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新版)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普通班)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回答1—2题。

1.H 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 )
A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2.
E 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
A .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 .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3—5题。

3.与图中斜线所示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 .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 B .现代地壳运动活跃 C .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 D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 4.B 处7月份盛行( )
105° 110° 40° 35°
E
H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5.B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是指()
A.长江、黄河、澜沧江B.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
读江苏省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6—9题。

6.分别表示该省冬、夏两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A.图①、图② B.图④、图③
C.图①、图③ D.图④、图②
7.该省部分城市与其自然植被、气候类型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南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连云港——温带季风气候
B.苏州——温带季风气候;徐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连云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京——温带季风气候
D.徐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苏州——亚热带季风气候
8.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起点位于()
A.南京 B.扬州
C.淮阴 D.苏州
9.决定该省冬季等温线基本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热力性质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10-12题:
10.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11.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2.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17~20题。

1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
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abcd B.adbc
C.dbac D.dcba
1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温
15.有关四大区域主要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水能 B.b——煤、石油
C.c——石油、煤、天然气、水能 D.d——煤、石油、水能
16.四大区域目前以公路运输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A.a B.b
C.c D.d
下面是一组有关青藏高原的叙述,据此回答17-18题:
17.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为( )
A.小麦玉米
B.水稻油菜
C.青稞小麦
D.长绒棉葡萄
18.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19.“一场春雨一场暖”这一谚语反映了:( )
A.降水多少与气候的关系
B.锋面活动与天气的关系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小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20.新疆未来几年中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是:( )
A.煤炭
B.水能
C.石油、天然气
D.太阳能
21.长江下游地区,其南岸易发生塌方现象,造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岸地层结构较疏松
B.人为因素
C.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
D.受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作用
22.有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及解决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差,降水下泄快是根本原因
B.污染严重,水质差,不节约用水是根本原因
C.“引滦入津”工程调节了海河径流季节的变化
D.农业生产中有多种旱地作物,采用喷灌式节约用水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

”请结合内蒙古高原地势剖面示意图,回答23---24题
│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阴山山地│锡林郭勒高原│
黄毛桌库黄大层波高
土乌子布河青状状原
高素山齐山高高残
原沙沙原原丘
漠漠
23.该地势剖面图的走向是()
A.南—北 B.西北—东南
C.东—西 D.东北—西南
24.有关图1中地理事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河套平原的形成与黄河的凌汛有关
B.图中该段黄河为西南—东北流向
C.风力作用导致了波状高原中的许多碟形洼地的形成
D.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地面结构单调、高原面貌表现最明显和保存最完整的高原
图6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5~26题。

25.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26.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图10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

完成29~30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图10
29.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0.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4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分)
(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6分)
(3)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2分)
(4)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概述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4分)
32.(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l )在图12 所示气压形势下,a 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5 分)
( 2 )图12 中A 一B 一C 一线年降水最大致呈现出“由A 至B 逐渐减少、由C 至B 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4分)
材料二
( 3 )图13 所示为风力浸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

在图12 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地。

(1 分)
33.(16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

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

下午,更神奇了。

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

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
属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3分)
(2)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2分)
(3)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8分)(4)分析乙地发展工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3分)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C D D B 6--10 D A B B A
11--15 B B D B D 16--20 D C B A C
21--25 C D D B D 26--30 A A B C A
二、综合题
31.(1)自天山山脉向其南北两侧递减。

(2分)
(2)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3分)
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3分)
(3)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2分)
(4)分布特点: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绿洲)和铁路沿线。

(2分)
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2分)
32.
( l ) 1012.5 (1分)
西北风(偏北风)(1分)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2分)
西风带(1分)
( 2 )由A 至B ,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人,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最由西向东逐渐减少;(2分)
由C 至B ,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山东向西)逐步减少(2分)
( 3 )③ (1分)
33、(1)庐山(1分)对流(1分)多发生在夏秋午后(1分)
(2)流水(1分)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1分)
(3)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分)。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分)。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1分);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1分)。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1分)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1分)。

(4)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
精品试卷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
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
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

(3分)
-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