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章节习题集(附答案)-1 - 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理论
1 汽车的动力性
四、名词解释
1、驱动力
2、滚动阻力
3、空气阻力
4、坡道阻力
5、道路阻力
6、动力因素
7、动力特性图
8、功率平衡图
9、负荷率
10、后备功率
11、车轮的静力半径
12、附着力
13、附着系数
14、附着率
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四、名词解释
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等速百公里燃油油耗量
3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四、名词解释
1、汽车比功率
2、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4 汽车的制动性
四、名词解释
1、汽车的制动性
2、地面制动力
3、制动器制动力
4、制动力系数
5、侧向力系数
6、制动效能
7、抗热衰退性能
8、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9、制动侧滑
10、制动跑偏
11、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12、同步附着系数
13、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I 曲线)
14、f 线组和 r 线组
5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6汽车的平顺性
7汽车的通过性三、名词解释
1、汽车的通过性
2、牵引系数
3、牵引效率
4、燃油利用指数
5、间隙失效
6、顶起失效
7、触头失效
8、托尾失效
9、最小离地间隙
10、接近角
11、离去角
12、最小转弯直径
《汽车理论》清华大学余志生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四、名词解释
1、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
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
的转矩Tt产生一对地面的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既是驱动汽车的外力,此外里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2、滚动阻力轮胎滚动时,与支撑地面的接触区产生法向和切向相互作用力,
并使接触区的轮胎和地面发生相应的变形
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离称为空气阻
力。
4、坡道阻力当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离表现为汽车的坡道阻力。
5、动力特性图
6、功率平衡图
7、负荷率
8、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
9、车轮的静力半径
10、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最大极限值
11、附着系数
12、附着率汽车在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
系数。
13、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14、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5、汽车的制动性
16、地面制动力
17、制动器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要
的力。
18、制动力系数
19、侧向力系数地面侧向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之比。
20、制动效能
21、抗热衰退性能
22、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3、制动侧滑
24、制动跑偏
2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26、同步附着系数
27、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
28、f线组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29、r线组前轮没有抱死,在各种附着系数值路面上后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
动力关系曲线。
30、操纵稳定性
32、不足转向
33、过多转向
34、侧偏角
35、汽车的通过性
36、牵引系数
37、牵引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38、燃油利用指数
39、间隙失效
40、顶起失效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的情况。
41、触头失效
42、托尾失效车辆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43、最小离地间隙
44、接近角
45、离去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后端突出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46、最小转弯直径
汽车理论综合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 轮胎侧偏刚度:轮胎的侧偏力-侧偏角曲线在=0°处的斜率,称为侧偏刚度。
P65
2 制动力系数:一般将地面制动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平直道路为垂直载荷)之比称为
制动力系数。
3 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是指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由所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汽车动力性的主要评价指标通常包括汽车加速性、最高车速及最大爬坡度。
4 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平直的、良好道路(混凝土或柏油)上所能达到的平均最高行驶车速。
5 驱动力Ft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t ,驱动轮在Tt 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 即为驱动力。
6 轮胎迟滞损失:轮胎在滚动过程中,轮胎各个组成部分间的摩擦以及橡胶元、帘线等分子之间的摩擦,产生摩擦热而耗散,这种损失称为弹性元件的迟滞损失。
7 附着力和附着系数: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最大值)即为附着力。
,为滑动附着系数,通常简称为附着系数。
8 汽车制动跑偏: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
9 制动侧滑:指制动时汽车的某轴或多轴发生横向移动的现象。
10 道路阻力系数:坡道阻力和滚动阻力均为与道路有关的行驶阻力,通常将这两
个阻力合在一起,称作道路阻力,即,则定义道路坡道阻力系数为。
11 舒适性降低界限:舒适-降低界限与保持舒适有关。
在此极限内,人体对所暴露
的振动环境主观感觉良好,并能顺利完成吃、读、写等动作。
[返回1]
12 弹性轮胎的侧偏现象:是指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有侧向力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
不同载荷和不同道路上轮胎的侧偏力-侧偏角关系曲线一般称为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
13 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称为汽车使用性能。
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通常有: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料经济性能、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通过性能。
14 滚动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可视为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或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
也就是说,滚动阻力等于汽车滚动阻力系数与车轮负荷的乘
积,即。
其中:是滚动阻力系数,是滚动阻力,是车轮负荷,是车轮滚动半径,地面对车轮的滚动阻力偶矩。
15 制动力:是指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16 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即汽车行驶的约束条件(必要充分条件)为
,其中附着力,式中,接触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为滑动附着系数。
αk z F b ϕz F F ϕϕ=ϕi F f F ψF mg f i F F F i f )(+=+=ψψi f +=ψCD T r T fW F f f ==f f F W r f T ϕF F F F F t w i f ≤≤++z F F ϕϕ=z F ϕ
17 临界车速:当稳定性因素时,当车速为时,横摆角速度增益。
称为临界车速,是表征过度转向量的一个参数。
18 滑移(动)率:描述制动过程中轮胎滑动成份的多少,即滑动率的数值代表了车轮运动成份所占的比例,滑动率越大,滑动成份越多。
19 制动距离:制动距离S 是指汽车以给定的初速,从踩到制动踏板至汽车停住所行驶
的距离。
20 汽车动力因数:由汽车行驶方程式可导出
则被定义为汽车动力因数。
21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是与防止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本身的几何参数。
它们主要包括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等。
22 汽车(转向特性)的稳态响应:在汽车等速直线行驶时,给汽车转向盘一个角阶跃输入。
一般汽车经短暂时间后便进入等速圆周行驶,称为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性转向和过度转向三种类型。
23 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员不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直线或转弯)行驶;且当受到外界干扰(路不平、侧风、货物或乘客偏载)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性能。
24 纵向通过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分别通过前、后车轮外缘作垂直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切平面,两切平面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时所夹的最小锐角。
25 离去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后端突出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26 汽车平顺性及评价指标: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27 等速行驶燃料经济特性:等速行驶燃料经济特性是汽车燃料经济性的一种常见评价指标。
它是指汽车在额定载荷条件下,以最高档或次高档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 的燃油消耗量。
通常测出或计算出10km/h 或20km/h 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在图上绘制曲线,称为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也称为等速行驶燃料经济特性
28 稳定性性因数:,称为稳定性因数。
它也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
重要参数。
、分别是前后轮的侧偏刚度;分别为轴距、质心到前轴的距离和质心到后轴的距离。
29 侧向力与侧偏力: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
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轴(横向)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在地面上产生相应的地面侧向反作用
力,也称为侧偏力。
30 最小燃油消耗特性:发动机负荷特性的曲线族的包络线是发动机提供一定功率时的最低燃油消耗率曲线。
利用包络线就可找出发动机提供一定功率时的最经济工况(负荷和转速)。
把各功率下最经济工况的转速和负荷率标明在外特性曲线图上,便得到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31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在设计汽车制动系时,如果在不同道路附着条件
下制动均能保证前、后制动器同时抱死,则此时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和的关系曲线,被
称为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理想分配曲线,通常简称为I 曲线。
在任何附着条件路面上前、后轮制0<K K u cr 1
-=∞→⎪⎭⎫δωr cr u %100⨯-=
w
w w u r u s ωs 0a u dt du g dt du g i f dt du G m G F F G F F D f i w t δψδδ+=++=++=-=)(D )(12212k L k L L m K -=1k 2k 21L L L 、、Y y F Y F Y F 1μF 2μF
动器同时抱死,则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必定等于各自的附着力,且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或地面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
32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为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33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34汽车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程度和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