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临港产业区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滨州临港产业区(核心区)
发展规划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的基础条件 (2)
(一)发展现状 (2)
(二)优势条件 (4)
二、机遇和挑战 (6)
(一)发展机遇 (6)
(二)严峻挑战 (7)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定位与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8)
(二)发展原则 (8)
(三)发展定位 (9)
(四)发展目标 (10)
四、总体布局 (13)
五、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15)
(一)交通设施建设 (14)
(二)水利设施建设 (16)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7)
(四)信息化设施建设 (18)
六、搞好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 (18)
(一)加快推进生态建设 (18)
(二)着力加强环境保护 (19)
(三)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20)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1)
(五)强化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22)
七、产业发展重点 (25)
(一)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打造五大产业集群 (25)
(二)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30)
(三)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 (33)
(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34)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35)
(一)文化教育 (35)
(二)卫生体育 (35)
(三)科技事业 (36)
(四)就业保障 (36)
(五)城乡统筹 (37)
九、保障措施 (38)
(一)体制机制创新 (38)
(二)产业政策及财税、金融政策 (39)
(三)招商引资及对内对外开放 (40)
(四)区域合作 (42)
(五)创新平台及人才支撑 (43)
十、规划实施 (45)
附图: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规划示意图
前言
滨州港、滨州临港产业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四点四区”之一。
滨州临港产业区规划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经济开发区的全部,沾化县、无棣县各一部分。
滨州港位于北海经济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是滨州港的直接腹地,是滨州临港产业区的核心区。
为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实现以点带面、以核心区带产业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打造滨州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滨州临港产业区(核心区)发展规划》。
该规划的编制,既着眼于核心区的发展,又统筹考虑了核心区的带动作用及整个临港产业区发展的功能布局和产业衔接,特别是在交通路网的规划上,着重体现了临港产业区一体化的要求。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滨州临港产业区的核心区,面积526平方公里。
规划基期:2011年
规划期:规划期2012—2020年,重点是2012-2015年。
一、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发展现状
产业基础。
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9.65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6.15亿元,同比增长57.2%。
主导产业是海水养殖和捕捞、制盐、海洋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其中,海参、半滑舌鳎等名贵品种的数量和养殖面积不断增加,多品种混养模式广泛推广;原盐年产量200万吨,是山东省重要的海盐主产区;海洋化工以海水提溴、苦卤提取硫酸钾为主,产能1500吨/年。
汇泰蓝色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4万吨/年海水苦卤提取硫酸钾项目建成投产;初级卤水养殖-中级卤水提溴-高级卤水晒盐-苦卤提取硫酸钾“一水多用”产业链和零排放循环模式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着力打造产值千亿元级的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园区签约项目10余个,投产项目2个,主要生产铝基复合材料、高技术陶瓷等新材料,产品用于航空、航天、高速列车、船舶、汽车等领域。
基础设施。
50平方公里起步区形成了“十四纵九横”的路网框架,水电讯气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设计总库容5000万方的北海水库一期工程1500万方库区实现供水;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公共供热中心工程和供热管道工程竣工,部分区域实现了集中供热;中油燃气有限公司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完工。
滨州港将形成“以海港港区为核心,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为补充”的港口总体发展格局。
海港港区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具备通航条件。
河港港区有16个200-3000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482万吨。
荣乌高速、长深高速穿行经过,疏港一级路纵贯南北,张东路横穿东西。
北上北京、天津,南下江苏、上海,东去青岛、烟台,西到石家庄、太原,均有高速通达。
社会发展。
2011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217元;城镇居民收入同比增长27.68%,达到24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648元,同比增长23%。
全区教育教学设施完善,滨州北海第一实验学校正在建设之中。
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
北海电视台挂牌成立,北海快报、北海经济开发区门户网站进行全新改版,形成“一报一台一网”传媒格局。
全区89%的农村建有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覆盖全区80%的行政村。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民间刺绣已被滨州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帝赐街村已申报高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遗址。
北海经济开发区已基本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但与国内外先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经济总量规模较小,综合竞争能力有限。
二是产业结构以海产品养殖业、原盐生产及海洋化工等资源性产业为主导,产品单一,产业链较短,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低,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远未形成,集聚效应较差,高技术产业、
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是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支撑能力较弱。
大港未建成,铁路待贯通,供水、供电以及生活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是高端人才匮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优秀企业家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科技、技术和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不足。
五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特别是缺乏符合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工业储备项目以中小项目为主,大型项目严重不足。
六是农村道路、环境整治、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二)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
该区域地处山东省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是京津冀和胶东半岛两大核心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具有承接天津滨海新区,连接京津冀和胶东半岛两大经济板块的重要作用,在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快速联系通道、承接核心区非主导产业转移、为核心区经济发展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
同时,又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最近的出海口,比从青岛出海缩短三分之一以上的陆路运输距离,能够起到促进济南都市圈、鲁西北及广大中原地区发展,加强与东部及与海外联系,实现更大范围合作交流的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丰富。
一是土地资源。
北海经济开发区土地总面积77.4万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1.9万亩,大部分为盐场用地,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适于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未利用地15.3万亩,未利用地土壤含盐量很高,农业开发利用价值较低,进行项目建设效益较高,也符合节约耕
地的要求。
二是矿产资源。
初步探明,北海经济开发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贝壳砂、卤水、石油、天然气、地热、建筑材料、岩盐、石膏及煤等26种。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胜利油田的主采区之一;同时,还是全国海盐重要产区。
三是风力资源。
累年平均风速为4.6米/秒左右,10米高度平均风速6.4米/秒,30米高度平均风速6.98米/秒,平均风能密度395W/平方米,有效风速年平均累计小时数超过2200小时,为发展风电产业奠定了基础。
交通便捷畅通。
该区域拥有海港、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等交通设施,海、陆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初步形成。
滨州港拥有四个港区,海港区的11公里导堤已经建设完成,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具备通航条件。
滨州港是河海联动的港口,其腹地包括滨州、德州、聊城、淄博、泰安、济南及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区,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为发展港口物流及船东经济创造了条件。
套尔河、徒骇河、秦口河是内地直通海港的重要河流,具备建设三级内河航道的条件。
二、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布局和总任务,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转方式、调结
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能过剩行业效益下滑,对经济发展转型形成了倒逼机制,提升了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形成了环境、政策和动力上的机遇。
“黄蓝”战略开始全速推进。
北海经济开发区既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又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蓝”战略的叠加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政策机遇。
国家、省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在高效产业发展、土地规划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滨州面临着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机遇。
滨州举全市之力加快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更符合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临港产业区的战略意图。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互迭加,融合发展,为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鲁冀地区合作紧密,区域发展逐步对接,环渤海地区日趋融合。
北海经济开发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带的中心,有条件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节点型城市和重大战略的实施载体。
国家赋予黄河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功能定位,从用地制度给予倾斜,支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多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同时,“济南都市圈”开始步入一体化发展阶段,中日韩经济合作示范区
将在山东建立,都将对促进北海经济开发区经济腾飞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二)严峻挑战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北海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相邻地区的高竞争性。
国内各地竞相发展,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与周边地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化,大都以港口物流、石油化工、钢铁和重型装备制造、电力、海洋化工、建材、造船等为主导产业,产业竞争异常激烈。
周边的黄骅、东营、潍坊等港口都在大规模开发建设,腹地条件相似,疏港通道基本建成,对滨州港发展构成挑战和压力。
资源环境的高挑战性。
北海经济开发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量不断加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将会更大,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目标更加艰巨,对北海经济开发区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资金、体制机制的强约束性。
北海经济开发区财力薄弱,自身积累慢、市场融资能力差、信贷资金规模小、引进外资选择性强,资金瓶颈成为约束发展的一大障碍。
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体制机制不够活,运用市场手段和开
放办法搞活经济的能力存在差距,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定位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统筹,实施工业立区、物流兴区、商贸活区、生态建区发展战略,以实现“率先突破,率先发展”为目标,以高效生态为主线,以蓝色经济为特色,以体制创新、扩大开放和港口带动为动力,以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打造滨州和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尽快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高效生态产业区。
(二)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环境友好。
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划发展。
严格环境准入,严禁不符合环评审批条件项目的建设。
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以最小的生态、资源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港口带动、海陆一体。
发挥北海经济开发区沿海、临河、有港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逐步形成“以港带区,以区兴港,港区互动”发展格局。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提升港口辐射和带动功能,更为迅速和富有实效地变港口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坚持链式延伸、集群发展。
围绕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培育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促进重点产业向具有产业控制力和高附加值的上下游环节延伸。
统筹考虑现有行政区划,促进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关联度高、配套能力强、规模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
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带动。
将统筹临港产业区发展和重点发展核心区相结合,将统筹核心区与突出重点产业园区相结合。
立足产业区发展现状,突出抓好核心区、优势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全力推进,以核心区、重点园区的率先突破,优势产业的率先发展、重大项目的率先建设,带动产业区的整体发展。
(三)发展定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先导区。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高效利用区域资源,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创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环渤海区域性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滨州港腹地广阔和港口、铁路、公路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的优势,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和港口运输业,形成环渤海地区区域性物流中心。
——山东省重要的蓝色经济集聚区。
依托滨州港和丰富
的海洋资源,向海洋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运输物流、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形成蓝色经济集聚区。
——生态和谐的宜居新城。
突出高效生态理念,科学规划功能分区。
着眼建设滨州城市副中心,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行政、商住、文化中心,打造富裕安定、生态宜居的北海新城。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发展新模式。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吨,滨港铁路二期工程基本建成。
工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新材料、海洋化工及油盐化工、粮油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原盐生产等优势工业集群,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房地产、旅游为骨干的产业体系。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力争5年内引进国内外大企业15家以上,引进区外资金1000亿元以上。
到2020年,形成港口、铁路、公路无缝隙连接的高效交通网络,建成若干国家及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油盐化工、新材料、粮油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集群,生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
物流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形成环渤海区域性物流
中心。
多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广泛推广,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基本建成。
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万元,城镇化率达到87%。
主要指标
指标2011年
2015年2020年
目标值年均增长目标值
2015-2020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9.655050% 300 40%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36 6 45% 25 30% 规模以上规定资
产投资(亿元)
36.2 169 47% 340 15%
进出口总值
(万美元)
--65000 -- 130000 15% 累计实际直接利
用外资(万美元)
-- 20000 -- 30000 8.5% 总供水能力
(万立方米/日)
0.1 15 -- 35 18.5%
城镇化率(%)47.4% 68% -- 87% 3.8个百分
点
港口吞吐能力
(万吨)
482 1500 33% 6000 32% 城镇污水集中处
理率(%)
---- 80% -- 95% 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
综合利用率(%)
60% 90% ---- 95% 1个百分点
四、总体布局
以优化区域总体布局、提高资源承载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坚持与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相结合、有利于整
体效益最大化、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与城镇发展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与产业特性相适应“六大原则”,逐步形成“以轴串点、以点带面”的产业发展格局。
按“一港、一城、一带、六区”的构架布局,打造生态理念明显、临港特色突出、产业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
“一港”,即滨州港,为北海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龙头。
海港港区主要建设3-10万吨级泊位,泊位总数达80多个,总吞吐能力过亿吨。
发展海洋运输业和仓储业。
“一城”,即北海新城,在潮河与新河之间布局,作为北海经济开发区的行政、文化、商贸、生活区,重点发展房地产、金融、商贸零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服务业。
北海新城的规划建设要充分体现亲水、生态、宜居特色。
“一带”,即高效生态农业带,占地面积约为整个核心区面积的六分之一。
沿海堤、公路、河流两侧布局沿海防护林,在南部的郝家沟两岸建设2.5万亩的生态林带。
在西南部农业条件好的区域发展高效生态种植业和畜牧业,形成西南部高效生态农业带。
同时,将生态防护林建设与水土保持、原生态景观、生态林公园、风力发电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六区”。
即临港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临港工业区、绿色化工区、海水养殖和制盐区、先进制造业区。
——临港物流园区。
在港区、铁路货场附近建设临港物流园区。
临港物流区要按照建设环渤海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体统筹,根据港口建设进
度分期实施。
——综合保税区。
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布局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外向型制造业企业、保税物流仓库和对外贸易企业。
为吸引国外投资和外向型企业提供支撑。
——临港工业区。
靠近港口布局,重点发展原料和产品运量大、对港口依附性强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需通过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后实现落户。
临港工业区内相同产业要相对集中布局,以利于产业的关联发展和产业链延伸。
——绿色化工区。
在现有的化工园区周边布局,主要发展海洋化工、盐化工及精细化工。
园区以外的化工企业要逐步通过搬迁改造向园区集中,以利于循环发展、共生发展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海水养殖及制盐区。
滨州贝壳堤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内的区域仍然保留原有的海水养殖、制盐。
区域内以保护为主,不进行开发建设,只进行传统的海水健康养殖和制盐。
——先进制造业区。
在东南部布局,规划建设新材料、生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
把先进制造业区建成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区。
五、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北海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完善配套的水利体系,功能齐全的城市设施。
(一)交通设施建设
以港口、铁路、公路无缝隙连接,形成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强化对外交通联系,提升区内道路等级质量,加快“一港两路三配套”工程建设,建立起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港口。
立足滨州,带动腹地,对接滨海新区,拉动黄蓝“两区”建设,建设集原油、液化、煤炭、原盐、集装箱、散杂货泊位于一体的地区性重要港口。
海港港区加快防波堤二期、3-5万吨级航道和3万吨级以上泊位建设,套尔河港区建设3000-10000吨级泊位。
到2015年,形成1500万吨的吞吐能力。
加快申报一类开放口岸,力争获得国家批准,做好开放口岸的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一级渔港建设。
重点推进码头、护岸、港区道路等主体工程,完善渔港配套设施,积极开展港池航道疏浚陆域形成等工程,改善北海经济开发区渔港的服务功能,提高码头的停靠能力。
依托水产品精深加工等相关项目,逐步提升港口加工、冷冻、仓储、质检等服务能力,建成具有避风、渔货交易与中转、渔业休闲旅游、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配套功能的渔业后勤服务保障基地。
铁路。
积极推进滨港铁路二期工程(沾化至港口段)建设,做好物流园区、重大项目铁路支线的规划和规划预留。
开展朔黄铁路与滨港铁路二期连接线的研究和前期工作。
公路。
做好与外部骨干路网的连通。
着眼于整个临港产业区的一体化,搞好产业区内的骨干路网规划和建设,形成
三纵三横的路网主框架,加强与无棣、沾化之间的连接。
抓好区道和农村公路及危桥的升级改造,彻底解决当地居民出行难问题。
加快客运场站建设。
专栏1:交通设施重点项目
海港港区重点项目:到2015年建设防波堤二期工程、3-5万吨级航道、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结构预留10万吨级)、2×5万吨级通用泊位、3×5万吨级矿石泊位。
套尔河港区重点项目:建设1万吨级码头5个、5000吨级码头9个、3000吨级码头6个,进行3000-10000吨级航道疏浚。
铁路重点项目:滨港铁路二期工程(沾化至港口段)、北海火车站、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铁路专线。
公路重点项目:沿海高等级公路、鲁冀界至沾化高速路连接线、疏港路南延(直通滨州市区),区内路网工程,农村公路改造。
客运站场重点项目:北海客运中心、机动车监测站及汽车维修中心。
(二)水利设施建设
海堤。
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海后河、先急后缓”的原则,新建和改造加固并重,合理确定海堤建设标准构筑集防潮、交通、国防、观光于一体的防潮工程,提升防御风暴潮的能力,到2015年形成基本完善的防潮体系。
引蓄水工程。
加快引排供水工程建设,努力拦蓄地表水,充分利用黄河水,提高防洪和水资源保障能力。
将河道疏浚改造与航道治理、固堤、治污、绿化和景观建设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规划建设一座5000万立方米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