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范围:1-13课;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大运河的开通,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
A.满足隋炀帝南巡愿望B.加强了北部边防
C.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D.巩固了隋朝统治
2.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你认为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隋炀帝被杀B.隋炀帝的暴政
C.隋文帝励精图治D.隋末农民起义
3.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史学家称赞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请判断她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4.唐玄宗开元年间用人以“任用贤能”为基本原则。

下列贤相出现在开元年间的是()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姚崇④宋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唐太宗被尊奉为周边各族的“天可汗”。

他之所以能赢得这一“桂冠”,主要是()A.唐太宗积极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B.唐太宗重视官吏的整治,知人善任,广纳贤才,任用少数民族官吏
C.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密切、和谐的联系
D.唐太宗坚持“以民为本”,鼓励农耕,减轻人民赋税,开发边疆地区
6.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唐朝著名的诗人中,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被誉为“诗圣”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7.高僧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作用()
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通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
8.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

下列选项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①地动仪模型②曲辕犁③筒车模型④罗盘针模型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旎冕。

披旋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与材料的描述相符的是()
A.唐太宗陈桥兵变B.元昊澶渊之盟
C.黄巢唐末农民起义D.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10.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A.①③④B.③④C.①③ D.①②③④
11.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A.B.C.D.
12.岳飞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因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

如果想重温岳飞抗金的壮举,我们可观看下列哪一视频()
A.《澶州之战》B.《郾城大捷》C.《黄袍加身》D.《赤壁之战》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讽刺当权者苟安江南,不思收复失地。

这个朝代的建立者是()
A.赵普B.赵匡胤C.赵匡义D.赵构
14.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一组图片(如图)。

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宋代农业迅速发展B.宋代手工业的成就
C.唐朝制瓷业的成就D.元代经济迅猛发展
15.“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是在()
A.1206年B.1271年C.1279年D.1276年
16.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疆域图中,反映元朝统一全国的是()
A.B.
C.D.
17.坚持抗元斗争,写下《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将领是()A.岳飞B.文天祥C.李世民D.杜甫
18.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遍布各个街巷,瓦子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

关于“瓦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繁华的大都市B.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
C.是供人们娱乐的场所D.市民买卖的固定店铺
19.“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相传这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励学篇》,由此可以看出宋朝()A.注重发展文教事业B.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注意缓和民族关系D.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20.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崇儒,这体现了宋朝统治者()
A.重文轻武B.改革科举制度C.削弱相权D.实行“推恩令”
21.《资治通鉴》作著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书名的寓意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下列选项中,不可以在这本书中查阅到的是()
A.隋末农民起义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澶渊之盟
22.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历史兴趣小组对此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有位同学准备了下列图片,哪一幅图片中的人物继承了豪放词风,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A.B.C.D.
23.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

其作品原作者是()A.赵孟颊B.吴道子C.阎立本D.张择端
24.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选项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5.下图所示的一套邮票是为纪念元代某位剧作家而发行的,他是()
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共6小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

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材料一中“国家取士”主要通过什么选官制度?它的正式诞生与哪位皇帝直接有关?(2分)
(2)从材料二看,这种制度获益最大的是谁?后来,武则天为大力发展该制度,创立了什么制度?(2分)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考试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
27.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到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观察下列图片,它们都是我国宋朝时期的新生事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2)阅读材料二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哪些领域的发展情况?其中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一时期哪一地区?(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世祖”指谁?(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2分)
(3)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什么?(2分)
(4)这一制度影响如何?(2分)
(5)台湾在元朝称为什么?它属于哪个地方行政机构管辖?(2分)
(6)在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的中央机构是什么?(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作用。

(3分)
(2)请在材料二的划线处填空。

(2分)
(3)结合材料,说说宋朝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2分)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开始和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3分)
30.阅读下列诗句:(4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请完成:
(1)此诗写的是宋朝哪一个节日的情景?(1分)
(2)这个节日今天叫做什么?(1分)
(3)“新桃换旧符”指的是什么?(1分)
(4)你能介绍自己的家乡过这个节日时的情景吗?(1分)
31.(10分)材料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战争造成的惨状,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一条)
(2)这一叛乱是谁和谁发起的?当时的皇帝是谁?
(3)这一叛乱造成什么局面?
(4)这一叛乱对唐朝的影响是什么?
(5)材料二中反映我国历史上的一次起义是什么?跟唐朝的灭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隋场帝开凿大运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故选:C。

2.【解答】依据所学知识,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故选:B。

3.【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选:C。

4.【解答】①房玄龄、②杜如晦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因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被称为房谋杜断,不符合题意。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在贤相姚崇、宋璟的辅佐下,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答】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任用少数民族贵族进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故选:C。

6.【解答】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被誉为“诗圣”。

故选:B。

7.【解答】为弘扬佛法,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

因此鉴真和玄奘的共同贡献是都弘扬传播了佛教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故选:C。

8.【解答】
选:B。

9.【解答】由材料中的信息“杯酒之间销兵权”可知,这反映的是杯酒释兵权。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

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选:D。

10.【解答】①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③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

①③符合题意。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在唐朝,
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是地方措施。

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辽、西夏和金并立的知识。

北宋时期,辽被金所灭,所以南宋不可能和辽并立。

故选:C。

12.【解答】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岳飞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因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

如果想重温岳飞抗金的壮举,我们可观看《郾城大捷》。

故选:B。

13.【解答】题目给出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

”反映的是陆游对当时南宋统治者的讽刺。

南宋是赵构于1127年建立的。

故南宋的建立者是赵构。

故选:D。

14.【解答】图中的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都属于宋代手工业的成果,所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宋代手工业的成就,只有B项全面且符合题意。

故选:B。

15.【解答】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故选:A。

16.【解答】A反映元朝统一全国。

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故选:A。

17.【解答】题干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表现了文天祥敢于奉
献,以死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

故坚持抗元斗争,写下《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将领是文天祥。

故选:B。

18.【解答】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北宋的都城东京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瓦子不是市民买卖交易的固定店铺。

故选:D。

19.【解答】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励学篇》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历来是读书人的动力,表明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20.【解答】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崇儒,这体现了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A。

21.【解答】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

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宋神宗对它的评价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澶渊之盟发生于北宋,不可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到。

故选:D。

22.【解答】南宋的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3.【解答】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景象,体现了北宋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4.【解答】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400多年;宋代开始制成指
南针,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而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而不是在宋朝。

因此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②③④,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解答】题干给出的这套邮票是为纪念元代关汉卿而发行的。

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故选:D。

二.材料题(共6小题)
26.【解答】(1)由材料“进士之科”可知,材料二中“国家取士”主要通过科举制度。

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由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可知,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统治者皇帝。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制度。

(3)由材料“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可以看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是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善了用人制度,创造出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息和创造精神。

故答案为:
(1)科举制;隋炀帝杨广。

(2)封建统治者(皇帝);殿试。

(3)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善了用人制度,创造出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息和创造精神。

(若引用材料也可,任意两点即可)
27.【解答】(1)据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可知,“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是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其中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南宋时期。

故答案为:
(1)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

(2)农业、手工业、商业。

北宋,四川地区。

28.【解答】(1)据“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可知,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世祖”指忽必烈。

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枢密院,御史台。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5)台湾在元朝称为琉球;它属于澎湖巡检司管辖。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时台湾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当时台湾的名称是琉球。

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

(6)在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的中央机构是宣政院。

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

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故答案为:
(1)行省制度;忽必烈。

(2)枢密院;御史台。

(3)最高行政机构;腹里。

(4)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5)琉球;澎湖巡检司。

(6)宣政院。

29.【解答】(1)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当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材料三说明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答案为:
(1)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作用:交子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市舶司;泉州。

(3)政府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政府专门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4)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期开始;南宋完成。

30.【解答】(1)据“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可知,此诗写的是宋朝元旦的情景。

今天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2)这个节日今天叫做春节。

今天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3)“新桃换旧符”指的是贴春联。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

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

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春节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

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春节这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故答案为:
(1)元旦。

(2)春节。

(3)贴春联。

(4)如:春节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

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春节这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