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优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优选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到平江路去
①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②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③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④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⑤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⑦这就是平江路了。

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⑧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⑨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早年顾颉刚先生就住在这里,他从平江路着眼,写了苏州旧日的情调:一条条铺着碎石子或者压有凹沟的石板的端直的街道,夹在潺湲的小河流中间,很舒适地躺着,显得非常从容和安静。

但小河则不停地哼出清新快活的调子,叫苏州城浮动起来。

因此苏州是调和于动静的气氛中间,她永远不会陷入死寂或喧嚣的情调。

以前来苏州游玩的郁达夫也议论过这一种情况,他说这街上的石块,和人家的建筑,处处的环桥河水和狭小的街衢,没有一件不在那里夸示过去的中国民族的悠悠的态度。

⑩这是从前的平江路。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走在今天的平江路上,仍然能够感受到昨天的平江路的脉搏是怎样的跳动着。

我们一边觉得难以置信,一边就怦然心动起来了。

⑪现在,我是踏踏实实地走在平江路上了。

⑫世俗的生活在这里弥漫着,走着的时候,很有心情一家一家地朝他们的家里看一看,
这是老房子,所以一无遮掩的,他们的生活起居就是沿着巷面开展着,你只要侧过脸转过头,就能够看得很清楚,我不要窥探他们的生活,只是随意的,任着自己的心情去看一看。

他们是在过着平淡的日子,在旧的房子里,他们在烧晚饭,在看报纸,也有老人在下棋,小孩子在做作业,也有房子是比较进深的,就只能看见头一进的人家,里边的人家,就要走进长长的黑黑的备弄,在一侧有一丝光亮的地方,摸索着推开那扇木门来,就在里边,是又一处杂乱却不失精致的小天地,再从备弄里回出来,仍然回到街上,再往前走,就渐渐地到了下班的时间了,人多了起来。

一个妇女提着菜篮子,另一个妇女拖着小孩,你考试考得怎么样?她问道。

不知道,小孩答。

妇女就生气了,你只知道吃,她说,小孩正在吃烤得糊糊的肉串,是在小学门口的摊点上买的,他的嘴唇油光闪亮的。

沿街的店面生意也忙起来,河面上还是有一两只小船经过的,这只船是在管理城市的卫生,打捞河面上的垃圾,有一个人站在河边刚想把手里的东西扔下去,但是看到了这只船,他的手缩了回去。

生活的琐碎就这样坦白地一览无余地沿街展开,长长的平江路,此时便是一个世俗生活的生动长卷了。

⑬就这样走走,看看,好像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头。

但到平江路随便地这么走一走,心情就会起一点变化的,好像原本心里空空的,但是这么一走,心里就踏实了,老是弥漫在心头的空空荡荡、无着边际的感觉就消失了。

我不是在平江路出生和长大,但是走一走平江路,就好像走进了自己的童年,亲切的温馨的感觉就生了出来,好像世世代代就是在这里生活的。

⑭平江路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不止一两次地去过耦园。

但是我到耦园,却不是去赞叹它精湛的园艺,而是因为它是一处惬意的喝茶聊天的地方,或者是一个温婉的情绪着落点,也因去耦园的路,不要途经一些旅游品商店,也不要有乌糟糟吵吵闹闹的停车场,沿着河,踩着老街的石块,慢慢地走,走到该拐弯的地方,拐弯,仍然有河,再沿着河,慢慢地走,就走到了耦园,其实就这样的走,好像到不到耦园都是不重要的了。

⑮在宋朝的时候,有了碑刻的平江图,那是整个的苏州城。

现在在我的心里,也有了一张平江图,这是苏州城的缩影。

这张平江图是直白和坦率的,一目了然,两道竖线,数道横线。

这些横线竖线,已经从地平面上、从地图纸上,印到了我心里去,以后我便有更多的时间,有更任意的心情,沿着这些线,走,到平江路去。

(取材于范小青同名散文,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写了作者一次在平江路散步的经历,其间穿插对苏州旧貌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苏州悠久历史和古典文化的眷恋和怀念。

B. 作者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意在感慨时代变化之快,让人无所适从。

C. 文章第九段插入顾颉刚对苏州旧日情调的描写和郁达夫的议论,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平江街区的特色。

D. 文中写道,有人想往河里扔垃圾但最终没扔,可见平江路的人都很珍惜这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地方。

E. 文章以“去平江路”起,以“到平江路去”止,中间多次写到“走在平江路上”,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语言亲切自然,又富有文化韵味。

(2)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3)文章第⑦段说,“平江路己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结合全文,分析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4)按要求完成小题。

Ⅰ文章题目是“到平江路去”,文中也有多处文字关涉“去平江路”这层意思。

联系全文,说说平江路有哪些吸引作者的地方。

Ⅱ平江路让作者热爱和眷恋,说出一个你心中的“平江路”,并参照本文列出你喜爱那个地方的理由。

【答案】(1)B,D
(2)运用了比喻、比拟、联想(或虚写)、视觉触觉嗅觉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昔日到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古典韵味,表达了对苏州古城、古韵的热爱、怀念之情。

(3)承上启下。

承接前文对苏州在现代化进程中现状的表述,引出下文对承载着苏州历史记忆的这一老街区的描写。

流露出因为这种现状而产生的失落;也包含着对平江路得以保存而感到的庆幸和欣慰。

(4)Ⅰ①平江路是苏州最后一个保存着原样的街区。

②平江路既是静的,又是生动活泼的。

③平江路展现了普通人绵延不断的日常生活。

④平江路有许多保存下来的名胜古迹。

Ⅱ理由:①那里能唤起对古城的记忆。

②代表着旧日的情调。

③在那儿走走,让人心里感到踏实。

④那里有许多保存下来的名胜古迹,富有文化气息。

【解析】【分析】(1)B项,“意在感慨时代变化之快,让人无所适从。

”理解有误,由原文“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可知,更多的是欣喜,也有无奈和悲哀。

D项,“可见平江路的人们都很珍惜这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地方。

”错误,联系上下文,由上文第⑫段段首句“世俗的生活在这里弥漫着”和下文“生活的琐碎就这样坦白的一览无余地沿街展开,……此时便是一个世俗生活的生动长卷了。

”可知,作者此处所描绘的就是平江路琐碎、真实的现实生活,选项解释刻意拔高。

(2)“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是对过去的回忆,是虚写;“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采用比喻的手法,“它的呼吸”采用比拟的手法,“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采用视觉触觉嗅觉结合的手法。

“古旧却依然滋润”体现了古城质朴的古典韵味,由“曾经”“看”“听到”“呼吸”可知对它的热爱、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3)本题中,上半句“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由第④段“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可知,原样的古城街区能保存下来的很少,让人心痛;后半句“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意在表明对古城文化的传承让人欣慰,引出下文对平江路的描绘。

(4)由原文第⑦段“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第⑨段中“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第⑫、⑬段中“但到平江路随便地这么走一走,心情就会起一点变化的,好像原本心里空空的,但是这么一走,心里就踏实了,老是弥漫在心头的空空荡荡、
无着边际的感觉就消失了。

”,第⑭段中“平江路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不止一两次地去过耦园。

”可知,平江路一直存在作者记忆深处,以它旧日的情调、普通的世俗生活以及名胜古迹深深吸引作者。

故答案为:⑴BD
⑵运用了比喻、比拟、联想(或虚写)、视觉触觉嗅觉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昔日到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古典韵味,表达了对苏州古城、古韵的热爱、怀念之情。

⑶承上启下。

承接前文对苏州在现代化进程中现状的表述,引出下文对承载着苏州历史记忆的这一老街区的描写。

流露出因为这种现状而产生的失落;也包含着对平江路得以保存而感到的庆幸和欣慰。

⑷Ⅰ①平江路是苏州最后一个保存着原样的街区。

②平江路既是静的,又是生动活泼的。

③平江路展现了普通人绵延不断的日常生活。

④平江路有许多保存下来的名胜古迹。

Ⅱ理由:①那里能唤起对古城的记忆。

②代表着旧日的情调。

③在那儿走走,让人心里感到踏实。

④那里有许多保存下来的名胜古迹,富有文化气息。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注意仔细研读文本。

阅读文本并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然后在文本中找出原文的信息进行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文本语句的赏析能力,注意理解文句的修辞手法。

阅读句子,分析文句的修辞手法赏析句子的内容,再结合上下文语境组织答案。

⑶本题考查的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注意结合文本的结构作答。

先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从文本的结构和中心主旨来组织答案。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审清题干要求。

先审题明确题干的内容,在文段中画出答案的信息范围,抓住重点词组织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梦的远方
林清玄
①有时候回想起来,我母亲对我们的期待,并不像父亲那样明显而长远。

小时候我的身体差、毛病多,母亲对我的期望大概只有一个,就是祈求我的健康。

为了让我平安长大,母亲常背着我走很远的路去看医生,所以我童年时代对母亲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趴在她的背上去看医生。

②我不只是身体差,还常常发生意外。

3岁的时候,我偷喝汽水,没想到汽水瓶里装的是“番仔油”(夜里点灯用的臭油),喝了一口顿时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昏死过去了。

母亲立即抱着我以跑百米的速度到街上去找医生,那天是大年初二,医生全休假去了,母亲急得满眼泪,却毫无办法。

“好不容易在最后一家医生馆找到医生,他打了两个生鸡蛋给你吞下去,又有了呼吸,眼睛也张开了。

直到你张开眼睛,我也在医院昏过去了。

”母亲一直到现在,每次提到我喝番仔油,还心有余悸,好像捡回一个儿子。

听说那一天她为了抱我看医生,跑了将近10公里。

③由于我体弱,母亲只要听到什么补药或草药吃了可以使孩子身体好,就会不远千里去求药方,抓药来给我补身体,可能是补得太厉害,我6岁的时候竟得了疝气,时常痛得在地上打滚,哭得死去活来。

“那一阵子,只要听说哪里有先生、有好药,都要跑去看,足足看了两年,什么医生都看过了,什么药都吃了,就是好不了。

有一天,一个你爸爸的朋友
来,说开刀可以治疝气,虽然我们对西医没信心,还是送去开刀了。

开一刀,一个星期就好了。

早知道这样,两年前就送你去开刀,不必吃那么多的苦。

”母亲说吃那么多的苦,当然是指我而言,因为她们那时代的妈妈,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苦。

④过了一年,我的大弟得小儿麻痹,一星期就过世了,这对母亲是个严重的打击。

由于我和大弟年龄最近,她差不多把所有的爱都转到我的身上,对我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并且在那几年,对我特别溺爱。

例如,那时候家里穷,吃鸡蛋不像现在的小孩可以吃一个,而是一个鸡蛋要切成“四洲”(就是四片)。

母亲切白煮鸡蛋有特别方法,她不用刀子,而是用车衣服的白棉线,往往可以切到四片同样大,然后像宝贝一样分给我们。

每次吃鸡蛋,她常背地里多给我一片。

有时候很不容易吃苹果,一个苹果切12片,她也会给我两片。

有斩鸡,她总会留一碗鸡汤给我。

⑤可能是母亲的照顾周到,我的身体竟然奇迹似的好起来,变得非常健康,常常两三年都不生病,功课也变得十分好,很少读到第二名。

我母亲常说:“你小时候读了第二名,自己就跑到香蕉园躲起来哭,要哭到天黑才回家,真是死脑筋,第二名不是很好了吗?”
⑥但身体好、功课好,母亲并不是就没有烦恼。

那时我性格古怪,很少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都是自己一个人玩,有时自己玩一整天,自言自语,即使是玩杀刀,也时常一人扮两角,一正一邪互相对打,而且常不小心让匪徒打败了警察,然后自己蹲在田岸上哭。

幸好那时候心理医生没有现在发达,否则我一定早被送去了。

“那时庄稼囡仔很少像你这样独来独往的,满脑子不知在想什么。

有一次我看你坐在田岸上发呆,我就坐在后面看你,那样看了一下午,后来我忍不住流泪,心想:这个孤怪囡仔,长大后不知要给我们变出什么出头,就是这个念头也让我伤心不已。

后来天黑,你从外面回来,我问你:‘你一个人坐在田岸上想什么?’你说:‘我在等煮饭花开,等到花开我就回来了。

这真是奇怪,我养一手孩子,从来没有一个坐着等花开的。

’母亲回忆着我童年一个片段,煮饭花就是紫茉莉,总是在黄昏时盛开,我第一次听到它是黄昏开时不相信,就坐一下午等它开。

⑦我15岁就离家到外地读书了,母亲因为会晕车,很少到我住的学校看我,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她常说:“出去好像丢掉,回来好像捡到。

”但每次我回家,她总是唯恐我在外地受苦,拼命给我吃,然后在我的背包塞满东西。

我有一次回到学校,打开背包,发现里面有我们家种的香蕉、枣子;一罐奶粉、一包人参、一袋肉松;一包她炒的面茶、一串她绑的粽子,以及一罐她亲手淹渍的凤梨竹笋豆鄉酱……一些已经忘了。

那时觉得东西多到可以开杂货店。

⑧那时我住在学校,每次回家返回宿舍,和我一起的同学都说是小过年,因为母亲给我准备的东西,我一个人根本吃不完。

一直到现在,我母亲还是这样,我一回家,她就把什么东西都塞进我的包包,就好像台北闹饥荒,什么都买不到一样。

有一次我回到台北,发现包包特别重,打开一看,原来母亲在里面放了八罐汽水。

我打电话给她,问她放那么多汽水做什么,她说:“我要给你们在飞机上喝呀!”
⑨高中毕业后,我离家愈来愈远,每次回家要出来搭车,母亲一定放下手边的工作,陪我去搭车,抢着帮我付车钱,仿佛我还是个3岁的孩子。

车子要开的时候,母亲都会倚在车站的栏杆向我挥手,那时我总会看见她眼中有泪光,看了令人心碎。

⑩要写我的母亲是写不完的。

我们家5个兄弟姊妹,只有大哥侍奉母亲,其他的都高飞远扬了,但一想到母亲,好像她就站在我们身边。

⑪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

”她自己是个保守传统的乡村妇女,和一般乡村妇女没有两样,不过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光是这一点,使我后来成为作家。

⑫作家可能没有做官好,但对母亲是个全新的经验,成为作家的母亲,她对乡人谈起我时,为我小时候的多灾多难、古灵精怪全找到了答案。

(文章选自林清玄散文《在梦的远方》有刪减)(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作为一个保守传统的乡村妇女,母亲对我们一直无太大期望,这也正是那一代很多母亲共同的特点。

B. 文章中母亲的回忆在作者的回忆中多次出现,既补充了情节,又反映出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使母亲的形象愈加丰满清晰。

C. 因为我自幼体弱多病,所以在几个兄弟姐妹中,母亲对我最为溺爱,这也是我性格古怪的原因之一。

D. “出去好像丢掉,回来好像捡到。

”这句话既有母亲对儿子离家出去的不舍和牵挂,又有再见到儿子回来时的喜悦和欣慰,话虽朴实,却令人感动。

E.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作者用时间顺序串联起回忆中的点滴琐事,平实地叙述中溢出满满的母爱,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概括第⑥段大意并简要分析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4)本文对“梦”着墨不多,仅在第⑪段中写到“不过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文章标题却是《在梦的远方》,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案】(1)A,C
(2)用夸张手法和排比句式,写出了母亲每次给我带的东西之多之杂,刻画了一个对儿子无比疼爱和无微不至关心(关怀备至)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爱。

(3)本段主要写作者那时古怪的性格及母亲对此的关注和担忧。

这段内容既是对第⑤段作者“身体好”“学习好”,母亲似乎可以放心的转折,又是母亲由担忧作者身体健康到担忧作者的心理健康的转折,也与文章末段中的“古灵精怪”遥相呼应,凸显了母亲对成长中的作者全方位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不尽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①作者从小在母亲的爱中长大,如今远离母亲生活,想来母子二人都会时常梦到远方,惦念着彼此。

②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

”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这才使作者一步步走到了如今的“远方”。

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③母亲虽然只关注孩子的健康,但正是母亲的这种爱与包容,给了作者一个良好的身体与人格,有了这些孩子们才会在逐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此处可自由些,但答案都需要围绕父母的爱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A项“母亲对我们一直无太大期望”分析不当,母亲对我们的期望是随着我们的成长而逐渐加大的,“鼓励我们要有梦想”,说明母亲对孩子有新的期望,希望他们坚持追梦。

C项两个原因都分析不当,母亲因为大弟的过世才特别溺爱我;母亲对我的溺爱不是我性格古怪的原因之一。

故选AC。

(2)“东西多到可以开杂货店”这是夸张的手法;“一罐……一包……一袋……一包……一串……
一罐……”这里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用夸张手法和排比句式,写出了母亲每次给我带的东西之多之杂,刻画了一个对儿子无比疼爱和关怀备至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爱。

(3)文章第⑥段主要写作者那时古怪的性格(自己一个人玩,自言自语,一人扮两角,莫名其妙的哭)及母亲对此的关注和担忧(那样看了一下午,后来我忍不住流泪)。

这一段在结构上,既是对第五段作者“身体好”“学习好”,母亲似乎可以放心的转折,又是母亲由担忧作者身体健康到担忧作者的心理健康的转折,也与文章末段中的“古灵精怪”遥相呼应。

在表现主题和情感表达上,凸显了母亲对成长中的作者全方位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不尽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小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文章对“梦”着墨不多,但“梦”既是文章的叙事的线索,又能突出主题。

①叙事线索:作者从小在母亲的爱中长大,如今远离母亲生活,想来母子二人都会时常梦到远方,惦念着彼此。

②突出主题:母亲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这才使作者一步步走到了如今的“远方”。

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③感情表达:孩子对“梦”的追寻,源自母亲的爱,母亲虽然只关注孩子的健康,但正是母亲的这种爱与包容,给了作者一个良好的身体与人格,有了这些孩子们才会在逐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故答案为:⑴AC;
⑵用夸张手法和排比句式,写出了母亲每次给我带的东西之多之杂,刻画了一个对儿子无比疼爱和无微不至关心(关怀备至)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爱。

⑶本段主要写作者那时古怪的性格及母亲对此的关注和担忧。

这段内容既是对第⑤段作者“身体好”“学习好”,母亲似乎可以放心的转折,又是母亲由担忧作者身体健康到担忧作者的心理健康的转折,也与文章末段中的“古灵精怪”遥相呼应,凸显了母亲对成长中的作者全方位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不尽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⑷①作者从小在母亲的爱中长大,如今远离母亲生活,想来母子二人都会时常梦到远方,惦念着彼此。

②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

”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这才使作者一步步走到了如今的“远方”。

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③母亲虽然只关注孩子的健康,但正是母亲的这种爱与包容,给了作者一个良好的身体与人格,有了这些孩子们才会在逐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此处可自由些,但答案都需要围绕父母的爱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⑶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

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