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典型病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典型病例1
第一篇:神经病学典型病例1
牛老太在医务工作者的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退休后终于可以享受一下生活。
老伴去世的早,靠她一人把膝下一儿一女养大,如今也都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地,儿女们都很孝顺,眼看着第三代也渐渐长大,牛老太倍感欣慰。
可正当她安享幸福晚年的时候噩运突然降临,一觉醒来左半边身体就不是自己的了,说话也不流畅,口水不自主的就流出来。
做过护士的牛老太意识到自己中风了,马上让儿女把她送到医院。
到医院后查体: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级,左侧霍夫曼征(+),左巴氏征(+),检查头颅CT后结果是右侧大脑脑梗塞。
虽说在医院度过了急性期,但从此自己成了要别人照顾的人,不仅如此,最让她痛苦的是发病以后大小便没有了知觉,常常是感到潮湿之后才知道已经解在了床上。
以前自己做护士照顾别人,现在变成了被照顾的人,巨大的心理落差让牛老太很是抑郁烦躁。
儿女很快接受了自己老母亲生病的事实,轮流照顾,尽心尽力,老母亲有30来年的风湿性关节炎,双侧膝关节已经肿大变形,尤其是左侧。
康复的大夫说要想让老太太再站起来走路,关节情况一定要允许。
于是儿女商量着要给牛老太置换膝关节。
可一住院不要紧,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发现牛老太双侧下肢动脉硬化,尤其以左下肢为重,股动脉已经闭塞,导致左下肢皮温低,严重影响血供。
为了患侧肢体快些好起来,只能进行股动脉搭桥手术置换血管。
如此一来血运有所改善但膝关节是置换不了了。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血管搭桥术后牛老太的左腿就伸不直了,还总是抽筋,对疼痛非常敏感,脚面也麻痒难当。
腘动脉以下仍存在的小的栓塞令左脚两个脚趾末端坏死。
一重接一重的打击让牛老太几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人也变得敏感多疑,脾气越来越大。
儿女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走了好多家医院,大小便的情况有了改善,可以自己控制住了,
但肢体的活动改善收效甚微,在多方打听后从病友那里了解到了静康医院治疗中风后遗症。
包着试试看的心态住进了中风康复病区。
大夫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养血舒筋活络的治疗办法,避免强烈刺激,用特质中药熬至药汤足浴理疗,同时配合跷脉针,三联针,甬法等治疗。
在治疗的2个月期间,牛老太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好转,先是左脚不痒不麻了,四肢末端不总是冰凉的了,3周后左腿抽筋也明显减轻,脚也能着地了。
在医生的悉心医治和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下,2个月后牛老太可以自己站起来,依靠拐杖慢慢行走了。
从一开始的怀疑不屑到后来的完全信任配合,牛老太现在真心的感激静康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
出院以后牛老太坚持中药的足浴,同时内服中药,坚持锻炼,连关节的疼痛都好转了很多。
她表示要与病魔战斗到底。
第二篇:典型病例(定稿)
病例3-1
患者王某,女,42岁,呕吐、腹泻伴发热、口渴、尿少3天入院。
主要查体:体温38.8℃,血压110/80mmHg,汗少、皮肤粘膜干燥。
+主要化验检查:血清[Na]158mmol/L, 血浆渗透压325mmol/L,尿比重>1.020,其余化验检查基本正常。
立即给与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2500ml/d和抗生素等。
2天后除体温、尿量恢复正常和口不渴外,反而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降低、头晕、厌食、肌肉软弱无力,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
浅表静脉萎陷,脉搏110次/分,血压70/50mmHg,血清[Na]115mmol/L,血浆渗透压250mmol/L,血清[K]3.0mmol/L尿比重<1.010,尿钠8mmol/L。
+
+问题:
1.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答:患者在治疗前发生高渗性脱水,血Na+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治疗后发生低渗性脱水,血
Na+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2.解释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答:高渗性脱水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发生脱水热,因而体温高、汗少、皮肤粘膜干燥。
低渗性脱水丢失的主要是细胞外液,血容量减少,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因而表现为头晕、厌食、肌肉软弱无力,脉搏细速等症状。
由于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间液显著减少,因而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降低等症状。
病例3-2 患者,女,38岁,近一周为减肥而连续服用泻药。
因感虚弱乏力2天入院,偶有直立性眩晕。
主要查体:T36.7℃,血压从入院时的110/60mmHg很快降至80/50mmHg,心率100次/分,皮肤弹性差,粘膜干燥,尿量120ml/24h。
主要化验检查:血清[Na]140mmol/L,血浆渗透压295mmol/L。
尿比重1.038,尿钠6mmol/L。
+问题:
患者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解释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答:患者发生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主要丢失细胞外液,导致血容量和组织间液均减少,可见于腹泻等。
病例3-3
张某,女,40岁,因意外创伤在医院急救,血型不合误输血200ml,出现黄疸和无尿1天。
查体:T37C, P80次/分,R20次/分,BP80/50mmHg。
神志模糊、表情淡漠。
皮肤粘膜干燥、黄染,静脉塌陷。
实验室主要检查:血清尿素氮42mg/dl,NPN80mg/dl,血钾6.7mmol/L,其余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治疗经过:入院急速输入5%~10%葡萄糖1500ml,生理盐水500ml.后,当晚做血液透析,透析中血压上升并稳定在110~140/70mmHg),透析后复查尿素氮为26.5mg/dl,NPN62mg/dl,血钾5.7mmol/L,后又经过以下处理:①控制入液量,每日800ml;
②高糖、高脂、低钾饮食,限制蛋白摄入量;③防止高血钾,促进肾
小管恢复,预防氮质血症;④抗感染:抗生素静滴。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5天内仍基本无尿,并逐渐出现明显气喘、心慌、不能平卧,还伴有嗜睡、呕吐、头痛、精神错乱等症状。
查体发现心率120次/分,两肺布满湿性罗音。
血清Na120mmol/L,血浆渗透压230mmol/L,红细胞比容32%。
随即用西地兰,吸氧,甘露醇等治疗,上述症状体征明显缓解。
+问题:
患者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解释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例3-4
患者女性,30岁,在一次车祸事故中骨盆、肋骨等多处严重骨折,烧伤及烟雾吸入致呼吸道损伤。
事故前身体健康。
进入急诊室时血压为70/50mmHg,他立即被给予输液及气管插管。
插管时没发现气胸症状。
肺部可听见很少量的细微啰音,胸部X光片无明显异常。
由于脾破裂进行了脾切除,对她的烧伤及其他损伤也作了对症处理。
然后被送往特护病房,并给予40%的氧气吸入,此时患者呼吸频率:12次/分;潮气量:900ml。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8,PaO2 0.87kPa(65mmHg),PaCO2 0.44kPa(33mmHg)。
入院24小时后患者呼吸变得急促,每分钟30次;每分钟通气量:20L,出现发绀,肺部可听到大量的啰音,胸部X光片显示弥散性雾状浸润。
血气分析PaO2为0.47kPa(35mmHg)。
组织学检查发现肺泡内充满渗出物,含有透明膜,巨噬细胞及其它炎性细胞。
肺泡膜间质变厚,水肿,肺泡损伤广泛存在。
问题:
患者在入院24小时后出现肺水肿的机制是什么?
病例3-5
患者男性,20岁,肠梗阻。
手术后禁食,并连续作胃肠减压8天,共抽吸液体2200ml。
平均每天静脉补液(5%葡萄糖液)2500ml,尿量2000ml。
手术后2周,病人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面无表情,嗜睡,食欲减低,腱反射迟钝。
血K2.5mmol/L,血Na140mmol/L,血Cl103mmol/L。
ECG显示:Ⅱ、aVF、V1、V5导联ST段下降,aVF导联T波双相,V3有u波。
立即开始每日以KCl加入5%葡萄糖滴注,四天后血K升至4.6mmol/L,一般情况显著好转,能坐起,面
带笑容,食欲增进,腱反射恢复,ECG恢复正常。
+-+
+问题:
患者发生了何种电解质紊乱?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病例3-6 患者,男,40岁,体重65kg,因大面积烧伤和严重呼吸道烧伤入院。
查体:头面及胸腹部烧伤,面积约占80%(Ⅲ度占60%)。
经全面积极处理,病情一直比较稳定。
第28天发现创面感染,随后患者体温39.5度,血培养阳性(主要为绿脓杆菌),血压降至9.3/6.7kPa(70/50mmHg),尿量400ml/d,pH 7.032,HCO39.7mmol/L,PaCO2 4.45kPa(33.4mmHg),K 7.0mmol/L,Na 132mmol/L,Cl 102mmol/L。
心电图显示:P波和QRS波振幅降低,QRS波间期增宽,S波增深、T波高尖。
虽经积极救治,病情仍无好转,最终于第33天时引心室颤动和心脏停搏死亡。
++ –
-问题:
1.患者血钾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2.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病例4-1:
患者陈某,女,45岁,糖尿病史11年,昏迷2小时入院。
体格检查:血压95/40mmHg,脉搏98次/min,呼吸26次/min,深大,急促。
化验检查:血糖10.9mmol/L,β-羟丁酸 1.0mmol/L,尿素8.2mmol/L, K+5.7mmol/L,Na+150mmol/,Cl-104mmol/L;pH7.32,PaCO230mmHg, HCO3-15mmol/L,BE-16.0mmol/L;尿:酮体(+++),糖(+++),酸性;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
处理:立刻静脉给予胰岛素、等渗盐水、低渗盐水洗胃等抢救,约6小时后,病人呼吸逐渐平稳,神志转清醒,重复上述检验,除血K+为3.5mmol/L偏低外,其余项目基本正常。
思考题:
1.该患者有无酸碱失衡,属于哪种类型酸碱紊乱?其原因和机制
是什么?
2.哪些指标变化说明发生了酸碱平衡紊乱?
3.该患者血K+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病例4-2:
患者高某,男,65岁,慢性咳喘20余年,肺心病史6余年,本次因感冒后,咳喘加重3天住院。
查体: T37.6。
C, P98次/分,R30次/分,BP100/70mmHg。
慢性病容,口唇轻度紫绀,桶状胸,两肺闻及大量干罗音。
血气:PH 7.32,PaCO2 59mmHg,PaO260mmHg AB32mmol/L,BE 8.1mmol/L。
治疗: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祛痰平喘等处理,病情好转。
思考题:
1.该患者是否发生了酸碱平衡紊乱?原因是什么?
2.各血气指标的变化说明是哪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病例4-3:
患者李某,女,39岁,进食后恶心,呕吐15天入院。
半年前被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近半月上腹饱胀不适,餐后疼痛,并恶心呕吐,呕吐物含发酵酸性宿食,近几日尿量明显减少而色深,消瘦,卧床不起。
入院查体:T36.9。
C,P96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
神智不清,皮肤黏膜干燥,眼窝深陷实验室检查:K+3.2mmol/L,血Na+159mmol/L,血Cl-88mmol/L;pH7.51,PaO261mmHg,PaCO250mmHg,BE7.8mmol/L,HCO3-40mmol/L,入院诊断为幽门梗阻。
思考题:
1.该患者属于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其发生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如何分析该患者血气变化?
3.该患者有无水电紊乱?如果有是什么类型?
4.如何治疗?
病例4-4:
患者王某,女,25岁,约3小时前与爱人吵架,哭闹,呼吸急促,约10分钟前突然出现手足抽搐来院就诊。
查体: T36.9。
C,P90次/分,R29次/分,BP105/75mmHg。
血气:PH 7.49,PaCO2 28mmHg,HCO3-20mmol/L,PaO269mmHg,BE-4mmol/L。
初步诊断为:癔病,处理后留急诊观察。
思考题:
1、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如何分析各血气指标的变化?
3、如何治疗?患者为何出现手足抽搐?
病例5-1
某肺气肿患者,体格检查T:36.9℃,P:112次/min,R:24次/min,BP:15.0/10.0kPa(112/75mmHg)。
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略促,口唇紫绀。
血氧检查为: PaO26.0kPa(45mmHg),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动脉血氧饱和度为70%。
问题:
患者为何种类型的缺氧?其依据是什么?
病例5-2 刘某为贫血患者,面色发白,精神不振,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g/dl,血氧检查为: PaO213.3kPa(100mmHg),动脉血氧容量12ml/dl,血氧含量1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3.5ml/dl。
问题:
患者为何种类型的缺氧?其依据是什么?
病例6-1
女性患者,2岁,1天前出现发热,咳嗽,无痰,体温39℃,无呼吸困难。
于入院前开始抽搐,两眼向上凝视,四肢抖动,持续1分钟后自行缓解。
体检:神志清楚,体温39℃,心率110次/分,呼吸30次/分。
咽部充血、双扁桃腺Iº肿大。
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水泡音。
化验:WBC:13.3×109 /L淋巴细胞16%、中性粒细胞 83%。
问题:
1.该病人体温为什么升高,其机制是什么?
2.该病人为什么出现
惊厥?
病例7-1:
患者程某,男性,10岁。
左臂、左大腿大面积烧伤。
入院时T:37.5℃,HR:125次/分,BP:130/85mmHg,WBC:1.5×10/LN:0.9,GLU:10mmol/L。
2-3日出现上腹部不适,伴黑便2次,大便潜血阳性。
问题:
该患者处于什么病理状态?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黑便,其发病机制如何?
病例8-1:
+患者,女,25 岁,已婚。
因妊娠39周,伴下腹痛3小时入院。
分娩经过: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均较正常,但在娩出一正常男婴后不久,产妇即觉气促,呼吸28次/分,心率130次/分,血压11/8 kPa,随之产道大量出血,约1200ml,且流出的血不凝固。
实验室检查报告:活性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85秒(正常对照48 秒),凝血酶原时间(PT)25秒(正常对照14秒),凝血酶时间(TT)21秒(正常对照12秒),纤维蛋白原定量(FIB)0.98g/L。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阳性(+++)、外周血红细胞碎片>6%。
9发现补液处有血肿,臀部肌内注射部位有瘀斑。
抽血作病理活体检查报告:血中有羊水成分及胎盘组织细胞。
问题:
1.本例分娩过程突然发生气促的原因是什么?
2.本例产后出现产道大出血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什么?
病例9-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19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
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
Bp:65/50mmHg,HR:125次/分,T:36.8℃。
在送医院途中患者逐渐转入昏迷,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问题:
1.该患者属何种类型休克?
2.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哪一阶段?临床休克时,血压一定会降
低吗? 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4.请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提出抢救此患者的原则。
病例10-1
患者男,50岁。
因胸痛约1小时入院。
经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前间壁)。
查体:血压100/75mmHg,心率37次/分钟,律齐,意识淡漠。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
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同时急查心肌酶、凝血因子、电解质、血常规等。
入院后约1小时给予尿激酶150万静脉溶栓(30分钟滴完)。
用药完毕患者胸痛即消失,但约10分钟时心电监护显示出现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颤,血压90/65mmHg。
治疗:立即给予除颤,同时给予利多卡因、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监护显示渐为窦性心律、血压达正常范围。
复查心电图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问题:为什么患者在溶栓治疗胸疼症状消失后又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病例11-1
男性60岁,患高血压10年,且有30多年的抽烟史。
一个月前感冒后一直接咳嗽多痰,经消炎、止咳、祛痰药也不见好转。
近几天来伴胸闷气短;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症状持续半小时以上不缓解;夜间不能平卧(因胸闷或憋气),需要将枕头垫高,或半夜憋醒需坐起方可缓解。
经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心力衰竭。
试分析该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病因和诱因。
病例11-2
患者,男性,57岁,高血压史10年,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未控制饮食。
入院前2年,患者上一层楼后出现呼吸困难,踝部水肿,此后症状逐渐加重,间断服用氢氯噻嗪治疗效果不佳,近三个月来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夜间只能端坐入睡,有重度水肿。
体检:血压160/110mmHg,心率110次/分,呼吸29次/分。
颈静脉怒张,胸部检查可闻及吸气相湿啰音和双侧干啰音。
心脏检查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
肝大,可触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四肢指凹性水肿。
实
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
胸片:提示少量胸腔积液,心脏扩大。
心电图:左室高电压,未见ST-T缺血样改变。
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未期内径60mm,射血分数为35%。
试分析该患者处于什么病理生理过程?为什么?
病例12-1:患者男性,70岁。
因反复咳喘20年,双下肢浮肿3年,近2天加重,收住院。
患者于20年前因感冒、发热,出现咳喘,开始少量白色痰,后变黄痰,经治疗好转,但每于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而反复发作,夏天较好,一直参加农业劳动,但上述症状逐年加重。
劳累后感心悸、气促,休息后好转。
近三年来出现双下肢浮肿、腹胀。
患者一直在基层医院给予中西医药治疗,症状稍有改善,但平时有轻度咳喘,咳白色粘痰,夜间较重,多于早晨4~5点出现喘息。
3天前因感冒、发热、黄痰、咳喘加重、食纳差、少尿而入院。
体检:T36C,P116次/分,R26次/分,神志清,发育正常,营养欠佳,自动体位。
呼吸稍促,呼气明显延长,口唇轻度发绀伴颜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
胸廓前后径增宽,肋间隙增宽,叩诊呈过清音,肺肝界于右第6肋间,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心尖搏动不明显,剑突下可见心脏搏动,心界无明显增大,心音弱,各瓣膜无明显杂音,心率116次/分,可闻期前收缩。
腹平软,右上腹压痛明显,肝大肋下2.5cm,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129实验检查:RBC5.6×10/L,Hb16.5g/L,WBC9.8×10/L,中性粒75%,淋巴25%。
-PaO250mmHg,
PaCO256mmHg,HCO327.3mmol/L,SB20.5mmol/L,pH7.25。
肝功能正常,血清总蛋
+白3.7g/dl,清蛋白2.4g/dl,球蛋白1.3g/dl。
血清Na142mmol/L,血氯101mmol/L,血钾5.8mmol/L。
心电图检查:P波高尖,顺钟向转位,右室肥厚,心肌劳损,多源性期前收缩。
X线检查:肺动脉段突出,右室弓增大,肺野透过度增
强,肺门部纹理增粗。
治疗:入院后经抗感染、祛痰、利尿、强心等治疗,病情好转。
问题:
1.该患者病程演变过程是什么?
2.该患者是否发生了呼吸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3.该患者出现了哪些病理过程?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病例13-1:
患者张某,男性,36岁,因右肋疼、乏力8年,呕血、便血、昏迷16h急诊入院。
患者8年前因疲乏无力、肝区不适感、疼痛及食欲不振就诊,查体:面色及眼球黄染,肝大,肝功不正常,诊断为“肝炎”,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出院后常有腹胀,右肋区疼痛,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病情时轻时重。
1年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身体日渐消瘦,四肢乏力,面色憔悴,皮肤、巩膜黄染加深,尿少,下肢浮肿,活动不便,鼻和齿龈时有出血,常有便血。
3天前因进食牛肉后出现呕血、柏油样便,逐渐加重,入院前一天家人发现患者寻衣摸床,意识不清,烦燥不安,频繁呕吐咖啡色液体,排暗红色血便,继而昏迷,即刻以止血、输液输血1000ml等抢救急诊收入院。
体格检查:T36.5℃,P135次/min,Bp90/50mmHg),R30次/min。
深度昏迷,营养差,消瘦,面色晦暗,肝掌,多处蜘蛛痣,角膜反射消失,有特殊肝臭味。
心肺
(一),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2.6cm,质较硬,边缘钝。
脾未触及,腹水征阳性。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
四肢肌肉松驰,膝反射弱,巴宾斯基征(+)。
辅助检查:Hb:101g/L,WBC:16.5×10/L,中性90%,单核2%,淋巴8%,血小板50×10/L;ALT 130U/L(正常10-40U/L),AST136U/L(正常10-40U/L),A/G=1.9/3(正常值1.5-2.5/1),总胆红素6mg%(正常值0.1-1.0mg%),血氨136.6μmol/L(正常值<59μmol/L),尿蛋白(+),RBC(+),颗粒管型(+);大便潜血实验(++++)。
食道吞钡X线显示食道下段静脉曲张。
99处理:除止血补液抢救外,给予静脉输入支链氨基酸、左旋多
巴、谷氨酸钠、葡萄糖、维生素、肌苷及抗生素等,限制蛋白质摄入,用酸性溶液灌肠。
经积极抢救后患者症状逐渐减轻,病情好转,准备出院。
思考题:
1.该患者是否发生了肝性脑病?为什么?
2.该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机制,原因和诱因是什么?
3.试分析该患者的治疗措施
病例14-1
患者女性,35岁。
自服10余斤重鲤鱼鱼胆1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腰痛5日,黄疸2日入院。
体检:皮肤、巩膜黄染。
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软,肝肋下2 cm,压触痛。
实验室检查:血钾5.0 mmol/L,血糖6.7 mmol/L,血尿素氮(BUN)18.4 mmol/L,血肌酐(Cr)158.6 μmol/L,谷丙转氨酶(GPT)500.10 nmol·s-1·L-1,谷草转氨酶(GOT)1150.23 nmol·s-1·L-1。
根据患者的表现其临床诊断是什么?发生的可能病因是什么?
病例14-2
患者男性,28岁。
6年前曾因感冒出现眼睑浮肿,少尿,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后入院治疗。
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
半年前,患者出现浑身乏力、少尿和眼睑浮肿,并伴有恶心、呕吐,血压增高。
2天前发现下肢浮肿,入院。
体检结果:体温36.3℃,脉搏76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50/90mmHg,皮肤无出血和瘀斑,眼睑浮肿,无颈静脉怒张,心肺无殊,腹软,肝脾未及。
肾区无扣痛,下肢轻度浮肿。
实验室检查结果:尿蛋白(+ + +),尿蛋白定量2.4 g/ 24 h,红细胞8~10个/高倍视野,颗粒管型(+)血常规:尿素氮(BUN)8.1mmol/L,肌酐(Cr)177 μmol/L。
B超:双肾弥漫性损害。
肾活检:20%肾小球球性硬化,囊壁增厚,粘连。
根据患者的表现其临床诊断是什么?发生的可能病因是什么?
病例14-3 病例14-2患者,经入院治疗后好转出院,近20天来,全身水肿加重,伴气急入院。
患者入院后采用抗感染,降血压、利尿、低盐、低蛋白饮食等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
近3天出现头晕,记忆力差,活动后气急、呕吐,可听见心包摩擦音,呼出气有尿味等。
根据患者的表现其临床诊断是什么?发生的可能病因是什么?
第三篇:脑积水典型病例
1例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典型病例的治疗体会
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脑积水,以步态异常、进行性认知障碍、小便失禁的“三主征”为临床特征。
其发病率随人群寿命的提高而增加。
日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NPH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2.9%。
由于本病的发生及进展较慢,临床工作中极易误诊、漏诊。
现将我院2011年9月2日收治的典型INPH患者治疗体会分享一下。
胡群亮教授热情的接待了丁大爷。
经过缜密的分析后,胡群亮教授指出:患者行走困难、认知障碍及伴小便失禁,是脑积水“三主征”,本病发现步态异常最常见,发生率为89%,其次是认知改变,发生率为79%,晚期出现尿失禁,发生率为44%。
该患者脑积水“三主征”全部俱备,可见目前社会、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够,在出现步态异常时并未引起重视,当出现认知功能等改变时才就诊。
本病进展相对较缓,临床表现与其他表现为痴呆的疾病类似,故容易漏诊、误诊为脑萎缩、血管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要牢记INPH与老年性脑萎缩鉴别:INPH患者除认知障碍外还存在行走困难和(或)小便失禁;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脑室明显扩大(包括第四脑室),脑室周围存在水肿带(额部为主),无或仅有轻度蛛网膜下腔间隙扩大,脑沟回不扩大。
而脑萎缩患者脑室扩大很少累及第四脑室,脑沟回明显增宽及蛛网膜下腔间隙扩大明显,无脑室周围水肿带。
随后胡群亮主任提出了治疗方案,第一,根据年龄、既往史、症状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脑脊液释放试验(Tap T est)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作为患者的手术选择及手术效果的预测,步态改善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术指征。
第二,手术引流管的选择。
根据阀开放时的压力,引流管分为低、中、高压管。
可调压性分流管可通过体外调节分流阀开放压力而解决分流管选择不当的问题,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再次手术。
实施情况:患者手术前接受腰穿检查释放脑脊液(Tap T est)并行脑脊液检查以筛选手术患者,连续腰穿检查3d,每次释放脑脊液40~50 mL,并测得颅内压160mmH2O左右,观察患者步态异常改善明显。
手术采用全麻下经腹腔镜引导脑室腹腔分流术。
引流管选用德国蛇牌中压式分流管,术中采取额角穿刺,从同侧耳后经皮下隧道将引流管经剑突下引入腹腔,并在腹腔镜引导下将腹腔端置入膈面。
经过了周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完善的术后处理后丁大爷康复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丁大爷脑积水“三主征”明显改善,小便能够自控,四肢无力消失,下地行动自如。
术前头颅CT: 侧脑室前角的最大横径较前增加>4 mm,第三脑室横径较前增加>3 mm,或者单侧侧脑室最大横径>16 mm,第三脑室横径>6 mm,Evan’s指数≥0.3,皆需考虑INPH。
本组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不同程度扩大,Evan’s指数>0.3,同时伴脑脊液外渗引起的脑室周围白质浸润。
术后1个月头颅CT:脑室系统扩张较前明显见好.
第四篇: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精神病学教学老师安排
针本一班神经病学:代课老师:张瑜主任医师,星期二下午门诊、星期五早上门诊不要安排讲课
针本一班神经病学:代课老师:黄生辉主治医师,星期五下午门诊不要安排讲课
临床专升本神经病学:代课老师:唐珂主治医师,星期一下午门诊不要安排讲课
临床专升本精神病学:代课老师:刘立教授,星期二上午门诊、星期四下午门诊不要安排讲课
另外我们科室每周二、四早上大查房,上面各位老师的排课能不能避开这个时间?。
谢谢
第五篇:典型语病例析
典型语病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