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纸》教学设计
第一篇:《折纸》教学设计
《折纸》教学设计
原底社区中心小学郭振军
教材分析
《折纸》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设计思路
通过折纸形象地让学生经历通分的全过程,用学生的动手活动代替枯燥的讲解,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
用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
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引导探究教学准备: 长方形白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提问:每个人桌上已经放了长方形纸,拿着这张长方形纸,你怎样折,才能使它平均分?
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学生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折出来并展示。
(上下对折,左右对折) 提问:笑笑和淘气分别需要这张纸的1/
2、1/4,你怎样帮他们折出来?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2、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
(1)根据上面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笑笑和淘气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
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 ,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他们俩一共画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列式表示并板书:
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计算。
学生回答道:不行,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
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
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2)提问:这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减法)自己试着完成这道题。
学生自主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4、试一试
观察计算7/10 - 1/6 ,同桌交流想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学生板演
汇报想法集体交流订正
5、课堂总结
通过动手操作、交流想法,找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大家一起交流吧。
6、作业
课本P
3、4页练一练
1、
2、
3、4. 板书设计
折纸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课后反思
《折纸》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折纸”部分。
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大部分学生能自己完成,我再进行重点地方指导,如为什么要把二分之一化成四分之二后相加减。
学生有独自学习的空间,自学效果较好。
接着我让学生尝试练习。
指名上台板演,我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找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分析较好,由此也带动了部分对解题能力还欠缺的学生。
最后我让口才能力较好的学生把计算过程一步一步说出来,并总结得到计算步骤,加深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在“试一试”中个别学生尚不能完全做对习题,如出现通分错误、计算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等。
我让学生相互检查,相互指正,生指导生,效果明显。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在以往的“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分”知识中学习有缺漏,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
第二篇:折纸教学设计
折纸教学设计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1、出示几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学生在计算时遇到了困难。
因为算式中有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也有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
这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类,再对各个算式进行计算。
学生能够很快地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
但是当学生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情况时表现得很困惑。
什么困惑呢?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可以直接相加,那么异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吗?基于这个问题,我就直接导入新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既让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及计算法则,又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究
每人独立尝试解答复习过程中出现的三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我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便于学生思考解答。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我把学生分成4个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算法优化
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算法,我让学生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那就是: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这样的算法:(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
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
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在这里我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有的学生用加法,有的学生用减法,我对他们的验算方法都给予肯定。
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在进行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后,我让学生进行交流总结,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我适时引导学生
说出解答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那就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再得出答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既培养了良好的验算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因此我让学生做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1、单一练习题
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通分。
2、趣味改错题
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改错题。
让学生当一个有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让他们来判断各个算式的正误,并且说出理由。
这样的设计具有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让学生掌握了另一个知识点: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请学生谈一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再出示一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在黑板上进行两种列式方法,一种是脱式计算,另一种是普通方法的运算。
再让学生进行对比,哪一种方法更加简洁明了。
从而要求学生用脱式计算的方法做作业,规范学生的作业书写习惯。
最后,再一次回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深印象。
第三篇:《折纸》教学设计
一、创设知识迁移情景,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呈现知识迁移情景。
(1)师:这里有一张医生给数学病人开的处方,不知药用对了没有,请各位小医生给以指导。
(2)出示(小黑板)
病症药名
432-2 =412
43.2+2 =43.2
8厘米+ 3米=11米
3元+ 3角=6元
2、交流信息,重点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前提是计数单位相同。
3、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加减法呢?(揭示课题)(2)师:看到课题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指导自学,合作交流。
(1)告诉学生按照读想划的过程自学课本内容,并给学生提纲自学提纲供参考(小黑板出示)。
(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获取新知。
(1)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2)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合作讨论,引导小结,并看书验证)。
(3)形式质疑。
三、精心设练,创新思维。
1、巧设训练,巩固新知。
(1)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数学乐园去游玩。
进入乐园
后,以小组学习为主,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玩开心点哦。
课件出示:
数学乐园
填空池:
方程河:
+ =+=
x+=
- = - = x-=
+ = + = 1-x=
迷宫:计算园:
请你把-的计算过程用学具表示出来?+-+
(2)反馈信息,汇报收获。
(3)由计算园的收获,强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强调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板书相关内容)。
(4)师:同学们学的不错,敢接受挑战吗?(举手抢答)师出示口算卡: + = + = + = - = + =
2、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师:下面我们利用学到的本领,探究这几道题的聪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
+ = + = 讨论:(1)它们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 =+=
( 2)它们的和有什么特点?
+= + =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并验证。
四、全课总结(小组交流研讨、汇报)。
师:1.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四篇:《折纸》教学设计
课题:《折纸》(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兴宁市永和中心小学罗辉龙
我以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折纸》为例,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请各位老师赐教。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
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这些知识的学习都为这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这节课的学习又是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分数和小数的互相转化做铺垫。
折纸一课旨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概括能力;增强估算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纸片等。
学具:三角板、铅笔及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
【教法研讨】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针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教学思路是: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认识、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
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如今学生已从
“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化异为同” 的方法,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在授新课前,让学生回忆同分母的加减法规则及“化异为同”的推导过程,再次启发学生思考:要研究异分母的加减法,能否从同分母的加减法计算方式中推导中得到启发呢?这样为学生的探究指出了思维的方向,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学具,大胆实践,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异分母分数与已学的同分母分数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出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方法推导的全过程。
【学法探究】
新课标强调:教学时,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机制,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于情感的整体发展。
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让学生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想一想,发现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充分让学生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这一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温故引新
我先出示三道问题:
(1)说一说同分母的加减法是如何计算的,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用拼纸片的方法算出1/2+1/4=? (3)出示下列三个
算式,先让学生口算,并说出算理: 3/4+2/4
12/2022/2022/24+6/24 再要求学生将上面三个算式中不是
最简分数的分数化简后观察,得出下面三个算式:
3/4+1/2=5/4 3/5-3/10=3/10 1/6+1/4=5/12 最后让学生将化简前后的算式进行比较,从而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着力点放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有利于学生迁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这样创设问题情景,质疑问难,“学由疑开始”,既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与方向。
】
2、操作探索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2)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a)化成小数计算(b)通分计算(c)画图解决。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3让学生在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
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3) 直观操作,验证算理:
让学生准备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条,分别表示出1/2和1/3,将阴影部分相重叠,观察新组合的图形占这张纸条的多少。
配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操作,再次要学生明白,分数单位不统一是不能直接进行计算的,揭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先通分的算理。
】
(4)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师生共同总结: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要先通分,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实践运用,解决困惑:
(1)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进行评价交流。
(附:例题:小华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用它的1/4来折小燕子,那么小华一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来折纸呢?)
【设计意图:例题的放手学习,让学生进行尝试实践,这样
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
(2)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A、直接填上合适的分数
3/5+1/4=()/()+()/()1/2-1/8=()/()-()/()1/3-1/24=()/()-()/()5/8+3/7=()/()+()/()3/8+3/10=()/()+()/()5/12-7/18=()/()-()/() B、看谁算的快:
1/3-1/4 1/2+1/5 1/6-1/7 1/9+1/10 【习题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巩固,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要求中上游学生能找出规律,而下游学生能理解。
】
4、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探索性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想提些什么问题?
(2)如果两个相加减的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那么在计算时,可以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为①1/a+1/b=a+b/ab a、b为互质数;②1/a-1/b=b-a/ab,a<b、a、b为互质数。
5、教学评价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手段和形式多样化,以过程评价为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后反思】:
在学习《折纸》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截取生活中用到的素材,让学生在一些生活实例中的正确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
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数数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数数的地方花了比较长的时间,以后的学习中还得加强。
【总评】: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
1、注重数感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实际上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在引导观察过程、在联系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结合身边的实际说出相应的不同数量,以帮助学生加深
对数的含义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
2、注重生活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素材将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比较思维活动的展开,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体现了生活的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简洁精练,条理清楚。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
附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3/4+2/4 3/4+1/2=5/4 ↓ 12/2022/2022/5-3/10=3/10 先通分 4/24+6/24 1/6+1/4=5/12 ↓
1/a+1/b=a+b/ab a、b为互质数;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
1/a-1/b=b-a/ab,a<b、a、b为互质数↓
最后结果要最简,验算
(作于2022年11月)
第五篇:折纸游戏教学设计
《折纸游戏》教学设计
一年级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练习,初步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教学重点:以手为工具学习折纸狐狸。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教学难点:折纸狐狸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纸,折好的纸玩具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进一步体会手的作用。
2、通过学习折纸狐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互相帮助的精神。
跟着学来落实。
师:出示一张纸问生,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生:纸。
师:对,是一张普通的纸。
那么用这张纸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生:画画、写字、折东西、折纸玩具------ 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纸做你想做的。
生:动手操作。
请将你的作品展示出来给大家看看,找生展示作品,并作介绍,其他同学评价。
同学们的作品都不错,老师这里也做了几个作品,请大家看看老师的作品是什么?师展示作
板书设计:品并贴到黑板上:纸鹤、纸青蛙、纸飞机、纸狐狸。
同学们喜欢这些纸玩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个折纸游戏,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折纸狐狸
请同学们准备出一张纸,老师教大家折纸狐狸。
需要大家注意,老师讲的时候大家要认真听,折的时候大家要仔细看,让大家动手时再动手折,同学们记住了吗?
师边折纸边讲解折纸方法步骤。
三、作品展示
请同学们将自己折好的纸狐狸展示出来给大家看看,互相评价同学们的作品做的怎么样。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教你的爸爸妈妈折一个。
折纸游戏展示示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