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对点练10-3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
C.农人告余以春及D.复驾言兮焉求
解析:C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C
2.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
解析:B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B
3.下列各句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刘备天下枭雄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C.豫州今欲何至D.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解析:A.无标志的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C.宾语前置句;D.被动句。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郎茂,字蔚之,恒山新市人也。
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
十五师事国子博士权会,受《诗》、《易》、《三礼》及玄象、刑名之学。
又就国子助教张率礼受《三传》群言,至忘寝食。
家人恐茂成病,恒.节其灯烛。
及长,称为学者,颇解属文。
年十九,丁父忧,居丧过礼。
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
及周武平齐,授郴州户曹。
属.高祖(杨坚)为亳州总管,见而.悦之,命掌书记。
时周武帝为《象经》,高祖从容谓茂曰:“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纠法,将何以致治?”茂窃叹曰:“此言岂常人所及也!”乃阴自结纳,高祖亦亲礼之。
高祖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
寻除卫国令。
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余人。
历年辞讼,不诣州省。
魏州刺史元晖谓茂曰:“长史言卫国民不敢申诉者,畏明府耳。
”茂进曰:“民犹水也,法令为堤防,堤防不固,必致奔突,苟无决溢,使君何患哉?”晖无以应之。
有民张元预,与从父弟不睦,丞尉请加严法,茂曰:“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
”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
元预等各生感悔,诣县顿首请罪。
茂晓之以义,遂相亲睦,称为友悌。
迁民部侍郎。
时尚书右仆射苏威立条章,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
或答者乃云:“管内无五品不逊之家。
”不相应领,类多如此。
又为“余粮簿”,拟有无相赡。
茂以为繁纡不急,皆奏罢之。
茂性明敏,剖决无滞,当时以吏干见称。
炀帝即位,拜尚书左丞,参掌选事。
茂工法理,为世所称。
时工部尚书宇文恺、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竞河东银窟。
茂奏劾之,恺与仲文竟坐得罪。
茂撰《州郡图经》一百卷奏之,赐帛三百段,以.书付秘府。
炀帝亲征辽东,以茂为晋阳宫留守。
恒山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下罔上,诏遣苏威、裴蕴并治之。
茂素与二人不平,因深文巧诋,成其罪状。
帝大怒,及其弟司隶别驾楚之皆除名为民,徙且未郡。
茂怡然受命,不以为忧。
在途作《登垅赋》以自慰,词义可观。
复附表自陈,帝颇悟。
十年,追还京兆,岁余而卒,时年七十五。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节其灯烛恒:常常
B.属.高祖为亳州总管属:“嘱”,嘱托
C.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谕:告诉,使人知道
D.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逊:顺,恭谦
解析:属:适值。
答案: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而.悦之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B.①人主之.所为也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C.①释免者.百余人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①以.书付秘府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析:A.皆为连词,表顺承。
B.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动词,到。
C.①代词,……的人;②代词,……的原因。
D.①介词,把;②介词,因。
答案:A
6.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郎茂“性明敏”、“工法理”的一组是()
A.①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
②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
B.①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余人
②历年辞讼,不诣州省
C.①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
②茂以为繁纡不急,皆奏罢之
D.①茂怡然受命,不以为忧
②茂奏劾之,恺与仲文竟坐得罪
解析:A.②不能表现“工法理”,表现的是他的品德。
C.①不能表现“性明敏”,表现的是“工法理”。
D.①表现的不是“性明敏”,而是表现郎茂欣然领命,不把处分放在心上。
答案:B
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武帝撰写《象经》,高祖杨坚不以为然,认为不利于治理国家,郎茂因此对高祖颇为敬重,暗自和他交往,高祖也亲近礼待他。
B.郎茂任卫国令期间,所处理的案什不曾诉到州省,魏州刺史元晖对此颇有微词,郎茂以“洪水”和“堤坝”作比,表达了自己勤政为民的节操和心志。
C.郎茂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以有治政才干而被人称赞。
苏威担任尚书右仆射期间,立下的许多规定不切实际,郎茂上奏皇帝取消了这些规定。
D.面对被流放的不幸遭遇,郎茂坦然接受,并在途中写下《登垅赋》,聊以自慰;同时又附表自陈,皇帝最终醒悟,把他召回京城。
解析:“表达了自己勤政为民的节操和心志”与文意不符,郎茂意在反唇相讥,说明元晖的担忧不必要。
答案:B
☆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恒山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下罔上,诏遣苏威、裴蕴并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张元预兄弟俩,本来就互相厌恶憎恨,如果又因此获罪,更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怨恨,这不是教化百姓的本意啊。
(重点注意“憎疾”“坐”“弥”“益”“化”的翻译)
(2)恒山的王文同与郎茂有嫌隙,上奏郎茂结党营私,偏袒下属欺骗君上,皇上下诏派苏威、裴蕴一起查办他。
(重点注意“隙”“朋党”“罔”“诏遣”和“并治”的翻译) 【参考译文】
郎茂,字蔚之,是恒山新市人。
年少时敏捷聪慧,七岁就能背诵《骚》《雅》,每天能背
下一千多字。
十五岁时师从国子博士权会,学习《诗》、《易》、《三礼》、玄象和刑名这类学问。
又到国子助教张率礼那里学习《三传》的各家著述,以致废寝忘食。
家人害怕朗茂(苦学)生病,常常节减他的灯烛。
等到他长大成人,被称为有才学的人,很擅于写文章。
十九岁的时候,遭父丧,服丧的礼节超过了一般人。
任职保城令,以有能力扬名,百姓为他立碑写了《清德颂》。
到了周武帝平定齐国的时候,他被授予郴州户曹之职。
适逢高祖(杨坚)做亳州总管,见了朗茂,非常高兴,让他做掌书记。
当时周武帝作《象经》,高祖镇定地对郎茂说:“人主的所作所为,感动天地,惊动鬼神,但是《象经》里有很多乱法,将怎能使国家安定太平?”郎茂私下里感叹道:“这些话哪里是一般人所能说出来的!”于是他暗自(与高祖)结交,高祖也亲近礼待郎茂。
高祖作丞相时,用书信召来郎茂,说起往事,很高兴。
不久,(郎茂)被授予卫国令。
当时有二百多被抓捕的囚犯,郎茂亲自审核数日,免罪释放了一百多人。
卫国县历年的诉讼案件,没有被送到州省里的。
魏州刺史元晖对郎茂说:“长史说卫国的百姓不敢申诉的原因,是害怕您罢了。
”郎茂回答说:“百姓像水一样,法令就像是堤岸,堤岸不稳固,一定会导致水流冲决,如果没有水冲决流溢,使君还担心什么呢?”元晖无以应对。
有百姓叫张元预的,和堂弟不相和睦。
丞尉请求用严法惩办,郎茂说:“元预兄弟俩,本来就互相厌恶憎恨,如果又因此获罪,更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怨恨,这不是教化百姓的本意啊。
”于是派遣县里的有声望的老人交替前往语重心长地劝说,在路上来往不断。
元预等人都受到触动心生悔意,到县衙叩头请罪。
郎茂用道理让他们明白,于是他们和睦相处,被称为兄弟友爱。
(郎茂)升任民部侍郎。
当时尚书右仆射苏威制定条例章程,每年都责怪百姓不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品质。
有时就回答说:“管辖范围内没有不谦逊的五品之家。
”不理会他,很多事情都像这样。
苏威又制作了“余粮簿”,打算让富有的和贫穷的百姓相互扶持。
郎茂认为太繁琐,执行起来不便捷,都上奏朝廷免去了。
郎茂生性聪敏,断案不拖沓,当时以为官干练著称。
炀帝即位后,(郎茂)被授予尚书左丞,参与选拔官吏之事。
郎茂精通理法,被世人称道。
当时工部尚书宇文恺、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争夺河东银矿。
郎茂上奏弹劾他们,宇文恺和于仲文最终因此获罪。
郎茂撰写一百卷《州郡图经》上奏,(皇帝)赏赐他三百段帛,他把撰写的
这些书交付秘府。
炀帝亲自讨伐辽东,让郎茂做晋阳宫留守。
恒山的王文同与郎茂有嫌隙,上奏郎茂结党营私,偏袒下属欺骗君上,皇上下诏派苏威、裴蕴一起查办他。
郎茂向来与二人不和,(他们)趁机罗织罪名蓄意毁谤,作成郎茂的罪状。
皇帝非常生气,连同他的弟弟司隶别驾郎楚之都贬职为百姓,流放到且未郡。
郎茂欣然领命,不把它放在心上。
在途中作《登垅赋》自我安慰,从词义中可见。
又附表陈说自己,皇帝多有醒悟。
炀帝十年,又调回京职,一年多之后就去世了,时年七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