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三生物试题模拟考试(江门一模)生物试题试卷与评分参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三生物试题模拟考试(江门一模)生物试题试
卷与评分参考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以下呼吸作用在生活实际当中的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A.酸奶“涨袋”是由于乳酸菌呼吸产生大量气体
B.伤口用纱布包扎有利于组织细胞有氧呼吸
C.用酵母发酵产酒初期可以适当通入空气
D.松土可避免植物根系有氧呼吸产生过多CO2
2.小鼠Rictor基因的正常表达与精子的发生密切相关,敲除该基因的小鼠会出现无精症。
研究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鼠和敲除鼠睾丸生精小管中的细胞进行了DNA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精原细胞DNA含量为2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含量为2C和1C的细胞分别对应精原细胞和精子
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
C.据图推测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
D.DNA含量由2C到4C的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3.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特定抗体
B.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4.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伞藻的嫁接实验直接体现了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B.同一个生物体内不可能具有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一系列酶
C.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内膜的少,说明内膜的功能更复杂
D.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肝细胞和皮肤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相同
5.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分别为E1和E2,且E1小于E2;甲、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分别为E3和E4,且E3小于E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E1,则乙种植物能正常生长,甲种植物停止生长
B.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E2,则甲种植物能正常生长,乙种植物停止生长
C.光照强度低于E3时,限制甲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D.光照强度高于E4时,限制乙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6.赤霉素能够促进大麦种子萌发与赤霉素诱导a-淀粉酶合成有关,而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合成与其调节基因转录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使淀粉酶的合成原料增加,合成速率加快
B.大麦种子萌发时淀粉酶的表达提高,呼吸作用增强
C.RNA合成抑制剂不影响赤霉素发挥作用
D.赤霉素自身的生物合成不受基因组控制
7.桦尺蠖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为研究环境对桦尺蠖体色的影响,选择大量消耗燃煤的工业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对不同体色的桦尺蠖进行两次捕获和统计。
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本研究中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来获得相关的数据
B.位于两个不同区域的桦尺蠖的浅体色基因频率相近
C.结果支持桦尺蠖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逃避天敌
D.结果可以说明地理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重要原因
8.(10分)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存在可能的是()
A.没有线粒体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B.没有叶绿体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C.没有形成纺锤体的细胞完成有丝分裂
D.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二、非选择题
9.(10分)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
已知桉树是深根性树种,菠萝的根系很浅;幼桉树喜光,一般高度在2m左右,菠萝是半阴性植物,多在1m以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林场可看作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别该林场和其他林场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林场桉树、菠萝的种植方式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以显著提高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如图是该林场中部分生物的能量流动简图。
若A、B、C、D各代表一种生物,请写出此图所包含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计算,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A、转基因草莓中有能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由此可获得用来预防乙肝的一种新型疫苗,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①至④代表过程,A至C代表结构或细胞):
(1)图中①过程用到的酶是____,所形成的B叫做______。
(2)②过程常用____处理农杆菌,使之成为_____细胞,利于完成转化过程。
(3)图中③过程需要用到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来检测转基因草莓果实提取液中有无相应的抗原。
B、野生马铃薯品种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抗盐碱、抗寒能力,但块茎不能食用。
俄、德、芬兰专家共同做实验研究,用野生马铃薯与马铃薯的体细胞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生活能力强的杂交系马铃薯。
(1)专家在实验中,需用到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专家在实验中,用于诱导融合使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农民,种植杂交系马铃薯除可获得较高的收成外,还有什么优点?(要求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某种植物花色的控制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物花色的控制过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一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后代均为紫花,则该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的F1中紫花白花=5:7,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存在不育现象;若将F1白花个体中的杂合子进行自由交配,则F2中紫色植株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以现有三种纯合白花品种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确定基因A/a和基因B/b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近日,中宣部授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治沙造林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2.6万亩,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1)调查发现,古浪县北部沙区野生植物有白刺、苦豆草、黄沙蒿、赖草等,星块状或团簇状分布,这主要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区分该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苦豆草可入药,常用于治疗急性菌痢和肠炎,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为调查该地区苦豆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这种调查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
(3)随着“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
为此,一方面
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C
【解题分析】
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对稻田举行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因缺氧而腐烂;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
【题目详解】
A.乳酸菌为厌氧性细菌,无氧呼吸不产生气体,A错误;
B.伤口用纱布包扎有利于防止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B错误;
C.用酵母发酵产酒初期可以适当通入空气,增大酵母菌繁殖量,C正确;
D.松土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D错误;
故选:C。
2、C
【解题分析】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题目详解】
A、DNA含量为2C的细胞对应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1C的细胞对应精子,A错误;
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B错误;
C、结果显示,Rictor基因敲除鼠中1C的细胞显著下降,说明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2C-C,即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C正确;
D、DNA含量由2C到4C的变化过程是DNA的复制,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A
【解题分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
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题目详解】
A、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特定抗体,需要经过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错误;
B、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②过程需要采用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包括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C正确;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D正确。
故选A。
4、C
【解题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一般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线粒体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均匀存在的,但可以根据细胞中对能量的需求情况移动位置。
【题目详解】
A、伞藻的嫁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的代谢中心为细胞质,A错误;
B、在一些特殊的植物器官中,例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和玉米的胚中可以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而这些植物的其它部分可以进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所以同一个生物体中也可以含有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一系列酶,B错误;
C、线粒体的外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少,所以功能比内膜要简单,C正确;
D、肝细胞要进行更加复制的代谢活动,所以消耗的能量多于皮肤细胞,线粒体的数量并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5、B
【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甲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于乙植物,光照强度为E1时,甲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但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E2时,甲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但乙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光饱和点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光照强度。
【题目详解】
A、乙植物的光补偿点为E2,且E1小于E2,当光照强度为E1时,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所以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E1,则乙种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由于甲植物的光补偿点为E1,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所以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E1,甲种植物也不能表现生长,A错误;
B、光照强度为E2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等于0,所以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E2,则甲种植物能正常生长,乙种植物不能生长,B正确;
C、E3是甲种植物的光饱和点,光照强度低于E3时,限制甲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错误;
D、E4是乙种植物的光饱和点,超过光饱和点后,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之外的其它因素,由于实验条件温度适宜,所以光照强度高于E4时,限制乙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D错误。
故选B。
6、B
【解题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赤霉素诱导。
淀粉酶合成是与其调节基因转录有关的,因此不会使淀粉酶的合成原料氨基酸增加,但抑制RNA合成将影响赤霉素发挥作用。
大麦种子萌发时淀粉酶的表达提高,淀粉水解产生更多葡萄糖,呼吸作用增强。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题目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合成与其调节基因转录有关,即α-淀粉酶合成基因转录形成信使RNA,A错误;
B、大麦种子萌发时淀粉酶的表达提高,使得淀粉水解形成可溶性糖类,呼吸作用增强,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赤霉索诱导α-淀粉酶合成与其调节基因转录有关,则RNA合成抑制剂抑制转录,进而影响赤霉素
发挥作用,C错误;
D、赤霉素自身的生物合成受基因组控制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激素的作用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赤霉素的作用,提取题干信息,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
7、C
【解题分析】
依题文可知,在非工业污染区,树干呈浅灰色,浅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生存,深色的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而不能很好的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树变黑,深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浅色的桦尺蛾不能适应环境,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
【题目详解】
A、对桦尺蠖进行两次捕获和统计应是采用标志重捕法获得相关的数据,A错误;
B、依题表数据可知,非工业污染区的桦尺蠖的浅体色基因频率大于工业污染区的桦尺蠖的浅体色基因频率,B错误;
C、实验结果支持“桦尺蠖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逃避”,C正确;
D、依题文分析,实验结果不能说明“地理隔离是产生生殖隔离的重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文结合柱形图,考查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8、D
【解题分析】
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题目详解】
A、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的只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细胞等,A错误;
B、没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没有纺锤体形成的真核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C错误;
D、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峰,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垂直分层阳光、水分、无机盐A→D→C 18%
【解题分析】
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
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能之比,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题目详解】
(1)此林场包含主要的生产者——桉树、菠萝,也包含依赖生产者的各种消费者,土壤、空气中有各种分解者,还有周围的空气、水、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2)要区别不同林场的生物群落,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物种组成。
幼桉树一般2m左右,菠萝多在1m以下,体现其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桉树是深根性树种,菠萝的根系很浅,它们可以利用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桉树、菠萝高度不同,高矮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3)根据能量流动路径,可判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初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是A→D→C,
D→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5
6
2.710
18% 1.510
⨯
=
⨯。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结构特征,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学会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和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10、DNA连接酶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 CaCl2溶液(或Ca2+) 感受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抗原—抗体杂交纤维素酶果胶酶聚乙二醇(PEG)可少施农药;可在盐碱地区种植
【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农杆菌转化法);③④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③是脱分化过程、④是再分化过程。
图中A是目的基因、B是基因表达载体(由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等部分构成)、C是愈伤组织。
【题目详解】
A、(1)图解中A表示具有黏性末端的目的基因,它与质粒(上有切口,表示已被限制酶切割)结合形成重组质粒B 的过程中,需用到DNA连接酶连接;形成的B叫做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
(2)图中②过程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由于受体细胞是细菌,所以常用Ca2+处理细胞,使其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细胞,以完成转化过程。
(3)③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需要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在检查转基因草莓果实提取液中有无相应抗原,应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检测,如出现杂交带,表明已出现相应产物。
B、(1)专家在实验中用到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植物细胞融合中诱导融合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
(3)野生马铃薯品种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抗盐碱、抗寒能力,所以可少施农药;可在盐碱地区种植。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等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AABB AB 1/8 将三种纯合白花品种两两相互交配得到F1,从F1中选出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中紫花:白花=1:1,则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中紫花:白花=5:7,则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题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分离定律研究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研究是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
2.分析题图: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A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控制前体物质合成白色物质,基因B通过控制酶B的合成来控制白色物质合成紫色物质。
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A_B_),其他情况下均表现为白色(A_bb、aa B_、aabb)。
【题目详解】
(1)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可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一紫花植株A_B_与aabb进行测交后代均为紫花A_B_,则该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后代中出现9:3:3:1的比例或者其变形的结果,而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的F1中紫花A_B_:白花=5:7,即9:7的变形,紫花的比例显著降低,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存在不育现象;导致后代紫花中AABB、AABb、AaBB 和AaBb不存在;若将F1白花个体中的杂合子(2Aabb、2aaBb)进行自由交配,则产生的配子为1/4Ab、1/4aB、1/2ab,则F2中紫色植株出现的概率为1/4×1/4+1/4×1/4=1/8。
(3)根据题意,确定基因A/a和基因B/b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思路:将三种纯合白花品种两两相互交配得到F1,从F1中选出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从F1中选出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为AAbb(白花)、aaBB(白花)、2AaBb(紫花),即后代比例为紫花:白花=1:1;若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存在不育现象,故F1中紫花AaBb自交后代为5紫花:7白花。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基因连锁与互换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分离比,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把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常见的9:3:3:1的比例及其变形的结果,能够利用该比例分析解决问题,掌握验证基因连锁与互换定律的方法是解决第(3)问的关键。
12、水平群落的物种组成直接样方法随机取样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物质和能量
【解题分析】
3.生物群落的结构
(3)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
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
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4)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
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
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题目详解】
(3)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同一个区域,各个种群呈块状或团簇状分布,这主要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区分该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4)药用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调查植物一般采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
(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否则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