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1活页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

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
工夫克己: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和私欲等,C.此便是无克己
..
使之合乎天理。

工夫煞有:很有。

D.里面煞有
..
解析B项,厌:满足。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欲别.求书看别:另外.
B.只恁.昏塞不通恁:这般。

C.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

D.试自睹当.自家当:理当。

解析D项,“当"应为“本”“此"。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错误!
B.错误!
C。

错误!
D。

错误!
解析A项,①代词,书;②代词,人心。

B项,①表对象;②表比较。

C项,①表被动;②介词,为了.D项,都是介词,把。

答案D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打叠
A.极要与他埽除
..
放过
B.不得苟且
..
教是而后行之
C.只是先也用分别
..
这个了,里面煞有工夫
D.若是已认得
..
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项,“埽除”在文中的意思是“洒扫”,引申为“开导,教育"。

B项,“苟且”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C项,“分别”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同的方式”。

D项,“认得”在文中的意思是“懂得,明白”。

答案B
5.下列与“君子喻于义"句式一致的一项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而今安在哉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D
6.填空。

(2分)
(1)孔子曰:“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如履薄冰。

答案(1)君子喻于义(2)如临深渊
读文本选段,完成7~11题。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
工夫。

这样处,极要与
..
他埽除打叠,方得。

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

明知合行大路,
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
....
秽,又却生悔。

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
,不得苟且放过。

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
..
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质,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

曾子曰:‘仁以为己任,须大段
..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

”(卷一一六“训门人四”)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事已.却悔,如何已:停止。

B.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约束.
C.自然存.天理而行存:保留。

D.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免:避免。

解析A项,“已”表示过去,是“完成"的意思。

答案A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工夫
A.此便是无克己
..
B.自家不知不觉
行从小路去
....
C.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
..
D.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
著力
..
解析D项,“大段”在文中的意思是“仔细”,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长距离”“长时间”或“长篇幅"。

答案D
9.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方法的一项是( )(3分)
A.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
B.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C.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D.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
解析C项,仅是对具有“上智圣人”资质的人而言的,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答案C
10.下列有关本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则中的“理”与“欲”的问题,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
B.朱熹认为在生活中经常被人欲所引导而丢失了天理是“克己工夫"没有做好。

C.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不需要任何用力,自然就会顺天理而行,而不流于人欲.
D.朱熹引用曾子之言,是为了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认真谨慎地对待。

解析A项,“就是"一词过于绝对,“人欲”既指物质方面的追求,也指其他一些不合道德规范的妄念。

答案A
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所给的两句话中均包含当时的口语词(宋元口语),其中的“处"“极"“打叠"“克下”等,是翻译的重点.
答案(1)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
(2)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牧斋记
朱熹
余为是斋,居之三年矣。

饥寒危迫之虑,未尝一日弛于其.心。

非有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则无一日不取“六经"“百氏”之文,以诵之于兹也。

以其志之笃,事之勤如此,宜其智益加明,业益加进,而.不知智益昏,而业益堕也。

以是自咎,故尝间.而思之.
夫挟其饥寒危迫之虑,以从事于圣人之门,而又杂之以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有事物之累,无优游之乐。

其于理之精微,索之有不得尽.其事之是非,古今之成败兴废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详矣。

况.古人之学,所以渐涵而持养之者,因未尝得施诸其心。

而措施其躬也。

如此,则凡所为,早夜孜孜,以.冀事业之成,而诏.道德之进者,亦可谓妄矣。

然古之君子。

一箪食瓢饮,而处之泰然,未尝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于其言者,彼其穷于当世,有甚于.众矣。

而有以自得于.己者如此,必期所以用心者,或异于予矣。

孔子曰:“贫而乐。

”又曰:“古之学者为己。

”其然也.岂以饥寒者动其志,岂以挟策读书者,而谓之学哉。

予方务.此,以.自达于圣
人也。

因述其所以,而书其辞于壁以为记。

12.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以是自咎,故尝间.
而思之 间:抽空。

B .况.
古人之学,所以渐涵而持养之者 况:比较。

C .而诏.
道德之进者,亦可谓妄矣 诏:命令。

D .予方务.
此,以自达于圣人也 务:追求。

解析 C 项,“诏”的意思是“劝勉”。

答案 C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

错误!
B.错误!
C 。


⎨⎧ ①以.冀事业之成,②以.自达于圣人也 D 。

错误!
解析 A 项,①表比较;②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B 项,①表转折,②表并列。

C 项,均表目的,用来.D 项,①第一人称,②第三人称。

答案 C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之累,无优游之乐
A.有事物
..
其躬也
B.因未尝得施诸其心,而措施
..
C.而有以自得
于己者如此
..
D.必期所以用心
者,或异于予矣
..
解析A项,“事物”的意思是“尘世俗事"。

B项,“措施”是动词,“实践,施行”的意思。

C项,“自得”的意思是“内心的收获"。

D项,“用心”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即“尽心尽力”。

答案D
15.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题为“牧斋记”的短文,没有记叙自己书房的布局陈设,却写了自己读书的感悟,提出了关于读书的主张.
B.朱熹认为,自己多年来一直担忧饥寒、感到紧迫,有尘世俗事的拖累,没有悠闲快乐,缺少对事物的精细研究。

C.古人一箪食、一瓢饮,泰然处之,不伤悲也不牢骚。

因为他们心里有收获,朱熹认为这是古人勤勉读书的原因.
D.在文章的结尾,朱熹引用孔子的“贫而乐"和“古之学者为己"以表达自己坚守困境、快乐读书、修养自己的志向.
解析C项,“朱熹认为这是古人勤勉读书的原因”表述错误,文中朱熹借古人“贫而乐”来探究古人读书的目的是“期所以用心者”.
答案C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其志之笃,事之勤如此,宜其智益加明,业益力进,而不知智益昏,而业益堕也。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岂以饥寒者动其志,岂以挟策读书者,而谓之学哉。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分别是:第(1)句中“其志之笃,事之
勤如此”的倒装现象,第(2)句中连续的反问语气。

答案(1)以我这样志向坚定,勤于政事,按理应该是智慧增长,事业增进,却不知怎么的智慧昏昏,事业衰退.
(2)他们怎么能因为饥寒而改变志向,怎么能因为挟着简策读书,就自称学问家呢。

【参考译文】
我建成这个书斋,居住在这里,已经三年了。

担忧饥寒,感到紧迫,没有一天在心里放松过。

如果没有出巡视察,或者生病,我没有一天不手握“六经”和“诸子百家”,在书斋里高声诵读的。

以我这样志向坚定,勤于政事,按理应该是智慧增长,事业增进,却不知怎么的智慧昏昏,事业衰退。

所以我非常自咎,有时候常常细细思量其中的缘由.
我常常怀有担忧饥寒,感到紧迫的心理,从事于孔夫子传下来的教育事业,可是有时侯又夹杂着出巡视察,偶尔还患病待在家中,有尘世俗事的拖累,缺乏悠闲悠游的快乐,因而对客观事理的精微之处,不能寻觅出其中的深理。

对人事的是是非非,对古今的成败兴废的原因,细细查考也不能得出中肯的结论。

何况古人的学问,之所以渐渐地涵养并持之以恒,是因为没有能在心里实施出来,而亲身实践罢了。

这样,凡是要作什么,就早晚孜孜以求,以希望事业有所成就,并希望道德上能够有所增进的。

可以说是很虚妄的。

可是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一箪饭食,一瓢清水,泰然处之,从来不会心里伤悲,也不会在言语上喋喋不休,是因为他们在当时非常不畅达,比其他的人更甚。

而又因为自己心里有所得,就一定期望能够尽心尽力行事,这点或者和我不太一样。

孔子说:“贫穷,但快乐。

”又说:“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

"这是很对的。

他们怎么能因为饥寒而改变志向,怎么能因为挟着简策读书,就自称学问家呢。

我现在正修身养性,力求达到圣人的境界.所以叙述其中的缘由,并将这篇短文题写在墙壁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