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采用“实物演示法”,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对比法”,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再由变化引出性质,进而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相似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变化反映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用途,反映不同的性质,让学生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学生认识了两种变化后,进而介绍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层次分明,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有关概念,课后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进行分类,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二)学情分析
物质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初步的学习化学概念的体验,相对来说,在学习上难度有所下降。
但是,学生对化学还是比较陌生的,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所以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变化表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表现性质”的化学基本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初步进行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和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通过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性质的概念,联系实例帮助学生学会区分变化和性质,并得出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
六、教学过程
复习:(1)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不同的是()
A.B.C.D.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物质)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评。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引入:为什么物质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呢?这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讲解:物质的这部分性质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或是用仪器直接测定出来的,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属于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被感知和测量。
学生感知:选取身边的物质,描述其主要物理性质。
(文具、书本、衣物等)
教师出示一小段铜丝,学生描述其物理性质。
物质的有些性质不能直接观察到或是用仪器也不能直接测定出来,这部分性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我们把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了有关化学变化后,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
课堂练习(学生可互相交流):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哪些是指物理性质,哪些是指化学性质?为什么?
(1)酒精能燃烧。
(2)酒精能挥发。
(3)水变成水蒸气。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7)铜的密度是8.9 g/cm3,熔点是1083 ℃。
(8)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教师点评:先指出学生判断中出现的错误。
提示学生: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物质的性质在表述上常常会用到“能、不能、会、不会、可以、易、难等”,表达的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属性,而叙述物质的变化常常是描述正在发生的事件。
例如: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上叙述中,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设计理念: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初学化学,容易将这两组概念混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梳理概念的区别,并适当练习,有效突破难点。
教师讲解:了解物质的性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知道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就可以通过其性质确定物质能发生的变化,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决定了酒精能发生燃烧这样的化学变化;另外,通过物质的性质还可以确定其用途。
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决定了酒精可用作燃料。
板书:性质决定变化,变化表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表现性质。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
熔沸点等。
(2)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等。
(3)物质性质决定变化,物质变化表现性质。
(4)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用途表现性质。
课后作业:
1.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有导电、导热性B.有良好延展性
C.具有银白色光泽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2.下列是某物质的性质,其中是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粉末B.呈弱碱性
C.微溶于水D.无味
3.下列项目①颜色②密度③导电性④可燃性⑤稳定性⑥溶解性⑦状态⑧硬度⑨光泽。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⑥⑦⑧⑨
C.①②⑦⑧⑨D.④⑤
4.判断“达菲”的治疗机理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依据是()
A.病毒的大小是否改变B.病毒的形状是否变化
C.病毒是否离开宿主细胞D.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生铁制铁锅B.氧气供给呼吸
C.用木炭除去异味D.用16%的食盐选种
6.氮气具有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是无色无味气体
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C.在高温高压和催化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气
D.极难溶于水
7.2008年,中国首次太空漫步取得了成功。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8.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
..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9.下列家庭常用品中,可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别?
(1)盐和糖;
(2)铜制品和铁制品;
(3)酒和醋;
(4)瓷勺和塑料勺。
10.近日,某市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
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相关资料如下:
(1)根据上表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
(2)写出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亚硝酸钠的过程:。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B 6.C 7.C 8.C
9.(1)味道(2)颜色(3)气味(4)密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0.(1)易溶,15 ℃时,溶解度为81.5 g 熔点271 ℃
(2)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红棕色气体
七、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
3.性质决定变化,变化表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表现性质。
八、教学反思
物质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初步的学习化学概念的体验,相对来说,在学习上难度有所下降。
关于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判别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通过“能、会、可以、易、难等”这样一些叙述上的关键字词加以区分,效果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