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地理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检测 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2020·聊城高一期末检测)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2题。

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
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同一性
【解析】该题组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第1题,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内在联系如下所示:植被破坏→云量减少→降水减少→土壤荒漠化。

即漫画反映的是植被破坏导致区域内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干,土地沙化更加严重。

第2题,从图中景观来看,树桩、沙丘、稀少的矮草、微量的云层等要素都显示出该地区“干旱”的特征,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故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1.C 2.A
(2020·张家口高一12月月考)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据此完成3~4题。

3.这类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
A.石灰岩B.变质岩
C.沉积岩D.岩浆岩
4.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 )
A.整体性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D.表现复杂性
【解析】大堡礁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属于沉积岩。

【答案】 3.C 4.A
(2020·邯郸高一12月月考)读我国某地区土壤中空气月平均分布图,完成5~6题。

5.该地区最可能是( )
A.广州B.石家庄
C.南京D.哈尔滨
6.导致该地区6月份土壤中空气较少的原因是( )
A.生物生长快,消耗了土壤中的空气
B.农民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
C.该时期受锋面控制
D.该时期受反气旋控制
【解析】5题根据土壤各组成成分的变化,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

从图中可以看出6月份和9月份土壤中水分较多,但7、8月期间水分较少,空气含量较多。

说明7月份该地降水少,出现伏旱天气,该地区应为南京。

6题考查土壤各组成成分变化的原因。

该地6月份受雨带控制,降水较多,土壤中水分较多。

【答案】 5.C 6.C
(2020·山东烟台高一12月)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完成7~8题。

7.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b、c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B.b点能看到m点
C.m、n为空中索道
D.a地可能形成瀑布
【解析】b、c之间隔4条等高线,故两地相对高度介于300米~500米之间,b、m 之间有一山脊,因此相互不能通视;m、n之间也经过一个山脊,因此也不可能为空中索道;a地是位于河谷处的悬崖,可能形成瀑布。

【答案】 D
8.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
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著
D.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解析】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加上地势起伏,故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答案】 C
(2020·济南高一期末检测)读“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
【解析】此题考查岩石风化与气候的关系。

由图中的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风化壳的厚度并不是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而增加,M处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其左侧,但是风化壳的厚度却小于左侧。

风化壳的厚度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答案】 B
10.若图中有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甲(3℃,800毫米)、乙(15℃,900毫米)、丙(7℃,5毫米)、丁(23℃,2900毫米),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甲和丁D.丙和丁
【解析】大致在图中找出相应的四点所对应的岩石风化深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 A
(2020·桂林高一12月月考)下图是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随土壤深度变化最小的是( )
A.柏树林B.天然草坡
C.人工草坡D.无植被耕地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 A
12.若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的是( )
A.无植被耕地B.柏树林
C.天然草坡D.人工草坡
【解析】人工草坡CO2的浓度最大,在石灰岩地貌区容易引起流水溶蚀。

【答案】 D
13.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
A.荒漠化B.泥石流
C.土壤盐碱化D.水土流失
【解析】由于石灰岩地区下渗严重,地表不易蓄水,盐分不易在地表积聚,也就不会引起土壤盐碱化。

【答案】 C
(2020·长沙高一期中检测)在乌兹别克斯坦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上,土壤表面日平均温度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13~15℃,近地表(0.5~1.0米)的日平均气温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3~5℃。

根据材料,分析完成14~15题。

14.下列备选答案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合理的是( )
A.①土壤热容量增大②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③空气湿度增大④降水增多
B.①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②空气湿度增大③降水增多④土壤容量增大
C.①空气湿度增大②降水增多③土壤热容量增大④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D.①降水增多②土壤热容量增大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④空气湿度增大
15.关于干旱地区灌溉农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灌溉使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
B.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生长,可以减少沙漠化现象的发生
C.流水侵蚀作用增强,加重水土流失
D.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产生土地盐渍化现象
【解析】灌溉使土壤湿度增大,从而使土壤热容量增大,使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土壤湿度增大也使地面蒸发增多,空气湿度增大;还使得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增强,降水增加。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山区。

【答案】14.A 15.C
二、综合题
16.(2020·杭州高一期中检测)茶树是富锰植物,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作了土壤pH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

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②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

他研究后得到以下数据:
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
老叶成叶嫩叶土壤pH
1 1266 1341 620 5.10
2 3112 2422 1278 4.16
3 3002 2025 1267 4.67
4 3322 20251 1733 4.34
5 2811 199
6 1323 4.70
6 1516 993 472 6.02
7 2392 1246 749 5.42
(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 )
A.矿物质B.有机质
C.水分D.空气
(2)随着叶龄的增长,茶叶锰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________作用。

(3)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锰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________(中性、酸性、碱性)土壤中。

【解析】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化学元素和养分,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分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并制造有机物。

【答案】(1)A (2)对营养元素的富集(3)酸性
17.(2020·武汉高一12月月考)读下面甲、乙两幅区域图,回答以下问题。

(1)随着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建设规模的扩大,甲图示地区湖泊面积缩小呈减缓趋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2)试分析甲图示地区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与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图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解析】第(1)题,防护林建设和湖泊面积缩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用如下所示:防护林建设→水土流失减轻→河水含沙量减小→泥沙淤积减缓→湖泊面积缩小减缓。

从中可看出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体现了整体性特征。

第(2)题,把握关键信息“自然环境”,依据整体性原理,从气候、河流、水生生物、整体景观等方面分析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第(3)题,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少,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
少,会进一步加剧荒漠化。

【答案】(1)整体性(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存在、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任答三点) (3)从上至下依次为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