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提问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提问方法
【摘要】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永远充满激情和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

我认为可以通过设悬激趣法、分解指路法、争论促辩法几种提问方法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几种提问方法正好体现了启发
式与讨论式问题的设计理念,启发式与讨论式问题的设计也是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创
新的意识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提问设悬激趣分解指路争论促辩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永远充满激情和有一个良好思维习惯,又特别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
然而思维又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学习激情和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
了不争的事实,这样的现实情况在我们的广大农村的学校又显得特别突出,所以我深深感到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

那么,用怎样的提问方法才能让学生永远充满激情并且激励学
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什么。

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中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与讨
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这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
改革确立了方向那就是运用启发式的设计问题与讨论式的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中教者精心设
计一些不同类型、发人深思且富有情趣的问题,不仅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还能启迪思维,催人奋进,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我认
为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可以通过下面一些方法来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

一、设悬激趣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味的问题,创设出一些悬念,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触及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
发学生的热情,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

比如我在上《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的时候,就这样问到:“同学们,大家还能回忆起童年的生活情景吗?”这一下,答案很多,所有同学都眉开眼笑的谈起了儿时的快乐。

紧接着我又问到:“大
家想知道鲁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吗?”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兴趣、设置了悬念,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也充满了期待。

这样一来就触及到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
堂教学发挥了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分解指路法
《学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对于一些问题,可按思路将问题
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它犹如路标,为学生指点迷津,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

分解指路法,也就是把一个问题分为不同的阶段,分解成一个个子问题,然后一一
突破,得出结论。

比如:我在上《黄河颂》的时候,关于对“摇篮”一词的理解时,设计了这
样几个问题:1、联系生活实际,大家对摇篮作何理解?2、摇篮对于一人的成长有何作用?3、在理解了摇篮的本意之后,在课文中又做何理解呢?通过这样层层设问,最后大家理解
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她养育了炎黄子孙。


可见,这样由本意到象征意义,层层设问、层层分解,“曲径通幽”,这样的“曲问”,恰是一
块铺路石,让学生拾级而行,顺利前进,从而顺利完成课程目标。

三、争论促辩法
针对一些问题,可以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促使学生争论、辩解,各抒己见,课堂教学
也必须抓住讨论式的问题设计,营造出合作氛围,实现思维交锋。

其实,这也是当前课程改
革所倡导的启发式的设计问题和讨论式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
合作的活动过程。

营造课堂合作氛围,既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良好思
维习惯有效策略。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
状和学习心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心理互换;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块
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提给学生。

在给学生上《羚羊木雕》的时候,根据课文内容,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这场家庭矛盾冲突中,父母、我、万方究竟那方的作法正确?”学生反映热烈,立即分成了三方,于是我又根据各自不同的意见让其开展了一场讨论,并趁势开展了一场辩论赛,人人参与,并选出代表针对自己的观点找
出相应的理由,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这样一来,学生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
学习,没有了优良学生和弱差生的区别,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会得到诱发和补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使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中解决,使本来能解决的问题找到更便捷的方法和圆满的答案,让所有学生都体
味到了学习的乐趣。

其实,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来,实现思维的交锋,通过
讨论和争辩促使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无论何种提问方式都必须遵循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的原则。

以上的几种提问方式正是遵循了这一准则,开发并训练就批判性思维,采用了启发式的问题
设计与讨论式的问题解决,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通过设悬
激趣法、分解指路法、争论促辩法几种提问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带着问
题去积极思考,也能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