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心得体会: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后感引言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成为许多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
而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种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加强亲子关系,还能够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情商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为什么蹲下来和孩子交流重要?1.建立亲子关系: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家长主动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时,孩子会感受到关注和尊重,这有助于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和信任。
2.提高阅读能力: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后感可以增强孩子的阅读能力。
通过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深入理解和分析故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
3.促进情商发展: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后感不仅仅是讨论书籍,还可以通过问问题和倾听孩子的回答来提高他们的情商。
这样的交流过程可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情绪认知和社交技能。
4.增强表达能力:通过与孩子交流读后感,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技巧。
如何与孩子交流读后感?要实现有效的读后感交流,以下是一些建议:1.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书籍:确保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这样他们才能对书中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能够更好地参与交流。
2.提问和倾听:在交流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和表达。
同时,要倾听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被重视。
3.分享个人观点和感受: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样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互动和思想交流。
同时,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书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
4.创造互动游戏:家长可以通过创造一些互动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例如,可以要求孩子为故事中的角色想象后续发展,或者让孩子重新演绎故事情节。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让我非常感动和深思。
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或者成年人,我们应该以一种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
我们不应该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指导和教育他们,而是要蹲下身子与他们平视,与他
们交流和沟通。
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尊重,也有助于建立起我
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表达,给予他们足够
的空间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只有真正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我们才能够更好
地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本书还提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方式与孩子进行互动。
例如,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食物的味道和健康价值;在玩耍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
子一起探索世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我们能够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够树立起积极的
教育方式。
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和合作精神。
总之,我认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和思考。
它告诉我们,与孩子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需求,并且用一
种平等和理解的态度来引导他们的成长。
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
深入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教师个人总结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教师个人总结《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教师个人总结在教学工作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是一本引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交流的书籍。
通过阅读和实践,我个人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蹲下来是一种姿势,也是一种心态。
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态度。
蹲下来代表着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注。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会有意识地蹲下来与他们同一高度,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能更容易地建立起亲近感。
第二,倾听是交流的关键。
与学生交流时,我会始终保持倾听的态度。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它能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关爱。
我会用积极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示我在倾听他们的话语,同时避免打断和干扰他们的表达。
与学生进行深度对话时,我会使用开放性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第三,积极反馈和表扬是构建良好交流的重要因素。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会积极地给予肯定和赞扬。
通过积极反馈,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
同时,我也会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挑战,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努力。
这种积极的反馈和表扬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第四,情感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
情感沟通是一种有温度的交流方式,它能够建立起与学生的情感连接。
我会在交流中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传递对他们的期望和支持。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也会分享一些自己的故事和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平等和互相尊重的。
通过情感沟通,学生与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也会更愿意与我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总的来说,《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发和指导,让我意识到与学生有效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和不断改进,我希望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真诚和亲密的关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心得体会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心得体会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心得体会1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感叹小孩难教,其实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和思考的话,就会发现问题大多出在我们成人身上,而不是小孩子身上。
下面转一位教师的经验,我们共同学习一下:1、蹲下去这不仅指身体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态上的蹲下去。
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
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
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
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
你如果埋怨他(她)不听话,你有道理吗?所以,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最好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2、走过去小孩为什么不愿与大人们交流,不仅仅是什么代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这些成人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不愿做他们做朋友。
试想你整天摆出一幅长者的脸孔,以一种教训的口气,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责备。
他怎么会听你的话呢?我开家长会的第一句话就是:请大家关上手机,认真的听两个小时;如果你连两个小时都坚持不下来,你有什么资格来责备你的小孩,要知道他(她)每天在教室里要坐上八九个小时,不说学习,光只是坐都不好受,可是我们有哪位家长能体会小孩的苦处呢?我与自己的小孩是最好的朋友。
我从不责备他,当然有问题的时候,我只是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
所以我与小孩的关系很好,他也很乐意向我讲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恼,和我探讨一些他这个年龄不懂的问题。
这样做当然不够。
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总是要抽出一两个晚上的时间与他一起活动活动。
比如,打球,散步,读书,看电视什么的。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范文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范文“与孩子交流,请蹲下!”这是许多父母都知道的事情,却很少有人严格地去执行。
是的,通常我们只会在心情好的时候想起蹲下与孩子交流。
下面为大家分享《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一起来看看吧!《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1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这样一个仅有的、宝贵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与孩子最亲近、相处最多的是父母,我们会给与他们什么样的童年呢?王璐的《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一下子就吸引了身为母亲的我,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这种情感就是父爱和母爱,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父母的爱如火焰照耀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父母之爱如此之伟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父母之爱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抱以“敌视”态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没有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他们的爱,没能同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呢?这无疑是让很多为父母者头痛的话题。
孩子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性格害羞,爱撒谎,屡教不改······如此种种,让父母难于应付,般无奈之下,无名火起就对孩子动辄以打骂,或者变相的体罚,经过这样一翻“教育”,自以为孩子能悔过自新,却成想适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对你阴奉阳违,以至造成大错,这样的父母这“爱”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确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有以下几点之一: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00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00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00字(一)最近读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书里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深刻认识到父母要正确的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要正确的去爱孩子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
书中阐述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对孩子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如果总是站着面对孩子,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距离,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的距离。
蹲下来,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更容易聆听到孩子的内心;蹲下来,更能营造出美满、和谐的亲子沟通。
目前,对待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认为,现在孩子还小,不要考虑她们的自尊心,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有些多此一举。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首先,要蹲下身来对孩子说话,倾听孩子的心声。
现在许多父母总是高高在上的态度,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稍不如意,就会打断孩子的诉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蹲下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声音,附在他耳边跟他这样说:“我想听听这件事情。
”而不是“你竟敢用这种态度跟父母讲话!”其实培养孩子的关键就是要懂得孩子的内心需求,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其次,要蹲下身子对孩子说话,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
不要以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的行为,要蹲下来顺着孩子的视线去看世界。
女儿四岁的时候,我带她到公园去游玩,当看到一颗颗葱绿的大树时,我问她:“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女儿说道:“春天是咖啡色的。
”当时我很纳闷,春天怎么会是咖啡色的呢?我蹲下来顺着女儿的视野看去,终于明白了,原来女儿看到的是树干的颜色,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才会知道孩子不同于大人。
所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仅是蹲下的这一个动作,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思考问题,同时也拉近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最后,我们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孩子天真的话语往往体现孩子纯真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利,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做一个睿智的父母,营造出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走近孩子对话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至关重要。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与孩子的深入对话活动,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尊重和理解是沟通的基石。
在与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是多么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们,而是要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
这种尊重和理解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还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对话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我学会了耐心倾听,不急于打断他们的发言,让他们尽情表达。
这种倾听不仅让我更了解孩子,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的喜悦。
例如,在讨论一个科学问题时,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与教材内容不符,但我没有立即否定,而是鼓励他继续思考,并引导他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也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游戏和活动是沟通的桥梁。
孩子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通过游戏和活动可以更好地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在活动中,我尝试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我设计了一个“数字寻宝”游戏,孩子们在寻找数字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计数,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是沟通的关键。
我发现,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往往需要教师的关心和鼓励。
在对话中,我学会了用温暖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我的关心,给予他们力量。
例如,当一个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时,我不仅安慰他,还和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下次改进。
这种关注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也让他们学会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持。
与孩子沟通的心得体会范文(10篇)
与孩子沟通的心得体会范文(10篇)【篇一】与孩子沟通的心得体会有人说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我们也觉得很有道理,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
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很必要也很重要的,可我们家长自己教育知识有限,教育实践机会也少,只能粗浅谈谈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教育孩子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吧。
首先,我们觉得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多多的爱和宽容,特别是父爱和母爱。
当然现在的孩子都是各个家庭的宝贝,但我们说的爱可不是对孩子的溺爱,要怎样就怎样,随心所欲。
我们觉得应给孩子更多的爱是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多多地同孩子面对面交流。
我们孩子是这样的,每天放学一回家,她先会把一天来在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情滔滔不绝的讲一遍,不管是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是关于自己或者其他人的,我们总是非常耐心地听她叙述,有时会给她些鼓励、有时给些宽慰,有时会顺便跟他说说做人的道理和时时提醒他要跟同学们友好相处。
总之,我和老公尽量抽时间多陪孩子,多和她交流,一起看书、一起旅行,一起做女儿喜欢的事。
其次,在学习方面,我们是尽量给她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她好的学习习惯。
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们是陪着女儿一起做作业的,帮他检查作业,虽然这种方法有些家长觉得不妥,但我觉得对我们女儿还是蛮管用的,因为他看到有爸爸或者妈妈陪着,她心里很踏实,也能静得下心来,专心自己的学习,不会去想爸爸妈妈在忙什么呢?偶尔有时客厅电视机声音过响,她也不关书房门,说不影响做作业和学习,这点我都很佩服他能那么集中注意力呢。
现在上初中了,所有作业她全部自己搞定,但我们平时也尽量不外出,留在家,女儿临时有什么疑问就可以随时帮她解决。
还有,我们觉得学习上要取得好成绩,一方面是要依靠勤奋努力,但同时还是有一定学习方法和窍门的。
所以我们还是比较有侧重的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
如阅读习惯,对于孩子成长、开阔眼界,增长课外知识和提高写作水平,都是很有用和必要的,所以从小开始,我们就比较重视女儿的课外阅读学习。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书籍。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与孩子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我个人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与孩子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作者提出了一种方法,即
在与孩子交流时,蹲下来与他们面对面,使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重。
这样的姿势可以
让孩子感到舒适,他们更有可能与你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作者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技巧和策略,以帮助与孩子进行开放和有效的对话。
例如,作者建议在与孩子谈话时使用开放性问题,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另外,作者还指出了倾听和理解的重要性,不要急于给予解决方案,而是先试着理解
孩子的观点。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在与孩子交流时使用肯定性语言和表达肯定的态度。
作者强调,当我们使用积极而鼓励的语言时,我们能够建立起积极的氛围,让孩子感到受到
认可和支持。
这样的态度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最后,我发现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有关解决冲突和处理情绪的技巧。
与孩子交流时,
冲突和情绪是难免的,但作者给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缓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
作者强调了诚实和尊重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表达他们的情绪,并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的来说,《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是一本对于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指南。
通过阅读
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技巧和策略,并且更加重视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
这本
书不仅适用于家长,也适用于教育工作者和其他与孩子打交道的人。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Word文档仅供参考Word文档仅供参考《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是对于父母怎么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书中有一种具体的教育办法,算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杨谨老师用一具蹲字教会我们怎么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蹲下来,孩子别必仰视父母,关系变得平等了。
蹲下来,父母能跟孩子平视,能更好地凝视孩子的目光。
蹲下来,父母和孩子距离近了,能够温柔地说话,有效得沟通。
蹲下来,近距离、平等、温柔、真诚的凝视,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也近了。
蹲下来,父母拥有和孩子同样的视野,看到他看见的画面,更好地了解他正在记忆的感觉。
是的,蹲下来,这么一具简单的动作,别仅仅是种躯体的姿势,更是一种谦卑的心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他们的世界,温和地陪伴,耐心地对话,如此孩子才更情愿分享自己心里的感觉,听进父母的话语。
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我们教师。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二、与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聆听孩子的心里世界,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利用自己模范示范的作用来妨碍孩子,使孩子真正的信服于你。
四、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积极耐心地教会孩子正确抒发自己的别良情绪。
五、赏识孩子,告诉孩子:你**地点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办法,那算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办法。
六、给孩子一具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味到来自成人的爱。
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怀与理解,能够让我们和孩子的心更贴近,如此孩子也会更情愿听你说话。
除了家长之外,我们教师算是与孩子们相处时刻最多的人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行为,从而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行为适应,及时作出引导,用真诚和耐心和他们相处交流。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篇)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5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帮大家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一直没仔细读,最近才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番。
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可是怎样蹲下来?我们应以怎样的身份去对待身边的孩子?变成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案例说明了应该怎样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平等的对待孩子,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所提到的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其实,在我们与学生的相处中也是一样的,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学生们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让你的学生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童年。
当你理解了蹲下来的真正含义,你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蹲下来,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要想与孩子的沟通有效,那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到达有效的沟通。
孩子希望与我们交流,希望被尊重,希望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朋友式沟通,只有平等沟通,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一直以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都很了解,从孩子出生到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到后来上幼儿园、小学我都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去教育他,觉得自己走过的路,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过小孩子感受。
在读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后,我发现对于小孩子的内心世界还是不够了解,所做的决定往往是背道而驰,虽然由于家长的威严使得小孩暂时的屈服,但对小孩子的成长或者说美好的童年起到了反作用。
第一章爱的教育,从你蹲下来的一刻开始中介绍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奖励,“下命令”让孩子很抵触。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上课授课,更需要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性和意义。
这是一种真正倾听和关爱的表达,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和孩子们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和信任感,让他们敢于向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我更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而当我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时,通常是在课后或者下课时。
有时候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我就可以了解到孩子们的真实感受,甚至有时候他们会向我诉说他们的一些烦恼和困扰。
会让我更好地了解他们,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在这些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孩子们的生命力和意志力。
他们欣喜于自己的成长,也为自己的种种烦恼和困难而感到不安。
那些在课堂上口吃、自闭、沉默寡言的孩子,在这些蹲下来交流中,他们会像个小天使一样,把他们内心的情感与我分享。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与小明的交流。
他是一个成绩不佳的孩子,总是需要额外的关注和帮助。
有一次下课后,我与他蹲在校园草坪上,有一半的时间我是说着话,而另一半的时间,我只是默默地聆听着他诉说他的烦恼和心情。
开始时,小明的语气还有些生硬,但当他发现我真正关心他的感受时,他的眼睛变得亮起来,开始畅所欲言。
在我们的谈话中,我从他的话语和情绪中,了解到他渴望被认可和理解,他需要积极的参与感,而不是被置身于周围孩子们的排斥和孤立之中。
在我们的交流中,我告诉他,其实他有很多闪光点,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优秀朋友,他可以和其他同学谈论他对自己的梦想和志向,那样他会感觉到置身于生命的舞台上,会更加有动力和自信。
与小明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一次真正沟通、倾听并理解是多么重要。
在这些谈话中,我不仅要听懂孩子的话,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动,让他们听懂我对他们的关爱和思念。
我需要为孩子创造更宽广、更自由的空间,在这之中,孩子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刻牢记着:教育是一种情感交流,更是一种沟通方式。
而这种沟通方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无法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那么,在幼儿园中班教育中,如何建立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以期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成长呢?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或许,有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会认为,蹲下来说话对孩子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我们有时候忽略了这种行为背后的重要性。
同时,也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来认识这种沟通方式与孩子的关系,并更好地理解它。
首先,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代表了关注和尊重。
亲身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和尊重,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并且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都会被听取。
这反过来又可以建立他们的自尊心,并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感。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这种关注和尊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是,请孩子坐下来,再蹲下来,使自己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处在同一高度。
这就省略了“力量对比”,远离了“上下级”的概念。
让孩子在和我们交流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是与我们平等的。
其次,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情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方面。
孩子们天生就渴望得到父母或者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信任。
而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中,蹲下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关注和尊重,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渐渐地建立起和我们的亲密关系。
这种亲密关系在幼儿园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教育工作者是他们亲近的人并且他们都是在共同成长,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和学习。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是亲近的并且真心实意地希望他们得到帮助和成长,能够更好地建立起这种良好的情感关系。
最后,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1前几天,偶然的机会有幸阅读了著名心理教育专家杨谨写的关于亲子教育的书——《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感触很深,久久不能平静,产生共鸣。
它就象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作为父母的许多不解、困惑和无所适从。
解读了我们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内心被困扰的层出不穷的难题。
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一种大智慧,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决心加上运用得当的时间和空间来教育和引导孩子。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所讲述的每个故事每个小案例都感觉似曾相识。
而杨谨教授对故事的深入剖析,提出的解决方法也是招招击中家长的要害,每个字每句话都说到了家长的心坎里,心悦诚服,处处感受到教育的智慧。
真的是受益韭浅、获益良多。
现在的父母不能再扮演单一的角色,不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朋友……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父母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才能适应孩子不断成长的需要。
书中讲述了人生三大叛逆期:宝宝叛逆期、儿童叛逆期和人们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而我们的孩子现正处于儿童叛逆期,由于孩子认知结构的.快速丰富,他们从幼儿园步入更加类似小社会的小学阶段。
他们更加渴望支配自己的时间,更希望自己的独立想法能够被认可,可是在学习的压力下,让孩子无时无刻处在被计划被管理中,他们觉得如同提线的木偶。
一旦有了放松的机会,便会夸张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天性爱玩,如果不加约束和管教,学业将会荒废,还有一大堆的坏习惯在等着…但是我们如果过度的收紧孩子的自由支配权力,那孩子的叛逆会越来越强烈。
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巧妙地运用智慧来激发孩子的小宇宙。
当孩子今天不想写作业或者不想看书时我们就适当的缓一缓,用平等亲切的态度与孩子做朋友,快乐的沟通,耐心引导孩子,让孩子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我。
父母的信任、理解和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能帮助孩子走过人生中最迷茫的叛逆期!书中提到父母要及时转换角色,忘记一切工作中的不愉快,保持微笑面对家人和孩子。
政教处范文家教心得体会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政教处范文之家教心得体会:请蹲下来和小孩说话“请蹲下来和小孩说话”这句话在许多教育杂志、书本上出现过,曾经以为我读明白了这句话,但儿子的一句话让我认识到我自以为的“关怀”多么让人厌恶。
那时儿子才6岁,正上幼儿园大班,在班上儿子是个特别阳光的男孩,同时又十分淘气,鞠教师说他手上好似带钩子,走到哪钩到哪,一会儿拉拉小女孩的辫子,一会儿抱抱小朋友,一会儿抢着收积木……为他的淘气捣蛋没少费过心。
那次“五一”放长假,儿子和我在家过得糟糕极了。
放假头三天,他每天要么惹妹妹哭,要么打破杯子,要么碰翻牛奶,批判他还特别不服气,越批判他就越出情况,还成心跟我唱反调。
我的火气越来越大,总是用大嗓门吼他,但是越吼他的抵触情绪越强,变得软硬不吃,到后来即便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讲道理,他也堵着耳朵不听。
我不知如何是好,这么小小年纪就明白叛逆了,以后年纪大了我还如何教育他?五月三号晚上,趁着给他洗澡我和他聊上了天,但是才开口说了两句话,他就又把耳朵堵上了。
这次我没有接着讲下去教育他,而是静下心来反复想我刚刚说了哪两句话,错在哪了,让他只愿听两句。
“这两天快乐吗?”“不快乐。
”“为什么?”“由于你总是骂我。
”“那你想想本人身上存在什么缺点。
”“你又这么说,我不要听。
”我细细地想这几句话,发觉造成儿子不愿再谈下去的缘故是我俩谈话时站的角度不一样,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这次谈话一开场我咨询他开不快乐,是在关怀他,但事实上我的目的特别明显,确实是要儿子认识本人的错误,我带着如此的目的站得高高地和儿子谈,还以为本人已经放下身段特别给儿子面子了,而儿子依然相信我的,听到第一句话时要紧向我吐本人的苦水了,想让我明白他的日子过得特别不好,而缘故在我身上,“由于你骂我。
”他说出这句话时是多么希望妈妈能看到本人的缺乏,以后不要再骂他了,但是我却说“那你想想本人身上存在什么缺点。
”要他认识本人的错误,这么说话怎能不谈僵呢?幸亏他的性格比拟像我,一会儿就忘了这事。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1《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是关于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书中有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就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杨谨老师用一个“蹲”字教会我们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蹲下来,孩子不必仰视父母,关系变得平等了。
蹲下来,父母能跟孩子平视,能更好地注视孩子的目光。
蹲下来,父母和孩子距离近了,可以温和地说话,有效得沟通。
蹲下来,近距离、平等、温和、真诚的注视,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也近了。
蹲下来,父母拥有和孩子同样的视野,看到他看见的画面,更好地了解他正在经历的感受。
是的,蹲下来,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不仅仅是种身体的姿势,更是一种谦卑的心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他们的世界,温柔地陪伴,耐心地对话,这样孩子才更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听进父母的话语。
”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我们教师。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二、与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利用自己榜样示范的作用来影响孩子,使孩子真正的信服于你。
四、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积极耐心地教会孩子正确抒发自己的不良情绪。
五、赏识孩子,告诉孩子:“你**地方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六、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来自成人的爱。
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可以让我们和孩子的心更贴近,这样孩子也会更愿意听你说话。
除了家长之外,我们教师就是与孩子们相处时间最多的人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行为,从而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及时作出引导,用真诚和耐心和他们相处交流。
家庭教育成功的第一步:蹲下来交流
家庭教育成功的第⼀步:蹲下来交流在内容开始之前,我想先给⼤家讲这样⼀个故事。
⼀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去商场,可每当她让孩⼦⾃⼰⾛,孩⼦就会哭闹个不停。
她百思不得其解,在⼜⼀次带⼥⼉来到商场时,不出所料,孩⼦⼜哭闹起来。
这位母亲蹲下⾝去想要好好问问⼥⼉,却在蹲下的⼀瞬间惊呆了:在孩⼦的⾼度,哪⾥看得到琳琅满⽬的柜台,只能看到往来⾏⼈的腿脚,充满压迫感。
这⼀蹲,让这位母亲看到了孩⼦眼中的世界。
在刚刚结束的蹲下来交流暨“⼀起学习,希望同⾏”希望⼯程云助学中国平安 2021“快乐少年”⽀教⾏动启动仪式中,王旭明⽼师、边⽟芳教授以及武杰校长三位教育⾏业的专家,就“蹲下来交流”进⾏了深⼊探讨。
01是什么阻碍了“蹲下来交流”?在教育中,“蹲下来交流”是⼀个⾄关重要的环节。
教育是⼀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当家长教育孩⼦成长时,孩⼦也在反过来促进家长的成长。
⼀个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母和孩⼦共同进步的。
但有些家长意识不到这⼀点,似乎总觉得教育是家长对孩⼦单⽅⾯的输出。
这种观念就造成了亲⼦关系的不对等,家长在家庭中始终处于⾼⾼在上的状态,⽽孩⼦就只能被动地听从家长的要求,这是家庭教育中的⼤忌。
当教育的关注点被放到孩⼦的综合素质发展上,其最本质的,就是要探讨怎样看待孩⼦的成长,到底要将孩⼦培养成⼀个什么样的⼈,这就引申出了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另⼀个问题。
边⽟芳教授表⽰,很多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种焦虑,为了达到教育⽬的,给孩⼦施加过⼤的压⼒,其⼼理是认为孩⼦是家长的所有物,要求孩⼦事事听从。
这其实是种对孩⼦的摧残,实际上表现出的是种急功近利的错误的教育观。
在很长⼀段时间⾥,对于孩⼦的早期教育进⾏得如⽕如荼,⽬的是不让孩⼦输在起跑线上。
武杰校长指出,孩⼦真正关键的起跑线在于家庭,⼀个良好的家庭关系才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想要营造良好的亲⼦关系,关键的⼀点就是关系对等,彼此的交流都应该建⽴在同⼀⾼度上。
但在有些家庭中,亲⼦之间很难做到这⼀点,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家长不能⾛进孩⼦⼼⾥,即没有做到真正的“蹲下”。
家长教育心得感悟6篇
家长教育心得感悟6篇家长教育心得感悟 (1) 眨眼间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回想这三年多来与小家伙相处的日日夜夜,品尝为人父者的个中滋味,虽说喝了不少苦水,倒也颇有一番心得。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快点过来,听到没有?!”……这样的事在我自己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
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无论是在自己、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
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其实,小孩子的领悟能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某事时,只要轻轻地摇摇头,或悄悄地对孩子瞪瞪眼睛,他就会明白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声说出来。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也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达成默契,就当是你们之之间的秘密:“如果你看见爸爸摇头,那就说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点头,那就是同意了。
”三、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
当你喂他吃饭时他说“我自己吃”,当你帮他穿衣时,他说“我自己穿”,可能他会弄得满身是饭,可能他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你的兴致,而要信任他,鼓励他,给他学习的机会,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四、适时调整关爱的方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关爱方式,不要把孩子当成永远长不大的人,事事都包办代替。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好时机,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帮助他成长,这样不会压抑孩子的才智。
例如,当孩子过两岁生日时,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又长大一岁了,从明天开始就要自己刷牙洗脸了”;又如,当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下个月就要上幼儿园了,从现在开始要自己一个人睡觉,学会盖好被子。
【育儿知识】请蹲下来和你的孩子说话
【育儿知识】请蹲下来和你的孩子说话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了,可孩子却为什么越来越难教育了呢?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父母怎么样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关键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记得当我做了妈妈后看过一个小故事,题目就叫《蹲下来和孩子讲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一个圣诞节的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五岁的女儿去参加圣诞晚会。
热闹的场面,丰盛的美食,还有圣诞老人的礼物……妈妈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打着招呼,不断地领女儿到晚会的各个地方,她以为女儿也会很开心。
但女儿几乎哭了起来,母亲开始还是很有耐心地哄着,但多次之后,女儿坐到地上,鞋子也甩掉了。
母亲气愤地一把把女儿从地上拖起来,训斥之后,蹲下来给孩子穿鞋子。
在她蹲下来的那一刹那,她惊呆了:她的眼前晃动着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大腿,而不是自己刚才所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
她明白了女儿为什么会不高兴,她蹲下来的高度正是女儿的身高。
由此我想到,在很多家庭,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总是习惯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
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父母们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如果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需要父母与孩子在心灵上的平等交流,父母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考虑孩子的感受,就需要我们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如果父母们蹲下来,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孩子从和他平等的视线交流中看到父母眼中透露出来的爱意、真诚和平等,就会认真地听父母说话。
而不会由于不平等而让他在与父母说话时心不在焉。
众所周知,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
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教心得体会: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句话在许多教育杂志、书本上出现过,曾经以为我读懂了这句话,但儿子的一句话让我认识到我自以为的关心多么让人讨厌。
那时儿子才6岁,正上幼儿园大班,在班上儿子是个很阳光的男孩,同时又十分调皮,鞠老师说他手上好像带钩子,走到哪钩到哪,一会儿拉拉小女孩的辫子,一会儿抱抱小朋友,一会儿抢着收积木为他的调皮捣蛋没少费过心。那次五一放长假,儿子和我在家过得糟糕极了。放假头三天,他每天要么惹妹妹哭,要么打破杯子,要么碰翻牛奶,批评他还很不服气,越批评他就越出状况,还故意跟我唱反调。我的火气越来越大,总是用大嗓门吼他,可是越吼他的抵触情绪越强,变得软硬不吃,到后来即便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讲道理,他也堵着耳朵不听。我不知如何是好,这么小小年纪就知道叛逆了,以后年纪大了我还怎么教育他?五月三号晚上,趁着给他洗澡我和他聊上了天,可是才开口说了两句话,他就又把耳朵堵上了。这次我没有继续讲下去教育他,而是静下心来反复想我刚才说了哪两句话,错在哪了,让他只愿听两句。这两天开心吗?不开心。为什么?因为你总是骂我。那你想想自己身上存在什么毛病。你又这么说,我不要听。我细细地想这几句话,发现造成儿子不愿再谈下去的原因是我俩谈话时站的角度不一样,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这次谈话一开始我问他开不开心,是在关心他,但事实上我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儿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带着这样的目的站得高高地和儿子谈,还以为自己已经放下身段很给儿子面子了,而儿子还是相信我的,听到第一句话时要紧向我吐自己的苦水了,想让我知道他的日子过得很不好,而原因在我身上,因为你骂我。他说出这句话时是多么希望妈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后不要再骂他了,可是我却说那你想想自己身上存在什么毛病。要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么说话怎能不谈僵呢?幸好他的性格比较像我,一会儿就忘了这事。我又从他的学习生活谈起,这次我们像朋友一般交谈,他说他最喜欢小班生活,没有作业不要军训,他觉得这些都太苦。我就军训这个话题与他聊开去,一直说到幸福这个话题,他说放假前的那几天非常幸福,他给妈妈做水果沙拉感觉十分幸福,我说我也是,那几天的幸福很大很大。儿子又说虽然放了假妹妹来了他很开心,可是并不幸福,我就接着说:妈妈也过得糟糕极了,咱们一起来找找看,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不幸福的,让我们把它找出来,然后改变它,让我们再变得幸福。儿子先说,他说他不幸福的根源在我这,因为我骂他,对他不温柔,我说:好的,你的不幸福在妈妈这儿,我负责把你的不幸福抹去,提醒自己不对你大吼打叫,温柔地对你说话。那样我就幸福了。那妈妈的不幸福你能帮我抹去吗?妈妈不幸福是因为看到你不懂礼貌、欺负妹妹、不体贴妈妈。一开始他听了这些话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说他控制不住自己,会不知不觉就犯错,我说:以后妈妈会温柔地提醒你,让你改正缺点,你会听吗?我会的,我保证。经过这番谈话之后,我那个楞头儿子果真变得十分讨人喜欢,和妹妹玩时不再欺负他,像个大哥哥一样照顾好她,在生活中也不再像个无厘头那样无端地大声嚷嚷,乱发脾气了,还十分体贴我,帮我拿东西、削苹果、敲背,真是一个大变样,那剩下来的四天假期我们过得很快乐!虽然之后儿子还是很调皮,但我改变了自己,提醒自己站在儿子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教育起儿子来,说到了儿子心坎里,不由得他不服气。
蹲下来,是以平等的态度和子,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所以亲爱的父母亲大人,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