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节选)
顾迈南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邓稼先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祖国又把一件难度更大的工作放在了他和其他科技人员的肩上——研制氢弹。

②在艰苦国难的条件下,中国人要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掌握这些技术,除了党和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外,邓稼先等人作为直接参加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付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

③“在研制氫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邓稼先的同伴们这样说。

他们说,中国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违在一起的。

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的工作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十年的时光。

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大戈壁的风刀霜剑,染白了他的鬓发,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⑤谁能想到,在一次巨大的成功之后,他竟险些倒下不起。

那是一次地下核试验。

马上就要开始了,试验场上千军万马在等待着庄严的“零”时的到来。

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齐开动,监测着各种数据是否正常。

核装置下到深处的时候,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

⑥“怎么办呢?”科技人员回到帐篷里商量来商量去,有人主张把核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有人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主张就地解决问题后继续下井。

大家从夜里一十一二点钟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处理办法。

他跟科技人员来到井口附近,一起研究如何解决问题。

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
⑦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了现场。

⑧试验成功之后,开庆祝会的时候,他兴奋极了。

由于过度紧张劳累,几天吃不好饭,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当场晕倒了。

在场的人赶紧扶他躺下,一量血压竟是零。

⑨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邓稼先才睁开了眼睛。

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都拿到了没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随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⑩这就是邓稼先!共和国的“两弹元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那次地下核试验的事故中,科研团队出现了怎样的意见分歧?邓稼先又是如何处理的?
(2)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邓稼先的人物形象请结合第⑦段画线句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3)下列可填入第⑩段横线上的语句,最能凸显人物精神品质,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
项是( )
A.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两弹”研制的人
B.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戈壁滩的人
C.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D.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科学的人
【答案】(1)团队成员中一种主张把核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另一种认为该就地解决后继续下井(。

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处理办法
(2)严肃,写出了邓稼先拒绝回去休息时的神态,写出他对研究工作的重视(或:投入,决心等),表现他的敬业(或:担当,为国奉献等)
(3)C
【解析】【分析】(1)本题答案在第⑥段,出现事故,“有人主张把核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有人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主张就地解决问题后继续下井”;“最后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处理办法”。

(2)“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严肃”是对邓稼先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刻画,表现邓稼先对工作的认真和态度的坚决,赞扬邓稼先敬业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3)邓稼先在艰苦的环境下,之所以能够废寝忘食地工作,源于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科研事业的担当。

他能够把一生“献给‘两弹’研制”、“献给戈壁滩”、“献给科学”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

故选C。

故答案为:⑴团队成员中一种主张把核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另一种认为该就地解决后继续下井(。

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处理办法。

⑵严肃,写出了邓稼先拒绝回去休息时的神态,写出他对研究工作的重视(或:投入,决心等),表现他的敬业(或:担当,为国奉献等)
⑶ C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三段中的重点句子理解。

⑵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赏析,注意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明确写出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读全文,明确最能凸显人物精神品质,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选项。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氤氲豆角香
王一如
①我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的东西。

②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

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勾着背,捯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祷告。

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与土地融为了一体。

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A)裸露在外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
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

③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

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实是再无其他了。

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起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

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被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变作泡影。

外婆早早地学会下厨做饭、挑水洗衣,操持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后来便随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一出生,命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⑤那时,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待有些余钱,外婆便在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

豆角好活,产量又高。

几场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一晒,便探出了嫩芽。

正是这些生命力顽强的豆角,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她的生活都点亮了。

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

⑥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時,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

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问“能饮一杯无”的心境。

⑦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今。

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地里看看。

每当这时,她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

(B)她有时翻翻几片叶,有时端详几朵花,有时松松脚下的土,有时勾起几片草屑。

当她做完这一切时,便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勾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今年又是个好收成。

”风一吹,豆角叶儿沙沙作响,伴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

⑧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另一部分晒干,囤起来。

(C)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厨房里漫开了。

小时候耐不住,每每此时,我便跑到外婆身边,扯扯她的衣角,迫不及待地讨一口吃,身旁的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这都等不及呀?”
⑨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

我夹起一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回味悠长。

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肆意、随性、自由。

这是我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

⑩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22期,有删改)(1)有人想把文末“我”抬头眺望远方的场景做成一幅版画,并在画上题一句诗。

你觉得下面哪句诗最适合?请说明理由。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从画横线的(A)(B)(C)三处句子中任选两处进行赏析。

(方法提示)可推敲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可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短等;也可推敲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细读本文,你会发现作者喜欢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请在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说说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话题预设)①外婆的身影②外婆的笑③吃豆角
(4)本文以“氤氲豆角香”为题,有什么丰富的含义?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小贴士)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也可指气味(多指香气)弥漫。

【答案】(1)【示例1】A句合适。

因为外婆对“我”最好,豆角自己少吃,总是把最好的给“我”,因此为了表达“我”对外婆的思念和感恩,用此句作题注。

【示例2】C句合适。

本文通过写豆角表达怀念故乡的味道,因此“故园东望”切合文意。

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让人泪雨滂沱。

所引诗在思念中振作精神,安慰家人,而本文写外婆微佝着背,微笑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乐观坚强,寄托了作者憧憬外婆美好未来的愿望。

(2)A句:【示例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土地”比作“讨喜的孩子”,“亲昵”“吻”等词赋予土地以人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与土地的和谐亲密。

【示例2】“黝黑”“油光”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地与外婆的亲密和谐。

B句:【示例1】四个“有时”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外婆到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示例2】运用“翻翻”“端详”“松松”“勾起”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外婆在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C句:【示例1】运用短句,从“温火”到“油”“盐”“调料”,依次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的过程,体现了外婆动作的熟练,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示例2】“三勺”“一勺”“几味”等数量词,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记忆和怀念之深。

(3)【示例1】第②段首句中写外婆“小心地穿梭,佝着背,捯弄”,这些动作表现外婆的身影忙碌,写出她勤劳、艰辛的特点。

【示例2】第⑦段当外婆做完农活后,她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佝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

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这些描写表现外婆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示例3】“我”迫不及待地讨吃豆角,表现我的调皮天真;母亲的嗔怪和外婆“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这些生活的细节十分温馨,成为作者记忆中特有的故乡味道,足见真情,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4)“氤氲豆角香”一是指在“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二是指在
“我”心中充满了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解析】【分析】(1)本文文末“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外婆的思念,结合文中写外婆对“我”最好,豆角自己少吃,总是把最好的给“我”,因此还表达了“我”对外婆的感恩;“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通过写作者对家乡的想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且通过“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写外婆微笑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乐观坚强,寄托了作者憧憬外婆美好未来的愿望。

有振作精神,祝福亲人之意。

然后分析诗句的意思,并做出选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对长辈的感激和思念,符合文意,可选A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的孤寂愁苦之情,不符合文意,可排除B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也是写思念家乡,但是结合下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可知,此诗有在思念中振作精神,安慰家人之意。

且“故园东望”与“我抬起头,看向远方”相符,因此可选C句。

(2)根据题意,可从炼字,句式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其次结合该角度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

A句,“像个讨喜的孩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亲昵地吻着”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答题模板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还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要遵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解答,要理解词义,尤其是语境义,如“黝黑”“油光”等词语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等词语写出了土地与外婆的亲密和谐,答题模式是:“……”一词(等词)是指……(语境义),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这里要写的对象是“土地”,“亲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写出了外婆与土地的和谐亲密,表达了外婆对土地的喜爱。

B 句,可先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有时……,有时……,有时……,有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题模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突出强调地写出了……,表达了人物……的情感;还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翻翻”“端详”“松松”“勾起”等动词准确而精炼,答题模式是:“……”一词(等词)具体准确地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结合上下文“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时不时到地里看看”“她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勾着背,微笑着”等句子可知,本句通过写外婆到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不仅写出了她的勤劳,还表现了她对豆角的喜爱之情。

C句,首先可以从句子长短的角度赏析。

“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运用短句,语言简洁。

结合上下文“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可知,是写炖豆角的过程,答题模式:运用短句,简洁而准确地写出了……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语言铿锵有感染力;还可以从词性的角度赏析。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

本句子最大的特点即是几个数量词连用:三勺,一勺,几味。

结合“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可知,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运用数量词的表达效果就是准确具体。

总之,外婆当年炖豆角时动作的熟练、调味料的用量至今历历在目,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生活记忆之深,表现了作者对外婆乃至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3)第②段首句中,“小心地穿梭,佝着背,捯弄”,是对外婆动作上的细节描写,也属于动作描写。

回答其作用,结合上下文可知,此细节写出了外婆忙碌的身影,写出她勤
劳、不怕艰辛的特点。

第⑦段,“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皱纹都舒展开了”“勾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是对外婆动作、神态、语言上的细节描写,表现外婆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第⑧⑨段,“扯扯她的衣角” 是对“我”动作上的细节描写,表现我的调皮天真;“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分别是对母亲和外婆动作上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生活的温馨,让读者跟着作者一起去回味他记忆中特有的家乡味道,富有感染力。

(4)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以“氤氲豆角香”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写“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作者的写作用意,文章最后一段“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也暗含着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形象一直留在作者的心里,影响着作者的一生。

故答案为:⑴示例1】A句合适。

因为外婆对“我”最好,豆角自己少吃,总是把最好的给“我”,因此为了表达“我”对外婆的思念和感恩,用此句作题注。

示例2】C句合适。

本文通过写豆角表达怀念故乡的味道,因此“故园东望”切合文意。

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让人泪雨滂沱。

所引诗在思念中振作精神,安慰家人,而本文写外婆微佝着背,微笑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乐观坚强,寄托了作者憧憬外婆美好未来的愿望。

⑵A句:【示例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土地”比作“讨喜的孩子”,“亲昵”“吻”等词赋予土地以人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与土地的和谐亲密。

【示例2】“黝黑”“油光”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地与外婆的亲密和谐。

B句:【示例1】四个“有时”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外婆到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示例2】运用“翻翻”“端详”“松松”“勾起”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外婆在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C句:【示例1】运用短句,从“温火”到“油”“盐”“调料”,依次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的过程,体现了外婆动作的熟练,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示例2】“三勺”“一勺”“几味”等数量词,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记忆和怀念之深。

⑶【示例1】第②段首句中写外婆“小心地穿梭,佝着背,捯弄”,这些动作表现外婆的身影忙碌,写出她勤劳、艰辛的特点。

【示例2】第⑦段当外婆做完农活后,她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佝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

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这些描写表现外婆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示例3】“我”迫不及待地讨吃豆角,表现我的调皮天真;母亲的嗔怪和外婆“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这些生活的细节十分温馨,成为作者记忆中特有的故乡味道,足见真情,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⑷“氤氲豆角香”一是指在“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二是指在“我”心中充满了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意境的理解。

考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考虑诗句的意境进行分析理解。

注意诗句与意境的一致性。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关于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词语的运用、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考生要读懂要求,选好角度,结合句子的内容和文章的主题等进行赏析。

⑶本题考查人物的细节描写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理解文章,理解内容,把握主题思想,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能力。

对标题的含义作用的理解可以从标题的象征意、双关义、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修辞、情感等入手分析,在理解标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曲线救国”做编剧
李茜
不知不觉,我已经习惯了在填写自己的职业介绍时,在“作家”之后再写上“编剧”。

我其实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成为编剧算得上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小时候是个梦想很多的人,一会儿想做老师,一会儿想做漫画家,一会儿想做考古学家,一会儿又想做服装设计师……总之,一会儿一个想法,说得多了,爸妈也就不太当真了。

这倒也并非完全是因为我三心二意、喜新厌旧,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是早早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总会有一时的偏好,想去某条路上走一走、试一试,后来发现走不通,或者那条路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者自己根本不敢迈出脚步……总之,走不下去,便换一条路接着走。

现在作为我的职业的“写作”,最开始完全是一种纯粹的爱好。

我从中学开始写小说,后来有一天,大概是初三的时候,我不知怎的,一拍脑袋,跟我妈说将来想去学做电影。

这在我的“一箩筐梦想”里算是一个挺新颖的职业,可能跟我当时喜欢看电影有关。

当然,我妈认为这只是我又一次的心血来潮、异想天开。

因为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儆电影是一个离我们特别远的行业,特别是在我家乡这种边陲小城,家中的亲戚朋友往上数三辈都和电影“八竿子打不着”的普通人家,做电影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知道是我对这个梦想不够坚定,还是连我自己都觉得这个梦想太不切实际,总之,一段时间之后,我便把这个梦想抛在脑后,投入了新的梦想中。

后来,从高中到大学,始终把写小说作为爱好的我,却因为这点小小的坚持而逐渐走上了作家的路。

发表了小说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给漫画写脚本。

再后来,我参与了电影剧本的改编,也开始应邀写一些电视剧剧本,甚至电影剧本。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反应过来,我竟然已经在“做电影”了!
请原谅我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讲述这个过程,因为这确实不是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追梦记”,我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这是“命”。

但别误会,我并不是说这是那种天上掉馅饼式的幸运幸而是基于我个人的性格、选择、努力和时机等因素,最终汇集而成的命运轨迹。

如果我没有坚持“写作”这个爱好,如果我没有把每一次工作任务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果我没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和高效的学习能力……我大概都不会有机会实现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梦想吧!像我这样“曲线救国”去实现梦想的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高效的学习能力。

当然,我想,每一个梦想的实现,运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就像人们常说的,努力是1,运气是0,两者组合起来是10,但只有运气而不努力的话,就只是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