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二章单元备课
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案
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我国地势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2.掌握我国五种主要地貌类型。
3.指出我国山脉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上填注主要山脉名称。
4.指出我国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的分布,并说明这些地形的显著特征。
5.掌握我国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山区,及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6.了解山区易发生哪些山地灾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势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指出各山脉的走向,能够在图上填注主要山脉名称。
3.我国地形的特点及分布状况。
教学过程一、(一)地形概况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2.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3.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三级阶梯的概况海拔主要地形区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界线、祁连山、第二阶梯1000-2000米界线大兴安岭、、巫山、第三阶梯米以下5.五种地形:高原、、盆地、、。
6.山区面积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二)主要山脉北:1.东西走向的山脉南:中:西: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东:西北东南走向山脉:3.其他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山脉:4.弧形山脉,其主峰是,位于中国与的边境。
(三)主要地形1.四大高原:⑴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⑵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多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⑶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⑷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2.四大盆地:⑴面积最大的盆地是;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⑵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是;地势最低的盆地是。
3.三大平原:、、。
4.主要丘陵:、、。
二、基础过关1. 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状分布2.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准葛尔盆地D、四川盆地4.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5.下面关于我国平原的叙述中,唯一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第一级阶梯中B、全在热带和亚热带C、都位于湿润区D、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6.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最东边的是A.台湾山脉B.长白山脉C.武夷山脉D.大兴安岭7.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形分界线,又是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A.太行山B.长白山C.天山D.秦岭8.下列几组山脉中,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是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C.台湾山脉D.横断山脉9、读我国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单元备课
声音是依靠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的,一般而言,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较慢。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气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怎样听到声音:
(1)声源——空气传播——耳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2)声源——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4、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
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5、乐音:
乐音是物体作有规则振动而发出的,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体会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产生声音的条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科学探究,会设计实验。
教
学
措
施
1、经历观察、分析发声体共同特征的过程,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能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信息并根据信息得出规律,有初步的观察归纳能力。领悟规律的得出需要大量的观察、分析的过程。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初二物理第二章新课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完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控制和危害》的教学任务。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养成动手动脑的能力,能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学会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音调、响度、音色、乐音和噪声这些物理概念的能力,会总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的特性、人是怎么听到声音等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之乐与探索自然和生活物理现象中的物理道理,从而获得物理知识。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通过噪声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重点: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的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难点: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的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3、关键点:注重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4、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声现象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了一些与声音有关的常识。
本章将在学生已经有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的认识很了解。
三、具体措施: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提供的器材:音叉、皮筋、自制琴弦、纸盆扬声器或音箱,让学生感受或体验,这些发声的物体有和特征。
2、音调跟频率有关,但频率概念学生很陌生,频率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因此在探究音调跟谁有关时,必须先介绍频率概念。
介绍频率概念要有一定的方法。
3、通过举例、演示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噪声。
通过这部分的教学,是学生知道噪声的危害、来源及防治措施。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内容概念性强,比较抽象,所以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体验,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现象,得出具体的结论,再根据具体的结论得出一般的结论,并且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教师要创设情景,做好铺垫,让学生提出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阅读材料1:《声音的奇妙世界》
-阅读材料2:《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下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任务1:设计一个简单的声控开关,实现用声音控制灯光的开关。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声音现象的规律。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等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设计生活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教学策略:
-对于声音原理的教学,采用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学现象,如回声、共鸣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声学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通过动画、实验等方式,详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声音与振动的关系,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2.声音的特征:教师分别讲解音调、响度、音色三大特征,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声学知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等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对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较为模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此外,学生对声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尚不足。因此,在本章复习课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单单元备课.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骨传导的原理,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物理规律的能力,声音的定因素讲授法、单元名称:声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3.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4.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主要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1.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骨传导的原理,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声音的特性,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3.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4.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教案1《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2.掌握抛体运动的位置与速度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节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对平抛运动的特点有了感性认识.这一节我们将从理论上对抛体运动的规律作进一步分析,学习和体会在水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并通过应用此方法去分析没有感性认识的抛体运动的规律.[新课教学]一、抛体的位置我们以平抛运动为例来研究抛体运动所共同具有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初速度为。
的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手把小球水平抛出,小球从离开手的瞬间(此时速度为v,方向水平)开始,做平抛运动.我们以小球离开手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抛出的方向为x轴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建立坐标系,并从这一瞬间开始计时.师:在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力情况如何?生:小球只受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水平方向不受力.师:那么,小球在水平方向有加速度吗?它将怎样运动?生: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将保持v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师:我们用函数表示小球的水平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如何表示?生:x=vt师:在竖直方向小球有加速度吗?若有,是多大?它做什么运动?它在竖直方向有初速度吗?生:在竖直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g.做自由落体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0.师:那根据运动学规律,请大家说出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生:y=1/2gt2师:小球的位置能否用它的坐标(x,y)描述?能否确定小球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生:可以.师:那么,小球的运动就可以看成是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运动的合成.t时间内小球合位移是多大?生:师:若设s与+x方向(即速度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6.4—1,则其正切值如何求?生:[例1]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海隔l 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地面上观察4个小球(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捧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的正下方,捧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单元复习声现象
复习声现象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知道声音的三大特性,理解声音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乐音和噪声,知道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重点难点重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难点:乐音和噪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知识结构】(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5.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6.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二)、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
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3.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基本原理和产生方式。
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规律。
三、教学难点1.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2.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板书工具和白板。
3.实验器材:发声器、细火柴棒、弹簧、玻璃棒等。
4.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例如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让学生们畅谈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了解,引导学生们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方式。
第二步: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1.邀请学生观察发声器的结构,并请学生描绘出发声器的原理图。
2.解释发声器的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发声器线圈时,线圈内的铁芯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快速振动,从而震动空气,产生声音。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第三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性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1:让两名学生分别用发声器和接收器,相距一定距离,进行暗中交流。
通过计时器计算出声音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2: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传播声音的实验,思考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2.讲解声音的特性:–音调:通过调整发声器的频率,观察音的高低变化。
–音量:通过调整发声器的振幅,观察音的大小变化。
第四步: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实验:让学生用发声器向墙壁发出声音,在不同位置用接收器接收声音,并观察声音的反射方向和音量变化。
2.讲解声音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3.讲解声音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用光源和狭缝模拟声音干涉,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解释声音干涉的原理。
第五步: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 1. 如何通过反射利用声音定位方位? 2. 如何利用声音折射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 3. 如何利用声音干涉增强声音的音量?六、课堂练习1.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本次复习导学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声音是一种可以被人耳感知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公共广播系统:通过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到远处;•电话系统:通过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传达信息;•音乐系统:通过扬声器放大声音,提供良好的音质。
四、导学要点整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公共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和音乐系统。
五、课堂练习1.主观题:声音是一种什么波?2.客观题: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a)固体b)液体c)气体d)都一样速度六、课后作业1.思考并写出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声音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阅读课本第二章内容,做好笔记和思考题。
七、复习要点总结•声音是一种振动,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以上是《声现象》单元的复习导学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后,同学们应该对声音的定义、传播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八年级道法二单元大单元设计
八年级道法二单元大单元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八年级道法课程的第二单元,主题为“社会交往与道德准则”。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规则和准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二、单元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道德准则的异同。
2. 能力目标: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社会交往的规则和道德准则,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三、单元内容本单元包含以下三个主题:1. 尊重与关爱: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关爱,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2. 规则与秩序:介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秩序,以及如何遵守和维护这些规则和秩序。
3. 诚信与责任:讨论诚信和责任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言行一致、勇于承担责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交往中的道德问题。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对道德准则的理解。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社会交往场景,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道德准则的能力。
4. 教师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
五、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小组合作能力等,以此评估学生对社会交往与道德准则的理解。
2. 作业与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测学生对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这些规则和准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自我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让他们总结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交往中的表现,以便教师全面评估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状况。
大桥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大桥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6、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教学构想】1.冰心的很多散文,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都流淌着一种孩童式的纯真,孩子般的执拗,孩童式的撒娇,孩子似的坚持。
《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就是用“孩子气”的表达风格抒发了对海的喜爱、依恋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本文文笔自然清新,流畅地表达了作者对海、对人生的感悟,涌溢出爱海、爱自然的情思。
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到“率真”,感受到“独特”,就是“爱海”的率真,“孩子气”的话是独特的,其中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
以此作为教学的目的和重点。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获得整体感知。
3.教学分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朗读,在朗读中品析语言,并引导学生从山海对比人手,找出重要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意图.学会归纳每一次对比的比较点,试着概括大意。
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一些重要的句子,去品味其中的“孩子气”,最重要的是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说话,申诉自己的理由和观点。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作者率真而独特的语言文字。
表现自己率真的个性及独特的人生观。
3.在辩论和讨论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精神和独创精神,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探究作者对大海的热爱,渴望宁静、追求自然的朴质的人生理想。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导人大家去过海边吗?爱大海吗?说说爱的理由。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进入教师特设的情景中,既给学生以展示个性的机会,锻炼口头表达,又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开始了这课的学习。
)点拨:海的广阔、海纳百川、蔚蓝、深沉、博大、热烈、精神放飞、豪情旷达二、朗读、筛选l、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体会“孩子气”的话。
2、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感情真挚,语调率真。
3、学生自由选择一段和一句,比比看,谁读出率真和孩子气,师生共同欣赏。
4、举例示范朗读的重读和轻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章 复习课
第二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
4.知道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的知识梳理,并按要求熟记基础知识。
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必须在20~20190Hz之间;(2)声源与人耳之间有传声的介质;(3)有正常的听觉系统。
方法指导: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2)响度与物体振幅和距声源距离有关;(3)音色与声源本身的材料、形状有关。
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不同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音色与音调、响度无关,它是我们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
如果该实验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乒乓球也能像图示那样弹起吗?答:不会,因为月球表面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2.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固体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快。
知识板块二声音的特性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蚊子的叫声音调高,水牛的叫声响度大。
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音色不同。
4.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下面(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时复习教案(教案文本)
新修订初中语文教学教案语文教案( Chinese Lesson Plans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时复习教案(教案文本)第二单元复习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型复习课主备课人单元说明本单元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述性作品。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追忆保姆,是对普通善良劳动者的关注。
朱自清的《背影》着力用简单的动作描写体现父爱的真挚。
李祥森的《台阶》表现了像父亲一样的普通人在艰苦的生存状态下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故事。
杨绛的《老王》提出了对不幸者给予人道主义关怀的社会性问题。
余秋雨的《信客》说明了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掌握阅读写人记叙文的方法,学会阅读一般的写人记叙文。
重点难点1、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2、掌握阅读写人记叙文的方法,学会阅读一般的写人记叙文。
学习方法指导1、归类列表法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常常是零散的,必须进行一番加工整理,理清知识要点, 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读写结合法复习时,应加大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力度,做到温故而知新。
如:识记字词,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用手在书桌上书空练写,手和嘴一起动,这样记得快,记得牢。
我们要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取多背一篇课文,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上讲的重点,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3、查漏补缺法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我们应抓住重难点。
对于重点应吃透,并尽可能在实际中进行运用。
对于难点则要努力攻破,一方面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在交流中解决这些难点。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八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单元的课文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学习时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教师精彩的讲解与分析对于学生深刻的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解重点、难点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1、自学探路整体感知: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教师在分析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知识水准的基础上给学生出示两个层次的预习题目。
⑴A、扫清文字障碍。
B、掌握字意。
⑵A、指出文章体裁。
B、了解该体裁的特点。
⑶A、了解作者的称谓和已学过的作品。
B、了解作者出版的文集、创作风格和文学地位。
⑷A、了解本文写了哪几件事情。
B、作者对这几件事情的情感态度怎样。
⑸A、依据自己的理解每篇课文提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B、依据自己的理解提五个有价值的问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A、B层次,学有难度的学生掌握A层次的问题。
教师起督导作用,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翻资料,能解决的问题有他们自行解决,教师只检查学习情况并对一些问题补充说明。
整体感知,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讲解引路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的关键在于把一个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化大为小,渐进发问,当回答有困难时,重视铺垫,开启思路。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体、内容、语言、思想意义等多方面进行探究,这个过程自始至终呈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过程,是学生探究和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是新理念与操作的整合过程。
3、积累上路教会方法:任何零碎的知识只有经过整理使之系统化才能边为能力。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量、单位和量纲的概念;2.掌握测量物理量的方法;3.学会使用量纲式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
2. 教学重点1.物理量、单位和量纲的概念;2.物理量的测量。
3. 教学难点1.使用量纲式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
4. 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通过提问或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高中物理中学过的知识,铺垫学习初中物理。
(2)知识讲解1.物理量的定义:用于定量描述物理现象的量。
2.单位和量纲的定义:量纲是用来描述物理量量级关系的符号,单位则是量纲的表示方法。
3.常见的物理量和单位及量纲的关系:速度、加速度、力、功、功率等。
4.测量物理量的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3)案例分析老师通过举例说明使用量纲式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方法。
例如:一个水球从高处自由落下,掉落时间为2秒,求掉落高度。
学生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解决:1.求助于公式库,找到与待求物理量有关的公式:h=1/2gt^2;2.根据公式得到量纲式:[h]=[gt^2];3.列出方程式,根据物理量的量纲关系构成方程式:[h]=[g][t]^2;4.利用已知物理量及其单位代入上式进行计算,并将单位换算到统一标准。
(4)练习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5)总结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理量、单位和量纲的概念及其应用,以及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和使用量纲式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方法。
5. 教学评价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在课堂上随机提问;2.布置作业进行检测;3.通过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价。
6. 教学资源1.网络资源:物理量与单位、量纲式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和练习;2.物理实验室:通过实验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物理量和测量方法的实际应用。
7. 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理量、单位和量纲的概念;测量物理量的方法;以及使用量纲式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方法,为学生打下物理学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doc
卜年级物理教荚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人:高丽莉张彩霞中心备课人:张彩霞授课人: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分散在有机聚合物基体中形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在纳米复合材料中,分散相的尺寸至少在一维方向小于lOOnnio由于分散性的纳米尺寸效应、大比表而积和强界而结合,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一般工程塑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因此是一种全新的高技术新材料,具有广阔的商业开发和应用前景。
经济实用的制备工艺纳米塑料中用作纳米无机相材料的蒙脱土(MMT),是我国丰产的一类天然粘土矿物,是一种层状硅酸盐。
其结构片层是纳米尺度的,包含有三个亚层,在两个硅氧四面体亚层中间夹含一个铝氧八而体亚层。
亚层之问通过共用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结合极为牢固。
整个结构片层约厚lnm,长宽约lOOnm, 由丁铝氧八而体亚层屮的部分铝原子被低价原子取代,片层带有负电荷。
过剩的负电荷靠游离于层间的Na、Ca和Mg等阳离子平衡,因此容易与烷基季钱盐或其它有机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牛成有机化蒙脱土,交换后的蒙税土成亲油性,并且层间的距离增大。
有机蒙脱土能进一步与单体或聚合物熔体反应,在单体聚合或聚合物熔体混合的过程中剥离为纳米尺度的结构片层,均匀分散到聚合物基体中,从而形成纳米塑料。
这种插层复合技术是基于类社会两大主要能源。
我国的太阳能利用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是光热、光电转换方面的利用。
在光热转换方面,全国拥有太阳灶十几万台,居世界第一位,转换器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热水器超过了150万平方米,被动式太阳房已建成上T幢。
在光屯转换方面,近年来主攻方向是研制各种太阳能电池,通过自身开发和引进生产线,目前已开成(3。
5〜4。
0)兆瓦的生产能力,转换效率达到10%。
高强度和耐热性插层复合技术能够实现有机物基体与天机物分散相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所得的纳米塑料能够将无机物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与聚合物的韧性、可加工性及介电性完美地结合起来。
语文初中八年级第二章节教学方案
语文初中八年级第二章节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第二章节的基本知识点:修辞、修辞手法、描写和环境描写。
2. 学会分析文本,提炼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概念及其分类2. 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3. 描写的方法与技巧4. 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技巧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呈现一段形象生动的修辞描述引起学生对修辞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知识讲解与讨论(30分钟)首先介绍修辞的概念,包括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场景,与学生一起讨论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接着讲解描写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传达意象和情感。
最后,讲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技巧,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还能细腻地表达人物心理和情感。
3. 文本分析与实例展示(4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的文本,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同时,展示一些经典的修辞和描写实例,让学生加深对修辞的理解,并鼓励他们尝试在写作时运用。
4. 小组合作与展示(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短文进行分析和展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对修辞和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如何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更好地运用修辞和描写。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知识点的讲解和文本分析的示范。
2. 教材:配套教材提供的相关文本和练习题。
3. 课堂实例:选取一些经典的修辞和描写实例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修辞和描写的理解。
2. 阅读一篇短文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3. 准备一份作文,运用课上学到的修辞和描写技巧,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精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第二单元《藤野先生》教案【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2.联系背景深刻理解文中含义隽永的语句,解读本文的主旨。
3.学习藤野先生高尚品格,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深刻理解文中含义隽永的语句,解读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体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
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曾说过“在我所认为我之师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个日本人——藤野先生。
那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让鲁迅如此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吧!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fēi)发髻(jì)畸形(jī)不逊(xùn)匿名(nì)诘责(jié) 喝采(hè) 杳无消息(yǎo)瞥见(piē) 深恶痛疾(wù)2.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数字化视频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章在呈现体例与内容先取上有很大特色。
与第一章类似,从信息要求的视角出发,本章先让学生先体验数字化视频,然后尝试对视频文件进行简单的编辑,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增加“视频文件”的采集作为选学内容。
三个部分的学习均以生动形象的小任务引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打破了传统的说明书式的知识与技能呈现方法。
本章内容共分三节,每节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每节知识的传授都在实践中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致用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将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学习过关于视频的相关知识,但课本中对于简单的内容已经不讲了,告诉是在小学已经学习、接触到了,出现了学生学习内容与教材脱节的现象,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视频素材的获取方法以及素材的简单加工、处理实现用数字化视频表达思想,为今后学习多媒体合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会选择适当的工具播放各种数字化视频文件,让学生尝试播放多种常见格式的视频文件,在探索中学习、总结和升华
[教学难点]
视频编辑
[教学方法]
异质小组合作、自我实践、讨论法
[课时安排]
本章参考课时为3课时,其中第3课时为选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