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司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天平样式的板书,寓意公平正义。板书设计加深学生课堂记忆和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作业
张玉环虽然无罪释放,但逝去的27年却难以弥补。谁为迟到的正义买单?参照“国家赔偿申请书”项目,请你为张玉环阐述申请国家赔偿的理由。
通过课后作业,延伸课外,进一步跟踪案件,首尾呼应,国家要为迟到的正义买单,也是司法进步的重要体现。
任务四:辩一辩,网络舆论妨碍司法公正VS 网络舆论推进司法公正
同学们写下的辩护词让正义开始发声,但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声音。2020年,案件经网络舆论发酵,面对各种网络主张,主审法官表示压力很大,但表示仍将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做到理性客观公正。江西高院随后决定:直面公众监督,公开重审案件。
网络舆论会让正义继续迟到吗?对此,有人认为:网络舆论妨碍司法公正,也有人认为:网络舆论推进司法公正。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角色辩论。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程序公正。
(3)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司法公开,杜绝暗箱操作。
(4)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制度保障。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
通过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条结论:
(1)要拓宽公众参与司法的渠道,加大司法公开的力度,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司法公开,杜绝暗箱操作。
(2) 推进司法公正,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不允许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和新闻舆论违法干预司法工作。
正反双方多轮辩论
通过辩论激发学生思维,明晰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理解司法公开为人民。
(4)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制度保障。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
转换角色,畅谈假如我是一名法官
通过畅谈法官角色,总结推进公正司法的举措,让正义不再迟到。
板书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为只有司法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做到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相结合,才能摆正司法公正的天平。
(2)关键能力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并结合自身实际,对法律案件作具体而全面的分析;从法律案件审判、申诉者维权等角度,探究案件的社会影响及现实意义。
(3)学科素养目标:通过“导学材料”、法治情境,思考、探究、明晰公正司法的含义、要求和措施,树立公共参与意识和科学精神;通过撰写“辩护词”、辩论“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模拟判决提升政治认同,培育法治意识。
一、教学设计
教案基本信息
所用教科书
书名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部编版)
所教册次、单元、课、框、目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第九课 第三框
题目
公正司法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以大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素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本课议题“如何让司法正义不再迟到”。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此基础上,本课设计“一个课程任务群共计6个由浅入深的任务”。任务一:通过构建知识体系熟悉教材知识;任务二:找出“张玉环案”司法不公之处,理解司法公正内涵;任务三:写辩护词引导学生维护司法人权;任务四:通过辩论达成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政治认同,达成司法为民的价值认同;任务五:模拟终审法庭,做出终审判决,彰显司法正义;任务六:法官如何推进司法公正,进行课堂知识小结。
2.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①本课地位:“公正司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统编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九课第三框的内容。“公正司法”上承前两框“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下启后一框“全民守法”,阐述了公正司法的内涵、主体、要求和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本框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和“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学习本框内容有助于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4)核心价值目标:通过分析法治案件,明确程序公正、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通过探究张玉环“无罪释放”的原因,探析司法机关恪守“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和“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建设性和重大作用。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公正司法的内涵和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如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基于课前自学基础,展开小组合作探究(5分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先学后教,合作学习。
任务一:读一读,构建教材知识体系并展示
通过教材知识构建与展示,我们已经初步了解本节课主干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有两个:公正司法的内涵与特征(即要求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推进公正司法的举措,即(1)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允许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工作。
展示回答并质疑补充
基于真实情境,结合理论知识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与特征。做到理论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任务三:写一写,模拟张玉环2020年辩护律师,写一份辩护词
教师:正是因为案件从程序和结果都违背司法公正,张玉环及其亲属一直坚持申诉,直到遇到热心律师王飞为其提供司法救助,正义才迎来转机。请你模拟张玉环2020年辩护律师,基于一审存在的疑点,写一份辩护词。
6.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事实不清,他被法院误判,蒙冤入狱27年;疑罪从无,他被无罪释放,影响中国司法进程。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公:张玉环。让我们通过一则短片,回顾张玉环案。思考:审判张玉环案的法院在依法治国中起什么作用?
观看《张玉环案》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情回顾,让学生快速把握整个案件来龙去脉,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展示合作构建的知识体系
勾勒教材知识线,为下一步应用做准备。
任务二:找一找,找出“张玉环案”一审司法不公之处,违背哪些司法公正的特征
教师:(1)程序不公:张玉环案一审无律师为张玉环辩护,存在重大程序违法;疑似存在刑讯逼供
(2)结果不公:有罪供述存在出入;未做DNA鉴定;物证有瑕疵等造成案件事实不清,裁判结果不合法。司法程序和结果的不公是造成张玉环案正义迟到的根本原因。
情感升华,达成价值认同。
任务五:演一演,模拟终审法庭,做出终审判决,彰显司法正义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案件的真相水落石出。2020年8月,江西高院依法对张玉环案作出判决。以下是终审判决书(节选),请模拟终审法庭宣判,彰显正义。
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引出课题
法院作为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正司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然而,本应彰显正义的法院,却在张玉环案中让正义迟到27年。如何让司法正义不再迟到?公正司法,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思考
引出课题和贯穿课堂的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是学生思考的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指向点。
小组合作探究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案,对张玉环案进行案情回顾与梳理,并结合教材,完成课堂任务群的6个任务。
5.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本课以议题教学为主要方式,议题、任务、情境、问题和活动形成如下线索。
议题线:由主议题“如何让司法正义不再迟到”和“议题描述—议题论证—议题辩论—议题决策”构成。每个环节由子议题引领,使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任务线:读一读;找一找;写一写;辩一辩;演一演;谈一谈。六个任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呈现梯级递增。
结语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公正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如果司法是公正的,规范指引和导向就是正确的、正向的,就会对社会公正产生引领、推动作用。反之,如果司法行为是不公的,规范指引和导向就是错误的、负向的,就会对社会公正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司法机关必须做到明辨是非、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真正、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2014年以来,人民法院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陈满案等重大冤错案件42件63人,并依法予以国家赔偿,提振了全社会对司法公正的信心。人们常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但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始至终的司法公正保证公平正义。
模拟法庭,分角色扮演终审判决宣判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终审判决,彰显司法正义,通过教师呈现国家纠正冤假错案,推进司法公正的重大举措,认同公正司法是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
(PPT展示:疑罪从无、罪刑法定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
教师: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是加强司法人权保障的重要法律原则;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是加强司法人权保障的制度要求,是实现司法程序公正的重要举措。
陈述辩护词,结合事实,运用法律维护辩护辩论权
通过仿写辩护词,理解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定原则,维护当事人的辩护辩论权,认同加强司法人权保护的价值所在。
任务一:读一读,构建教材知识体系并展示;
任务二:找一找,找出张玉环案一审司法不公之处,违背哪些司法公正的特征
任务三:写一写,模拟张玉环2020年辩护律师,写一份辩护词;
任务四:辩一辩,网络舆论妨碍司法公正VS 网络舆论推进司法公正;
任务五:演一演,模拟终审法庭,做出终审判决,彰显司法正义。
任务六:谈一谈,假如你是一名法官,如何推进司法公正?
任务六:谈一谈,假如你是一名法官,如何推进司法公正
教师:推进司法公正需要做到:
(1)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允许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和新闻舆论违法干预司法工作。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司法公开,杜绝暗箱操作。
情境线:由“围绕张玉环案,查找疑点——模拟律师辩护——网络舆论辩论——终审法庭判决——法官公正司法”构成,为议学活动提供载体。
问题线:公正司法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司法人权保障——网络舆论如何影响司法公正——推进公正司法的举措。
活动线:由“观看视频、商讨——剖析案件、撰写辩护词——分组辩论——角色扮演,模拟法官—商讨、阐述申请国家赔偿理由”构成,为议学活动开辟路径。
②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包括公正司法的内涵、主体、要求和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下设两目:
第一目“公正司法的内涵”。该目介绍了公正司法的内涵、主体和要求。
第二目:“推进公刑法定”、“疑罪从无”和“非法证据排除”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人权司法保障”。
(2)学情分析
①学生心智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对普法课程兴趣不高,加上不熟悉司法程序和过程,深度参与课堂活动有一定难度。
②认知结构。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对“严格执法”的理解局限在“政府”方面。学习本框,对于学生厘清执法机关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3.教学目标分析
(1)必备知识目标:通过联系生活,紧扣时政,结合具体案件探究公正司法的内涵、要求和措施,感悟法治对尊严、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体会“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