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课题: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对策:
引导学生分析明晰题意。
教学预案:
一、根本训练:
1、根据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六2班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
〔1〕男生是4份,女生是5份,一共是9份;
〔2〕男生相当于女生的4/5,女生相当于男生的5/4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9,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9
2、根据条件答复以下问题:〔第76页上第6题〕
二、自主探究:
1、出例如题5题目和方格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先算一算,再涂一涂。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是怎样想的?
生1: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黄色涂2份。
列成算式是:
30(3+2)=305=6(格) 每一份有几格
因为红色有这样的3份,所以红色:63=18〔格〕
因为黄色用这样的2份,所以黄色:62=12〔格〕
教师追问:怎样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生2: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总格数的2/5
列成算式:
红色:303/〔3+2〕=303/5=18〔格〕
黄色:302/〔3+2〕=302/5=12〔格〕
3、你是用哪种方法解决的?这两种方法你都理解吗?和你的同桌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理解体会:
1、出示第75页上的试一试:
〔1〕齐读要求,提问:如今将这些方格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说说1:2:3是什么意思?
〔2〕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2、你觉得今天的问题什么?〔总数和分配的比,将总数按一定比分割成几部分〕要求的是什么?〔将求按这样分配后的各部分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像这样,将总数按一定的比进展分割成几部分,我们称之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问题。
〕
3、在解决时我们关键要理解是按怎样的比来分配。
解答时可以怎样想?〔转化成整数问题,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还可以怎样想?〔先转化成要求的量分别是总数的几比几,再按分数乘法问题进展计算〕
四、稳固进步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交流。
2、练一练第2题:提问:在这里将180块巧克力怎么分配?你从那句话中看出来的?帮助学生理解把180按35:31:24进展分配。
3、练习十四第2题:读题理解要求,引导学生看图估计出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余时间的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把图中的白色部分平均分成两份,可以看出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下时间的比大约是1:2。
〕那么这题本质是求什么?〔将90分钟时间按1:2进展分配,求比赛剩下的时间是多少分?〕
4、练习十四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考虑一会儿,再组织交流:这题符合今天的特征吗?那要分配的总数是什么?〔引导学生注意隐含条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如今你会解决吗?
5、补充:
出示一条线段,要求按1:5将线段分成两部分。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组织交流。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转化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策略。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展分配。
解决一些常见的、较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能在实际应用中加强比的概念。
按比例分配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解答。
例5的编排在建立比的概念之后,适宜用比的知识解答。
兔子卡通把比看作份数,小鸟卡通把比看作分数,都是从3∶2的详细含义出发,经过推理形成解题思路的。
也可以先在教材的方格图上,通过涂色得到启发。
假设每次涂5个方格,其中3个红色方格、2个黄色方格,那么要6次〔305=6〕刚好涂完。
所以红色方格一共有3053=18(格),黄色方格一共有3052=12〔格〕。
假设把方格图里的3行〔列〕涂红色、2行〔列〕涂黄色,那么就能直观看到红色方格是30格的3/5,黄色方格是30格的2/5,所以两种颜色的格数分别用303/5和302/5计算。
教学例题时要沟通两种解法的联络,要提倡小鸟卡通的方法,突出按比例分配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
试一试里出现了1∶2∶3,对连比的概念不需要作过多解释。
学生会从两个数的比来体会这个连比的含义,只要可以说出
红色方格占1份、黄色方格占2份、绿色方格占3份,就能应用解答例5的经历完成这道题。
练一练第2题给出了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各有的人数,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的比分配。
这道题变式呈现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没有直接给出班级人数比,要求学生根据人数先想出比,然后按比例分配。
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的比分给三个班就是把180按35:31:24进展分配。
这道题还是解答练习十四第2、8题的平台。
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由于在学习比的意义时学生已能根据两个数量间的比用分数来表述两者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例题5时,我给学生充分独立考虑和解答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进展探究。
在交流解法时,很多学生思维活泼,发言积极,想出了很多种解法。
这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进展总结,并突出了用分数乘法来解题的这种方法。
在新知的学习中,我还请学生考虑如何进展检验,学生们联络题中的信息想到了可以将求出的两个数量组成比进展化简,再将这两个数量的和求出来,与信息进展比较进展检验。
整节数学课上,鼓励学生独立考虑,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活泼、和谐,进步了课堂教学效率
的有效性。
课前考虑: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消费中是很常见的。
已学过的平均分配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
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在消费生活中要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从而感悟按比例存在的价值。
学生在平时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新知形成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承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
其次,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考虑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开展。
课后反思:
在练习十四第4题后,进展相应的练习后,出示一道练习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1:是锐角三角形,因为通过计算,我知道三个内角分别是40,60,80所以是锐角三角形。
师:你讲得非常好。
生2:不要把三个角都求出来,只要求一个最大的角就行了:1804/9=80,所以是锐角三角形。
师:你分析问题的方式很独特,分析得很有道理。
生3:其实一个角也不用求,就知道它是锐角三角形,因为三个角加起来是9份,而最大的角只占4份,没有到达9份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度数没有到达180的一半,所以是锐角三角形。
说句实在话,当时我都有点听蒙了。
师:哪个同学能把的想法重说一遍?
生4:
师:那假设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呢?或者是2∶3∶7呢?又各是什么三角形呢?
反思中的反思:
学生是可畏的,更是可敬的。
在练习阶段,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有的经历解决问题,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学生思维是如此的活泼,方法是如此的灵敏,表达了思维的价值,很好地诠释了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新课程精神。
课后反思:
这课内容按照知识点来划分属于按比例分配内容,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有两个:一是将比转化成份数来理解,先求出每一份是多少;二是将比转化成分数,然后按照分数应用题来解答。
这两种方法共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转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结合详细图例,自己想到这两种解答
方法,在师生的进一步对话中,体会到用这两种方法解答时,都得浸透对应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