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脏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脏 象
1
h
• 藏象: 藏: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
象: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在机体外部
的表现
•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 象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2
h
• 脏象学说的内容 1、脏腑 2、精、气、血、津液
• 脏象学说的特点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结构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 2、概念上是解剖、生理、病理上的高度 统一 3、临床上是辨证论治的依据
全身,外达皮毛
汗
3、宣散卫气
吸入清气 肃降-向下,向内运动 向下输布清气津液精微 尿
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
22
h
宣发失常:呼气不利、胸闷、咳喘、鼻塞、喷嚏、 无汗或易感冒等——肺气不宣
肃降失常: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等——肺失肃降
宣发与肃降的关系 是肺气的双向运动,二者是相反相成、
对立统一的两 种运动形式,不可分割。
面部最能反映 心血的盛衰
2.开窍于舌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以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心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14
心神失常h ——舌卷、舌强、舌謇或失语
3.在志为喜
心主喜、血养神 正常-喜而不过
功能正常
气道通畅 呼吸均匀 肢温声洪
20
h
肺气壅实 → 肺气上逆 → 喘、咳
呼吸功能下降——呼吸困难、气短而喘
功能失常
宗气生成障碍——脏腑功能活动力下降
肺气不足
(呼吸无力、少气、神疲 语言低微等 )
呼吸功能丧失——清不吸、浊不呼 →宗气不生→死亡
21
h
1.主宣发和肃降
1、呼出浊气
运动形式
宣发-向上,向外运动 2、 水谷精气和津液布散
(一)概述 1.心的阴阳属性和功能要点
阳脏、阳中之阳 心
主血脉、藏神
2.肠、脉、舌、汗、面、喜
外应-火、南、夏、热、红、苦
5
h
(二)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概念: 心主血脉,含主血液和主血脉两个方面。即指心
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周流不息以营养全身的作用。
心主血脉实际上是对“心”、“血”、“脉”三位 一体独立系统功能的综合表述,三者之中,心气的充沛 是关键,血的充盈、脉的完整与畅通是重要条件。任何 一方产生病变,均可导致“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
心血不足-健忘失眠多梦
心神正常-血行畅达有序 (2)血靠神使 心神失调-血行紊乱 神恐:面白
神怒:面赤
12
h
(三)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组织联系-心脉相连 心合脉
心功能正常-脉和缓有力,节律整齐 功能联系
心功能异常-病理脉象
13
h
①心主血,其充在脉
心华在面 ②面部血管丰富 ③面部皮肤较薄
反常
1、心之功能失常,情志改变
心气不足——易悲、时欲哭
心气实——狂、笑不休
2、过度喜乐,心气涣散
轻则失眠
重则发狂
15
h
4.在液为汗
心主血
阳气蒸腾 汗
“血汗同源”
血 津液
同源于水谷精微
“津血同源”
16
h
二、肺
(一)概述
1.肺的阴阳属性和功能要点
阳脏,阳中之阴。 肺 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主治节
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肺开窍鼻:
3.肺在志为悲:悲忧不良情绪最易耗伤肺气,故将悲
忧归为肺志。
4.肺在液为涕:涕为鼻粘膜的分泌液,有润泽鼻腔的
作用。
正常-津液润泽鼻窍
肺功能 异常
28
风寒束肺-流清涕 风热犯肺-流黄涕
h
2.肺的组成
主体--肺
肺 内系--大肠、皮、鼻、涕、毛、悲
外应--金、秋、燥
17
h
3.肺的生理特性
①肺体疏松清虚,不容异物,不耐寒热
②与外相通,易受外邪
肺为“娇脏”
18
h
(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①司呼吸
①宗气生成
①主一身之气
②肺主气
②全身气机的调节
②主呼吸之气
19
h
肺主气、司呼吸的表现
“广义”
“狭义
(”1)主宰脏腑活动
主意识--调节、主宰脏腑活动 心主宰脏腑活动 主血脉--供血滋养脏腑组织
(2)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正常--意识清楚,思维敏捷,精神饱满
心藏神 11
失常--意识模糊h ,反应迟钝,精神萎靡
3.心主血脉与心藏神的关系
二者是互为因果的依存关系
心血调和-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1)神靠血养
3
h
第一节 脏 腑
一、脏腑的分类、生理功能及特性
五脏-肝、心、脾、肺、肾-化生、贮藏精气:藏
脏 腑
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传化水
谷:泻而不藏,实而不
满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似腑-中空有腔 功能似脏-贮藏精气
藏而不泻
二、中西医名称的区别
4
h
五
脏
一、心 “君主之官”
6
h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的三个基本条件
1、心气充沛 心气——心动——血液运行 2、心血充盈
使足够的血量流入血脉 心血充盈
心气的活动得到心血的供养 与补充,不致衰竭
7
h
3、脉道通利
脉道通利
约束血液运行,使之不得溢出 保持通畅,血行不致阻遏
心主血脉,上述三方面缺一不可,然 以心气充沛起主导作用。
8
h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判断 重点从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四方面
心--心搏均匀有序
心主血脉正常 血
面--红润光泽 舌--红活荣润
脉--均匀和缓有力
9
h
面赤,舌红脉数 ---心火旺
面白,脉象细弱无力---心气不足 面舌暗,胸前闷痛、舌瘀点、瘀斑 脉涩、结、代 --------心血淤阻
心主血脉异常
10
h
2.心藏神
概念:心有主宰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的功能。
通调水道
经肾、膀胱
②肃降-向下输布津液
尿
所以,肺通调水道是通过肺的宣发,肃降来实现的。
由于肺位最高,故又称“肺为水之上源”
病理:
肺失宣肃
25
水津失布
头面、上半身水肿、
h
无汗、少尿。
4.朝百脉,主治节 概念: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
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 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吸清呼浊 肺朝百脉 宣发、肃降运动促血行 助心行血
化生宗气助血行
26
h
总结----主治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有协肋心脏对全身脏腑的功能起治 理调节的作用。
肺主治节
①调节呼吸,促进吸清呼浊, 维持全身清气代谢
②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 ③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④调节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27
h
(二)肺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23
h
一升一降
呼吸运动
维持气体交换
一出一入
向上向外
宣发肃降 布散精气
全身各处,无所不至
(气的升降运动)
向下向内
上从皮毛而出为汗
水液代谢
水液恒定状态
下从肾与膀胱而出为尿
病变
二者常同时出现,相互影响——肺失宣降
24
h
3.通调水道 概念: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①宣发-输津液于全身皮毛 出汗孔 汗
1
h
• 藏象: 藏: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
象: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在机体外部
的表现
•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 象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2
h
• 脏象学说的内容 1、脏腑 2、精、气、血、津液
• 脏象学说的特点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结构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 2、概念上是解剖、生理、病理上的高度 统一 3、临床上是辨证论治的依据
全身,外达皮毛
汗
3、宣散卫气
吸入清气 肃降-向下,向内运动 向下输布清气津液精微 尿
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
22
h
宣发失常:呼气不利、胸闷、咳喘、鼻塞、喷嚏、 无汗或易感冒等——肺气不宣
肃降失常: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等——肺失肃降
宣发与肃降的关系 是肺气的双向运动,二者是相反相成、
对立统一的两 种运动形式,不可分割。
面部最能反映 心血的盛衰
2.开窍于舌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以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心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14
心神失常h ——舌卷、舌强、舌謇或失语
3.在志为喜
心主喜、血养神 正常-喜而不过
功能正常
气道通畅 呼吸均匀 肢温声洪
20
h
肺气壅实 → 肺气上逆 → 喘、咳
呼吸功能下降——呼吸困难、气短而喘
功能失常
宗气生成障碍——脏腑功能活动力下降
肺气不足
(呼吸无力、少气、神疲 语言低微等 )
呼吸功能丧失——清不吸、浊不呼 →宗气不生→死亡
21
h
1.主宣发和肃降
1、呼出浊气
运动形式
宣发-向上,向外运动 2、 水谷精气和津液布散
(一)概述 1.心的阴阳属性和功能要点
阳脏、阳中之阳 心
主血脉、藏神
2.肠、脉、舌、汗、面、喜
外应-火、南、夏、热、红、苦
5
h
(二)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概念: 心主血脉,含主血液和主血脉两个方面。即指心
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周流不息以营养全身的作用。
心主血脉实际上是对“心”、“血”、“脉”三位 一体独立系统功能的综合表述,三者之中,心气的充沛 是关键,血的充盈、脉的完整与畅通是重要条件。任何 一方产生病变,均可导致“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
心血不足-健忘失眠多梦
心神正常-血行畅达有序 (2)血靠神使 心神失调-血行紊乱 神恐:面白
神怒:面赤
12
h
(三)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组织联系-心脉相连 心合脉
心功能正常-脉和缓有力,节律整齐 功能联系
心功能异常-病理脉象
13
h
①心主血,其充在脉
心华在面 ②面部血管丰富 ③面部皮肤较薄
反常
1、心之功能失常,情志改变
心气不足——易悲、时欲哭
心气实——狂、笑不休
2、过度喜乐,心气涣散
轻则失眠
重则发狂
15
h
4.在液为汗
心主血
阳气蒸腾 汗
“血汗同源”
血 津液
同源于水谷精微
“津血同源”
16
h
二、肺
(一)概述
1.肺的阴阳属性和功能要点
阳脏,阳中之阴。 肺 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主治节
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肺开窍鼻:
3.肺在志为悲:悲忧不良情绪最易耗伤肺气,故将悲
忧归为肺志。
4.肺在液为涕:涕为鼻粘膜的分泌液,有润泽鼻腔的
作用。
正常-津液润泽鼻窍
肺功能 异常
28
风寒束肺-流清涕 风热犯肺-流黄涕
h
2.肺的组成
主体--肺
肺 内系--大肠、皮、鼻、涕、毛、悲
外应--金、秋、燥
17
h
3.肺的生理特性
①肺体疏松清虚,不容异物,不耐寒热
②与外相通,易受外邪
肺为“娇脏”
18
h
(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①司呼吸
①宗气生成
①主一身之气
②肺主气
②全身气机的调节
②主呼吸之气
19
h
肺主气、司呼吸的表现
“广义”
“狭义
(”1)主宰脏腑活动
主意识--调节、主宰脏腑活动 心主宰脏腑活动 主血脉--供血滋养脏腑组织
(2)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正常--意识清楚,思维敏捷,精神饱满
心藏神 11
失常--意识模糊h ,反应迟钝,精神萎靡
3.心主血脉与心藏神的关系
二者是互为因果的依存关系
心血调和-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1)神靠血养
3
h
第一节 脏 腑
一、脏腑的分类、生理功能及特性
五脏-肝、心、脾、肺、肾-化生、贮藏精气:藏
脏 腑
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传化水
谷:泻而不藏,实而不
满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似腑-中空有腔 功能似脏-贮藏精气
藏而不泻
二、中西医名称的区别
4
h
五
脏
一、心 “君主之官”
6
h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的三个基本条件
1、心气充沛 心气——心动——血液运行 2、心血充盈
使足够的血量流入血脉 心血充盈
心气的活动得到心血的供养 与补充,不致衰竭
7
h
3、脉道通利
脉道通利
约束血液运行,使之不得溢出 保持通畅,血行不致阻遏
心主血脉,上述三方面缺一不可,然 以心气充沛起主导作用。
8
h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判断 重点从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四方面
心--心搏均匀有序
心主血脉正常 血
面--红润光泽 舌--红活荣润
脉--均匀和缓有力
9
h
面赤,舌红脉数 ---心火旺
面白,脉象细弱无力---心气不足 面舌暗,胸前闷痛、舌瘀点、瘀斑 脉涩、结、代 --------心血淤阻
心主血脉异常
10
h
2.心藏神
概念:心有主宰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的功能。
通调水道
经肾、膀胱
②肃降-向下输布津液
尿
所以,肺通调水道是通过肺的宣发,肃降来实现的。
由于肺位最高,故又称“肺为水之上源”
病理:
肺失宣肃
25
水津失布
头面、上半身水肿、
h
无汗、少尿。
4.朝百脉,主治节 概念: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
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 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吸清呼浊 肺朝百脉 宣发、肃降运动促血行 助心行血
化生宗气助血行
26
h
总结----主治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有协肋心脏对全身脏腑的功能起治 理调节的作用。
肺主治节
①调节呼吸,促进吸清呼浊, 维持全身清气代谢
②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 ③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④调节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27
h
(二)肺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23
h
一升一降
呼吸运动
维持气体交换
一出一入
向上向外
宣发肃降 布散精气
全身各处,无所不至
(气的升降运动)
向下向内
上从皮毛而出为汗
水液代谢
水液恒定状态
下从肾与膀胱而出为尿
病变
二者常同时出现,相互影响——肺失宣降
24
h
3.通调水道 概念: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①宣发-输津液于全身皮毛 出汗孔 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