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苏教版9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苏教版9篇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苏教版 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难点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它是物体的哪一面,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新知
本节课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创设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究,体验空间观念和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现场观察,活动贯穿全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找到教室里的一个物体,先选定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再换一个位置,再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通过观察活动,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4、多元评价,调控学生情绪
在评价时,注重从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等多方面作出评价,有教师评、小组评、大家评等形式,以“大拇指”获得的多少来进行小组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保持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来谈一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节课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有一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会立刻接着往下背。

这时我就出示古诗: “横看成岭,你知道‘看’字还能怎么说吗?”有学生会说出“观察”。

于是我便随机引入课题“观察物体”。

接着我出示一个玩具小熊,和学生们打招呼,说:“嗨,大家好,我是小熊维尼。

你们认识我吗?你们对我熟悉吗?你能指出我的正
面、侧面和背面吗?”
(学生们和“小熊”一问一答,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


(二)创设情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图书柜等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说一说图书柜等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自己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在说出正面、侧面和上面之后我随即板书出来,然后播放出轻快的音乐,学生们就在音乐声中进行活动。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出示一个六面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礼物盒,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礼物盒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呢?
学生在讨论中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借此说明:生活中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约定俗成了,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图书柜那样,但是像礼物盒这样,没有明显的标志,我们把正对着大家的一面称为正面。

3、知识应用
让学生说说洗衣机、电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三)自主探究,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1、活动中质疑
再进行一次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一个物体,先选定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再换一个位置,再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

观察结束后,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会说: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一样的。

2、活动中验证
“是这样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我以电脑显示屏为例,让三个坐在不同角度的学生说一说,并比较为什么他们回答不一样?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看到了哪几个面?为什么老师能看到正面、侧面,还能看到上面呢?让学生也站起来看一看。

小结得出: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就不一样。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变换位置来观察物体,并在活动中质疑、验证,使学生充分体会观察的位置与观察到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活动中,我还兼顾到观察、辨析能力较一般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活动中运用
(在质疑、验证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环节。


⑴照相
现在高科技产品已经越来越普及。

利用学生对高科技产品的好奇心,我带来了一部数码照相机。

我对学生说:“你们想拍照片吗?”
学生会情绪高涨“想!”“那你们可要听仔细了。

我请一位同学来帮另一位同学来拍照片,拍出来的照片要既能看到他的正面又能看到他的侧面。

其余同学判断他站的角度是否正确。

”正当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之时,我趁热打铁,说“你们其他同学一定也很想照相吧。

这样,我来帮你们拍一张合影,好不好?我想拍一张你们的正面照你们怎么站?我要拍你们的侧面照你们怎么站?我要拍你们的背影呢?
(让学生根据要求站位置,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⑵观察礼物盒
我先出示一个礼物盒,对学生说:“你们想要这个礼物盒吗?先猜猜这个礼物盒最少能看到几个面?多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在哪儿可以看到?”部分学生可能会说出正确答案,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很快地说出答案。

这时,我让需要讨论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并可以“实地考察”验证。

“实地考察”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礼物盒,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将礼物盒的各个面一一拆开并展开再拼凑起来,然后转换角度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拆分拼凑,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面的个数不一样。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也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练习巩固
完成书上“想想做做”。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五)总结延伸
1、谈话: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再次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学完了这节课之后,联系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想一想,它和我们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也可以请教你的爸爸妈妈。

(将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苏教版 2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

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
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

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

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

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

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

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1、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苏教版 3
教材分析;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探究图形变化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习重点】
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

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
合作、交流与简单评价。

【学习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具与学具】
积木、长方体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方位
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师: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师:以前我们学过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好,全体起立!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节奏越来越快。


二、实际观察初步感知新知
1、观察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看戴老师今天穿得漂亮吗?谁愿意上来站在老师的周围和老师成为更好的朋友呢?
生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观察老师衣着有什么特征。

师:你能和大伙说说你站在哪里?看到什么吗?
师:从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揭题
师:像这样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面看到的都会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三、深入观察扩展新知
1、集体观察汇报交流
师:现在老师站在同学们的中间,请大家全体起立。

想一想你现在在老师的哪一面,看到什么?换一个你喜欢的位置,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如果老师蹲下来,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师:从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长方体,再次验证规律。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漂亮的盒子,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我们把它放在教室的中间,猜猜能看到几个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来试试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观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1)、保持观察姿势,不能左瞧右看,随意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

(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了几个面,这些面各是什么颜色
的。

坐自己的位置不动,看能看到几个面?
想不想站起来看看,哪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出示主题图巩固练习
4认识正面、上面、侧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小结:正面、侧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课间游戏:小小木头人。

四、实践活动延伸新知
1、四人小组观察学具
师:能够认清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后,大家想不想也像淘气那样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呢?
师:请同学们4人一组观察自己的书本、文具盒、橡皮擦、书包等,告诉同组的人你看到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换一下位置,看到的会一样吗?
生:汇报观察所得。

2、27页练一练1、3题。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观察教室里实物。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的表现都很出色。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活动去观察我们教室里的其它物体,试着说在不同的角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活动后汇报所得。

机动练习:搭一搭:
用正方体学具搭一搭,想一想,再看一看,怎么样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怎么样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六、练习设计
回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并把从各个面看到的图像画在美术本上,同时标明是从哪个面看到的。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苏教版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观看《盲人摸象》的动画后。

让学生说说听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1:盲人摸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象一把扇子。

生2:还有,有一个人摸到脚就说大象象根柱子。

生3:尾巴细细的,他就以为大象跟绳子一样。

[反思:学生并不能回答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提问应更直接,更简单:我们看物体要注意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反思:导入新课不够自然。

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并没有说出我所预想的结果。

当时我还以为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是我的引导不到位。

其实这个故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盲人本来就不能“看”物体,只能“摸”物体。

只能说:盲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对大象的感受就不同;而我们看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而就这一点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又很难理解。

] [再设计:1、可以通过课件欣赏诗句导入。

(与语文的整合)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首描写庐山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说明同一座庐山,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

2、从“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直接导入(简洁干练)。

]
二、观察物体,直接新授
1、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1)出示玩具熊,引导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说出你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哪个面?让学生认识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再由老师引导认识后面。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各面是什么样子。

生1:小熊的样子很可爱。

生2:左侧面和右侧面都是毛茸茸的。

生3:我们看不到小熊的后面。

(3)老师转动玩具熊,以师指、生抢答的形式,巩固相关知识。

[反思: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各个面的名称:正面、侧面(包括左、右侧面)后面和上面,是我给这节课增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很重要,而且这一知识将促进后段的教学。

]
2、教学第67页的例1
(1)课件FLASH演示恐龙生活场景短片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
生:没有了。

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科技工作者根据资料制作出来的动画和恐龙玩具。

(2)瞧,小明、小亮和小红就在观察一个恐龙玩具,(课件出示图片)
你知道他们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哪个面吗?
生1:小明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侧面,
生2:小亮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正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