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儒学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职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儒学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职教
发布时间:2022-09-01T07:53:15.3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0期作者:赵学斌吴永强
[导读]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道德文化、思维方式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409600
摘要: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目的在于维系伦常关系,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个人的道德修养,这种教育观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直接造成了对职业教育的轻视。
学生文化特色和自身品德的培养失去了原有效能,进而会导致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公共道德感的严重缺失。
职业教育院校应基于自身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当下的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传统儒家文化的渗透,在实践和理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职业教育,这样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职业教育的长久、稳定发展,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儒家文化道德教化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道德文化、思维方式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职业院校人文教育和道德文化教育的缺失,同时也带来职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不尽完善。
为此,将基于中华传统优秀儒家文化的视角,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分析。
一、儒家对职业教育观念的缺失
细窥儒家文化,我们依然会发现它的局限与瑕疵。
这些局限与瑕疵因为它主流的强大,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中华民族个性的缺陷。
从孔子开始,历代教育家明确教育是为政治服务,即造就国家栋梁之才。
正是这种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过度密切,使教育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的附庸,教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来没有取得过独立地位,也从未有过要取得独立地位的意识。
儒家的教育方法主要以读经背诵为主,是典型的填鸭、灌输与讲解,而不是进行生产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至于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知识等不过是“奇技淫巧”而已,不足挂齿,在儒家教育观念中不仅没有涉及,且还受到极大轻视。
依孔子看来,凡是专长于规范知识的人可以不必有自然知识。
自然知识对于和孔子一般的人是没有价值的,而且从中也可看出从事生产劳动者社会地位的低下。
二、儒家人才培养方式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以儒家文化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育观,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的教育,知识完全处于附从的地位,以人为师,终身为师,学生的最大愿望,也不是在知识的创新,而在承先启后,为往圣继绝学,可以说,追求圣人具备的最高境界的理想人格是儒家教育的最高目标。
而作为做官主渠道的科举制主要是以“四书”、“五经”作为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写作千篇一律的八股文,这种人才选拔模式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风盛行,引导士子学人皓首穷经,终日埋头于故纸堆,致使无数的士子学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窒息了思想的活力。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对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八股取士主要有“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三大罪状,“夫八股之三害,有一于此,则其国鲜不弱而亡,况夫兼之者也!”由此可见,传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重传承、少创造的人才培养模式,养成了读书士子夜郎自大、蔑视生产劳动的毛病,直接造成了对职业教育的轻视。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无法适应近代中国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束手无策,保守、僵化、无知、惧怕和反对任何形式的变革的传统士大夫逐渐沦为了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羁绊。
三、基于儒家文化传承的职业教育传承
几千年来,“仁”的标准就成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道德标准,对“仁”的追求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执着追求家文化的执着追求。
“义”是由“仁”申发出来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君臣关系中对君主的忠诚,以及职业活动中的真诚的职业道德。
尊卑有礼,各得其义。
礼是仁的具体体现,“礼”表现为外在的伦理规范和制度规范。
谦逊、礼让、宽容是符合“礼”的要求的,而“礼”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关系,使人际关系协调和睦的手段。
“智”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思考问题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智慧。
辨是非靠的是“仁”、“义”,完成的是对事、对人的评价,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是方法论问题,显现的是个性特点。
“信”是儒家所倡导的人的基本道德,即谨守“信”的道德规范。
高校育人文化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儒家优秀文化。
通过将儒家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文化育人之中,让“仁爱”、“诚信”“孝悌”、“礼仪”、“智勇”等核心思想浸润学生的内心。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专业、进课程、进教材、进活动、进实践”的校本路径,使儒家文化育人展现在育人全过程中,培养出品位高、明礼、守信、诚实、仁勇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结构调整已全面进入“深水区”,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现代工业文明对职业教育人以及职业技术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出了依靠“农民工”来承载的时代,“农民工”已经无法担负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儒家文化对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工作依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需要在继承中创新,把它与以人为本、大局观念、现代礼仪、商业信用等现代观念结合起来,转变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伦理思想与职业修养!
参考文献
[1]高庆殿基于儒家文化传承的高职课程体系创建路径[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4),73-75。
[2]林建华张博闻论儒家职业教育观念的缺失及其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12,(09),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