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阅读训练六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3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1)不蔓.不枝()(2)亭亭净植.()
(3)临.湖赏荷()(4)荷花为.雨所洗()
2.用/给下面句子标朗读停顿。

(标一处)(1分)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以为妙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全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文章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
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亭亭净植.植:立
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
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
D.将弃官去.去: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_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4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
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5题。

(13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注释)①委:抛弃、丢掉。

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③仕:指做官。

④媚:取悦、巴结。

1.划线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敦颐独与之.辩B.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濯清涟而.不妖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D.可爱者.甚番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2.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
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1)本:根。

(2)体:体悟。

(3)虚受:虚心接受。

(4)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可爱者甚蕃.()(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分)
4.甲乙两文都用了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_________、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

②薄丛:贫瘠的丛林。

③不见:不被人知道。

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蔓不枝.枝:长枝节B.亭亭净植.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贵:尊贵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相同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清风过之.
B.濯清涟而.不妖雪霜凌厉而.见杀
C.花之隐逸者也.来岁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3 分)
1.(1)长藤蔓; (2)竖立; (3)在……旁;靠近。

(4)被。

(每题1分)
2.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3.(1)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2分)
(2)我认为妙(好)极了。

4.莲花之君子者也;(1分)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1分)实为花中仙子也;(1分)抒发作者对雨后夏荷之美的赞叹。

(1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1.C评分: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此题C.囚法不当死法:按照法律。

2.B评分:共2分【解析】
A之: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代词;C.以:由于用来;D.乃:竟然。

B都是转折连词。

3.(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一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同他争论。

4.托物言志和王逵争辩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4分)
1.A【解析】A错,根据句意理解,“益”是“更加”的意思。

2.A【解析】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

A项中“而”皆表示转连,译作“却”。

3.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4.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第二空: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5题。

(13分)
1.B
2.(1)(莲花)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
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杀人取悦别人,(这样的事情)我不做。

3.敦颐至/ 一讯立辨
4.作者从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来描写莲花的形象。

5.示例:周敦颐确实如“莲”一样,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不阿谀权贵。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
1.(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2.(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3.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4.象征描写议论
乙文译文:
竹子像贤,为什么昵?竹根深固,根本深固用来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

竹性正直。

身性正直用来安身立命,君子看到它的本性,就会想到中正不偏倚的人。

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

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

竹节坚贞,竿节坚贞用来树立志向,君子看到它的竿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如一的人。

像这样,所以君子大多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1.A【解析】B.“植”,笔直地。

C.“贵”,以……为贵。

D.“殊”,两样。

故选A。

2.D【解析】A.前一个“之”没有实际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是代词,代指兰花;B.前一个“而”表转折,却的意思,后一个是顺接;
C.前一个“也”是陈述语气,后一个是感叹语气;
D.两个“者”都是表判断,……的人;
故选D。

3.A【解析】B.甲文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与文章中所讽刺的庸人、俗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C.【乙】文赞美了兰花的清香宜人;
D.【乙】文未涉及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故选A。

4.(1)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2)(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

乙文译文:
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

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

兰花虽然含着香
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支没有什么两样。

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