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成败观。在传统的教育
体制下,学生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成功者,另一类则是失败者。 有时候一次关键性的考试失败,很可能意味着他终身都丧失成功 的机会。而在终身教育理论看来,失败和成功都只具有相对的意 义。[瑞典]胡森:“如果有合适的教育结构,人们参加了继续教 育的过程,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那么失败就只不过是相对的。 如果他们在一次特有的冒险行动中没有得到成功,许多其它的机 会还是对他们开放着的,他们还可以在那些机会中试试自己的能 力。他们没有成为失败者,他们只不过在自己的生活中有过一次 失败。同样地,成功也是相对的,仅仅在一系列事业的一桩中有 所成就未必一定能证明获得了成功。”
(二)终身教育的内涵
1.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
终身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成人教育家 耶克斯利 于1926年出 版的《终身教育》一书中提出。不过他阐述的终身教育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都是出于宗教的需要。因此他的终身教育思想具有局限 性,所以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65年12月,法国成人教育家 保罗·朗格朗 在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召开的促进成人教育会议上作了题为“终身教育”学术报 告。这次大会第一次讨论了“终身教育”问题,它标志着国际性 终身教育思潮的确立,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终身教 育”从此成了影响深远而广泛的术语。
2.关涉教育的各种层次和各个环节
终身教育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育的各种层次和 各个环节。终身教育并不局限于教育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和层 次,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的原则或指导思想。教育的目的、 内容、方法、手段、时间、空间、制度等等,都要贯穿终身教育 的精神、都要接受终身教育原则的指导。以往的不少教育流派, 往往只是侧重于关注教育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次,而终身教育理 论对教育的关注和指导是全方位的。
教育事业的致命打击,因而要求采取紧急的补救方法。”([英]里士满)
(2)培养学习能力。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一
生都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教育的目标还包括个 人自我实现、教育民主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3)培养判断能力。“现代人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境中,可
方便地获得全部学习资源,这不仅有助于自己解决问题,而且能 帮助自己过一种更充实的生活,但愿他懂得怎样利用这些资源就 好了。一个信息丰富的社会并非必然是一个教育的或学习的社会, 除非社会的成员能系统地、有选择地、批判地利用他们所能得到 的这些资源。”
(三)终身教育的特点
从各个国家的实践来看,终身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时间的终生性。终身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它突破
了正规学校教育的框框,把教育看作是人从出生到死亡而贯穿于 人的一生的事情。
2.教育空间的广延性。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的学校教
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校外的一切非正规教育和非正 式教育,还包括教育的特殊形式——自我教育。
同时,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学校已不是传统意义 上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机构,而是更多地向社会开放,为成人提供 各种受教育的机会。此外,一些新型的学校机构不断涌现和快速 发展,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等等。
(3)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区别于
他人的独特的个性。但是,传统教育很难顾及人的个性发展。而 终身教育则不同,它将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的一生,从而为每个人 提供更宽广的发展范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还由于它的内容 和形式的多种多样,因而能适合人们更多的不同的需要。
2.终身教育的社会目的
(实现教育平等
以往人们谈论教育平等问题主要聚焦于学校教育,尤其是义 务教育阶段。但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如果青少年在结束连 续的学校教育以后,不能得到各种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仍 然会在社会生活和职业市场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终身教育是贯穿整个人生的教育,它大大延长了人的受教育 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在学校教育阶段,而且在人的 终身过程中考虑实现教育机会平等。换句话说,即使由于某种原 因,一个人在学校教育阶段所受到的教育是不平等的,但由于终 身教育不再局限于青少年时期,以后还有各种机会得到弥补。
2.终身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
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终身教育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 从横向看,终身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教 育; 从纵向看,终身教育指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胎儿期、婴幼儿期、 青少年期、成人期和老年期等各个阶段的教育; 从教育内容来看,终身教育包括文化科学教育、职业(专业) 教育和生活教育; 从教育形式来看,终身教育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及非 正式教育在内。
它们的差异:
◆ 终身教育 要求超越现行的教育制度,构建一种新的向所 有公民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改造教育)
◆ 终身学习 重在引导每个公民把终身学习作为生存方式, 提高其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要求将学习渗透到生存和生活的 整个过程及各个方面。(改造生活)
◆ 学习化社会 的目的则是为了实现社会形态的超越,变少 数人拥有学习权利和部分人参与学习活动为学习权利人人保障, 学习活动人人介入的社会。(改造社会)
(六)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
终身教育作为当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它不仅从理论上冲破了 传统教育的桎梏,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而且在世界 范围内掀起了教育改革的高潮。
1.终身教育思想对教育理论的影响
终身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和全新理解。它扩大了人 们对教育研究的视野。
以往人们在探讨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研 究的中心放在学校教育上。它关注的只是教育的部分领域(即学 校)和教育的某些阶段(青少年时期),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
6.教育方式的灵活性。终身教育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
性,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发展。教育的类型可以采取研讨型、进修 型、座谈型与专题型等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有面授、函授、 远程教育等。(怎样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什么和学得怎么样, 即强调学习的实际效果而不是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四)终身教育的目的
1.终身教育的个体目的
与终身教育相比,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出现得晚一 些(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学习化社 会这几个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它们的共同点:
◆ 都主张教与学的延续性和终身性;(时间) ◆ 都主张教与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内容) ◆ 都主张教与学空间的开放性和社会性;(空间) ◆ 都主张教与学目的的双重性,即服务于人的终身全面发 展,又服务于社会的持续发展。(目的)
3.得到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各国响应
一般的教育理论流派,大多是由学者们从理论上探讨或通过 实验研究提出并推行的。因此,它们的影响范围和时间都较为有 限。而终身教育运动是由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首的众多国际组 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国际劳工组织等)直接 倡导和推动、各国政府积极响应的全球性的教育运动。
(1)激发学习动机。“‘教育’一词正像已建立的制度所显
示的那样,是一种游戏,其规则注定了在此游戏中必定是胜者少、 败者多。从童年开始,很多学生就被分类为将来的第一等、第二 等、第三等公民。毫不奇怪,很多学生甚至在青少年时期前就因 失败而否定自己,因而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提高自己 的愿望。……这种由正规教育造成的毁损状态,完全可以证明是对继续
学习化社会 的战略选择则是它们两者的集结过程。
终身教育体系是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制度保证,终身学 习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基础。只有在社会和个人这两个层面 上相互配合,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学习化社 会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外在教育条件的创设与个人学习积极 性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建立起学习化社会。)
2.终身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终身教育理论不仅对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同时对当代教育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当代各国教育的 实践来看,毫无疑问,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原 则和当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1)打破了学校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 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理论要求在改造现有学校教育的同时,把 其它各种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前教育、成人教育、 老年教育、自学教育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它把学校教育以外的 一切教育因素都包容到教育概念之中,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地弥 补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日益暴露出来的局限和不足,为人 们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增强人们应付挑战的能力。
(2)推动社会进步
终身教育是实现社会民主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保罗·朗格朗 认为,教育把现在的、过去的以及未来的一 代又一代的人联系起来,向年轻人传播他们的祖先思考过、感受 过、创造过的东西,这不仅是为他们自己,而且也具有世界意义。 在他看来,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努力建设更美好的生活,而从 长远来说,“为寻求更好生活的唯一解决办法,在于社会彻底地 贯彻终身教育的原则,并且把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成就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
终身教育理论则不然,它之所以能成为当代统领全局的教育 根本指导思想,原因在于它把教育看成是一个纵横交错、相互衔 接,并贯穿于整个人生的活动。因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拓展了 “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而当代教育理论研究除了继 续关注学校教育以外,已把视角伸向众多其它领域,如学前教育、 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自我教 育等等,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和日益丰富。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三者在教育的时限、内容、 空间和目的等问题上的看法一致,而在具体的目标指向、战略选 择和实践重点等方面又表现出它们的差异。
终身教育 从社会角度出发的战略选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 过程(强调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及对教育制度的改革)。
终身学习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的战略选择,是一种自下而上 的过程(强调个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倡导将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
应当说,终身教育的实践并非始自现代,自教育产生之日起 就具有终身教育的某些特点。瑞士教育家 查尔斯·赫梅尔 说: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终身教育就存在了。人类成长、思索、 饱经沧桑而发展起来,他们获得了知识、经验和实践技能。”
与此同时,终身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 已出现过。但是,应当承认,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化的体系并 且引起全球性的热烈反应的教育思想和运动,这在历史上还是第 一次。
3.教育对象的全员性。终身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
是为一切人的教育。
4.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就教育内容来说,终身教育包括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生活教育、闲暇教育等,它追求专业(职 业)和教养(自我实现)的协调和整合。
5.教育结构的协调性。这里所谓的“统一”涉及两个维度:
一是时间维度。指把人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所受 到的各种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二是空间维度。指把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有机 地统一起来。
查尔斯•赫梅尔 关于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说得很中肯:“毫无 疑问,单单依靠教育是不可能促进发展进程的。但是,同样明显 的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
(五)终身教育理论的特征
终身教育理论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流派,在它的发展过 程中具有区别于其它教育流派的独特的特点。概括地说,它的特 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正是在终身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当代各国的各种非正规教育 和非正式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从全面的观点看,终身
教育不仅仅是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和延长了教育的时间,而且要求 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众所周知,终身教育的提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因此,终 身教育理论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当然也是当代学校教 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影响下,人们把学校的培养 目标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各种能力,尤 其是学习能力上。”当代学校教育努力追求的目标正是要教会人 们如何学习,为将来的进一步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制下,学生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成功者,另一类则是失败者。 有时候一次关键性的考试失败,很可能意味着他终身都丧失成功 的机会。而在终身教育理论看来,失败和成功都只具有相对的意 义。[瑞典]胡森:“如果有合适的教育结构,人们参加了继续教 育的过程,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那么失败就只不过是相对的。 如果他们在一次特有的冒险行动中没有得到成功,许多其它的机 会还是对他们开放着的,他们还可以在那些机会中试试自己的能 力。他们没有成为失败者,他们只不过在自己的生活中有过一次 失败。同样地,成功也是相对的,仅仅在一系列事业的一桩中有 所成就未必一定能证明获得了成功。”
(二)终身教育的内涵
1.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
终身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成人教育家 耶克斯利 于1926年出 版的《终身教育》一书中提出。不过他阐述的终身教育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都是出于宗教的需要。因此他的终身教育思想具有局限 性,所以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65年12月,法国成人教育家 保罗·朗格朗 在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召开的促进成人教育会议上作了题为“终身教育”学术报 告。这次大会第一次讨论了“终身教育”问题,它标志着国际性 终身教育思潮的确立,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终身教 育”从此成了影响深远而广泛的术语。
2.关涉教育的各种层次和各个环节
终身教育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育的各种层次和 各个环节。终身教育并不局限于教育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和层 次,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的原则或指导思想。教育的目的、 内容、方法、手段、时间、空间、制度等等,都要贯穿终身教育 的精神、都要接受终身教育原则的指导。以往的不少教育流派, 往往只是侧重于关注教育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次,而终身教育理 论对教育的关注和指导是全方位的。
教育事业的致命打击,因而要求采取紧急的补救方法。”([英]里士满)
(2)培养学习能力。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一
生都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教育的目标还包括个 人自我实现、教育民主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3)培养判断能力。“现代人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境中,可
方便地获得全部学习资源,这不仅有助于自己解决问题,而且能 帮助自己过一种更充实的生活,但愿他懂得怎样利用这些资源就 好了。一个信息丰富的社会并非必然是一个教育的或学习的社会, 除非社会的成员能系统地、有选择地、批判地利用他们所能得到 的这些资源。”
(三)终身教育的特点
从各个国家的实践来看,终身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时间的终生性。终身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它突破
了正规学校教育的框框,把教育看作是人从出生到死亡而贯穿于 人的一生的事情。
2.教育空间的广延性。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的学校教
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校外的一切非正规教育和非正 式教育,还包括教育的特殊形式——自我教育。
同时,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学校已不是传统意义 上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机构,而是更多地向社会开放,为成人提供 各种受教育的机会。此外,一些新型的学校机构不断涌现和快速 发展,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等等。
(3)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区别于
他人的独特的个性。但是,传统教育很难顾及人的个性发展。而 终身教育则不同,它将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的一生,从而为每个人 提供更宽广的发展范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还由于它的内容 和形式的多种多样,因而能适合人们更多的不同的需要。
2.终身教育的社会目的
(实现教育平等
以往人们谈论教育平等问题主要聚焦于学校教育,尤其是义 务教育阶段。但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如果青少年在结束连 续的学校教育以后,不能得到各种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仍 然会在社会生活和职业市场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终身教育是贯穿整个人生的教育,它大大延长了人的受教育 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在学校教育阶段,而且在人的 终身过程中考虑实现教育机会平等。换句话说,即使由于某种原 因,一个人在学校教育阶段所受到的教育是不平等的,但由于终 身教育不再局限于青少年时期,以后还有各种机会得到弥补。
2.终身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
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终身教育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 从横向看,终身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教 育; 从纵向看,终身教育指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胎儿期、婴幼儿期、 青少年期、成人期和老年期等各个阶段的教育; 从教育内容来看,终身教育包括文化科学教育、职业(专业) 教育和生活教育; 从教育形式来看,终身教育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及非 正式教育在内。
它们的差异:
◆ 终身教育 要求超越现行的教育制度,构建一种新的向所 有公民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改造教育)
◆ 终身学习 重在引导每个公民把终身学习作为生存方式, 提高其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要求将学习渗透到生存和生活的 整个过程及各个方面。(改造生活)
◆ 学习化社会 的目的则是为了实现社会形态的超越,变少 数人拥有学习权利和部分人参与学习活动为学习权利人人保障, 学习活动人人介入的社会。(改造社会)
(六)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
终身教育作为当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它不仅从理论上冲破了 传统教育的桎梏,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而且在世界 范围内掀起了教育改革的高潮。
1.终身教育思想对教育理论的影响
终身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和全新理解。它扩大了人 们对教育研究的视野。
以往人们在探讨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研 究的中心放在学校教育上。它关注的只是教育的部分领域(即学 校)和教育的某些阶段(青少年时期),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
6.教育方式的灵活性。终身教育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
性,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发展。教育的类型可以采取研讨型、进修 型、座谈型与专题型等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有面授、函授、 远程教育等。(怎样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什么和学得怎么样, 即强调学习的实际效果而不是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四)终身教育的目的
1.终身教育的个体目的
与终身教育相比,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出现得晚一 些(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学习化社 会这几个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它们的共同点:
◆ 都主张教与学的延续性和终身性;(时间) ◆ 都主张教与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内容) ◆ 都主张教与学空间的开放性和社会性;(空间) ◆ 都主张教与学目的的双重性,即服务于人的终身全面发 展,又服务于社会的持续发展。(目的)
3.得到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各国响应
一般的教育理论流派,大多是由学者们从理论上探讨或通过 实验研究提出并推行的。因此,它们的影响范围和时间都较为有 限。而终身教育运动是由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首的众多国际组 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国际劳工组织等)直接 倡导和推动、各国政府积极响应的全球性的教育运动。
(1)激发学习动机。“‘教育’一词正像已建立的制度所显
示的那样,是一种游戏,其规则注定了在此游戏中必定是胜者少、 败者多。从童年开始,很多学生就被分类为将来的第一等、第二 等、第三等公民。毫不奇怪,很多学生甚至在青少年时期前就因 失败而否定自己,因而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提高自己 的愿望。……这种由正规教育造成的毁损状态,完全可以证明是对继续
学习化社会 的战略选择则是它们两者的集结过程。
终身教育体系是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制度保证,终身学 习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基础。只有在社会和个人这两个层面 上相互配合,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学习化社 会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外在教育条件的创设与个人学习积极 性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建立起学习化社会。)
2.终身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终身教育理论不仅对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同时对当代教育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当代各国教育的 实践来看,毫无疑问,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原 则和当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1)打破了学校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 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理论要求在改造现有学校教育的同时,把 其它各种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前教育、成人教育、 老年教育、自学教育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它把学校教育以外的 一切教育因素都包容到教育概念之中,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地弥 补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日益暴露出来的局限和不足,为人 们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增强人们应付挑战的能力。
(2)推动社会进步
终身教育是实现社会民主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保罗·朗格朗 认为,教育把现在的、过去的以及未来的一 代又一代的人联系起来,向年轻人传播他们的祖先思考过、感受 过、创造过的东西,这不仅是为他们自己,而且也具有世界意义。 在他看来,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努力建设更美好的生活,而从 长远来说,“为寻求更好生活的唯一解决办法,在于社会彻底地 贯彻终身教育的原则,并且把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成就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
终身教育理论则不然,它之所以能成为当代统领全局的教育 根本指导思想,原因在于它把教育看成是一个纵横交错、相互衔 接,并贯穿于整个人生的活动。因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拓展了 “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而当代教育理论研究除了继 续关注学校教育以外,已把视角伸向众多其它领域,如学前教育、 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自我教 育等等,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和日益丰富。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三者在教育的时限、内容、 空间和目的等问题上的看法一致,而在具体的目标指向、战略选 择和实践重点等方面又表现出它们的差异。
终身教育 从社会角度出发的战略选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 过程(强调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及对教育制度的改革)。
终身学习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的战略选择,是一种自下而上 的过程(强调个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倡导将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
应当说,终身教育的实践并非始自现代,自教育产生之日起 就具有终身教育的某些特点。瑞士教育家 查尔斯·赫梅尔 说: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终身教育就存在了。人类成长、思索、 饱经沧桑而发展起来,他们获得了知识、经验和实践技能。”
与此同时,终身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 已出现过。但是,应当承认,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化的体系并 且引起全球性的热烈反应的教育思想和运动,这在历史上还是第 一次。
3.教育对象的全员性。终身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
是为一切人的教育。
4.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就教育内容来说,终身教育包括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生活教育、闲暇教育等,它追求专业(职 业)和教养(自我实现)的协调和整合。
5.教育结构的协调性。这里所谓的“统一”涉及两个维度:
一是时间维度。指把人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所受 到的各种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二是空间维度。指把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有机 地统一起来。
查尔斯•赫梅尔 关于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说得很中肯:“毫无 疑问,单单依靠教育是不可能促进发展进程的。但是,同样明显 的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
(五)终身教育理论的特征
终身教育理论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流派,在它的发展过 程中具有区别于其它教育流派的独特的特点。概括地说,它的特 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正是在终身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当代各国的各种非正规教育 和非正式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从全面的观点看,终身
教育不仅仅是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和延长了教育的时间,而且要求 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众所周知,终身教育的提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因此,终 身教育理论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当然也是当代学校教 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影响下,人们把学校的培养 目标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各种能力,尤 其是学习能力上。”当代学校教育努力追求的目标正是要教会人 们如何学习,为将来的进一步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