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禁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语言禁语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火花,是人类交际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

教师要完成这一社会任务,语言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好教师的语言反映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素养,具有无穷的亲和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从其使用时间上可分为课堂教学语言、课内外思想教育语言和平时的生活语言。

不同的语言其需要注意的地方各有侧重。

课堂教学语言除了要力求做到准确、简洁、通俗易懂之外,在课堂提问时尤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语言禁忌。

有这样一个情境:
过来回答。

”教师对一个年龄较大的学生说,“你不要只知道散步,却不知道功课。

”“我啥时候散步了?”女生面红耳赤地说。

她感到委屈,没有上黑板。

“任性!”教师讥嘲有说,在记分簿上给她记了一分。

“你为什么像圆木头似的无精打采?”教师转向另一个学生。

从此这个受委屈的学生的绰号“圆木头”就叫开了。

这位教师提问时经常斥责学生,以至使学生们紧张得在回答问题时连话都说不出来。

为此,这位教师老是得出悲观的结论:“还做不出?噢,我早就知道,你是做不出来的。

而你,总是摇头,摇头,任何时候,任何东西都不知道,也不会知道。

”一个差生举了手,教师看见学生举起手,朝这个学生点了一下头,说:“我本来想问你,可有什么用处!反正你是答不出来的!”然后教师对另一个学生说:“而你,你做完了?奇怪,今天怎么居然给你做对了?”
这位老师在课堂提问之前,在自己心里就给学生下了一个判断:这些习题他们是做不出来的。

老师在心里有了对学生失望的情绪,表露在语言中,就有如下的特征:用冷漠的称号来称呼学生;用带贬义的词语来概括学生的特点;对学生流露出低期望,导致学生自信的丧失;歧视差生,用侮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使用语言是有禁忌的。

案例中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之前,先主观地就认为学生“不行”——“我早就知道,你是做不出来的”、“任何东西都不知道,也不会知道”、“反正你是答不出来的”这些语言,听在学生耳里,句句好像都在说:“你不行,你太笨了。

”尤其是这位老师在评价一个差生的作业时,“奇怪,今天怎么居然给你做对了?”明显流露出对学生的不信任。


师对学生的这种低期望和不信任,会严重地打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就因老师的几句话丧失了!从心理学方面来分析,这位老师对学生流露出的低期望,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首先会表现在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上,受到低期望的学生会感到自己能力低或品行不好,产生无能为力之感;其次,会表现在学生的各种行为与学习成绩上,受到低期望的学生会放弃努力或继续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再次,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受到低期望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

所以,这个案例就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语言中,一定要多用鼓励的语言,忌用打击自信自尊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行为。

课堂上不仅使用轻视的语言是错误的,而且用武断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也是错误的。

在案例中,老师评价第一位女生说她“爱散步”,并主观地认为她因为散步而忘了功课,对学生的评价失之公正,太过武断,使学生感到委屈,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对老师所讲的知识也听不进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禁忌是:轻视的语言和武断的评价。

另外,提问学生时,忌用一种冷漠的语气和带贬义的词汇来称呼学生。

案例一中的“喂,你”是我们平时生活语言中,称呼陌生人也不会用的语言,用它来称呼学生,明显地让学生感到与老师感情上的隔膜。

这种称呼,让学生与老师一下子就疏远了。

而且,“你像圆木头似的”这种说法,是对学生的一种不尊重,对学生人格的侮辱。

用这种词汇来称呼自己的学生,将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而不再尊重你。

试想:一个感情上已经疏远你的人,一个已经“不以你为师”的人,你说的话他会听吗?恐怕你说得越多,越引起他的反感。

所以,课堂教学中,使用语言的第二忌:用冷漠生疏的口吻和带贬义的词汇称呼学生。

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语言比之课堂教学语言有更多的禁忌。

除了前面说到的两个禁忌之外,批评、表扬、教育学生都有禁忌。

尤其是批评学生时,特别要注意自己的用语,如果用语不恰当,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有这么一个案例:
在一所乡村中学,一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女教师去检查女生宿舍,发现学生宿舍又脏又乱,还有股臭味,就批评到:“还是女生宿舍呢,连猪圈都不如!”。

一个女生听见不高兴,就回了一句。

那女老师大概没想到权威会受到
挑战,立马反唇相讥:“什么东西!”那女生马上回到:“你是个烂东西!”这回可不得了了,那女老师受不了这侮辱,叫了一大群老师来帮忙。

大家七嘴八舌都批评那女生太过分,而所有听说这事的老师,也都批评那女生。

这是比较典型的由于老师的批评用语不恰当而导致师生产生矛盾的例子。

在批评学生时,很多老师常常是满肚子火,所以,经常出言不慎。

而批评时的情境,又常使学生带有一种抵触情绪。

如果老师这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语言,那么,受伤害的不仅是学生,而是师生双方,即使老师使用权威最后取得表面的胜利,但是,在此过程中,早己输掉了可贵的师生感情。

在批评学生时,只有老师的用语文明,评价恰当,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

所以,批评学生时,忌使用带侮辱性的词语。

我们不仅在批评学生时要嘴上留神,就是表扬学生的语言,也有禁忌。

我们当老师的,在教育学生时,常常举其他人成才的例子,让榜样的力量来带动他们。

但是,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当了多年班主任的老师一次在教育学生时,举了他以前的一个学生来做榜样。

他对学生们说:“我教过**同学,他以前也和你们中的**一样,不听话,很调皮,还有一些恶习呢。

你们看,他现在改了,变得多优秀。

他现在在**地方工作,前途无量啊。

你们要学习他,知错就改,才能有好的前程。

”(这些话,我们任何一个老师都常说,而且我们认为是说得很有理的。

)但是几个月后的一天,那位老师口中以前有恶习但是现在变得十分优秀的学生家长跑去质问那位老师:“是不是你跟别人说我儿子坏话?说他以前表现不好、有很多恶习?你怎么能这样呢?”那位老师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说过他儿子的坏话,就一脸无辜地说:“没有啊。

你儿子那么优秀,我怎么会说他坏话呢?”许久以后,他才想起曾举的那个例子,那例子中是真的说过他儿子的坏话啊!
这位老师在举例时由于没有注意,犯了一个错误:揭人隐私。

虽然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表扬这位学生,但确实说到了这位学生以前不良的表现,这就是揭人的疮疤了。

揭人疮疤是很伤人自尊的,我们都知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这句俗语,但为什么在生活中,当对象不是我们而是学生时,就没
有想到这点呢?尽管我们的理由很正当,但我们的做法却伤害了学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困扰。

所以,我们在表扬学生时,要注意的就是:忌揭短。

除了批评表扬,平时教育学生时的语言,也有禁忌。

有这么一个案例:
有个学生表现不太好,其父母为了就近教育,就安排他转学回到身边。

其父母为了让班主任老师理解他们的做法,就把他们家庭的情况告诉了老师。

老师这才知道这位平时用手机、穿名牌、吸烟、上网、处处摆阔的同学,家里条件并不好:父母离了婚,跟着父亲,父亲又下了岗;虽然买了房,但也欠了一笔账。

由于是乡村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是农民子女,有少数学生跟着那个学生学会了攀比。

为了让他们认识到攀比的危害,学会珍惜,老师就将知道的这个学生的情况在班会上说了,并教育其他同学说:“这位同学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其实自己的条件并没有那样好,父母都在为他辛苦打工呢。

所以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没想到一会儿这个学生的母亲就打电话给这个老师,把他骂了一顿。

她十分生气地说:“我告诉你我的情况,不是叫你去乱说的。

你说我的儿子没钱还摆阔,我告诉你,他的穿全是我管,我还有一套房子,我卖了也能供他,你怎么给别人说我儿子穷呢?现在我儿子不理我了,说我丢了他的脸,都是你害的。

我要去告你。

”老师当时挺委曲的,但后来仔细的想想,虽然是出于教育的目的而说出这位学生的事情,说的也是事实,但说的内容确实属于学生的隐私。

老师此举,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认识到这点,这位老师诚恳地向家长道了歉。

我们当老师的,出于与家长共同教育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必要的。

但是我们不能在没有经过学生和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尤其是做法有可能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将学生的情况随意泄漏出去。

即使出于教育其他人的目的,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而我们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收到学生的小纸条,大声地念出来,这是最常见却也是最错误的做法。

请教师们记住,在列举现象教育学生时,忌传扬学生的隐私。

另外,在教育学生时,多看到学生进步的一面,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多使用鼓励的语言,要求学生做某事时,少使用命令的语气,这些也是平时我们应该注意的。

课堂教学语言和教育学生时的语言都有禁忌,那教师平时的生活语言就没忌讳了吗?不是的。

俗语说“身正为范”,老师平时说话都是脏话不离口,口头禅一大堆,你又怎么去要求自己的学生呢?所以,平时生活中的语言,身为教师的我们,说话也应该注意文明礼貌,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总之,身为教师,我们的语言就有很多禁忌。

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些禁忌,因为一个不留神,它就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形象,而且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负面效应。

所以,老师们切记:嘴上留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