是没有角速度的。

从图 1.16中我们看到赤道的线速度最大,是1670km/h,越到高纬线速度越慢,到两级为零,简单地说,就是纬度越高,速度越慢。

板书:自转速度:
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地方都是每小时十五度
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请学生记录)
我们再看一下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在黑板上画出地球二分二至公转轨道示意图)地球公转一周360度需要365日6时9分10秒,所以平均每天大约转59分。

但是呢,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一个椭圆,太阳就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当然,椭圆这
个概念大家还没有学,我就用通俗的语言来讲一下,就是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在不断变化着,一月初的时候,地球距太阳最近,这时候地球运动速度最快,然后随着日地距离增大渐渐变慢,到7月的时候,日地距离最大,公转速度也最慢,这也就能解释下边的思考题,为什么夏天要比冬天长几天。

从图旁边的文字可以看到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是每天57分到每天61分,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每秒29.3km到每秒30.3km。

板书: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近日点每天61分,远日点每天57分
公转线速度近日点每天30.3km,远日点每天29.3km(请学生记录)
学生:为什么日地距离近了公转速度就变快了,日地距离远了公转速度就变慢了?
教师:因为地球受到太阳的引力,当日地距离由远变近的时候,就是地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时候,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快;而当日地距离由近变远的时候,就是地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时候,所以公转速度会越来越慢。

知道了吧?
学生:知道了。

教师:刚才,我们分别了解了地球自转与共转的一般特点,但是地球运动时自转与公转是同时进行的。

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叫做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23度26分。

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周期性的
移动。

太阳直射点示意图
每年春分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夏至的时候北移到北回归线,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至赤道,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到南回归线,冬至到第二年春分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又回到了赤道,这样一个周期长达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回归年,顾名思义就是太阳直射点回归所需的时间。

这节课我们讲了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请同学们下去把16页的活动题做一下。

板书设计: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
一、自转
1、自转的周期:恒星日与太阳日。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点,23时56分4秒,是真正的自转周期。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24小时。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

3、自转的速度:
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地方都是每小时十五度
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公转
1、公转周期一恒星年
2、公转速度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一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为23度26分。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