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思考
第一篇: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思考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处于改革攻坚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重要战略机遇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逐步暴露,要保持社会稳定,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
总结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来的经验得出,社会治安预警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治安预警工作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它的建立必将强化和促进综合治理工作。
现就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谈几点思考。
一、充分认识掌握治安信息是建立治安预警机制的前提
实现治安预警,就必须掌握高质量的治安信息,研判、分析反馈治安信息,指导实践。
而要掌握高质量的治安信息就必须明确什么是治安信息?只有充分认识到什么是治安信息,掌握其在建立预警机制中的重要性,才能针对问题及时掌握了解大量真实的、前瞻性的、深层次的治安信息,做到超前驾驭、事前预防和控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治安信息是建立治安预警机制的前提。
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各种消息、情报、指令、代码、数据、信号等所包含内容的总称。
信息有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之分。
治安信息可理解为在治安管理中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社会治安消息。
是治安管理活动中接受和发出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等内容的总称。
如我县因占地拆迁、企业转制、移民安置、民间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情况、青少年和流动人口犯罪数据、杀人、抢劫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恶性案件发生原因等,都是重要的治安信息。
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些重要信息,才能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二、加强领导,建立治安预警机构,畅通治安信息渠道
(一)承借综治成效,建立预警人员组织机构。
如果专设预警机构成员,势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工作紊乱。
利用现有综治
机构,赋予其预警职能。
1、建立以综治委员为成员的社会治安预警领导小组。
以综治办主任为组长,综治委成员为成员开展工作。
综治办为日常信息处理机构,负责对辖区社会治安预警机构及工作人员的选配、调整,实施工作检查和奖惩。
对预警信息进行汇总、筛选、核准,提出决策建议。
2、建立督促检查机构。
成立以综治成员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社会治安预警督查督办组。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社会治安预警信息情报的督查督办,中继和传递。
3、建立专群结合的工作网络。
以110报警站(点)、治安报警点、公安巡警、单位保卫、门面、门卫、社区巡逻队、“四车两员”、路政道班、乡(镇)综治干部(专干)、村组治安员、中心户、山湾院坝联防队、守楼护院队等群防群治组织为成员的社会治安预警工作组。
负责对信息情报的调查、考证、巡视、搜集和报告。
(二)因地制宜,建立预警信息网络机制
1、设立社会治安预警信息网站。
以现有综治网络为载体,建立预警机制网络,科学管理,合理使用。
收纳所有预警信息工作人员的姓名、住址、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进行网上横向信息交流,纵向信息传递,把信息预警工作全部纳入系统视线。
2、建立科技防范预警系统。
一是在公共场所、交通要塞、车站、大型商场、金融、财会、宾馆等部门和地段设立电子监视和报警系统,以实现对流动人口、闲散人员的监控,一有情况,适时报警。
二是在社区、村组、山湾院坝、险要路段设立治安报警点、Ip电话和村、组长、中心户、零散户三点一线的流动预警、报警线。
三、建立治安预警机制要做好治安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工作
(一)收集工作。
治安信息只有收集才能得到。
收集工作是治安预警工作的起点,也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
要求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及时性;二是全面性;三是连续性;四是准确性。
方法有交流法、调查法、查阅法、分析法等。
(二)处理工作。
即分离出一些失效和无效信息进而筛选出一些
有价值的信息,去伪存真。
处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初级信息,即简单的整理,只供了解;二是高级信息,是对原始信息进行比较系统归纳、分析研究,可作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
(三)传递工作。
按一定方式方法将信息从A地移动到B地的过程。
要求:一是渠道畅通无阻、速度快、质量高,即迅速准确;二是安全保密。
(四)反馈工作。
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可控制决策的顺利进行,防止瞎指挥,贻误工作;可以将工作效果和决策措施相比较,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四、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必须坚持三大原则
(一)坚持治安信息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治安信息的生命,一旦失去了真实性,信息本身就会失去价值,而且将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重大社会政治问题。
因此,在预警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一是真实,不允许有半点虚假和想象;二是要准确,不能任意扩大缩小。
(二)坚持治安信息时效性原则。
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不及时收集传递,就会成为“马后炮”,贻误战机;在这个原则上,尽最大努力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多“胸有成竹”,少“雪中送炭”和下“及时雨”。
(三)坚持治安信息适用性原则。
在众多的信息中,有些治安信息冗长、范围大、内容复杂,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分类、筛选、加工和利用,根据不同的决策使用对象,提供对路的信息,有的放矢。
五、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必须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审批制度和督办制度
(一)报告制度。
规范信息报告程序,明确信息报告内容和时限,是建立健全治安预警机制的根本制度。
1、报告范围: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民族分裂分子、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活动情况;正在酝酿、策划或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政治骚乱和**或较规模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事件;较大规模的聚众围堵、冲
出党政机关和重要警卫目标事件;阻断交通要道等事件;较大规模(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闹事、械斗事件;涉及民族、宗教事务的事件;其他治安信息等。
2、报告形式:坚持真时性、时效性、适用性原则,根据报告内容的紧急程度和保密等级,采取先口头、后书面的形式,可明传、可密电。
3、报告时限:重要情况应在2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对事态正在发展和正在处置的重大事件,及时续报结果。
4、报告程序:重大情况应立即向党委、政府和综治办报告;一般情况向单位报告后逐级上报。
(一)审批制度。
各单位和部门在报告时,应建立审核把关制度,以减少差错和失误。
(二)督办制度。
对处理的重要信息和需要反馈结果的信息,要加强催促和督办工作,限期完成。
六、建立日常性治安预警工作机制
(一)实行领导责任制。
与所有预警单位和部门领导签订责任书,将预警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对造成重大责任后果的单位领导实施责任追究,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二)督促检查机制。
由督促检查工作组对各预警工作按各自的职责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将考核结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
(三)奖励机制。
对提供重大可靠线索、信息的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
第二篇: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研究
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研究
摘要: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社会治安预警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如,监测不力;预案粗陋,缺少演练;未能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而公安机关要增强驾驭治安形势发展需要完善现有的治安预警工作机制。
社会预警机制的构建应从完善治安预警组织体系,树立情报信息意识;强化信息情报收集能力,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健全情报信息研
判机制,深度运用情报信息;建立科学的信息传播机制,合理引导舆论方向这几个方面进行。
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于源头上消灭影响社会治安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社会治安;预警机制;信息研判机;信息传播
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和民主法制建设状况以至整个民族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社会治安是社会秩序的一个部分,是公共秩序好坏和社会安定与否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面临巨大挑战和重要机遇。
在此重要战略机遇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逐步暴露。
如果我们对这些社会治安问题能够做到明察秋毫,予以重视和警觉,作出科学的判断,防患于未然,就能及早地预防和纠偏,为解决、防范社会治安问题提供先决条件,奠定稳固的基础。
由此可见,构建灵敏、完善的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防止和治安事件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可以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一、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动态分析
我国目前社会治安秩序基本上是稳定的,多数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秩序是好的,各项重大政治,经济和文化体育活动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我国面临的治安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刑事案件特别是一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重特大案件,仍然呈上升的趋势。
[1]赌博卖淫、传播淫秽物品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影响
社会安定和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聚众斗殴、拐卖妇女儿童的问题仍然较多、损失严重。
有些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通过治安预警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我国关于治安预警机制的构建至今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就预警机制的构建而言,还存在不足之处。
(一)运行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各地公安机关都在陆续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预警体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不难看出,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关
于收集信息、动态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分布以及监督的机制。
【2】甚至有些落后地区,治安预警工作还处在准备阶段。
预警体系的不完整,导致了收集的情报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甚至质量不高。
这样的预警信息直接影响了预能力的发挥。
没有高质量的预警信息就无法进行科学地分析研判,更无法将预警的结果用于实战决策中,影响预警的效果。
另外我国的治安预警目前大多数地方还只是停留在警情的收集和简单的预防上,缺乏对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研判,以至治安事件发生时缺少了应对的策略。
(二)管理机制有缺陷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对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预防认识有所增强,但依然有部分领导对此认识不足。
表现为少数领导认为城市社会治安预警体系浪费警力耗资巨大,收效缓慢,不如严打整治或专项行动见效快,因而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建立缓慢收效不大。
因此要加强公安机关对预警机制建设的管理,提高领导的预警意意识,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到“严打”仅是一种手段,它只能起到使社会治安暂时好转,刑事犯罪暂时回落的作用。
要想社会长治久安就应该建立“打”“防”相结合的有效的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消灭社会治安问题的发生。
另外公安机关在获取情报信息的收集、评估上存在盲目、充数、失真的情况,导致治安预警的后期工作显得没有意义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对于预警信息缺乏妥善的处置,上报没有掌握时机。
上报太早可能无法引起重视,太晚则贻误战机。
(三)监督体制的不健全
近些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了保障预警机制建立在监督上做了不少工作也采取了不少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治安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等方面依然显示出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如:原则性规定较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少,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
另外一些公安机关对于预警机制建立过程中,存在制定严、执行松的情况,缺乏常抓不懈,严抓严管的精神。
特别有些领导同志对于
监督规定的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一些违反监督体制的同志开脱、说情,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干扰了监督机制的落实。
督察部门对制度落实的情况监督不够,对制度不落实触犯“高压线” 的情况追究的少。
二、造成社会预警机制缺失的原因分析
治安问题通过工作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今年来,治安问题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的“四早”预警机制。
【3】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来审视现有的社会治安预警机制。
现阶段我国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缺失重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监测不力
1.对预警信息的监管不足
社会预警的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对各种潜在的社会风险进行监测,而我国现行社会预警机制缺少专管部门,无法对危害社会治安问题的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调查、评价和预测。
具体表现为:
一、情报信息不灵,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对情报信息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该收集的情报信息没有收集到,危害社会治安问题的苗头没能及时的掌握,无法及时预警、报警;
二、重大情报信息报送渠道不畅通,甚至被人压制,致使上级公安机关不能及时掌握情况,影响决策,贻误战机;三情报信息收集后缺乏整合和专业的分析,使得预防与处置工作陷于被动,拿不出针对性的措施。
许多危害社会治安的事件的出现也表明,缺少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控系统,无法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缺乏敏锐的风险判断能力,因而很难做到对危害社会治安事件的准确定性和详细预警分析,从而导致错过处置最佳时机,使得化解危害社会治安问题的成功率不高。
2.缺乏深层次的情报信息
由于当前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的财政不同,科技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各地的警用装备的配置不同,数量不齐。
一些财政
收入较少的县对于治安预警机制的建设缺乏资金的保障。
在警员、联防员的配置上满足不了当地治安状况的要求。
根据联合国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每10万人口所拥有的警察人数为500至900人不等。
即人口与警察之比在110:1至200:1之间。
【4】警力不足造成警察长期超负荷工作,不仅使其身心疲惫,而且难以对人口的熟悉程度,对重点人口的掌握程度达到要求,造成了警务人员对情报收集的不及时。
一些警务人员对情报信息的认识不足,认为公安情报信息的收集、研判是上级部门、刑侦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样的思想导致了基层民警对收集情报信息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各业务部门存在信息不共享,各自为战的情况。
基层一线单位对利用网络开展侦控的工作技能不高,少数民警还停留在以前的办案模式上,致使各部门、各警种之间的沟通不畅。
警力的减少,分配的不合理、技能水平不高导致了情报信息获取的不及时、不准确,公安机关因此对突发事件缺少了预案,未能在它有苗头时将其阻止。
(二)预案粗陋,缺少演练
要做到预案求实管用,不仅要有治安事件一旦发生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多套行动方案,而且要通过教育、培训、演练或计算机模拟,培养、提高领导的指挥能力和处置危害社会治安事件的应变能力,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使治安事件一旦发生,预案能够切实地发挥作用。
【5】一些公安机关对一些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情报不重视,以至于缺乏与之相对应的预案,来预防治安问题的发生,而且大多数的预案过于简单、草率,对问题缺乏针对性。
我国现实存在的问题,不仅是预案粗陋,更重要的是缺乏培训和演练,对于预案没有系统的演练,在治安问题的防范上没有从预案上找对策和不足,只是停留在应付上级的检查,做表面文章。
(三)未能及时准确的发布信息
一直以来,有些公安机关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弄虚作假行为,致内部信息渠道严重阻塞或扭曲;与此同时公安机关缺乏规范、及时的信息披露制度,大众传媒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这诸多原因使大众传媒的信息传递作用和社会监督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再加上有些地方公
安机关为了“保稳定”,个别公安机关的领导为了“保乌纱帽”,以及在日常工作中过分看重一些局部利益,使得公安机关与处置治安事件的透明度较差。
三、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有效途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加强社会的治安防范与控制,必须从战略高度着眼,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备的社会治安预警体系。
【6】所谓“预警” 是指“实现察觉可能某种情况的感觉”,其主要功能是发现征兆并事先进行预防。
早在,孙子兵法中就有过预警的记载。
“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地之利就可得地之助,知人之情就可得人之用,知敌之虚实就可因敌制胜”。
【7】治安预警系统是通过对引起或者产生治安问题或者治安事件的各种社会成因实行检测并进行量化分析,从社会现象中发现社会治安问题或者事件的征兆,做出预警并发出警报。
正确的预警能够做出正确的警力部署,采取正确的行动,收到最好的效果。
通过对社会治安的预警,借助预警本身的反馈作用,建立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的反馈调控机制,实现对社会治安的有效控制和调节。
还可统一对经验性的东西进行及时总结,为今后治安事件的处理提供信息。
关于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社会治安预警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一)完善治安预警组织体系,树立情报信息意识
1.设立社会预警机制组织机构
一个及时有效的社会预警机制系统需要成立统一领导、分工明确的预警组织机构,所以公安机关应在其现有部门的基础上成立一个专门的治安预警研究机构。
专门负责治安预警工作。
这个机构具体负责决策、监测、情报信息收集、信息报告、信息处理、公布信息等各项职责。
这个机构人员的配置,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警、选拔、整合、兼职、引进、聘用等方式引进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从现有的业务骨干中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情报信息研判人员,通过集中培训、分类培训、定期考核等方式,逐步提高信息研判人员的业务水平。
并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各种重大风险隐患和可能引发的一些突发性
事件等作出评估和预测,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2.提高警务人员对情报信息的认识
实现治安预警,就必须掌握高质量的治安信息,而要掌握高质量的治安信息就必须明确什么是治安信息,了解其在建立社会预警机制中的重要性,才能针对问题,及时掌握、了解大量真实的、深层次的治安信息,做到超前驾驭、事前预防和控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让警务人员正确认识治安信息是建立治安预警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民间纠纷等人民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情况、青少年和流动人口犯罪数据、暴力性刑事案件发生的原因等,都是重要的治安信息。
公安民警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些重要信息,才能做到对治安预防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所以,公安机关应定期组织民警参加治安预警情报信息收集、研判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警务人员对情报信息的认识,加强他们对情报信息的收集、研判能力,确保情报信息收集的及时性,情报信息自身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信息收集能力,健全情报信息网络
要强调情报信息的先导作用。
各级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形成完善的信息情报网络系统。
密切关注本地一些刑事案件、治安事件的先期苗头,形成准确可靠的情报信息,做到先期发现、先期预警,发挥情报信息在处置影响社会治安事件中的枢纽作用,并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传达指令,使各部门协调运作。
对于信息情报的收集,其主要的任务是能及时对社会利益冲突、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管理的能力、社会各阶层对社会状况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真实信息进行独立有效的收集管理。
目前,单纯依靠各级公安机关收集的社会状况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一些公安机关的负责人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手段,将社会矛盾掩盖,在信息上采取封锁或弄虚作假,使决策者不能真实地了了解基层社会治安的状况,失去处理事件的最佳机会。
建立公安机关、社会组织、社区、民众在内的覆盖社会面的情报信息网络,广泛搜集影响社会稳定的社情动态,在公共场所、交通要塞、车站、大型商场、金融、财会、宾馆等地方和地段设立电子监视
和报警系统,以实现对流动人口、闲散人员的监控,及时发现那些可能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隐患和苗头,切实提高综合分析、查证、甄别和利用情报信息的能力。
公安机关要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依靠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形成纵横交错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网络,建立多层次覆盖整个社会的情报信息网络系统,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动态。
(三)健全情报信息研判机制,深度运用情报信息
研判是预警工作的重要的部分,是信息收集工作的升华。
研判工作一般是掌握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在信息的海洋中提取筛选出有用的情报信息,用于进一步的分析、决策。
除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收集来的情报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归类,还要通过富有经验的工作团队对情报信息就行科学的提炼、归并、整理、提出决策建议,从而对公安机关的相关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
各级情报信息研判部门要始终坚持从实战出发、为实战服务的原则,在具体的治安预防工作的指导上下功夫,对有针对性的治安预警研判成果要着力指导基层实战单位开展专门性的工作,对工作中的重点环节进行必要的“跟踪”和动态指导,使分析研判的成果及时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打有效地防控管中去,真正发挥服务决策、指导防范、引领实战的作用。
公安机关预警机构要定期制定本区域的情报信息工作计划,评估本区域内的风险事件,再将评估的结果上报给公安机关领导,报告中对一些治安问题要做出趋势性、利害性、预警性等判断。
对有激化倾向的要发出警情通报,提高警务活动的精确性。
(四)建立科学的信息传播机制,合理引导舆论方向
随着社会的开放、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所处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知情权,因此建立公平、透明、民主、科学的信息传播机制,实行社会警信公开是大势所趋。
适当的社会预警信息公开不进不会将社会各类突发危险扩大,反而更有利于稳定民心,以科学和理性为武器将危险控制住乃至消灭。
在社会治安事件爆发的背景下民众可能处于一种惊觉的状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