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筑如面Vol.02丨一套图读懂现代主义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筑如面Vol.02丨一套图读懂现代主义建筑
“建筑师的留学圈儿”,获取更多干货资讯
这是留学圈的第310篇文章。
本期的见筑如面将通过时间轴的形式为大家带来现代主义建筑概览,让大家对这个为时代划开新篇章的建筑形式有所了解。
写在前面:
是什么成就了我们现代的城市?是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到来?又是什么划开了时代的新篇章,让我们体验到现代的生活?我们又该如何定义“现代” 这个时代?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们走进这一期的见筑如面,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前世今生。
现代主义建筑
如果说启蒙运动为现代主义带来了思想上的基础,那么工业革命就为现代主义带来了技术上的支持。
这种支持使得之后的艺术家,音乐家,建筑师们开始进行各种新的尝试,现代主义也由此应运而生,可以说这是那个时代的开拓者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挑战性尝试。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从而为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演变提供了“量”的支撑,从而引发质变。
在众多产业中,建造业成为了受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
一方面,拥有了新的工具与设备,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新材料诸如钢铁,玻璃幕墙的生产技艺的成熟使得建筑设计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内燃机等工业时代产物的狂热的追求与痴迷,也使得人们有了更大的欲望去征服,而实用性与功能性也随着人们对资本以及效率的追求愈发的被人们所重视,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展开剩余93%
进击的时代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现代主义建筑盛行的这个时期,我想“进击”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了。
在这一时期,一方面人们实现了物质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进步;另一方面在思想层面上也开始释放自己,去
思考未来,思考当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进击的时代吧。
1856
Louis Sullivan,1856--1924
1856年,路易斯·沙利文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这位传奇的建筑师所提出的“Form follows function.”为现代主义建筑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他也是有机建筑的倡导者,在他的设计中你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自然界中元素的纯熟运用,以及对于自然法则启示的遵循,而这一特质也影响了他的学生赖特。
1867
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
1867年,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的赖特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
赖特的一生是富有传奇性质的,一方面作为一个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他师从路易斯·沙利文,摸索学习现代主义建筑的法则;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对东方文化的爱好者,他从东方文化中汲取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对有机建筑进行进一步的诠释,并通过对一系列住宅的设计,开创了草原学派的建筑风格。
1868
Grand Hotel, Henry Engelbert, New York City, 1868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导致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人群实现了新的聚落与组合。
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开始不断的扩张,而·有限的土地资源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于是高层建筑开始在城市出现。
而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还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对立面装饰与线脚依然有着较高的痴迷程度,但同时开始着重关注建筑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1883
Walter Gropius,1883--1969
1883年5月18日,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同时也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奠基人之一,为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886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密斯凡德罗出生于德国,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另一个伟大的奠基者,也是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
他所提出的“流动空间”与“少即是多”的建筑理念,影响了一批建筑师,并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887
Le Corbusier ,1887--1965
勒·柯布西耶,1887年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
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
1889
Eiffel Tower, Gustave Eiffel, Paris, France, 1889
1884年,法兰西共和国为了展现自己的国力,洗刷普法战争的耻辱,宣布将于1889年于巴黎再次举办世博会。
与此同时,议会决议向全国征集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物,最后于1888年建筑结构师古斯塔夫·埃菲尔所设计的令人震撼的铁塔脱颖而出,并于1889年世博会前完工。
埃菲尔铁塔的设计不仅仅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时期材料与结构的多元化与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人们对于登高远望的向往,为高层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启发作用。
1890
Auditorium Building,Louis Sullivan and Dankmar Adler, Chicago, Illinois,1890
1886年至1890年,路易斯·沙利文与丹克马尔·阿德勒共同设计了芝加哥会堂大楼。
在这栋建筑中,路易斯·沙利文实现了多种功能与复合空间的相互结合,多种功能的整合与区分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有关于功能与形式的思考,沙利文也由此提出了“Form follow function.”的思想。
当然对于这个建筑我们依然可以看出沙利文受到了新古典主义立面三段式设计手法的影响,使得建筑在立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不统一性,对于一个大尺度建筑来说这样的手法并不适合,这也使得这个建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美中不足。
1891
Wainwright Buildings, Louis Sullivan, St. Louis, Missouri, 1891 在1891年完成的温赖特大楼中,路易斯·沙利文保持了他对于形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解,并重新组织了立面处理手法。
虽然依旧保留了三段式的古典主义组织手法,但是沙利文在中段的组织上采用了统一的垂直空间上的组织,使得形式更加统一,为现代主义高层建筑建立了典范与模式。
1903
Packard Automotive Plant,Albert Kahn, Detroit,190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汽车作为一种改变大众出行方式的交通工具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而这一时期,工业化流水线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种趋势。
而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依然处于形式上的“古典主义”与结构功能上的“现代主义”。
阿尔伯特·康所设计的帕卡德汽车工厂就是对这一特点的最好体现。
一方面,采用了大跨度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清晰的在立面上看到“古典主义”装饰化的特点,当然这种装饰已经大大简化了,但是我们依然感受到了“古典主义”的力量。
1911
Taliesin, Frank Lloyd Wright, Spring Green, Wisconsin, begun in 1911
1911年,赖特在他出生地,建造了这座具有其显著特点的草原别墅风格的建筑作为的他的居所与工作室。
当然这里在构建的初期,含有这并不光彩的印记,甚至最早的Taliesin已经在一次令人震惊的袭击与火灾后不复存在了。
然而,正是在这里赖特创作出了一系列举世闻名的建筑,也使得他逐渐完善了他有关于美国住宅的构想与设计。
这里是“美国式”住房的起点,也从此定义了一个时代的住宅建筑。
草原别墅由此诞生 (1915)
Equitable Building, New York City, Ernest R. Graham, 1915 作为纽约的早期的高层建筑之一,Equitable Building 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于高处的向往,另一方面也秉承了“Art Deco”的建筑特点。
可以说是一种形而上的功能主义与形而下的“古典”装饰艺术的结合
1919
Gropius and Adolf Meyer, founded Bauhaus, 1919
作为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开端,包豪斯校舍于1919年成立于德国魏玛,可以说包豪斯为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开创了先河,在格罗皮乌斯和阿道夫·迈耶的探索下逐步完善了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并为后来的美国建筑教育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包豪斯校舍是格罗皮乌斯在德绍所建立的,因其具有显著的现代主义风格而成为包豪斯的标志。
)
1922
Ozenfant House and Studio, Paris, France, Le Corbusier, 1922 作为柯布西耶早期的私人住宅设计,欧瓒方画室住宅可以说展现出了柯布西耶对于现代主义功能性的理解,以及对现代主义空间表现的尝试性探究。
1928
Villa Savoye, Poissy-sur-Seine, France, Le Corbusier, 1928
进入现代主义建筑时期,由于材料与科技水平的进一步进步与发
展,建筑师开始将门这种元素的精神性与功能性结合起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著名建筑师埃罗·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大拱门,至今仍是圣路易斯的地标性建筑。
1929
German Pavilion, Barcelona, Mies van der Rohe, 1929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是密斯对自我的一个挑战和对现代主义建筑自我定义的伟大作品。
密斯通过这个作品中的玻璃,片墙等元素定义了属于“他的现代主义建筑”,也诠释了“少即是多”与“流动空间”。
1931
Empire State Building, New York City, Shreve, Lamb, and Harmon,1931
帝国大厦的建成是功能主义与这一时期的未来主义(主要体现在对大都市的向往)结合的产物。
在这一时期的纽约,资本家们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对大都会城市的向往,纷纷投资修建高层。
在这一轮的高层建筑的竞赛中,帝国大厦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1933--1937
Golden Gate Bridge,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Strauss,
Morrow and Ellis, 1933-1937
旧金山位于北加州的海边,作为一个天然良港,大量的货物在这里运送出去。
为了进一步的交通便利,将旧金山市区与Marin County 连接起来,在1872年开始政府便计划修建这座跨海大桥,并于1933年开始修建,1937年正式通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悬索大桥。
金门大桥的修建不仅标志着人类工程技术的发展,更展现了人类对于改变环境的渴望,这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标志。
1940
Detroit Arsenal Tank Plant, Warren, Michigan, Albert Kahn, 1940
由于二战的爆发,美国国内的产业开始逐步向战时工业转移,而这一时期作为汽车之城的底特律成为了重要的工业中心。
为了满足大工厂化的企业需求,与社会背景环境,这一时期的汽车产业院,呈现出一种高度工厂化与机械化的状态,这也是战时经济社会体下的建筑变迁。
1942
First Christian Church, Columbus, Indiana, Eliel Saarinen, 1942
教堂作为古典主义建筑的集大成者,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的定义。
老沙里宁的第一基督教教堂,通过现代主义的建筑手法与材料运用,体现了对教堂精神性的理解,以及对教堂空间性的转译。
1944
Mies van der Rohe, Library and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project, IIT, Chicago, 1944
随着二战的爆发,一大批建筑师与建筑教育家从欧洲来到美国,来实现他们的梦想,密斯凡德罗就是其中一位。
1937年,密斯离开德国来到美国并与1938年受邀成为了伊利诺伊理工的建筑学院的院长,在他的的带领下,现代主义建筑教育体系开始逐步完善,并影响了之后的一代建筑师。
与此同时,密斯也为伊利诺伊理工留下来许多珍贵的建筑作品,图中的图书馆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种现代主义的形式感,与立面设计,无一不体现了密斯“少即是多”的概念。
1945
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linois, Mies van der Rohe, 1945-
1951
范斯沃斯住宅,不仅仅体现了密斯对于空间流动性,以及“少即是多”的深刻理解,更体现密斯将建筑有机的结合到环境中的思考。
当然有关于这个住宅的趣事,也是被每一个建筑学子所津津乐道。
1949
Eero Saarinen, General Motors Technical Center, Warren, Michigan, 1949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开始逐步转型自己的产业类型,将战时工业体系逐步转变为制造业产业体系。
作为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巨头---通用汽车公司,也开始建设自己的新厂房为了适应市场发展。
埃罗·沙里宁作为这一时代的天才设计师,接手了这一个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小沙里宁利用底部架空的手法,既满足了功能的需求也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更有张力与潜力。
可以说全面的工业化生产与推广,一方面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与环境上的支撑,另一方面也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952
Mies van der Rohe, Chapel, IIT, Chicago, 1952
密斯的IIT小教堂,运用工业化的结构体系,将教堂的礼节性与仪式感,跟现代主义的简洁与明确,完善的结合了起来。
1956
Mies van der Rohe, Crown Hall, IIT, Chicago, 1956
可以说克朗楼师密斯建筑理念与实践结合的集大成者,但是同时
你也可以发现这个建筑所具有的秩序与规律,我们不难想象,这种秩序与规律正式古典主义建筑的仪式感之所在,而当密斯将这种秩序与规律转译到现代主义建筑上时,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走向了他的巅峰。
1957-1965
John Deere Headquarters, Moline, Illinois, Eero Saarinen, 1957-1963
小沙里宁所设计的约翰迪尔总部大楼,露台的设计体现了沙里宁对环境呼应与功能结合的理解,同时我们依然可以从比例关系与形式上找寻到“古典主义”的身影。
1959
Federal Center, Chicago, Illinois, Miesvan der Rohe, 1959
位于芝加哥的联邦中心,是密斯将自己所定义与理解的现代主义建筑语言集合运用在高层建筑上的典范。
这种建立在对结构与材质深
入理解上的秩序的重构,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在这一时期最好的定义。
1960
Pepsi-Cola Corporation, New York City, SOM (Natalie de Blois), 1960
在20世纪中期,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一批建筑事务所(公司),开始涌现。
这其中SOM作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迅速完美的阐释了他们对于那一时期建筑需求的解读。
百事可乐纽约总部的方案设计,运用玻璃幕作为主要的立面材质就充分体现了透明性对于空间的影响,以及这种制式感极强的建筑所具有的后工业时代都市文明的特点。
1961
CBS Building, New York City, Eero Saarinen, 1961-1965
小沙里宁所设计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大厦对现代主义建筑赋予了新的建筑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古典主义”所使用的艺术性装饰,而是将材质结构与装饰良好的结合起来。
1964
Vanna Venturi House, Philadelphia, Robert Venturi, 1964
现代主义建筑在这一时期开始受到质疑,一批建筑师开始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性思考,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手法在这个时期作为主流的建筑手法被运用。
这一时期是一个建筑师自我反思与建筑思潮再次出现变化与变革的时期。
罗伯特·文丘里为其母亲所设计的住宅,就良好的体现了他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考与再认知。
1965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Library, Exeter, New Hampshire, Louis I. Kahn, 1965
在这一次对现代主义质疑的思潮中,路易斯康无疑是一个伟大而又出色的改革者,可以说在康前3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更多的是扮演一个现代主义建筑的守护者的身份,这并不是真的路易斯康。
这也使得他前半生的作品并不为人所称赞。
而在康的欧洲之旅后,通过不断深刻的剖析自我与建筑,康终于发现了他自己的建筑。
这是一种将古典的仪式感与现代主义的功能性良好结合的建筑形式,一方面加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历史性与文化性,另一方面也让古典主义得到了新生与传承。
1966--1972
Kimbell Art Museum, Fort Worth, USA, Louis. I. Kahn, 1966 (金贝尔美术馆)
金贝尔美术馆不仅仅展现了康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同时更重要的是康把其对于历史元素与遗迹的热爱投入到建筑设计中,让现代主义建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逆时代性的,是反全球化的,但是是最本质最能体现人之精神的。
材料与结构,设计与形式,已经超脱了其本身的意义,与这个建筑所生长的土地紧密的连在一起 (1969)
Sears Tower, Chicago, Illinois, SOM(Bruce Graham and Dr. Fazlur Khan), 1969-1973
在这一时期,人类对于天空与未来城市的向往依然强烈,同时也出于对愈发密集的城市人口所带来问题的应对,大量的高层建筑开始在巨型都市中建立起来,新一轮的高层比拼拉开了序幕。
1970
World Trade Center, New York City, Minoru Yama-saki, 1970-1971
在这一轮的高层竞赛中,山崎实所设计的世贸中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世贸中心双子塔的设计,秉承了山崎实国际主义的特点,制式的平面形式与立面设计,预示着现代主义继续秉承着功能性与简洁性的特点,向着国际化的制式设计进一步的迈进。
也许只有极少数的人意识到现代主义的国际化必将与其本土化发生一场激烈的对抗。
1972
Pruitt- Igoe, St. Louis, Missouri, 1972
就在1972年的夏天,同样由国际主义建筑大师山崎实所设计的圣路易斯Pruitt- Igoe住宅区被政府下令拆除。
在这拆除的背后,蕴含着
巨大的社会问题与社会隐患。
对于现代主义来说,这看起来像是一场溃败,但其实确实一种新生。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建筑进入了一个诸子百家,繁星璀璨的新时代,建筑以及不仅仅是一个机器亦或是容器,而成为了一种对社会反馈,承担社会责任的载体。
1977
CharlesJencks
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建筑语言》。
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
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
”
也许这种有失偏驳的说法在那个时代获得了一些认同,但是之后的发展无疑证明了这种说法的错误。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时代的延续
Pruitt- Igoe, St. Louis, Missouri, 1972
随着山崎实在圣路易斯的现代化住宅被拆除,轰轰烈烈了一个时代的现代主义建筑也走到了他的拐点。
有人将这一天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终结之日,而我更愿意将这一天称作现代主义建筑的重生之日。
从此之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一种思想,存留于人们的意识形态中,而这种思想在之后的建筑发展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为当代的建筑学教育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我们可想而知的建筑教育模式与方式,都留下了这个时代的烙印。
Álvaro Siza, Church of Santa Maria, Marco de Canaveses, Portugal, 1990
阿尔瓦罗·西扎的圣玛丽亚教堂,依旧使用了现代主义建筑常见的组织手法,而简洁的风格,与明确的几何形体与体块关系,无一不体现了现代主义简洁明确的风格,同时白色的配色与立面形式将建筑凸显出来,形成一种特殊的仪式感,与现代主义的纯粹的追求功能性有着明显的不同。
也许这就是现代主义的一种传承方式吧。
现代主义建筑是一个时代产物,也是一个建筑新时代篇章的序幕。
可以说建筑发展到今天,无一不存在着历史的身影。
纵观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由于其自身的多元性与单一性,成就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也造就了我们现代这个时代建筑百家争鸣,争相斗艳的场景。
这是一个精神性与现实性斗争的时代,这是一个本土化与全球化向抗衡的时代,我相信读完这一章后,你会敞开环抱拥抱这个时代!
关于现代主义建筑我们的探讨就到这里了,有任何关于现代主义建筑的问题欢迎大家留言也欢迎加入我们微信群进行探讨,下一期我会给大家带来现代主义时期美术,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的简介,想进一步了解这个时代吗?就请关注下期的见筑如面吧。
18-19建筑景观规划申请群现已开放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和本平台所有。
如需转载请通过后台与圈子运
营策划中心联系取得授权,谢谢配合
投稿邮箱
**********************
建筑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