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
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
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
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过去》、《迷羊》形成了郁达夫创作路向的转折。
郁达夫小说对于青春性苦闷、性心理的描写,从思想意义上说,体现了强烈鲜明的反封建精神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从文学创作上说,则开辟了现代小说创作的新的题材领域。
郁达夫的小说无论是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对现代小说的创作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点:
自我的写真。
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一个以“自我”为原形、渗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零余者”的文学形象。
小说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着一己的情怀,推崇个性自由和自我尊严的思想。
感伤的抒情。
轻视情节的营构,注重情绪的倾诉:借助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讲究外在景物的恰到好处的衬饰。
或自言自语,或宣泄倾诉,或捕捉外界刺激下感觉心理的微妙动荡,或以“情”景化,或以“景”情化,或精细地把捉隐而无形的潜意识、幻觉…,都让读者听到了人物的心声,成功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因事件的单纯(甚至杂乱)可能造成的
性格的贫瘠与偏枯。
人物心灵奥秘的连续自白,以其真率中夹带着感伤的倾向,表达着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人生的悲剧感情,呼应着五四这个青春时代的社会心理氛围。
结构的散文化。
郁达夫的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他的结构不是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中轴,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
流利、清新的文笔。
5、新月诗派: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等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刊》,围绕该刊聚拢了许多诗人,饶孟侃,杨振声、胡也频、朱湘等,形成了新月诗派,除创作之外,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
该刊于1926年6月停刊,共出11期。
1931年《诗刊》在上海创办了季刊,主要由徐志摩、邵询美主编。
这一时期的上海的活动,被称为后期新月诗派。
艺术主张:提出诗歌格律化的主张,在艺术上要求诗歌要“和谐”、“均齐”,强调诗人要带着脚镣跳舞,追求诗歌的格律,倾向于古典主义。
闻一多提出“三美”就是突出代表。
“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新月诗派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节制。
这是针对郭沫若的而言的。
在创作上,他们反对不在感情强烈时做诗,努力使诗歌和诗人拉开距离,侧重主观感情的客观化。
(客观化,指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作尽量冷静的、客观的形象描述。
)
6、郭沫若《女神》:《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女神》的成功在于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造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女神》是诗化了的五四精神。
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
《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
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
《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集中而强烈的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是鲁迅所张扬的“摩罗诗力”的具体体现。
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心事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的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
创作形式自由多变,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
《女神》
思想内容:
1)对五四时代精神的抒发与诗人创作个性高度融合。
《女神》中主体部分诗歌都体现了五四革旧布新的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喊出了民主科学的时代强音。
《女神》是诗化了的时代精神。
2)《女神》集中的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
凤凰自焚象征着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凤凰更生则象征着新世界的诞生。
《凤凰涅槃》3)《女神》还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
《梅花树下的醉歌》《天狗》,热切的表达了个性解放的激情。
4)《女神》还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反抗、叛逆的精神得到充分张扬。
5)《女神》中创造精神和反抗叛逆精神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互补的整体。
艺术特点:
1)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构成了《女神》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他认为:“诗的主要成分总算是自我表现”。
处处可见一个抒情主人公“我”,诗人赋予这个“我”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和美好理想。
这个我往往具有大气魄,大力量,具有超拔的意志和创造的激情。
2)在艺术形式上,《女神》实践了郭沫若绝对自主、自由的艺术主张。
适合让感情自然流露的需要,而不必去追求诗歌固定的格律和形式。
3)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把神和大自然人格化。
7、田汉(思想内容):
田汉在20年代的创作,符合时代要求,表现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揭露反动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人们面对现实黑暗所产生的苦闷情绪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艺术特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熔为一炉,是田汉早期戏剧的艺术特点之一(举例:《获虎之夜》)。
把抒情性与戏剧性结合起来,是田汉早期剧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戏剧性:戏剧结构巧妙、铺设悬念、巧合,以及故事冲突的强烈,都是构成戏剧性的因素。
8、周作人:
散文创作特点:
(一)周的散文历来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
①五四前后和20年代谈时事的杂文属于浮躁凌厉的一类,讽喻现实,信笔直书,形成了激进的战斗风格。
如《卧薪尝胆》、《偶感》、《死法》、《门前遇马队》等对反动军阀屠杀革命者、学生和群众进行控诉;《新中国的女子》《吃烈士》赞颂反抗者;《祖先崇拜》《思想革命》等揭露封建礼教,呼唤思想革命;周作人杂文曾在现实斗争中发挥了投枪匕首的战斗作用,并写出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他的杂文善于正话反说,文辞表面平静,内里情感热烈,在从容不迫的引证和戏谑洒脱的论析中,达到讽喻的目的。
②而一些被称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则属于平和冲淡的一类。
也是最能代表周做人散文个性的一类,也叫小品散文。
周作人倡导此类散文并极力实
践,在散文理论上推崇明代作家“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他的小品散文取材广泛,社会批评,文明批评到生活琐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
(二)从思想性看,小品散文不及他的杂文更具有战斗锋芒,但艺术性却发展的更为圆熟精粹。
①他常常旁征博引,自然而然的传授出丰富有趣的知识,或抓住生活中一鳞半爪的现象,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旁敲侧击,左右逢源,显示了学者散文的特色。
②其次,周作人小品文在写法上基本是一种“散谈”式,就像拉家常一样,笔随情迁,舒展自如,但这种看似散漫支离的笔法,却写出了浓郁的生活韵味。
③第三,他的小品文短小简洁,大都千把字,遣词用字,表情写意体现了一种朴实、古雅、含蓄、凝重的风格。
④第四,这类散文往往在娓娓叙谈中,将知识、哲理、与趣味融于一体,显出平和冲淡的风格,这不仅是他散文的写作特点,而且也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境界。
如《吃茶》《谈酒》《乌蓬船》《故乡的野菜》。
9、朱自清: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以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借景抒情的小品。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艺术特征——语言好
①朱自清的散文“文中有画”。
贮满了诗意, 构成情景交融、文中有画、画里有情的艺术意境, 是朱自清散文的特色。
②朱自清的写景散文, 细腻秀丽, 善于精雕细刻, 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 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
他很注意文字的锤炼加工, 注意创辞炼字, 把景物写得神采飞扬。
③文学意象上朱自清擅用女性意象,她们活泼而又可爱; 清新、明媚, 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④朱自清的散文构思精巧, 剪裁得当。
他能扣住中心内容提炼素材, 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虚实融合、紧凑而尽情地在极有限的篇幅里表现丰富的内容。
不足之处:
其一“交代太明,转折太露”,“过分落实”,显得“放不开”。
其二,好用明喻而趋于浅显外,“像”“如”“仿佛”“宛然”之类的字眼点名“喻体”和“喻义”的关系,显得过于浅白。
其三,好用女性意象,即“女性拟人格”笔法。
这些浅俗的轻率的女性意象必然出现在笔底,来装饰他的想象世界。
10、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小说是起源于20年代,活跃于30年代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
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题材上,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的日常现象和事态人情,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
该派作家喜欢感性地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如舞女、水手、投机商、银行职员、少爷、姨太太等。
这些人物生
活的场景一般是,影戏院、赛马场、夜总会、舞会、酒馆等畸形的都市环境中。
又突出描写了他们病态的行为和畸形的心理,如卖淫、乱伦、暗杀、性放纵心理、疯狂心理、两重分裂人格等。
艺术表现上:则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方面都有所创新。
A常善于捕捉新奇的感觉和印象,创造具有主观色彩的外部现实环境。
B另外,通感的运用,“钟的走声是黑色的,”“我听见自己的心的沉重的太息”等。
C其次,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上海狐步舞》《街景》。
D人物描写上,注重刻画、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11、茅盾《子夜》:
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
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开始,赵伯韬拉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矛盾。
赵伯韬依仗外国金融资本作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人怠工罢工等因素,尽管吴荪甫及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
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思想成就:
一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
作品中描写的吴荪甫是上海工业界的巨头,他开办了规模很大的丝厂。
作品还写出一些中小工业资本家,但他们的公司、工厂最后都以经济破产结局。
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权的压迫。
各种压迫使得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再加上军阀大战,
农村经济破产,更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
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实业救国道路是不行的,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
二是表现了30年代的时代特征。
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等的压迫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
吴荪甫等使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罢工。
三是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
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
资本主义列强的在中国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危及民族工业,而国民党政府也以苛捐杂税来排挤民族工业,买办资本家操纵中国的金融、公债市场破坏民族工业,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在这重重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破产结局。
人物形象:
吴荪甫: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一、果敢、自信。
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
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
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
动摇、悲观。
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
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
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
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赵伯韬:《子夜》里的赵伯韬是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关系,后台的撑腰,他完全主宰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
他的目的是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
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王。
在赵吴斗法中,他设下了个大陷阱,不遗余力地要把民族工业置于死地。
作者还用他荒淫的生活方式来揭示他骄奢的性格特征,他玩弄各种女人,并以此为豪。
在他带有兽行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
艺术特色:
一、宏大严谨的结构。
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
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
径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二、心理描写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
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
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例如:吴老太爷从不离身的《太上感应篇》,就是封建余续的象征。
(背景广阔、贴近生活、描写细腻)
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形象。
(见形象分析)
2、《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
《子夜》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它描写了工厂生活和工人运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金融、公债市场的风波,都
市各阶层人物的面貌。
它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3、“社会分析小说”的代表。
在文学史上,“社会分析小说”又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
主要作家有茅盾,沙汀,艾芜,吴组缃等,多为左翼作家。
其特点是,运用阶级观点,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以期其创作能从本质上解释生活的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
12、老舍与《骆驼祥子》
祥子的形象贯注了老舍对社会、人生、生命的理性甚而是哲学的思考。
人的意志总是于所处环境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终至于是悲剧结局, 其悲剧表现一方面为人在环境面前的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为人的意志欲望无法实现而产生的自我人格分裂、变异甚而是自绝。
祥子的不幸就是老舍悲剧意识的最好诠释。
人物形象
①祥子:
A祥子生存理想的失败。
老舍把一个富有理想聪明能干的祥子放在现实环境里,让祥子独自面对残酷的现实。
祥子在农村失掉了土地, 进城卖苦力, 选中了拉车。
为了自由与独立, 他决定买车。
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可事与愿违, 祥子虽然精谨上进、认认真真、信心十足地生活, 但生活总是不如意。
三次买车三次失败,他完全被现实和命运打败了也被自己人性中的那点恶打败了, 他不再向善,苟活着现实中充满诱惑、压力、不幸, 祥子努力挣扎, 但步步退缩, 他不断地否定自我, 向命运屈服。
B祥子人格理想的失败。
祥子是个追求理想和自由独立的高等车夫。
人格独立, 自尊、自强、自爱, 矜持、孤高、诚实、天真, 不吸烟、不喝酒、不赌、
不嫖, 这是从农村出来进到城市里青年祥子的人格形象。
祥子有非常强烈的独立自尊意识,祥子在一个无序混乱没有公理的社会里, 身处低层社会却极力要做个像样儿的、体面的、干净的、要强的人, 可现实让他处处做不得人, 人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注定他的失败。
C祥子婚姻理想的失败。
祥子除了自尊、要强、勤快外还有一个生活信念, 就是能娶上个好老婆。
小福子是祥子滑向人生低谷的最后一个希望, 可她却忍受不了折磨自缢而死, 祥子对生活对婚姻对自己对一切失去信心, 他不再要强了, 他逐渐让自己沉沦及至麻木了做人而专等着吸最后的一口气。
D总析:生命的支柱———生存、人格、婚姻逐个坍塌, 这使祥子的人生整个陷入灰色的境遇, 祥子终因无力回天而自甘沉沦。
作家借助这样一个具有传统道德理想形象的毁灭来传达一种对社会、文化、人生、生命的一种哲学思考和阐释: 用毁灭来展示现存社会的弊端, 来揭示生命的悲剧形态, 来引起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更多更深的关注。
②虎妞:
A身份: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
B性格:她的性格是在她于刘四和祥子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因此也显得颇为复杂。
剥削者的女儿与被剥削者的妻子,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他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积怨,直至闹翻。
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象和牺牲品。
C婚姻观:在她与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的理想生活的轨道:放弃劳动,做一个靠出租洋车来剥削他人的车厂主。
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不能说没有一些感情,也不能说这种感情都是虚伪的。
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
如果说她的初衷还没有这样明确的意识,而越到后来,她却是有意无意地把祥子当做她的猎获物了。
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
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去的阻力与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思想内涵:
①控拆了不给穷苦人以生路的黑暗社会。
小说揭示祥子思想上的局限和性格心理上的弱点。
小农意识、眼光狭隘,有个人奋斗的思想。
②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性洞悉。
既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性洞悉内涵,也有着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
③对下层劳动人民群体中精神麻木现象的批判,对个人向群体靠拢过程中逐步堕落现象的揭示,使得老舍在认同群体团结力量的同时,对群众的庸俗、混沌有着充分的警觉。
艺术特色:
①线型小说结构。
以祥子来北京为起点,以他三次买车为主线,写出了祥子有充满理想到理想破没的过程。
②浓郁的北京地方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