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教版数学教材的认识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须牢记,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泛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虽然给图书馆带来了诸多变化,但社会赋予图书馆的基本使命,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完成使命方面发挥的作用不会发生改变。
因此,我们必须扎实认真学习履行我们的职责所需要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服务技能及个人品德的修养。
把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水平,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体,必须忠诚于本职工作,努力做到博学多识和多才多能,无论是出于本意还是出于他意,或是其它原因,既然已投身于图书馆事业,
就必须专心致志,时刻恪守图书馆从业者应具备的伦理精神,全身心投身工作,付出全部激情为读者服务,把做一名真正的图书馆员作为自己的追求。
总之,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各级领导要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己也要重视。
作为数字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对师生读者的优质服务,从而在平凡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注意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探究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观察、思考、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苏教版数学教材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的兴趣生活经验
我深深体会到苏教版课程标准教学教材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上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我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苏教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体验成功的机会。
对于每一个知识技能领域或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着重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讨论探索、相互交流等学习活动,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讨论、探究和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苏教版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体现了数学文化。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安排一些数学史料,如三年级上册《认数》这一个内容,教材通过介绍古人用石子、结绳、刻痕计数法,甲骨文数字、早期的阿拉伯数字。
还有《24时记时法》教材通过介绍古人从只知道用“日”“夜”来记时,到利用测太阳影子和滴水漏沙的方法来记时,再到最后发明了钟表来准确记时,等等。
通过史料的学习,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产生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学生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还有二年级下册用减法解决的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婴儿的骨头有305块,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大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
学生在运用减法知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同时,也了解到人体骨骼变化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也许就会就此萌生。
教材还安排了大量与其他学科有联系的内容。
例如,有介绍我国四大河流的长度、五岳的高度、太阳表面的温度,有介绍京杭大运河修成的年代、世界著名建筑等,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长了学生的见识。
三、苏教版利用生活素材,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随便翻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任何一页,便会发现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题材,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尝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苏教版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创设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的空间。
编者在进行教材的编排时,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探究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观察、思考、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1.重视自主确定解题策略,鼓励算法多化。
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内化活动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
教材在设计上尽可能地增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度,为学生创设操作、实验、探究的机会。
比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题:13-9=?教材不急于教学生算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去探究,鼓励学生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有机会展示个性,探索创新。
又如,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编排中先让学生尝试加减法的计算,呈现两种可能产生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是末位对齐,制造认知冲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而在小数乘除法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整合学生对一般算法的理解和应用。
2.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留给了学生较多的动手机会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
例如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平均数”的概念是除法知识的生长点,教材设计有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你想怎样来分呢?用小棒摆一摆。
然后我把展示学生不同的分法,让学生观察,根据每一份分法中每一份的多少不同,再把这些分法分成不同的两类。
开放的空间,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分一分”的知识经验,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分出了每份同样多的为一类,不同样多的为一类。
我趁机引出“平均分”的感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又如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材安排了摸球活动,我先组织学生观察、猜测、发言、小组分配工作最后进行摸球活动。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经历数学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以上的观点阐述,我们知道:教科书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课堂教学的依托。
教师应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这些启示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新课程理念,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
(金沙县桂花乡烂坝小学,贵州金沙
551808)
陈世琴
对苏教版数学教材的认识和体会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