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作业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A作业规范
(WI-DXC-03)
1.目的
分析测量系统变差,使测量系统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过程输出所测得的数据有效可靠。
2.范围
2.1 公司列入管制计划的量测﹑检验及试验的仪器设备,皆应执行量测系统分析
2.2 在不同的测量范围内测量,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和/或精密度有可能不同时,要进行
MSA。
2.3 经过重大维修对测量结果会产生影响的仪器。
2.4 一般情况下仪器每次年度校准后作一次MSA.
3.定义
3.1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指量测仪器,被测物,量测操作员,
标准及环境所
组成的整体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它包括对测量工具/仪器、测量夹具、测量员、测量环境、
测量时间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分析。
重复性:指用同一量具,同一位作业者,当多次测量相同零件的指定特性时所得的变异,用WI01表示
再现性: 指不同作业者以相同量测,测量相同产品的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异,用AV表示
稳定性: 测量系统的测量变异的统计学预测指数。
(在某个时间段内过程变差的差值)
线性: 反映测量系统在不同刻度处的准确度和/或精密度的指数(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量具偏倚值间的差值)。
准确度: 测量平均值接近真实值的程度。
标准(真实)值:被测量参数的理论正确值。
偏差:测量平均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精密度:重复测量的自然变化量,考察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4.职责
4.1 品检部:负责对量测系统进行评估分析与改善计划的制定。
4.2 各部门:负责协助改善量测系统.
5.2 作业说明
5.2.1 量测系统分析时机
5.2.1.1 接受新购量测设备及维修前后量测设备的比较。
5.2.1.2 对正常使用中量测设备进行监控性抽查。
5.2.1.3 当客户要求时。
5.2.2 量测﹑检验及试验设备评定方法的选定
5.2.2.1 量测系统分析的量测设备须经校验合格﹐且在校验有效期限内。
5.2.2.2 计量型量具选用GR&R分析法,其%R&R值达到10%-30%时,可选择性接受.
5.2.2.3 计数型量具采用稳定性,偏倚,线性.等分析法。
5.2.2.4 客户有其它要求时,采取客户要求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如无要求则按
5.2..2.2&5.2.2.3执行.
5.2.3 Gage R&R(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5.2.3.1量测产品10PCS,由量测人员对测量的产品进行编号,选择三位量测人员.每个测量
员分别测每个样办各2-3次;每次测量要求间隔半小时以上(即第一次测量完后
半小时之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完后半小时之后才能进行第三次测
量)
5.2.3.2由测量人员对被测产品依次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
数据表』中,此时不要让量测者知道上次测量结果
5.2.3.3 责任人员将附表中所有数据计算出并将R,Xdiff及Rp值写在『量具重复性及再
现性报告』中,计算出相对应的值.
5.2.3.4 量具再现性和重复性(%R&R)判定标准:
a. 数值<10%时,量测系统可接受
b.10%<数值<30%时量测系统可接受或不可接受决定于该量测系统的重要性,修理所
需的费用等,参照5.2.3.5 ,5.2.3.6采取适当措施
c. GR/K>30%时量测系统不可接受,应作规定分析原因,并予以改进及处理.
5.2.3.5 当重复性>再现性时,可能有一个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a. 量测仪器需加以维持保养
b. 量具需要更新或重新设计为更精密的量具
c. 量具的夹紧定位装置需要改进
d. 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
5.2.3.6 当重复性<再现性时,可能是下列三种情况,应采取对应的措施
a. 对量测者需要进行更好的培训,使其明了如何正确使用量具仪器和读值.
b. 需要增加夹具帮助量测者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
5.2.4 GO/NO GO分析
5.2.4.1测量产品20PCS,选择测量者2位
5.2.4.2 GO/NO GO量具属性数据表,使量测者依次对被测产品进行测量,由责任人员将测量
结果记录在表中.
5.2.4.3定订接受标准
5.2.4.4 GO/NO GO量具属性数据表每一列中的量测结果一致时方可接受,否则为不能接受
5.2.4.5 当为不能接受时,可能但不限于下列情况,并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a.仪器性能不稳定,检查并维修或更换仪器
b. 对量测者进行培训,提高其量测水平.
c. 量具的夹紧或定位冶具需要改善.
5.2.5偏倚分析
5.2.5.1选择3个在量程范围内的标准块。
5.2.5.2确定测量仪器的技术偏差(技术上限和技术下限),这些技术数值指定了仪器容
许的最大偏差,
通常这些技术值是基于工程学的鉴定和/或历史记录之上(例如最小公差的25%)。
5.2.5.3测量每个标准块各50次(至少30次)
5.2.5.4消除所有变化源(测量系统内在的变异除外,如使用一个操作员),测量时将标
准块置于测量夹具上测量;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50次的测量。
5.2.5.5将测量50次的数据输入准确度报告中计算测量系统的偏差值
5.2.5.6计算偏差:偏差值的计算公式为:偏差=测量平均值 – 实际值
5.2.5.7如果实际值大于测量平均值的的下限且小于其上限,则说明没有统计偏差存在测
量系统无需调整或校正
5.2.5.8 如果实际值小于测量平均值下限或大于测量平均值上限,则存在统计偏差,测量
系统需要调整或校正。
改善所有问题后重新进行准确度分析。
5.2.6线性分析
5.2.
6.1选择5个产品,由量测人员对测量的产品进行编号,.每个零件至少测量10次.
5.2.
6.2由测量人员对被测产品依次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线性分析表中,
计算公式:
()()()%17.13100 %0.79 6.000.1317 98.0 7367.0n y b 0.1317- 1,, ;22222
222=⎥⎦⎤⎢⎣⎡⨯==⨯=⨯=∴=⎥⎥⎦⎤⎢⎢⎣⎡⎪⎪⎭⎫ ⎝⎛-⨯⎥⎥⎦⎤⎢⎢⎣⎡⎪⎪⎭⎫ ⎝⎛-⎥⎦⎤⎢⎣⎡-===⎪⎭⎫ ⎝⎛-===-⎪⎪⎭⎫ ⎝⎛-====+=∑∑∑∑∑∑∑∑∑∑∑∑∑∑过程变差线性线性过程变差倾斜度线性拟合优度倾斜度基准值倾斜度偏倚其中 n y y n x x n y x xy R n x a x n x n y x xy a x a y ax b y
5.2.
6.3如果数值≦0.05,则该测量仪器的线性合格,不需要校正/维修.
5.2.
6.4如果数值>0.05,则该测量仪器的线性不合格,需要校正/维修
5.2.7如果以下各项都符合要求,则测量系统不需要进行调整,可以开始测量: 5.2.7.1. 准确度(各项指标都没有偏差);
5.2.7.2. 精密度和稳定性(Gage R&R≦10%)
5.2.7.3. 线性(数值≦0.05)
6.相关文件
无
7、窗体记录:
7.1【量具稳定性分析报告】 DXC-QR-WI03-05
7.2【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数据表】 DXC-QR-WI03-02
7.3【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报告】 DXC-QR-WI03-03
7.4【量具线性分析报告】 DXC-QR-WI03-04 7.5【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DXC-QR-WI01-29
7.6【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记录表】 DXC-QR-WI03-01
8.附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