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琦版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心理测量的特点
①间接性——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别特质的性质。
②相对性——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
③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测验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按所测量的心理特征分类:①能力测验②成就测验③人格测验
按接受测量的人数分类:①个别测验②团体测验
按测验目的分类①描述性测验②诊断性测验③预示性测验
按测验要求分类①最高作为测验②典型作为测验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①常模参照测验②目标参照测验③潜力参照测验
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1)基本定义
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其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得到
观察分数:实测到的分数;
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和完善测量工具及方法的方式来使得观察分数尽量接近真分数。 CTT 数学模型: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形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 X T E =+其中X 表示观察分数;T 表示真分数;E 表示随机误差(不包含系统误差)
(2)CTT 模型的三个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即E(X)=T 或E(E)=0 ;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ρ(T,E)=0 ;
③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ρ(E1,E2)=0;
平行测验: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一致
(3)CTT 模型的方差关系
①在一次测量中,被试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其真分数方差与误差分数方差之和 222X T E S S S =+
②真分数变异还可以分成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
222T V I S S S =+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测量的信度
(1)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信度的三个等价操作定义:
①信度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
②信度是一个被试团体的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
③信度是一个测验与其任意一个平行测验的相关系数(这个定义具有实际意义)
(2)信度的三大作用 :①信度是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应;随即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②信度提供了测量误差大小的估计值;见(P71的公式)
③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其公式:(见P72)
(3)信度系数的估计:
Ⅰ 重测信度: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计算:其大小等一同一组被试两侧测验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实用的前提条件:
①所测量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
②遗忘和联系的效果基本上互相抵消
③两侧测验的间隔被试的特质没有变化
Ⅱ 复本信度: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计算:其大小亦等于两侧测验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前提:①有条件构造出两份或以上真正平行的测验
②被试有条件接受两个测验
Ⅲ 分半信度: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也可以把对等的半测验堪称是在最短时距内施测的两个平行测验。
计算:先按照复本信度的方式计算出半个测验的信度,然后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
21hh XX hh r r r =+若两个分半测验分数变异不等时则用()22221a b XX X S S r S ⎡⎤+=-⎢⎥⎢⎥⎣⎦或221d XX X S r S =-
前提:①通常在只能施测一次或没有复本的情况下使用;
②由于将测验分半的方法很多,因此一个测验有多个分半信度值;
Ⅳ 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系数; 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程度
这里的一致性指有两层含义:一是所有题目都测的是同在一种心理特质,二是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测量单一特性是同质性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反过来,同质性高才是测验册的单一特质的充分条件;
计算:K20公式:()()211i i XX X p q K r K S ⎡⎤⎡⎤=-⎢⎥⎢⎥-⎣⎦⎢⎥⎣⎦
∑,K 为题目数,i i p q 为答对答错i 题的比例,Sx 为总分数的变异;(仅适用于0,1记分)
K21公式:( 见P78)
克龙巴赫α系数: ()()2211i XX X S K r K S ⎡⎤⎡⎤=-⎢⎥⎢⎥-⎣⎦⎢⎥⎣⎦
∑,2i S 表示所有被试在i
题上的分数变异;注意:α只是测验信度的下界的一个估计值,即α值大,必有较高的信度;但α值小,却不能断定信度不高;(不要求测验题目只是0,1记分,可以处理任何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的计算问题)
Ⅴ 荷伊特信度:提出用方差分量比来描写测验内部一致性方法;公式见P80;
Ⅵ 评分者信度: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计算:评分者为2用积差相关或等级相关,大于2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估计;(见心理统计学相关内容)
(4)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07年已考)
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测量信度是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随机误差大,信度就低,随机误差小,信度就高;
(一)被式方面: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态,应试动机,耐心等会影响测量误差; 被试团体而言:被试团体异质时,全体被试的总分分布必然较广,以相关计算出来的信度就必然会大;
(见P115的解释x
E xx r 221σσ-=,分数的分布越广,分母越大,从而xx r 越大) (二)主试方面:主试不按照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则会使信度大大降低;
(三)施测情境方面:考场是否安静,光线,通风情况都可能影响信度;
(四)测量工具方面: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五)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越短,其信度越大,时间间隔越长,信度可能越小; 提高信度的方法:
①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r xx =k r xx /[1+(k -1)r xx ]
②使测验中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
③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
④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在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
2)测量的效度
(1) 效度的定义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示既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使用效度时应注意:(1)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效度是相对于一定的测量目的而言的;
②心理测量不可能达到100%的准确,只能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准确;
(2)效度是测量的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
(3)判断一个测量是否有效要从多方面收集证据;
效度=S 2v/S 2x=r 2xy;其中,rxy 为效度系数;S 2v 代表有效变异数,S 2x 代表总变异数;
效度的操作定义:效度是总变异中由所测量的特性造成的变异所占的百分比;
(2) 效度的估计
Ⅰ 内容效度: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其中所测量的内容包括:欲测的知识范围以及该范围内各知识点所要掌握的程度两方面; 适用范围:内容效度主要应用于成就测验,也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