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中央领导核心情系攀枝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7 党史博采
11
一、毛泽东: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觉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我国的地质矿产专家常隆庆等就艰辛勘探并梦寐以求开发建设攀枝花这条布满宝藏的金色峡谷。
50年代,开发建设攀枝花就已经列入国家经济建设计划。
因为经过勘探,确定了攀枝花地区是一个具有综合利用前景的巨型铁矿。
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批准了由冶金部提交的《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设想更快一些》和《争取有色金属飞跃,占领有色金属全部领域》两个请示报告,其中就包括利用攀枝花自然资源在西部地区建设新钢铁基地的构想。
但开发建设攀枝花的战略构想,终因全国性的严重经济困难实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而推迟。
1964年5月至6月,在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全国第三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暨国家安全等问题时,毛泽东在不同范围内多次讲话,提出对全国地区要作一、二、三线设防的战略决策。
毛泽东深谋远虑,他从国防以及经济建设角度说:“酒泉、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搞,我总是不
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觉”;“我们的工业建设,要有纵深配置,把攀枝花钢铁厂建起来,建不起来,我睡不好觉”。
毛泽东还在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明确提出三线地区的划分:第一线是沿海,第二线是包钢、武钢、兰州,第三线是攀枝花。
原子弹时代,没有后方不行。
搞攀枝花,第三个五年不一定全建成,打个基础,战略布局才展得开。
为了搞攀枝花,就要搞煤、铁路、电、机械,其他工业也跟着上。
不搞第三线,总是在沿海现有基地中转,就展不开。
这个重要战略构想,得到中央工作会议与会代表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会议最终决定:全国按一、二、三线进行战略布局和建设大三线的方针,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大三线建设。
而攀枝花以其地处纵深、山势险要、资源丰富被列为大三线建设的重点之一。
显然,正是在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下,开
发建设攀枝花的重大战略决策得以应运而生。
此后,毛泽东不断地阐明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1964年8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把是
否开发建设攀枝花钢铁厂提到了战略地位,他一语中的:“攀枝花是战略问题,不只是钢铁厂问题。
现在抓是抓了,但要抓紧,要估计到最困难的情况,有备无患。
”而与攀枝花钢铁厂建设密切相关的铁路交通大动脉(从成都到昆明)成昆线
的修筑,也由毛泽东及时地提了出来:“成昆线怎么样?要快修,要多修点,五十个工点少了,搞六十个点,再不够开一百个点,总而言之,成昆线要快修……。
”9月,他在杭州听取关于修筑西南铁路工作汇报时不满意地批评道:“把川滇黔停下来,是没有道理的。
把这两条停下来,又不打别的主意。
不搞攀枝花,这是没有道理的。
不是早知道攀枝
花有矿嘛,为什么不搞?你们不去安排,我要骑着毛驴下西昌。
如果说没有投资,可以把我的稿费拿出
来。
”可见,钢铁发展,交通先行。
10月,他关于建设攀枝花钢铁厂的指示更加明确而不容置疑:“搞攀枝花、酒泉、长阳三个基地”,把攀枝花排在首位。
11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以及李富春、薄一波、程子华等听取西南大三线建设工作汇报谈到攀枝花钢铁厂选址的两种意见时,
■宋毅军 张鸿春
12
党史博采 2013/07
他一锤定音:“乐山地面虽宽,但无铁、无煤,如何搞钢铁?攀枝花有铁有煤,为什么不在那里建厂?钉子就钉在攀枝花。
”
1965年3月4日,毛泽东审阅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转呈的冶金部部长吕东、副部长徐驰《关于攀枝花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他欣然批示道:“此件很好。
”后来,兴建的攀枝花市就把毛泽东批示这一天定为它的诞生纪念日。
正是攀枝花钢铁厂在弄弄坪建厂方案基本确定,因厂址确定的一座英雄城市攀枝花市迅速崛起。
6月16日,毛泽东在听取大三线建设汇报时,对攀枝花开发建设又给以原则性指导:“攀枝花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
”据亲历者回忆:确定攀枝花钢铁厂建设后,毛泽东先这样提出:“攀枝花钢铁厂建设起来后,提不出钛,炼不出铁,后悔不后悔?”紧接着又自答:“不后悔。
”
发展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首先需要的是钢铁,沉睡在高山峡谷之中的攀枝花储藏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
作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有生之年虽然没有到过攀枝花,但是他所倾注的心血和精力却是巨大的。
攀枝花今日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工业重镇,国家五大钢铁基地之一,这是与中共中
央、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分不开的。
据不完全统计,关于建设攀枝花钢铁厂和攀枝花市的工作,毛泽东在各种场合、视察各地时关于攀枝花钢铁厂和攀枝花市的讲话、批示多达30多次,可见,在他的心目中,攀枝花的战略地位何等的重要!
作为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是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主要组织者。
他受命于党中央、毛泽东的委托运筹帷幄,悉心指导,直接组
织实施。
6月19日,中央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他就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关于建设攀枝花的战略决策。
他特别强调:“要尽快组建一个攀枝花开发建设的专家考察规划组,到攀西地区去实地调查资源、交通、水源情况,研究配套建设冶金、煤炭、电力和各矿山、工厂的条件,提出建设方案和厂址选择建议。
”同时,他还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工作时间的要求:“要及早到现场去工作,一个半月内完成调查研究,提出建议,不迟于8月底回京汇报。
”会议决定由10多个部委组成联合考察组,会同西南局和云贵川三省相关部门和领导,研究建设攀枝花钢铁厂和成昆铁路等项目。
23日,程子华带领中央有关部门、三省负责人和相关专家100
多人组成的攀枝花调查组,全面负责调查规划组织工作。
几天后,由各方面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暨中央10多个部委和西南局暨云贵川三省负责人360多人汇集成都,正式成立了程子华任组长的攀枝花调查工作组,下设冶金、煤炭、电力、林业、农业、铁道、交通、地质、劳动、布局、军工、综合等12个专业组。
从6月26日开始,调查组从成都出发,沿乐山、泸沽、西昌抵攀枝花一线实地考察。
7月15日,结束室外11处考察,集中到西昌讨
论了10多天,初步统一了钢铁企业的规模和厂址建议。
8月18日,周恩来听取了西南局、调查工作组的汇报。
他首先表示感谢考察组同志们这次下现场去辛勤工作,并且对开发建设攀枝花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和建议。
他话
题一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1,我同意攀钢、六盘水煤矿和成昆铁路是配套项目,应该同时上马,同时列入国家计划;2,关于攀钢的厂址,我同意放在弄弄坪。
我向来不赞成选择厂址的传统观点。
苏联专家选定的武钢、包钢厂址过于宽广,厂内各车间的距离过大,厂内铁路太多、太长。
难道不能放弃那些传统观点,选用一个面积较小的厂址,把厂内布置得更加紧凑,更加经济合理吗?希望钢铁厂总图布置专家们好好地研究这个问题;3,同意急速建设试验厂,为了早日完成冶炼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工业试验,花这笔2000万元的投资(注:徐驰在汇报时讲到:“冶炼攀枝花铁矿的工艺流程需要继续工业性试验,原安排建设的试验厂应急速动工,所需资金2000万元,请尽快拨给。
”)是值得的,请国家计委审核拨给;4,攀钢的设计规模第一期为150万吨是可以的,产品方案和最终规模应该多大,都请冶金部研究确定;5,
自力更生制造全部设备。
请冶金部
1958年3月,毛泽东在视察四川的途中。
2013/07 党史博采
13
提出设备清单和工艺要求,一机部负责组织设计和制造,并参加安装、调整、试车,提供备件。
两部专家们要合作共事,共同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最后他还提出一件马上要办的事,就是同意程子华建议,先请四川省建委尽快派一支建筑队伍带帐篷进去,在弄弄坪厂址附近盖一批房子供现场设计人员、“三通一住”施工队伍和攀枝花基地建设指挥部的先遣人员居住和办公。
会后,国务院各部委和四川省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分别着手落实各自承担的任务。
当年岁末,第一批建设大军开进了攀枝花。
1965年1月6日,周恩来就冶金部关于攀枝花建设最近情况的报告明确批示:“已与富春、一波、秋里、谷牧等同志谈定。
西南三线建设,凡已定了规划经中央批准的,即由国家经委负责抓紧进行。
攀枝花建设指挥部归冶金部。
”19日,对于1月3日《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基本建设办公室编印的工作简报第1号(攀枝花工业基地工作进展与问题)》再次明确批示:“攀枝花成立特区政府,仿大庆例,政企合一,成立党委,由冶金部党委为主,四川省委为辅,实行双重领导。
”
“文革”恶浪袭来之际,1968年5月,周恩来首次接见了在北京学习的四川班学员时充分肯定:“三线建设,渡口很好。
”1969年12月第二次接见四川班全体学员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特别强调:“要全力以赴,保证1970年7月1日以前成昆铁路全线通车,渡口出铁。
”1970年6月,他在接见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座谈会代表时仍然念念不忘攀枝花建设,指示:“攀枝花就得提倡综合利用,不能单打一。
……”攀枝花开发建设从1964年6月起至1969年12月,一直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进行。
特别是在10年动乱期间,他竭力维护与发展安定团结,确保了
攀枝花建设加速进行。
二、邓小平:在攀枝花搞钢铁这里得天独厚啊
攀枝花钢铁厂确定建设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西南三线建设特别是攀枝花建设抓得更紧,先后委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富春、薄一波、彭真、贺龙、彭德怀等到攀枝花建设现场实地考察和指导。
196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受党
中央、国务院委托,率领国务院有
关部、委的主要领导人约70余人,历时33天在西南大三线现场视察,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
特别是专门来到了这个当时毛泽东最关心的地方攀枝花。
11月29日,邓小
平等一到西昌,就听取了西南局关于攀西地区地质资源情况介绍,11月30日早上,由西昌乘汽车经过会理、烂坝、红格、新民,约12时左
右抵达位于攀枝花石华路三堆子段雅砻江和金沙江汇合处,乘轮渡过江。
过江后他们不顾长途旅行疲劳,马上直接去铁矿山,亲眼目睹著名的攀枝花大铁矿。
邓小平等乘车沿着刚刚修通的矿区公路蜿蜒而上。
他站在兰尖铁矿最高峰,俯瞰整个工业区建设工地。
在摊开的地形图前,邓小平等详细询问和听取了关于钢铁联合企业、煤炭、电力、水泥、铁矿、石灰石矿等厂矿的选址
和建设安排,还了解了仁和区副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情况。
经过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邓小平高兴地说:“要说在攀枝花搞钢铁,这里真是得天独厚啊。
这个钢铁厂的选址,我看很好嘛。
建工厂少占耕地的问题,讲了多少年?你
们带了一个好头。
以后,让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们都来这里看一看。
”他提出:“今天在山上,面对一比一的天然大地图,听了你们的说明,我们就不必再到各厂址、工地去看
了。
明天坐下来专门听你们汇报攀钢的设计规划和建设安排,还要听听你们在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从矿山上下来后,邓小平等兴致勃勃地步行踏上刚建成不久的金沙江上第一座跨江公路桥梁——渡口轻型吊桥。
他高兴地对身旁的负责人说:“这桥修得还不错嘛。
以后,这个地方必须多修一些桥,这样,金沙江两岸的交通就活了嘛。
”走过渡口吊桥之后,邓小平一行到达渡口工地总指挥部,受到了热烈
欢迎。
职工们纷纷涌上前来,争相问好和握手,掌声四起。
邓小平笑容满面地与建设者们握手,并向后边的群众招手致意。
当天晚上,在新建的“十三栋”总指挥部招待所会议室,邓小平面对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大沙盘模型,听取了简单汇报,认真审察了建设方案。
1965年11月,邓小平视察攀枝花,听取攀枝花建设规划的汇报。
14
党史博采 2013/07
12月1日,在“十三栋”招待所一楼会议室里,邓小平面对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大沙盘模型,听取了徐驰等的工作汇报,最后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基地建设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作出明确指示。
他说:第一,同意你们汇报的攀钢建设设计方案,批准所选定的弄弄坪厂址,你们可据此进行施工设计。
其他厂矿的设计也不必送北京审批,党中央、国务院授权由你们工地总指挥部在现场审批。
第二,在三线建设项目中,攀钢何时投产?六盘水何时供煤?成昆线何时通车?而且何时供多少煤和铁路承担多大运量?三家都要制订和执行相互配合的时间表。
第三,上次李富春、薄一波两位副总理来视察时,已经提出由国家物资部在渡口市设立办事处和仓库,储存一批钢材以便随时供应。
这是个好办法,请国家计委的同志打电话告国家物资部催办。
第四,为了缓解你们运力的不足,周恩来总理已商请北京、辽宁、山东、河南、安徽五省市各派出一支300辆卡车的车队帮助攀钢运输物资,可是车队至今未到。
也请国家计委同志打电话,催他们即派车队先运国家物资部的钢材到渡口,他们应急速派人到北京联系这项任务。
”
接下来,邓小平还说:“你们先调查研究,再定厂址的指导思想对头。
我也是先看了工地现场和听你们汇报后才有了发言权嘛。
攀枝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是建工厂要注意不要污染了金沙江的水质。
现在许多三线工厂都是分散建在农村,攀枝花也是这样,也要注意帮助附近社队搞好农业生产。
一个大工厂就可以带动周围一大片。
这样做有个好处,附近社员就爱护工厂。
工业支援农业,农业反过来支援工业,这是加强工农联盟的问题。
”晚上,邓小平观看了由工地建设职工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和攀枝花
建设者们进行了联欢。
12月2日上午,在渡口工地指挥部招待所门前空地上,邓小平给攀枝花工业基地的部分领导干部作了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加快三线建设的报告。
200多名来自工地第一线的建设者们在招待所门前整齐地坐在自带的小凳上,邓小平就站在台阶上,精神饱满地发表了约30分钟的讲话。
精辟见解和风趣语言,激
起了与会者阵阵掌声。
报告会结束以后,邓小平一行约9点30分登车离开攀枝花。
三、江泽民:攀枝花这种自力更生精神长中国人民志气
1991年4月17日至18日,正是国际上的海湾战争硝烟未散之际,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第一次视察了攀枝花。
晚上近10点,江泽民一行乘专列抵达攀枝花火车站,并前往南山宾馆下榻。
市委书记、市长和攀钢公司
经理、党委副书记等,按照事先的“约定”,仅仅是在宾馆门前迎接。
在房间门口,江泽民主动地请他们到房间里坐坐,并说:“南山宾馆很漂亮!”当市委书记说这是攀钢公司经理的地方时,江泽民接过话头严肃地说:不对!地方党委对企业要加强领导。
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就是取消了党的领导,把国家搞得四分五裂。
我们还是要强调党的领导,特别是对企业的领导。
他强调:企业再大,也要注意跟地方的关系。
随后,当他拉开窗帘,观望攀枝花钢铁公司的夜景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赞叹说:“攀枝花真美,比我想像的美得多,万家灯火,很壮观。
”
4月18日上午,江泽民等来到二滩水电站视察。
二滩开发公司经理孙中弼在汽车内汇报了二滩水电站情况,江泽民详细询问了电站的规模、工期和投资构成等问题,并说:“到工地来看一看,跟不看大不一样,国家计委的同志也应该来看
一看。
”他表示:二滩这个项目在中央没有不一致的意见,这个项目效益这么大,四川又已投入了4个亿,怪不得省委书记在政治局会议上总是提二滩!当得知高坝截流后水库将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时他说:“水库修成后,要想办法引点水上山,造林绿化,还可以搞网箱养鱼,搞旅游。
”
江泽民进入右岩导流洞戴上橘红色安全帽,边走边关心地询问岩石地质条件怎么样,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频频点头:这就好,这就好。
当得知导流洞的断面有8层大楼那么高,规模居世界第一时,他强调:准备工作已完,导流洞已打,是不开工的开工;这个导流洞是个决
心洞,二滩的规模确实不小,一定要把它搞上去;党中央支持上这个项目,大力发展西部经济。
视察结束后,他还高兴地和二滩水电开发公司的领导合影留念,并和在场的同志一一握手告别。
18日下午,在攀钢总经理陪同下,江泽民等重点视察了攀钢4号高炉、提钒炼钢厂、1450热轧板厂工地、轨梁厂、焦化厂等处。
每到一处,他主动和工人们握手、高声向工人们问好,工人们则自发地鼓掌表示欢迎。
回到宾馆后又没有休息,在会议室听取工作汇报。
听完汇报后他感慨地说:“百闻不如一
见,攀枝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攀枝花是我们自己设计,完全靠自力更生搞上去的一个比较现代化的钢厂,这是我们中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毫无疑问,攀枝花的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汇报结束以后,他挥毫题词:“努力把攀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钢铁钒钛基地”。
7时半,江泽民一行结束视察离开了攀枝花。
8年以后,即1999年4月18日至19日,江泽民第二次到攀枝花视察。
18日晚8时左右,江泽民一
2013/07 党史博采
15
行乘坐的专列徐徐开进攀枝花火车站。
等候在这里的攀枝花市党政领导迎上前去,代表百万人民表示热情欢迎。
江泽民在迎宾车上指着旁边的座位对当地领导说:来,就坐这里吧。
在车上领导同志汇报说:1991年4月18日,总书记来到攀枝花为二滩水电站建设画龙点睛,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使二滩水电站的建设得以顺利展开。
总书记关心攀枝花,还为攀钢题词。
现在二滩即将全面建成,攀钢二期工程经过11年建设已竣工投产。
江泽民感慨地说:“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
抵达攀枝花宾馆,江泽民下车与迎候的其他党政领导一一握手。
市委书记说:1991年总书记视察攀枝花时,住的是南山宾馆,这次住攀枝花宾馆。
4月19日上午8时半,江泽民等在攀枝花会展中心大厅前接见了市党政军负责人,并合影留念。
随后,登车前往攀钢冷轧厂视察。
在冷轧厂视察时,当汇报到攀钢要搞一些别人干不了的有特色产品占领市场时,江泽民说:“这样做法好,市场经济就是这样。
”当请江泽民给攀钢题词时,欣然提笔写下了“江泽民重到攀枝花钢铁公司1999年4月19日”,并很高兴地与攀钢班子成员合影留念。
在车队驶向二滩电站途中,江
泽民说:“黄河上游有几个大电站,雅砻江水电开发的潜力是很大的。
”江泽民一行乘车驶入二滩电站地下厂房,中外建设者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江泽民也向大家频频招手致意。
当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人向江泽民汇报时,他说:“这是亚洲最大的地下厂房,确实宏伟。
”当汇报到二滩水电站机组安装可以提前半年竣工时,他称赞二滩电站的体制、机制都好。
江泽民等乘车登上240米高的坝顶,遥看碧波荡漾的水库、宏伟的厂房、进水口和左岸立面布置的
拌合、筛分系统时,他连连赞叹:“二滩电站确实宏伟,质量又好”,“八年建成,全中国人民值得骄傲”,“先进技术、先进管理要推广”。
要让军队首长好好看看。
观看了二滩坝基岩蕊后,他评价说:“二滩工程砼得很密实,质量很好。
”他俯视大坝下游的水垫塘、尾水出口及泄洪洞出口等工程时说:“双曲拱坝砼工程量大大减少,但设计及施工难度确实很高,中国水电建设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吴邦国说:二滩年浇注砼220万立方米,但所用设备不多。
今年三峡工程要浇注440万立方米砼,但三峡工程面很开阔。
离开二滩电站大坝时,江泽民提出要和二滩公司同志合影留念,他鼓励二
滩公司继续开发雅砻江,题词道:“进一步开发雅砻江水利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江泽民1999年4月19日于攀枝花”。
随后,又分别与美国、挪威公司专家、经理,省市党政军领导在大坝上合影留念。
19日中午11时半左右,江泽民乘专列离开攀枝花。
市委书记握着他的手说:“总书记,欢迎你再来攀枝花!”江泽民笑着说:“好啊!”列车慢慢启动了,他仍在列车窗口向站台上送行的同志挥手致意。
此外,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
院总理李鹏曾经两次视察攀枝花。
期间,他不但关心攀枝花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金沙江和雅砻江流域的开发,他题词:“奋发努力,实施金沙江、雅砻江梯级开发,建设中国西南部强大的能源基地。
”并为二滩水电站题词:“滚动开发雅砻江,富民兴川为人民。
”为攀钢(集团)公司题词是:“发挥攀西资源优势,促进攀钢不断发展。
”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曾经三次视察攀枝花,期间,他曾经欣然挥笔题写了:“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优势,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
”中央政治局常委朱镕基视察攀枝花期间强调:“攀枝花改革发展总的讲我是很高兴的,很满意的。
攀枝花比我们原来所想像的要
好得多。
在这么一个山沟里面,全部是移民,建设这么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觉得确实是精神力量的结果。
”他还说:“把这样一个根据毛泽东思想建设起来的尖端项目(我昨天讲过一句话,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成果嘛,国内再找不到第二个了),大家一定要齐心努力,把它办好。
特别是考虑它的资源特点,将来可能成为一个全世界有名的钢铁联合企业。
把钒钛利用起来以后,那是全世界有名
的,独一无二的。
”■
1991年4月江泽民视察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