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老师教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志敏老师教作文(共11讲)
第一讲学写作文要有信心
作文,就是写文章。
我们小朋友写的文章跟大人们写的文章有些不一样。
我们主要学写简短的记叙文,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既不神秘,更不可怕,只要打好基础,掌握规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人人都能写好作文。
试想,把自己平时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告诉别人,让别人与自己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那该是多么快活的事啊!
然而,许多小朋友怕写作文,视作文为洪水猛兽。
老师出了题,愣了两节课,硬是写不出几个字。
老师批评,家长责怪,孩子们十分苦恼。
我小时候,跟许多小朋友一样,不喜欢作文。
作文的成绩经常得“劣”(劣是最差的一个等第,即不及格)。
为此,老师用戒尺打过我的手心,还罚我抄书、背书;父亲说我不是读书的料,还说,已经为我买好了一辆黄包车,长大了上街去拉黄包车。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作文的秘密。
进中学了,一次,老师出了个题“快乐的星期天”,让我们作文。
写什么呢?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我随堂叔去竹林打鸟的事儿。
哈,那一天,我过得可真快乐。
这片竹林里的鸟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堂叔的枪法真准,没过多久,他打下了许多鸟。
他打我捡,急得我手直痒痒,也跃跃欲试。
堂叔看出我的心思,把枪交给我,让我打几枪过把瘾。
我托不起枪管,就把抢搁
在树杈上,眯起左眼,对准目标,真是瞎猫逮着死老鼠,居然也让我打下了一只麻雀,我扔掉枪去捡那只被打下了的鸟。
当时,我那股高兴的劲儿简直无法形容。
这一天,我好高兴。
我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
意想不到的是,在讲评课上,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我的这一篇作文,说我写得生动、具体,描绘细腻,感情真实,引得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我。
作文本发下来了,我发现本子上有好多红杠密圈,题目的左边批了个“优”。
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打这以后,我初步认识了作文: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如实写下来,只要肯动脑,只要下功夫,谁都能写好作文的。
我树立起信心了。
打这以后,我渐渐地不怕作文了。
每逢作文,我总是仔细地考虑,认真地回忆。
写好作文以后,又多读几遍,发现写得不贴切,读起来不顺口的地方,就反复揣摩,认真修改。
没过多久,我的作文成绩提高了许多。
这一下,我的信心更足了。
“不是读书料”的我,也能学会写作文了,可见,作文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你们现在的生活比我们小时候丰富,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也比我们小时候好得多。
再者,你们比小时候的我更聪明。
我深信不疑,只要你树立起信心,只要你刻苦努力,只要你明白道理、掌握规律,一定能学会作文,并能写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作文来的。
拿起手中的笔,做好准备吧!
第二讲语句要通语气要顺
小朋友学写作文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写下了第一句话,却不知道下一句话该写什么。
于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陷入了困境。
熬到了下课,草稿本上留着的还是那么一句话。
我们知道,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语句通顺,语气连贯。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办法是:我们在作文时,思想必须集中,不分散注意力,想清楚、想妥帖了再写。
写好了一句话以后,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和“为什么”,然后再写下去。
总之,话要一句挨着一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语句要通,语气要顺,意思要表达清楚。
小朋友很喜欢巴金爷爷在年轻时候写的那篇《海上日出》的课文,我们不妨看看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吧!
仔细分析文章第一节的文字便可以发现,它下面的话总是顺着上面的一句话说的。
比如,为了看日出,(我怎么样?)我常常早起。
那时(怎么样?)天还没有大亮,(四周怎么样?)周围很静,(怎么样的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它一句话挨着一句话说,通畅、明达。
因此,我们读起来琅琅上口,一点都不觉得拗口。
平时,我们排队要有个序,或由矮到高,或由高到矮,同样的道理,说话、写话也要有个序,一句挨着一句说。
有一位小朋友要表达“我非常喜欢看书”这一个意思。
如果光这么说:“我爱看课外书,一有空就看书,我爱看书简直到了入了迷的地步……”内容既空洞,语句也不流畅。
后来,他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自问自答,结果写成的一段话,既通顺又连贯,效果好多了。
他是这样写的:
“我是个小书迷,(开宗明义,点明我要告诉别人的是‘我爱看书’这一个意思。
接着,问自己:为什么会迷上书的?)书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从哪里可以说明你是一个书迷呢?)我看到一本好书,就会爱不释手,喜滋滋地捧着它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有时甚至连饭也忘了吃。
(有多少书?)我有好多好多的书,一个书橱都放不下。
(有些什么书?)有《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中国古代寓言》《猪八戒吃西瓜》等。
(怎么爱书的?)买了一本新书,我就用书皮把它包好,翻阅的时候又十分小心,惟恐弄脏了书。
(迷上书以后,带来什么好处?)自从我跟图书交上了好朋友以后,我的知识丰富多了。
(能举个例子吗?)有一次,一个同学说:‘海洋里的鲸鱼可大呢!’我马上纠正他的说法:鲸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因此,不能说它是鱼。
同学们好奇地问我:‘你怎么知道的呢?’我说:《十万个为什么》里写得清清楚楚。
在我的影响下,好多同学跟我一样,也跟图书交上了朋友。
”
你看,这一段话写得多生动、多精彩呀!达到了“语句通顺,语气连贯”的要求。
文章写好以后,还得认真阅读,反复修改,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不连贯的地方改连贯。
可以这么说,文章是写出来的,文章又是修改出来的。
词和句子要琢磨,连小小的标点也不能放过。
你看到过78岁的孩子吗?你一定会说,天大的笑话,哪有这么大岁数的孩子?然而,一个同学确确实实写了这么一句话:
“毛毛是个78岁的孩子。
”
很明显,毛病就出在“7”和“8”之间漏了个顿号。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哈,删还能删出好文章呢!
还是那么一句老话:作文要多动脑,多动手。
第三讲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话
有的同学看了题目心里就嘀咕起来:作文是我自己写的,难道会写别人的话?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写出来的文章成人腔比较严重,缺乏少年儿童特有的情趣。
这些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千人一面,千句一腔,千篇一律,读了叫人浑身不舒服。
首先,表现在选材范围狭窄,缺乏新意。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之类的题目年年做,而小朋友写的“公交车上让位子”、“马路上捡到皮夹子”、“桥头推车子”、“公园里送回迷路的小孩子”、“十字路口搀扶瞎子”
之类的题材也年年看到。
可见,小朋友没有拓展视野,因此,不断重复着别人一直在说的话。
其次,表现在文章语言干瘪,说成人的话,缺乏少年儿童的生活气息。
比如,有一位同学在《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一文中写了这么一段话:“小弟弟明明吃饭时把饭米粒都掉在桌子上,看到这里,我气愤极了,说:‘浪费粮食是极大的犯罪,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古人也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快把这些米粒捡起来吃掉它!”
显然,这不是孩子所说的话,吐露的也不是孩子的真情实感。
同学的作文中犯有“没有儿童的情趣,缺乏真情实感,成人腔很重”的毛病不在少数,要治好这种毛病也不难,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从选材上说,应该积极地去反映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切的事。
文贵以真。
孩子有孩子的视角,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法,孩子们的语言习惯跟成人也不一样。
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别人的话,总让人感到别扭、不自然。
所以,十分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
不生搬硬套成人话,要吐真言、抒真情,让人读了感到朴实无华,真实可信。
不妨举个例子来说吧。
如今,随着通讯事业越来越发达,寻呼机(俗称Bp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十分普及。
然而,很少见同学在作文里能反映这方面的材料。
有一位二年级的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爸爸的Bp机》的作文。
文章写道:“爸爸是做生意的,腰间佩着一个Bp机。
Bp机一叫,他就忙着去打电话。
有时妈妈忘了买菜,就Bp机呼叫爸爸:‘下班后请带一块冬瓜。
’
过了一小时,爸爸果然带回了一块冬瓜。
有一次,我作业没有完成,张老师批评了我。
回到家,我不敢把这事告诉爸爸。
谁知,爸爸对我直瞪眼,很生气地Bp机给我看,只见中文显示着:‘陈彬作业未完成,张老师呼叫。
’”
文章在结尾时写道:
“爸爸的Bp机真顶用,能帮爸爸做生意,能助妈妈做家务,还能让张老师管住我。
”
作文讲的是孩子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特有的情趣,没有一点儿成人腔调。
事情并不复杂,但是平中有奇;语句并不优美,但是前后有联系。
读了这种作文,我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二、从表达方式来说,语言要朴实,抒发感情要实事求是,分寸要掌握好。
不随意夸大,不借助于想象来写自己并没有产生过的感情。
尽量使自己沉浸在所写的事情之中,这样,就能比较深刻、比较贴切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位小朋友写了一篇题为《百灵鸟的苦恼》的文章。
文章介绍道:“我”爱唱歌,想参加学校百灵鸟合唱团,却遭到父亲的百般阻挠,说“什么小百灵,大百灵的,只要读好书,什么都‘灵’了”。
因此,小作者十分苦恼。
文章最后写道:
“百灵鸟是最爱唱歌的。
然而,百灵鸟唱不了歌,你说,可恼不?”
文章的主题是严肃的,深刻的,有着普遍的意义的。
小作者的父亲所说的话是极其普通而又有趣的,没有一点儿成人的腔调、说教的味儿。
正由于这一点,便可以这么认为,这样的作文是成功的。
还是回到题目上那句话:“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话。
”
第四讲作文要写出新意
作文切忌落俗套,切忌写得一般化。
一般化的作文表现在选材雷同,叙述平平,读了之后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叫人不喜欢看或者缺乏看下去的耐心。
北方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意思是要创新求异,要别具一格,要独树一帜。
落俗套、一般化的作文必然是不动脑筋草草写出来的,而优秀的作文则必定是下了很多功夫才写出来的,这里说的“下工夫”,指的就是不断地思考,反复地研究,一次又一次地酝酿与琢磨。
比如说,老师出了个作文题:《家乡变了》。
落俗套、一般化的写法是:过去,家乡如何如何的落后,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最后点明题旨——家乡变了。
一位同学屏弃了这种写法,他独辟蹊径:
1、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全家在院子里纳凉,闲谈中谈到了母亲河——黄浦江。
2、爷爷感慨地说,他小时侯过黄浦江得乘坐小舢板,既费时又不安全。
3、爸爸接过话茬:我小时侯过黄浦江则乘坐轮渡船过江,安全多了,可是逢到迷雾天,则过不了江了。
4、我高兴地说,如今我过黄浦江全然不愁这些了,去,过隧道;回,奔大桥。
5、奶奶作了总结:世道变了,家乡也变了。
另一位同学的构思更是独具匠心:
1、爷爷是个“老上海”,自诩能闭着眼睛摸到外滩。
2、爷爷退休以后,去乡下小住三年。
3、这三年,正是上海“三年大变样”的时候。
4、今年岁末,爷爷从乡下回到上海,却迷了路,最后还是“打的”回到了家。
5、爷爷一跨进家门,一个劲地说:我这个“老上海”迷了路,真是“上海变了,上海变了”。
这两篇作文的口子很小,然而开掘却很深,各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乡的变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们常借“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来说明作文必须要有好的材料。
那么,有了好的材料是不是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我看也未必。
因为,好的材料还要作一番巧妙的安排。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有一次,老师出了《咱班好事多》的题目让同学练习作文。
一位同学选择了以下三个材料来表达“咱班好事多”:
1、一清早,同学们来到教室主动打扫教室。
2、同学们纷纷制作教鞭赠送给老师。
3、一位同学因病脱了课,同学们争着为他补课。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选得都不错,也切合题意。
然而,他在记叙的时候平铺直叙,好像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样,因此,作文写得很一般,落俗套,既不生动,也不形象。
别人读了,不可能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
后来,经过老师的指点,他换了一个角度,对材料作了一番巧妙的安排,取得的效果则完全不一样了。
他是这样构思的:
1、学校里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以后,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我也不甘落后,也想做一件好事。
2、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想悄悄地打扫教室,谁知,当我来到教室,发现班上的几个“皮大王”早已把教室打扫干净了,他们还讥笑我“来晚了”。
3、我为教师做了一根漂亮的教鞭,想赠送给教师。
没想到,老师捧出一束大小长短不一的教鞭笑着告诉大家:这些棒儿用到退休也用不完呀!我又“晚了一步”。
4、当我想为因病脱课的同学补课时,哪里想到,其他同学早已捷足先登了,我又“晚了一步”。
5、看来,要想做一件好事还真不容易呀,因为“咱班好事太多了”。
这位小作者没有做成一件好事,却把全班同学学习雷锋的热闹场面全写出来了,而且写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举一可以反三。
我们看到作文题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必须认真思考,反复琢磨,选哪些材料,从哪个角度去写,对这些材料该作怎样的安排。
否则,草率从事,写出来的作文必然平淡乏味,一般化,落俗套。
第五讲“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
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上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
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
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
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乘云上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
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令妈妈高兴的三件事情: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2、我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3、奶奶的腰病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
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一段话:
“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
显然,这些话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是“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
“准确”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点”歪了,会弄巧成拙。
不但“龙”飞不起来,还会使这条“龙”更加难看。
说了“点睛”,再讲讲“添足”的事儿。
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手下的人一大杯酒。
大家商量,几个人喝这点酒不够,决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
其中一个人画好了,他看到别人还在画,就一面拿酒一面再给蛇画上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把酒抢了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给它画上脚呢?”说完,把酒一饮而尽。
后人借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
我们同学在用词、写句、谋篇的时候,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
比如,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
“大约四点钟左右,我们回到了学校。
”既然讲了“大约”,再用“左右”,大可不必。
删去其中一个,意思反而清楚明白。
用词重复,会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
如果语句罗嗦,也会使文章不简练。
在写《记一个关心我的人》的作文时,有的同学喜欢绕着圈子说话:“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在关心着我。
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家里的爸爸、妈妈。
要问谁最关心我,那不用说了,当然是妈妈。
那,妈妈是怎样关心我的呢?请你耐着性子听我说吧!”
其实,这一节里边,只需留下这么一句话就可以了:
“在家里,数妈妈最关心我。
”既简洁又明了。
省下笔墨,可以多举一些妈妈关心“我”的事例。
又如,一个同学在写《我》这个作文题的文章时,写了这么一段令人费解的话:
“在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一个少年正在飞奔。
他长的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
那绿色的运动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有精神。
噢,也许你会问,他是谁呢?猜一猜吧,对了,一点儿也没错,那就是我——一个五年纪的小男孩。
”
这一节话纯属多余,弃之毫不可惜。
语言要简练明白,意想要表述清楚,多余的话一概删去。
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
要做到这么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加深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理解。
二、不断积累语言,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不信,你不妨一试。
第六讲“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有一位作家,一生著作颇丰,拥有的读者也相当不少。
当有人向其讨教写作之窍门时,他直言相告:“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
乍听此话,似乎不得其要领,然而,仔细想来,终能悟出一些道理来。
“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正是这位作家获得成功之捷径。
比如,我们说:“小明哭了。
”如若换一种说法,变成:“小明眼睛一闭,挤出几颗银豆豆。
”假如再变换一种说法,就成了下面一段话:“小明站在屋子中间。
他望望爷爷,爷爷不理他,瞅瞅奶奶,奶奶不吭声,再看看爸爸、妈妈。
他们各忙各的,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此时的小明伤心极了,他眨巴着眼睛,渐渐的,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突然,他的一双小手往脸上一按,嘴一张,‘哇’的哭出声来。
泪水向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往下挂。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扭动着身子,摆动着双腿,边哭边一个劲地嚷着:‘爷爷坏,奶奶坏,爸爸、妈妈都是大坏蛋。
’”
这三种说法讲的都是一个意思。
如果要问,哪一种写法好,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当然是第三种写法好!”不错,第三种写法把小明哭的原因、哭的模样,以及他哭的时候所说的话都写出来了,形象具体,活灵活现,读了之后,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正由于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所以人们获得的印象也特别深刻。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前两种表述的方式呀!第一种说法简洁、明了,直截了当;第二种写法比较生动、活泼。
这三种写法,各有千秋长短,各有利弊与得失。
不能一概而论,笼而统之去评论哪一种方法最佳,哪一种方法次之,哪一种方法不好,一切要视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语言现象。
四个孩子相约十时整在学校门口会面,再一起去拜访老师。
甲、乙、丙三人均按时抵达,可是左等右等仍不见丁的踪影。
正当他们三个人刚要离开时,丁气喘吁吁的赶来了。
于是,三个人纷纷责怪起丁来了:
甲: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呀!
乙:你如果再晚来一步,就见不到我们了。
丙:你呀,让我们干等了多少时间,你来的未免太早了点吧!
不难看出,尽管三个人说话的内容不尽相同,可是他们焦急的心情是一样的,其表达的意思也都是毫无二致的,即:你来得太晚了!
用词可以“换一种说法”:
“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
“我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
”
“我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地告诉了妈妈。
”
句子可以“换一种形式”:
“以后,我再也不吵着要跟在爸爸、妈妈后面了。
”
“以后,我再也不做爸爸、妈妈的小尾巴了。
”
一段话可以“换一种形式”:
“我十分喜爱集邮。
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纪念邮票。
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纪念邮票,在征得家长同意之后,我就用剪刀把他剪下,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纪念邮册里。
有时,我连做梦也梦见我的邮票。
”
“我是个集邮迷。
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去邮局排队购买。
一天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咕隆咚的洞里放着好多邮票,我乐不可支,便伸手去掏,掏呀掏……突然,我挨了爸爸一个巴掌。
我捂着嘴,呆呆地望着爸爸。
只见他怒气冲冲地指着我骂道:
‘你这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来掏,掏掏掏,掏什么来着?”
“换一种说法”,可以让我们另辟蹊径,开拓思路,不落俗套,写得跟别人不尽雷同,有新意,有见地。
你若想经常“换一种说法”,就必须多读书,勤思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仔细观察生活,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勤思多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家说的“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这一句话,也许对你学写作文有所启迪,也许能帮助你提高作文能力。
我想。
第七讲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
只有学好了语文,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其他各门学科。
这里所说的“语文”,准确的说,指的是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即“汉语”。
学习语文的主渠道是在学校、在课堂。
老师教,学生学,学字词,学句子,学作文,学古诗古文,学名家名篇,日积月累,集腋成裘。
随着年龄的增长,课文越读越深,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重视主渠道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次渠道的作用,次渠道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