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二高中化学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二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 A .2H 2+O 2
2H 2O
B .CaCO 3
CaO +CO 2↑
C .CaO +CO 2====CaCO 3
D .C 2H 5OH +3O 2
2CO 2+3H 2O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又为燃烧热的是 A .══
B .══
C .══
D .
══
3.右图是某条件下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图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2NH 3(g)ΔH=+92kJ/mol
B .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数值会减小
D .反应2NH 3(g) N 2(g)+3H 2(g) ΔH=+92kJ/mol
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 .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吸收外界能量
C .在101kPa 时,2g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 2(g )+O 2(g)=2H 2O (l)ΔH= +285.8kJ/mol
D .稀溶液中:H+(aq )+OH —
(aq)=H 2O(l)ΔH=" —53.7kJ/mol" ,若将含0.5 mol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
5.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υ(D)=0.4 mol / (L·s) B .υ(C)="0.5" mol / (L·s) C .υ(B)=0.6 mol / (L·s) D .υ(A)=0.15 mol / (L·s)
6.对于3Fe(s)+4H 2O(g)Fe 3O 4(s)+4H 2(g),若起始投入3mol 铁、4mol 水汽在体积为0.5L 的密闭容器中反
应,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4mol·L -
1,则化学平衡常数为 A .1/3 B .1/6.75 C .1/27 D .1
7.在 xA(气)+yB(气)zC(气)+wD(气) 的可逆反应中, 经1分钟后A 减少a 摩/升, B 减少a/3摩/升, C 增加2a/3摩/升, D 增加a 摩/升, 则x 、y 、z 、w 的比例关系是 A .3 : 1 : 2 : 3 B .1 : 3 : 3 : 1 C .3 : 2 : 1 : 3 D .1 : 2 : 3 : 2
8.在N 2+3H 22NH 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 3的浓度增加0.6mol/L,在此时间内用H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则所经历的时间是 A .0.44秒 B .1秒 C .1.33秒 D .2秒
9.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A .增大固体表面积 B .使用催化剂 C .增大压强
D .增加浓度
10.某化学反应其△H="=" —122 kJ/mol ,∆S="=" 231 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A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 .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 .仅在低温下自发进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 的转化率增大了 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 >b
12.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3.如图,曲线a 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 + Y(g) 2Z(g) +W(s),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反应过程,若使a
曲线变为b 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减小Y 的浓度
B .增大Y 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
14.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的CO 和1mol 水蒸气通入容器中发生下述反应:CO +H 2O CO 2+H 2,达到平衡
后,测得CO 2为0.6mol ,再通入0.4mol 水蒸气,又达到平衡后,CO 2的物质的量为 A .等于0.6mol B .等于1mol C .大于0.6mol 小于1mol D .大于1mol
15.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 +O 2
2NO 2⊿H<0反应中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中标有a 、b 、c 、d 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的点是(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16.如图是表示:2X (g)+Y (g)
Z (g)+R (g) ⊿H<0 的气体反应速率(υ)与时间(t )的关系,t 1时开始改变
条件,则所改变的条件符合曲线的是
A .减少Z 物质
B .加大压强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17.100℃时,将0.1 mol N 2O 4置于1L 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 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N 2O 4(g) 2NO 2 (g)。

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N 2O 4的消耗速率与NO 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 2生成速率与NO 2消耗速率相等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⑧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⑦⑧
18.可逆反应:A 2(?)+B 2(?)
2AB (?) ΔH =-Q kJ/mol ,当温度和压强改变时AB 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2、
B 2及AB 均为气体,Q >0
B .AB 为气体,A 2、B 2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Q >0
C .AB 为气体,A 2、B 2有一种为非气体,Q <0
D .AB 为固体,A 2、B 2有一种为非气体,Q >0
19.在25℃时,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 2Z ,其平衡常数为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0.如图,曲线为可逆反应A(g) +2B(g)
2C(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y 轴指
B 的质量分数 B .a >b ,y 轴指
C 的质量分数 C .a <b ,y 轴指A 的转化率
D .a >b ,y 轴指A 的体积分数
二、填空题
1.反应A(g)+B(s)C(g);△H <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C 的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 升温___ ; (2) 增大压强____ ; (3) 增大容器容积 ____ ; (4) 加正催化剂____ ; (5) 加入B____ 。

2.(1)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 3H 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 3H 6)。

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 3H 8(g) ="==" CH 4(g)+HC≡CH(g)+H 2(g) △H 1="+156.6" kJ·mol -
1
CH 3CH =CH 2(g)="==" CH 4(g)+ HC≡CH(g ) △H 2="+32.4" kJ·mol -
1
则C 3H 8(g) ="==" CH 3CH =CH 2(g)+H 2(g) △H = kJ·mol -
(2)发射火箭时用肼()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已知完全发生上述反应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是: 。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 如下反应:
2SO 2(g)+ O 2 (g) 2SO 3(g) (△H< 0)
(1)降低温度,二氧化硫转化率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_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 2、O 2、SO 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____ 。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 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 ___(用文字表达)
(4)10min 到15min 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 3的物质的量
三、计算题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等浓度的CO 与H 2O ,T ℃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 2O(g) CO 2(g)+H 2(g) ΔH< 0
已知CO 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第4 minCO 的浓度不再改变。

(1)从0~4 min ,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 mol/(L·min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可计算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结果为:K= 。

(2)为了增大CO 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 .增大反应物中CO 的浓度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将密闭容器体积压缩至一半
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
(3)若不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物中CO 的起始浓度,使CO 的转化率达到90%,则水蒸气的起始浓度至少为 mol/L ?
江苏高二高中化学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 A .2H 2+O 2
2H 2O
B .CaCO 3
CaO +CO 2↑
C .CaO +CO 2====CaCO 3
D .C 2H 5OH +3O 2
2CO 2+3H 2O
【答案】B
【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及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A 、D 错误;一般情况下,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 错B 对。

【考点】反应热
点评:判断一个反应为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是历年高考的常考题型,考生可根据反应基本类型进行判断,并注意积累特殊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又为燃烧热的是 A .══
B .
══
C .══
D .
══
【答案】C
【解析】在25℃,101 kPa 时,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因此,要注意两点:(1)可燃物的计量系数一定是1,其他物质的计量系数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建议用分数)。

(2)单质或化合物必须是完全燃烧,如反应物中C→CO 2,H 2→H 2O(液),S→SO 2(气)等。

A 中水为气体,不符合要求;B 中生成CO ,不是稳定化合物;D 是中和热,故答案选C 。

【考点】燃烧热
点评:利用燃烧热的定义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燃烧热,是高考常考内容。

考生应该紧紧抓住上述两点进行判断。

3.右图是某条件下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图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2NH 3(g)ΔH=+92kJ/mol
B .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数值会减小
D .反应2NH 3(g) N 2(g)+3H 2(g) ΔH=+92kJ/mol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为放热反应,A 错D 对;加入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降低,b 曲线才是加入催化剂的能力变化曲线;反应热是反应前后能量之差,与反应历程无关,故催化剂的加入对反应热没有影响。

【考点】反应热
点评:反应热是历年高考的常考知识点,特别是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图,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把握图中的相关信息。

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 .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吸收外界能量
C .在101kPa 时,2g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 2(g )+O 2(g)=2H 2O (l)ΔH= +285.8kJ/mol
D .稀溶液中:H+(aq )+OH —
(aq)=H 2O(l)ΔH=" —53.7kJ/mol" ,若将含0.5 mol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
【答案】D
【解析】硫燃烧为放热反应,固体硫先吸热,变成硫蒸气,故后者放出的热量少,A 错误;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某些放热反应需先从外界吸收能量,达到反应的活化能,再放出能量,B 错误;C 选项中,2g H 2为1mol ,热化学方程式应为:2H 2(g )+O 2(g)=2H 2O (l) ΔH= +571.6kJ/mol ,C 错误;浓硫酸遇水稀释放热(稀释热),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中和热),故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 ,D 正确。

【考点】反应热
点评:反应热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考生应重点掌握。

5.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υ(D)=0.4 mol / (L·s) B .υ(C)="0.5" mol / (L·s) C .υ(B)=0.6 mol / (L·s) D .υ(A)=0.15 mol / (L·s) 【答案】B
【解析】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用任一气体表示反应速率,但是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时,一定要换算成同一物质,再进行比较。

将四个选项分别换算(以A 物质表示)为0.2mol / (L·s) ,0.25 mol / (L·s),0.2 mol / (L·s),0.15 mol / (L·s) ,故选B 。

【考点】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
点评:利用反应速率的公式判断、计算反应速率的大小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应掌握并灵活应用。

6.对于3Fe(s)+4H 2O(g)Fe 3O 4(s)+4H 2(g),若起始投入3mol 铁、4mol 水汽在体积为0.5L 的密闭容器中反
应,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4mol·L -
1,则化学平衡常数为 A .1/3 B .1/6.75 C .1/27 D .1
【答案】D
【解析】起始时,水汽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0.5L= 8 mol·L -1,平衡时,水汽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该4mol·L -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故答案选D 。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
点评:化学平衡常数是高考热点,考生应掌握以下几点:1、正确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热。

3、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7.在 xA(气)+yB(气)zC(气)+wD(气) 的可逆反应中, 经1分钟后A 减少a 摩/升, B 减少a/3摩/升, C 增加2a/3摩/升, D 增加a 摩/升, 则x 、y 、z 、w 的比例关系是 A .3 : 1 : 2 : 3 B .1 : 3 : 3 : 1 C .3 : 2 : 1 : 3 D .1 : 2 : 3 : 2
【答案】A
【解析】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运算,一般采用三步法,即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和平衡浓度。

其中,转化浓度的比例与化学计量系数成正比,故x :y :z:w="a:" a/3: 2a/3: a="3" : 1 : 2 : 3,选A 。

【考点】化学方程式
点评:利用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求解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此类习题解题关键是:转化浓度的比例与化学计量系数成正比。

难度较大,考生要紧紧抓住关键进行解题。

8.在N 2+3H 22NH 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 3的浓度增加0.6mol/L,在此时间内用H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则所经历的时间是 A .0.44秒 B .1秒 C .1.33秒 D .2秒
【答案】D
【解析】经过一段时间后,c(H 2)=3/2c(NH 3)= 0.9mol/L,由v=Δc/Δt 可得,Δt=Δc/v=0.9mol/L÷0.45mol/(L·s)=2s ,选D 。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点评:利用反应速率的公式判断、计算反应速率的大小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应掌握并灵活应用。

9.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A .增大固体表面积 B .使用催化剂 C .增大压强 D .增加浓度
【答案】B
【解析】增大固体表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接触面积增大,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无关,A 错误;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B 正确;如果通过减小体积来增大压强,会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但如果不改变气体体积,通过加入惰性气体来增加压强,就不会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C 错误;增加浓度,只能使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但不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D 错误。

【考点】活化分子
点评:碰撞理论、活化分子是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基础。

10.某化学反应其△H="=" —122 kJ/mol ,∆S="=" 231 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A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 .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 .仅在低温下自发进
【答案】A
【解析】根据吉布斯自由能G =" H" – TS 可以判断,当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考点】自发反应
点评: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公式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高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较低。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 的转化率增大了 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 >b
【答案】D
【解析】当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压强减小,B 的浓度瞬间变为原来的50%;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平衡向右移动,故b>a ,物质A 的转化率增大,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选D 。

【考点】化学平衡
点评:化学平衡是历年高考重中之重,考生一定要系统备考此知识点。

12.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

【考点】化学平衡
点评:化学平衡与化学速率是历年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分别两者的影响因素。

13.如图,曲线a 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 + Y(g) 2Z(g) +W(s),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反应过程,若使a
曲线变为b 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减小Y 的浓度
B .增大Y 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若使a 曲线变为b 曲线,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加长,即反应速率降低;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不变,则平衡不移动。

减小Y 的浓度,v 降低,平衡左移,A 错;增大Y 的浓度,v 增大,平衡右移,B 错;降低温度,v 降低,平衡右移,C 错;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相同,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速率降低,选D 。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
点评:化学平衡图像是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历年高考经常考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学会分析图像。

14.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的CO 和1mol 水蒸气通入容器中发生下述反应:CO +H 2O CO 2+H 2,达到平衡后,测得CO 2为0.6mol ,再通入0.4mol 水蒸气,又达到平衡后,CO 2的物质的量为 A .等于0.6mol B .等于1mol C .大于0.6mol 小于1mol D .大于1mol
【答案】C
【解析】再通入0.4mol 水蒸气,反应右移,CO 2的物质的量大于0.6mol ,但是该反应是可逆反应,CO 不可能完全转化为0,故CO 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 ,选C 。

【考点】可逆反应
点评:可逆反应一般结合化学平衡进行考查,难度不大,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15.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 +O 22NO 2⊿H<0反应中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中标有a 、b 、c 、d 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的点是(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曲线上的点b 、d 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点的NO 转化率小于平衡时的NO 转化率,即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v (正)>v (逆);a 点的NO 转化率大于平衡时的NO 转化率,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 (正) < v (逆),答案选C 。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
点评:化学平衡图像是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历年高考经常考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学会分析图像。

16.如图是表示:2X (g)+Y (g) Z (g)+R (g) ⊿H<0 的气体反应速率(υ)与时间(t )的关系,t 1时开始改变
条件,则所改变的条件符合曲线的是
A .减少Z 物质
B .加大压强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答案】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t 1时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增大,而平衡不移动。

减少Z 物质,v 减小,平衡右移,A 错;加大压强,v 增大,平衡右移,B 错;升高温度,v 增大,平衡左移,C 错;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选D 。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
点评:化学平衡图像是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历年高考经常考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学会分析图像。

17.100℃时,将0.1 mol N 2O 4置于1L 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 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N 2O 4(g) 2NO 2 (g)。

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N 2O 4的消耗速率与NO 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 2生成速率与NO 2消耗速率相等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⑧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⑦⑧
【答案】B
【解析】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标志是所给条件是否从“变”达到“不变”。

①中N 2O 4的消耗速率与NO 2的生成速率,都表示正反应;②中NO 2生成速率,表示逆反应,NO 2消耗速率,表示正反应;④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用公式M=m/n 计算,m 不变,n 前后不同,故M 是变化的,当其达到不变,反应则达到平衡;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ρ=m/V,m 不变,容器为1L 密闭的烧瓶,故密度至始至终没有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的标志
点评: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抓住实质、通过标志进行分析。

难度中等,一般以选择题出现。

18.可逆反应:A 2(?)+B 2(?)
2AB (?) ΔH =-Q kJ/mol ,当温度和压强改变时AB 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2、
B 2及AB 均为气体,Q >0
B .AB 为气体,A 2、B 2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Q >0
C .AB 为气体,A 2、B 2有一种为非气体,Q <0
D .AB 为固体,A 2、B 2有一种为非气体,Q >0
【答案】B
【解析】比较a 和b ,当温度升高时,AB 的n 减小,平衡左移,故ΔH<0,Q >0;比较b 和c ,增大压强,AB 的n 减小,平衡左移,而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小的方向移动,故AB 为气体,A 2、B 2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选B 。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
点评:化学平衡图像是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历年高考经常考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学会分析图像。

19.在25℃时,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 2Z ,其平衡常数为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计算,X 、Y 、Z 三种气体的转化浓度分别为0.05 mol·L -1,0.15 mol·L -1,0.1 mol·L -1,故X 的转化率为0.05 mol·L -1÷0.1 mol·L -1×100%=50%,A 对;X 、Y 、Z 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0.05:0.15:0.1=1:3:2,平衡常数=
,B 对;增大压强,平衡右移,但是平衡常数不变,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 错D 对。

故选C 。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
20.如图,曲线为可逆反应A(g) +2B(g)
2C(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y 轴指
B 的质量分数 B .a >b ,y 轴指
C 的质量分数 C .a <b ,y 轴指A 的转化率
D .a >b ,y 轴指A 的体积分数
【答案】AB
【解析】若a <b ,由a 变为b ,则增大压强,平衡右移,B 的质量分数减小,A 的转化率增大,故A 对C 错;若a >b ,由a 变为b ,则减小压强,平衡左移,C 的质量分数减小,A 的体积分数增大,故B 对D 错。

答案为B 。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
点评:化学平衡图像是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历年高考经常考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学会分析图像。

二、填空题
1.反应A(g)+B(s)C(g);△H <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C 的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 升温___ ; (2) 增大压强____ ; (3) 增大容器容积 ____ ; (4) 加正催化剂____ ; (5) 加入B____ 。

【答案】(1)加快 (2)加快 (3)减慢 (4)加快 (5)不变
【解析】升高温度,v 增大;增大压强,v 增大;增大容器容积,压强减小,V 减慢;B 为固体,加入固体,v 不变。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
点评:利用反应速率的公式判断、计算反应速率的大小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应掌握并灵活应用。

2.(1)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 3H 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 3H 6)。

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 3H 8(g) ="==" CH 4(g)+HC≡CH(g)+H 2(g) △H 1="+156.6" kJ·mol -1
CH 3CH =CH 2(g)="==" CH 4(g)+ HC≡CH(g ) △H 2="+32.4" kJ·mol -1
则C 3H 8(g) ="==" CH 3CH =CH 2(g)+H 2(g) △H = kJ·mol -
(2)发射火箭时用肼()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已知
完全
发生上述反应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124.2 kJ·mol -1
(2)══
【解析】观察三个热力学方程式可知,△H=△H 1-△H 2="+156.6" kJ·mol -1-32.4 kJ·mol -1=124.2 kJ·mol -1。

即为1mol ,放出热量为,故热力学方程式为══。

【考点】热力学方程式
点评:热力学方程式是历年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1、运用盖斯定律计算某个反应的反应热。

2、根据题意,正确书写某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 如下反应: 2SO 2(g)+ O 2 (g) 2SO 3(g) (△H< 0)
(1)降低温度,二氧化硫转化率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_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 2、O 2、SO 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____ 。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 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 ___(用文字表达)
(4)10min 到15min 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 3的物质的量
【答案】(1)增大,减小
(2)15—20min 和25—30min 。

(3)增加了O 2的浓度 (4)a 、 b
【解析】(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右移,SO 2转化率降低,反应速率减小;(2)处于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3)反应进行至20min 时,氧气的浓度骤增,SO 2和SO 3浓度不变,故此时是增加了O 2的浓度;(4)10min 到15min 中,单位时间内各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量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加入
催化剂,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增大某气体的浓度,都可以加大反应速率;但是增加SO 3的物质的量,图中SO 3的浓度应该骤增,而不是逐渐增大,故d 不符合。

【考点】化学平衡
点评:化学平衡与化学速率是历年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分别两者的影响因素。

三、计算题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等浓度的CO 与H 2O ,T ℃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 2O(g) CO 2(g)+H 2(g) ΔH< 0
已知CO 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第4 minCO 的浓度不再改变。

(1)从0~4 min ,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 mol/(L·min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可计算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结果为:K= 。

(2)为了增大CO 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 .增大反应物中CO 的浓度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将密闭容器体积压缩至一半
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
(3)若不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物中CO 的起始浓度,使CO 的转化率达到90%,则水蒸气的起始浓度至少为 mol/L ?
【答案】(1)0.03 2.25 (2)B (3)0.90
【解析】(1)从0~4 min ,v(CO)=(0.20mol·L -1-0.08 mol·L -1)÷4 min="0.03" mol/(L·min );
(2)增大反应物中CO 的浓度,增大了H 2O 的转化率,但CO 本身的转化
率降低;降低反应温度,平衡右移,CO 的转化率增大;将密闭容器体积压缩至一半,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 的转化率不变;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CO 的转化率不变。

(3)设水蒸气的起始浓度至少为x mol/L 。

当CO 的转化率达到90%,则CO 的转化浓度为0.18 mol/L ,平衡时,CO(g)、H 2O(g) 、CO 2(g)和H 2(g)的浓度分别为0.02 mol/L 、(x-0.18)mol/L 、0.18 mol/L 、0.18 mol/L ,代入平衡常数
,可求出x=0.90。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常数
点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意积累掌握典型的题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