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之心
礼仪文明不能仅仅理解为懂礼节、守规矩,针对大学生而言,开展礼仪文明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明之仪、敬畏之心、感激之情、奋发之志几个方面。

敬畏之心:对长辈、老师,对制度、规定,也包括对大自然要敬畏,要严格遵守纪律和各项规定;要坚守慎独;要把教室、图书馆等一些学习的地方,看作神圣之地,不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

康德的敬畏之心。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在他墓碑上刻着: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源于他的一段著名讲话:“有两件事物我越思考越觉得神奇,心中也越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①头顶灿烂的星空,表达的是对和谐的自然秩序的赞美。

康德对自然科学很有研究,曾提出过天体演化的星云学说,以反对牛顿的上帝推动宇宙的观点。

科学世界是一个井然有序、服从必然性的世界,康德对此十分着迷。

②心中的道德法则令人敬畏,表达的是康德关注人类道德问题的情怀。

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少地关注上帝、灵魂、自由、道德等形而上学的问题。

康德说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就是想表明道德原则的神圣而不可更改。

星星之于夜空,就如崇高的道德准则于世俗,格外耀眼,灿烂,所以最能震撼人的心灵。

对于自己,这句话的作用是,它表达了他内心的想法。

对于他人,这句话的作用是,它唤醒麻木的,不再感动的内心,让这些心能够想起如何感动,想起什么是美好的。

什么是敬畏之心?
敬:对别人要全面尊敬,反省自己,不能我行我素,不能聼不进别人的意见。

畏:对人对事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大大咧咧,不能似乎对所有的
东西都无所谓。

敬畏之心,指一个人对他人、法纪和职业,以及自然和社会规律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敬畏之心具有自省与自律作用,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对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敬畏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心理素质。

一个人的敬畏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和注重自身涵养的必然产物。

一个人心存敬畏,有所畏惧,就能按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行事,追求和谐和真善美;一个人心无敬畏,无所畏惧,则会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其结局是极可怕的。

常怀敬畏之心具有普遍意义。

古往今来的执政者都十分强调敬畏之心。

例如,①康熙皇帝有一次对大臣们说:“人主势位崇高,何求不得?但须有一段敬畏之意,自然不至差错。

”(张梫《康熙政要》卷一)②据《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

”在他看来,“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

老百姓拥护支持你,国家就能安定昌盛;老百姓责怪背弃你,那国家就很危险,就要灭亡了。

”周成王向尹逸请教对待百姓应注意什么时,尹逸回答:“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说向》卷第七)。

③韩非子说:“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法者,天下之公器,是制约规范人们行为的准绳。

国无法则不立。

④清代诗人杨如谷就曾致信勉励当县令的好朋友孙超恒:“法令奸胥畏,心清案牍稀”。

不以私害法则治。

道家讲:“头顶三尺有神灵”,为的是要人们常怀敬畏之心,坚守信仰。

①早在1957年,邓小平就说过“三怕”:“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大了也不好。

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

谨慎总是好一些。

”这里所说的“怕”,就包含着“敬畏”的意思。

②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强调,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敬畏人民群众、敬畏手中权力、敬畏规章制度、敬畏个人良知,不断提高自己品行修养的“纯”度。

③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8.9.5,举行2008年秋
季开学典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开学典礼上指出:坚持以德为先,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对领导干部个人来说,没什么比“敬畏之心”更珍贵的。

你要保持自己的操守,避免少犯和不犯错误,那就必须严于自律,有一种敬畏之心。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除了要敬畏历史,敬畏人生,还务必做到敬畏百姓,敬畏权力,敬畏法律。

对父母和国家要常怀敬畏之心。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对父母和国家要常怀敬畏之心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对父母和国家要常怀敬畏之心,才可能努力学习。

对大师: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要常怀敬畏之心。

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7.3生于湖南长沙,1969.10.7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简历:①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陆续走上海外求学之路。

他学贯中西,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②1925年,时年35岁,陈寅恪回国。

翌年,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人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被认为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③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

④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再次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并顺便
到伦敦治疗眼睛,经英医诊治开刀,不仅无效,最后双目失明,仍任教于清华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在助手的帮助下,他把《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以外的旧文,编为《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并写有专著《柳如是传》,最后撰《寒柳堂记梦》。

他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别传》)。

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四不讲”:①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先后留学于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

②归国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岭南大学等数所大学。

陈寅恪一生中为人们留下了大量著作,内容涉及历史、文学、宗教等多个领域,为后来人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更提供了新的治学方法,民国以来即广为学界所尊崇。

③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

④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人称“教授的教授”。

⑤在清华大学开设语文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

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证历史;或引诗举史,从《连宫洞》到《琵琶行》、《长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
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陈寅恪在讲授历史研究的心得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

”他的学生曾经回忆道:“陈师在讲历史研究时,常说: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为‘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

因为如你只查了一二种有
关的文籍而不见其‘有’,那是还不能说定了,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著作书目: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非亲笔所著,是学生后来根据笔记整理的)、②《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③《唐代政治史述论稿》、④《元白诗笺证稿》、⑤《柳如是别传》、⑥《金明馆丛稿初编》、⑦《金明馆丛稿二编》、⑧《寒柳堂集》、⑨《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⑩《陈寅恪文集》、①《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②《论再生缘》
相关传记:①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清华大学出版;②张杰、杨燕丽,《追忆陈寅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③张杰、杨燕丽,《解析陈寅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④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⑤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联经出版,1997年;⑥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北京大学出版;⑦李敖,《谁要来台湾?》,收在《笑傲五十年》;⑧俞大维等,《谈陈寅恪》,传记文学;⑨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台湾东大图书出版,1998年;⑩高阳,《清末四公子》,皇冠出版社,1983年11月01日;①张求会,《陈寅恪的家族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②陈小从,《图说义宁陈氏》,山东画报出版社;③刘克敌,
《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时英出版社,2007年,ISBN 9789867762832;
④罗香林,《回忆陈寅恪师》;⑤项念东:《钱穆论陈寅恪:一场并未公开的学术论争》,《博览群书》2008年第3期;⑥陈寅恪:《与妹书》,1923年8月《学衡》第20期,收入《陈寅恪书信集》;⑦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
⑧蔡鸿生:《仰望陈寅恪》,中华书局,2004年;⑨王川,《学界泰斗——陈寅恪》,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⑩吴定宇《学人魂陈寅恪传》,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08
对大师要常怀敬畏之心,就是对科学知识的敬畏,对探索精神的敬畏……
结合实际,谈谈对课堂纪律的敬畏。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18日厚德某重点大学教师:《一名教师的自责、道歉与思考》
(一)原文
在昨天晚上的选修课上,我把3个学生礼貌、友好地请出了教室。

这是我十几年来第一次在自己的课堂上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是第一次把学生请了出去,尽管是礼貌而友好的。

整个晚上直到现在,我的心里都很不好受,有对自己的自责,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和沉重的责任感。

这3位学生从上课开始始终在偶有间断地接听手机和相互大声说话,在我友好地提醒了两次后仍然是这样。

其他学生都向他们投去了厌恶和无奈的目光,也向我投来了同情和征询的目光。

我平静地对他们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完,就出去说吧,不要影响讲课和听课。

我以为他们会安静下来,但一个学生竟然真地站了起来走出去了,另两名学生在稍稍迟疑后也跟着走了出去。

这时候课堂上很静,我反倒突然感到自己的不妥和尴尬。

尽管整堂课充满了笑声和掌声,我心底还是多了一丝自责和沉重。

在下课前,我当着近300名学生表达了自责和歉意。

下课后,几个学生过来对我说,老师,你没有错,他们真是太过分了,也真的影响我们听课了。

但我想的是更深层的问题。

我有很多政府、企业和教育、文化界的朋友,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就业等问题很关心,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他们也表达了对大学生的一些负面评价和些许失望。

我的一个学生在一家大型药业公司做人力资源总监。

他对我说,有的学生在招聘现场站没站样、坐没坐样,还有的学生一副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样子,甚至有的学生连话都说不明白,这样的学生往往在第一关就被pass(淘汰)了。

另一位大型通讯公司的人力资源副经理对我说,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很积极,干工作不积极;对别人要求的很多,对自己要求的很少;对将来的事想的不错,对眼前的事干的不实。

现在大学生最缺乏的品质是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

一位机关的处长给我讲了一个例子。

一个有点小背景的大学生进入了机关工作,在一次开会时竟然在一位领导讲话时与别人说话和接听手机。

会后的一次机
会,领导对他的处长看似无意地表达了不满,结果是这个大学生调离了机关,现在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员。

在这里,我再次郑重地向这3位同学道歉,也把下面这些良言送给你们,送给所有我的学生:
1.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何况是一个普通的老师。

但请你记住:上帝能够原谅的事,社会不一定会原谅;老师能够原谅的事,老板不一定会原谅。

你将生活在现实而复杂的社会,而不是大学和天堂。

2.年轻就是资本,但年轻是学习知识和打拼事业的资本,而不是放纵自己和庸碌生活的理由。

请你记住:不要以为年轻就一切还来得及,来不及的不是年龄而是在岁月流逝中所积累或错过的一切。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的品性和素质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而大学时的养成往往会影响你的一生。

请你记住:上课说话的确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养成一种习惯,就会决定你被“请出去”的命运。

4.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它会赢得认同、欣赏和合作。

请你记住:不尊重朋友,你将失去快乐;不尊重同事,你将失去合作;不尊重领导,你将失去机会;不尊重长者,你将失去品格;不尊重自己,你将失去自我。

5.表达自我是一种本能,挑战权威是一种勇气。

但表达自我不能伤害别人,挑战权威不能破坏规则,除非你在进行革命。

请你记住:不要试图用带有道德色彩的另类行为去赢得关注,也许在目光关注的背后是心底的离弃。

6.无知者无畏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无知者还无所谓。

请你记住:不要用无所谓的态度原谅自己,对待一切,那会使一切变得对你无所谓,也会使你成为一个无所谓而又无所成的痛苦的边缘人。

说这些话,源于自责和道歉,但现在已经和这件事没有关系了,更多的是一个老师的良知和认知,希望你们能够理解。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18日厚德某重点大学教师
(二)反响
一则名为《一个老师的自责、道歉与思考》的帖子,最近在东北一所重点高校的校园BBS上引起不小反响,点击率达到4400多人次,还引来大约100多人次的回复。

不少学生感觉“阅罢此帖,收获颇深”,并建议“在全站置顶推荐”。

记者千方百计找到了这位老师。

这位任教10多年的老师对记者说,写这则帖子,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他感觉到有责任与学生谈谈一位为人师者的心里话,有责任为学生的未来多提供一些良言。

1、“去上课,已经很给老师面子了”
“不仅是上课说话、打手机、吃东西、发短信!”教师《自责》帖发出后,引发了不少师生的共鸣,大家纷纷站出来痛陈校园中一些常见的不文明现象,如:迟到,逃课,考试作弊;打饭加塞,如厕不冲,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到处信手涂鸦,大庭广众下搂搂抱抱,把门关得嘭嘭直响,在禁烟的地方肆无忌惮地抽烟……
“我曾经去看一位老师给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上形体课,那些学生的散漫与不认真,甚至目无尊长,让我从不悦到气愤到无法忍受,终于批评了那些学生。

我想学生们一定很反感,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来上课,已经很给老师面子了,上古代汉语课的时候只有9个人!”XX大学的一位老师心痛地说。

无独有偶,外校的一名学生考试作弊被抓,尽管考前其还信誓旦旦地签过“诚信考试协议”,但此刻,他却“很正经”地对抓他的老师说:“你毁了我一辈子。


2、文明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直接影响用人单位打分
“以上现象可以说是在很多学校发生的共性问题,反映出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文明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如不懂得基本的礼仪礼貌,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缺乏自律,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公德意识,不讲诚信,缺少反思精神等。

”吉林省学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华大学教授沈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虽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不全在大学生,但现实一点儿讲,如果这部分学生不注意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的确会为其就业造成影响,“不仅是注定会被‘请出去’,也许压根儿就‘进不去’”。

搞了10多年招聘工作的吉林联通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张天华告诉记者,用人单位看重3条:学历、能力和思想素质。

他说:“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要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

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是学生做人的基本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张天华所在的公司去年招聘时,考官在里面房间挨个面试,候选者在外面等候,一个学生始终在吸烟。

当考官叫到他名字时,这名学生叼着烟卷就过去了,
走到房门口,才把烟掐掉,随手把烟头扔在地上。

“我们当然没有录用:一是他需要靠吸烟来稳定情绪,表现出其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二是他不尊重考官,不顾及其他考生利益,不爱护公共卫生。

”张天华说,“对素质的考查,就在不经意的细节间”。

一次招聘会上,午饭后,一个学生满脸通红、一身酒气地走进了会场,转悠半天,到吉林大学苑锐老师跟前问询,张口竟是一声“大哥”,旁边的用人单位代表不禁为之侧目。

学生走后,用人代表直摇头:“这个学生,怎么像个混社会的。

再说,应聘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人生的拐点,是相当重要、严肃的一件事,他竟然喝了酒来,丝毫不知节制,连‘要事为先’的基本处事原则都不懂,将来到工作岗位也难以胜任。

”事后一了解,这名学生的应聘果然以失败告终。

曾有一位老师推荐了几名学生到沈健的同学那儿去找工作,他的同学是个副部长,很热情地接待了几个年轻人。

落座后,副部长亲自给同学们倒茶,没想到有人不客气地问:“屋里太热,有没有冷饮?”随后,副部长给同学们分发本单位的介绍材料,所有学生都坐在那里单手接过来,只有一个站起身,用双手接过这份材料。

最终这名同学被留下试用,其他同学还不服气地问“凭什么留他?他学习又不是最好的!”副部长语重心长地对这些学生说了一句话:“因为职场上需要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学校可能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但社会的墙壁是坚硬的。

今天你怎么对待自己,生活明天就将怎样对待你。

”吉大就业指导中心的苑锐说,学生应该切记,“文明细节,关乎成败”。

3、学生热烈回应:我们不是不可救药
《一个老师的自责、道歉与思考》在网上出现后,很多学生自发跟帖对校内不文明现象进行反思,并对自身存在的弱点与性格缺陷进行剖析,表示要“谨记老师的教诲”。

对这样一种效果,有人感叹,一封教师《自责》帖,竟胜过多少堂思想道德教育课。

“谢谢老师给我们提的意见,我已经大四了,马上要走向社会,我会铭记老师这么良苦用心的话。

”“这位老师很不错!作为生活在中国的年轻人的一分子,我也感觉到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思想了,包括自己!社会的错也好,还是自己的错也好,都应该在做事情之前好好想想!”“老师,有时我也过得比较散漫,不喜欢
被约束得太死,但是没有规矩哪有自由?我一定会改掉我常常无所谓的坏毛病。

”……
看到学生们的热情回帖,当初发《自责》帖的厚德老师也非常感动,他对记者说:“少数大学生的行为,导致社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许多负面评价,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准严重滑坡,是‘垮掉的一代’。

其实,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大学生群体也是摒弃这些不健康东西的,他们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非常积极的诉求,希望在小事上也能体现自己的文明程度。

只要从善意的角度出发,有一颗诚挚的心,并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正面回应。


该校文学院的杜同学,如此对记者阐述她推崇《自责》帖的理由:“没有假大空,没有道貌岸然,立足于实际,一片赤诚,严慈相济,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法学院的张同学说:“学生犯了错,多数老师不是横加训斥,就是放任自流,缺乏对学生真正的爱与关怀。

而这位老师真诚、善良、谦逊、宽容、有爱心、有责任心,首先从心底赢得了我们的尊重。

”物理学院的王同学则说:“课堂上照本宣科地讲大道理,入耳不入心,但利用网络与学生平等沟通,互相感应,就会擦出火花,产生共鸣。

恕我直言,会教书的老师很多,既会教书又善育人的老师不是很多。


“我相信他决不是第一位遇见‘学生上课说话’的老师,也不是唯一的一位。

”另一位同学语气激动。

“那么其他遇见此类事情的老师又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难道只会气愤地在事后责骂一句‘现在的学生素质太差了!’?难道这就是教师的职责?你们是否做过如同这位老师的尝试?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难道只是学生自己的原因吗?如果每一位老师都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尝试着用另一种教育方式来教诲他的学生,校园氛围可能就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请老师们都拿出你们的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放弃学生。

我们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群体。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学生看到《自责》帖的第一反应都是连呼“这样的好老师太少了”!为什么学生们会有如此一致的强烈感叹?针对这一情形,吉林省学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沈健表示,“不能否认,当前有不少老师心态浮躁,‘教我的课,挣我的钱’,责任心不足,以致‘一下课,夹包就走’成了高校里的经典场景,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沟通,能在授课之余沉静地坐下来,与学生真诚交流如何做人的老师,凤毛麟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