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浅析
内部控制是指各种内部控制机制、制度、程序、方法等,用于达到保证管理者及业务
人员遵从内外部规章制度、合法行为、制度纪律性,提高管理效率、经济效益,正确报告
会计信息,保护资产免受损失或腐蚀的总体管理活动。
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重要
手段,也是企业正常运作和良性发展的基础。
(一)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
事业单位要规范自己的内部行为,内部管理人
员的行为必须以规章制度为准绳。
统一的规章制度不仅是对管理人员约束的一种制度性手段,也是对业务人员行为的规范。
(二)管理结构
内部控制中的管理结构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各部门职责区分、工作流程等。
事业单位
内部管理的结构合理、职责明确,是内部控制的有效保证,也有利于高效率的开展业务活动。
(三)业务流程
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业务流程,包括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程序规范化,都是内部控制的
重要内容。
对于每个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规范化,以达到业务的安全性、可靠
性和高效性等目标,保证财务报告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同时防止内部人员的侵权行为。
(四)人员配备
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员配备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员配备包括岗位设置、人
员聘用、培训、监督等。
合理的岗位设置和合适的人员聘用是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的保证;培训和监督也是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管理结构比较陈旧,不科学,只重视管理业务,而忽视设定清晰的
岗位职责与职位权限,缺乏有效的管理流程和体系,常常造成职责不清、决策滞后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管理体系的紊乱,很难实现内部管理的有效掌控。
(二)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备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一些控制措施并不完备,比如组织机制、人员考核等方
面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控制。
这种情况往往导致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协作困难,导致绩效
无法得到有效发展。
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其他业务方面人员的理念和素质不高,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能力和财务知识公共基础较差等问题。
(三)勤务管理与日常工作的平衡不稳定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勤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之间的平衡不稳定,常常重勤务管理,不重视业务管理,导致业务管理混乱,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
一些事业单位业务繁多,与人事、财务等部门存在着矛盾,还需要有更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协调各项业务,保证各项业务的公正性、透明度、合法性等。
为了改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完备的管理结构能够有效协调内部的各项工作,协助管理者与业务人员更好地开展内部管理工作。
因此,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重新规划管理结构、优化人员配备等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结构,重新设立统一的管理体系,为事业单位的规范经营、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为了实现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为了维护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需要将内部控制体系结合事业单位的特定管理体系进行建立。
2、加强培训和教育。
通过组织各类讲座、会议、展示等活动,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3、加强内部审计。
通过内部审计控制、风险控制等措施,弥补对内部控制的不足,提高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