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声乐音乐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时期声乐音乐的发展
摘要
巴洛克时期创作了大量永垂千史的的声乐作品,作品中涵盖了浓厚的艺术趣味。
这些声乐作品不仅内容强烈反映人性主义的光辉,肯定人的理性,同时运用广泛的题材、优美的旋律和新的节奏记号把音乐表现的酣畅淋漓,许多力度表情记号也用来暗示音乐的强弱变化,从而进一步加深音乐的表现力,还有高贵典雅、雄伟庄严、内省而极富哲理性的音乐风格,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艺术特征,才使其在四百多年的音乐长河中一直颇受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声乐发展特点
1.绪论
1.1 声乐音乐的相关概念
1.1.1 声乐的概念
声乐(vocal music),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
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2006年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
通常声乐指美声唱法。
1.1.2 声乐的分类
1.女高音
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从中央c即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
演唱女高
音的歌手,由于音色、音域和演唱技巧的差别,又可以分为抒情、花腔和戏剧
三类。
2.女中音
女中音的音域和音色都在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间。
音域通常从中央c下面小
字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a 。
3.女低音
女低音是女声中最低的声部,音域通常从中央c下面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
组的f。
音色不如女高音明亮,但比较丰满坚实。
4.男高音
男高音是男声的最高声部,音域通常从中央c即小一字组的c到小字三组
的c。
按音色的特点可分为抒情和戏剧二类。
5.男中音
男中音的音域和音色介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兼有两者的
特色。
音域一般从小字组的降A到小字二组的降a。
6.男低音
男低音是男声的最低音。
音域通常从小字组的e到小字二组的e。
按音色
的特点还可细分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
男低音的音色深沉浑厚,擅于
表现庄严雄伟和苍劲沉着的感情。
1.1.3 声乐的唱法
所谓“唱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有的演唱模式,这种模式直接影响着演唱
的外在表现风格。
1.2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在西方音乐史中,巴洛克时期是指1600-1750的150年历史,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
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
2.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历史背景
2.1 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的进步,特别是实验科学的进步,成为新的音乐风格的重要源泉之一。
社会崇尚理性主义,科学家的新观念和成就深刻的影响了音乐的发展。
(十二平均律、和声学等)
2.2 宗教兴盛
该时期是宗教兴盛的时期。
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斗争对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新教和代表封建旧王朝的天主教,都在利用巴洛克这种新的艺术风格为自身服务。
2.3 社会环境
西方殖民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中产阶级累积的财富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其次,贵族宫廷成为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
音乐生活以宫廷、教会(天主教和新教)、城市市民三个社会阶层展开,但是宫廷逐步成为音乐文化的中心。
3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发展
3.1 歌剧
3.1.1歌剧的含义
歌剧是一种由戏剧(脚本)、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史最重要的元素。
歌剧的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幕间曲、以及舞蹈等。
3.1.2歌剧的起源:
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和奇迹剧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其次是田园剧,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
文艺复兴时期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
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
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
3.1.3 意大利歌剧
1.佛罗伦萨歌剧
最早的歌剧是1597年上演的《达芙尼》(Daphne),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作曲。
但该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
所以,通常人们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Euridice)作为第一部歌剧。
早期歌剧的特征:
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以后则包括历史的、神话的与虚构的人物。
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用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由少量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2.罗马歌剧
代表人物及作品:卡瓦利埃里(E.Cavalieri,约1550~1602)创作的
《灵魂与肉体的体现》,于1600年2月上演,该剧为罗马歌剧奠下了基础。
实际上这部作品被史学界认为是第一部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
罗马歌剧的特征:注重歌剧场面的壮观给人带来的愉悦,歌剧中加入了华
丽的舞台设计、机关布景和芭蕾场面。
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结束。
3.威尼斯歌剧
第一个歌剧院的建立:1637年建立了欧洲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
代表人物及作品: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被歌剧史上称为第一部真正的歌剧。
威尼斯歌剧的特征:在歌剧中大量采用咏叹调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发,
对美声唱法加以了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管弦乐曲也不多,弦乐器家族首次
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4.那不勒斯歌剧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最后一个城市,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
定型为正歌剧。
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
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强有力肺活量
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代表人物及作品: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 Scarlatti,1660~1725)
代表作:《泰奥多拉》
3.1.4 法国早期歌剧
1.形成与发展
1659年诞生了法国的第一部歌剧,它是由R.康贝尔
(R.Cambert,1628~1677)创作的在巴黎上演的《波莫纳》,这部作品实际上
是由一系列歌曲组成的具喜剧风味的田园剧。
17世纪时,受意大利歌剧的影响,法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歌剧,这是一种把宣叙、歌唱、芭蕾融为一体
的称为“抒情悲剧”(Tragedie lyrique)的法国歌剧形式。
2.法国抒情悲剧的特征
(1)歌剧题材一般选自历史、神话。
(2)歌剧序曲由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的风格改为“慢-快-慢”的法国式序曲形式。
(3)宣叙调带有歌唱性,而咏叹调则带有朗诵性,不突出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对
比。
(4)歌剧中插入芭蕾舞场面,使歌唱与芭蕾艺术融为一体,并重视合唱及管弦乐的作用。
(5)歌剧旋律由于受到舞曲的影响,音域窄,乐句方整,音响华丽。
(6)不用阉人歌手。
抒情悲剧代表人物:吕利(Lully, 1632~1687)
3.1.5 英国的假面剧和早期歌剧的发展
假面剧因演出时戴假面具而得名,其形式为歌唱、说白、舞蹈、合唱、器乐和朗诵调等,舞蹈是剧中最重要的成分,其次是布景,最后才是脚本与音乐,剧情常用对白形式。
“假面剧”流行于16世纪的英国,是宫廷内一种娱乐性的话剧,题材多具神秘性和寓言性。
代表人物:普赛尔
3.2 大型声乐套曲
3.2.1 清唱剧
1.含义: 清唱剧又称神剧,是一种大型的声乐套曲,内容富戏剧性和史诗性。
它与歌剧一样,包括合唱、重唱、咏叹调、宣叙调、序曲和间奏曲等,但因清唱剧是一种只唱不演的所谓“清唱”形式,无动作表演和布景,内容以“圣经”题材为主,而区别于歌剧。
亨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创世记》是清唱剧的典范作品。
2.来由: 清唱剧是17世纪产生在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
1600年卡瓦利埃里(E.Cavalieri,约1550~1602)的《灵魂与肉体的体现》被人们称
为第一部清唱剧。
3.两种形式:“拉丁清唱剧”和“世俗清唱剧”。
3.2.2 康塔塔(Cantata)
1.含义:康塔塔是一种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乐套曲,在形式上它与清唱剧有相似,只是规格较小,内容简单,侧重于抒情,不一定是宗教题材,常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著名的康塔塔有巴赫的《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等。
2.由来:康塔塔于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最早使用康塔塔这个词的
是意大利作曲家阿·格兰迪(A Grandi,1575~1630)。
3.两种形式:通常康塔塔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家庭社交场合表演的小型的康塔塔(小到可以是一首咏叹调),称室内康塔塔;第二类是大型的,带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的,在一个特定重要场合的康塔塔。
3.2.3 受难乐
受难曲是清唱剧的一种。
它多是根据《新约圣经》中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而写成的一种清唱剧。
它产生在意大利,后来在德国的新教中得到发展。
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5世纪,罗马天主教仪式中开始出现受难乐的雏形。
2. 14世纪后半叶,单声部圣咏构成的“素歌受难乐”成为受难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3. 15世纪开始,复调手法的运用使受难乐进入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应答受难乐”。
4. 1650年后,受难乐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受难清唱剧”阶段;它借鉴了清唱剧和歌剧的写法,运用众赞歌音调,并且加入了《圣经》之外、自由释义的歌词段落。
重要的受难乐作曲家是许兹,他的作品有《基督临终七言》、《耶稣复活的故事》等。
巴赫使受难乐达到最高境界,著名作品有《马太受难曲》等。
参考文献
[1]王娴. 巴洛克时期独唱声乐技巧与作品的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2]尹辉, 张宁宁. 巴洛克时期康塔塔的音乐风格[J]. 大众文艺: 学术版, 2013 (9): 136-136.
[3]李娜. 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演绎之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罗曼丽. 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8: 025.
[5]李俊丽. 论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体裁[J]. 文艺生活: 中旬刊, 2010 (10): 111-112.
[6]郭海燕. 巴洛克时期宗教声乐作品的演唱技术与风格特征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赵青. 浅谈声乐演唱艺术的个性化[J]. 中国音乐, 2002, 4: 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