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参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参汤
主料:人参30克。

辅料:红糖30克。

制法:将人参切片,放入锅中,加水约100克,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化即可服食。

功能:大补元气,回阳固脱,兼有养血活血之功,对于产后失血过多,阳气虚浮欲脱所致的产后昏厥有急救之功。

主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独参汤
【来源】《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组成】大人参20~30克(去芦)
【用法】上药叹咀。

用水300毫升,枣子5个,同煎至150毫升,随时细细服之。

令患者熟睡一觉。

【功用】补气固脱。

【主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独参汤
人参30~60克,急煎服。

人参的用量多少,要随证、随人具体情况而定。

须选用上品,浓煎顿服,待元气渐回,再随证加减。

我常用的用量为25~60克,病危重者尚可多些。

独参汤主治元气大虚,神昏气弱,脉微欲绝;或大出血者,或崩产脱血,血晕神昏等病情危急者;或行走之间,暴然眩仆,气微欲绝,喉无痰声,身无邪热,此阴血虚而阳气暴绝,急宜此汤救之。

关系人体生命之安危者,气也。

故先贤于气几息、血将脱之证,独用大量人参(约60多克)浓煎顿服,能挽回性命于瞬息之间,绝非其它药物所能
代替。

故必须独用而力专,量大而效宏,才能收起死回生之效。

气为阳,血为阴,阴阳之在人身,互为其根,不可分离。

若阴血亏乏则孤阳无所依附,亦自飞越而脱。

这时有形之阴血,不能急生,无形之阳气,急宜护固,况且阴生于阳乃太极之妙,因而取独参汤主之。

人参得天地冲和之气以成形,用之以补冲和之气,使其一息尚存,而疗诸疾。

人参有野山参、园参和移山参的不同。

目前药店中出售多为园参,移山参则较少,野山参更少且价钱昂贵。

由于加工的不同,一般又分为生晒参、红参、白人参、白糖参等不同品种。

独参汤中应选用生晒参、红参。

白人参及白糖参较上述品种药力小、性平和,适用于补益药方中。

另有大力参、高丽参,选其上等品也可用于独参汤。

当然生晒野山参效力更好,但因本品少,价昂贵,不易得,故一般均不用,如有家藏或在大城中有条件购买者,也可以使用,量可稍小些。

独参汤的用量,成人一般为50~80克,病情较轻者可用30~40克。

病情极其危重者,有时须用100克左右,急煎灌服或鼻饲。

我用独参汤时,常因病情危急,嘱急取人参捣一捣或轧为粗末、急煎15~20分钟即取一匙灌服,一边煎一边服,越煎药力越人,约1小时取浓汁再大量服下。

我遇到经济条件差者,也有时用人参30克加党参60克,好白术30克同时煎服,以加强人参的力量,也能收较好效果。

但条件许可者,还是重用人参为好。

如病人兼见四肢厥冷者,可加用制附片10克、干姜10克同用,以助回阳之力。

有的单位做成了”参附姜”注射液以备救急用,可资参考。

古人尚有参附汤、参芪汤,参地汤等,药味少而用量大,力专效宏,用为阴阳气血暴脱证的急救方剂。

一般说,参附汤(人参、炮附子)用于脾肾两脏皆极虚弱,先后二天之气欲脱,气息微微,手足逆冷,阴囊冰冷,关尺脉微者。

参芪汤(人参、黄芪)用于气虚欲脱表虚自汗出者。

参地汤(人参、生地)用于失血阴亡,气亦难存者,以固气救阴。

我会诊抢救急危重病时,遇有戴阳证患者(颜红如妆,两足冰冷,全身冷汗出,脉弱尺微,血压测不到),常用人参30克、制附片10克、山萸肉30克、五味子10克急煎服。

对过敏性休克,西药升压药不能维持血压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人参、肉桂,有时用小柴胡汤重用人参加肉桂。

救治脾虚气不摄血而大量呕血时,常在归脾汤中重用人参50克左右、加入生地炭30克而取效。

总之,独参汤主要是取其量大、力专、效宏,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佐入其它药品,主要据病情需要而定。

如古人也有于独参汤中加附片者,或加黄芪者,或加白术者,已如上述。

还有加当归以救血之脱;或加姜汁以治呕吐;或加黄连折火逆冲上而治噤口毒痢者,均为相须相得,互相配伍以提高疗效。

明•薛立斋治疗中风时,曾把独参汤加入三生饮中使用,可谓善用独参汤者也。

使用独参汤虽能起死回生,但要注意必须辨证准确,千万不可不辨脉症,四诊不参,主观臆断,轻易使用。

如误用于”大实见羸状”的真实假虚证,则犯”实实”之戒,而杀人于补法之中,铸成大错。

救脱三药参附萸
气血阴阳之脱,是临床最危急的证候,此时若能及时合理应用人参、附子、山萸肉,便能力挽垂危于顷刻,救命于须臾之间。

人参
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心经。

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之功效。

为补脾肺、疗虚损之佳品,更为益气救脱第一要药,凡气血阴阳之脱,皆可救治。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人参气味俱厚,补气之力雄壮,“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删补名医方论》)、“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本草经疏》)。

故补元气、救危急、挽虚脱,人参属第一。

本品又善补脾肺,能资生化源,使气血生化充足,则精自生而形自盛。

《本草汇言》云:“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

故真气衰弱,短促气虚以此补之。

”《本草正》谓:“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
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

惟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惟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

”《本草新编》更言:“盖人气脱于一时,血失于顷刻,精走于须臾,阳决于旦夕,他药缓不济事,必须用人参一、二两或四、五两,作一剂煎服以救之,否则阳气遽散而死矣。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含三萜烯类皂甙、挥发油、糖类、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等,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缩短神经冲动的潜伏期,并能引起抑制过程的加强和集中,促进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故能增强条件反射,提高分析能力,减少疲劳。

又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不良条件刺激的抵抗力,能使机体对疾病抵抗力增强。

小量、适量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作用特点与强心甙相似。

能使末梢血管收缩,血压轻度上升。

人参还能刺激造血器官,使造血机能旺盛,增加机体免疫力等。

人参的运用,不论单味或入复方均可收到满意效果,如独参汤即用本品煎服,可治卒然气脱及大失血后气随血脱的危证。

用本品制成的人参注射液,用于心源性休克等危重证的抢救,疗效颇佳。

人参配附子(参附汤),以益气回阳救脱,用于元气大亏,阳气暴脱之手足厥逆、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证效捷。

参附相伍,具有上助心阳,下补肾阳,中健脾气的作用。

气、阳同救,则生命垂危之候得以抢救。

配熟地黄(两仪膏)益气
救阴固脱,可用于血脱阴亡之证。

配附子、龙骨、牡蛎(参附龙牡汤)益气回阳,固摄救脱,以治昏迷、大汗出、肢厥、下利喘促、脉微欲绝者。

伍附子、炮干姜、炙甘草(四味回阳饮)益气温阳救脱,善治泄泻如倾、精神萎靡、四末冰冷、脉微之危症。

配知母、黄芩、大黄、甘草,益气护阴,泻热通腑,治感染性休克而有腑实证者。

伍麦冬、五味子(生麦饮)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复脉固脱。

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肢厥、脉细微等证效佳。

该方制成的生脉注射液临床运用极广,尤其用于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有上述证候者疗效显著。

另外,凡虚损劳伤诸不足之证,人参均能治之。

如脾虚食少、便溏者,常与白术、茯苓配伍;肺虚而喘者,与五味子、黄芪伍用;心气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者,与当归、酸枣仁、桂圆肉配伍;肾虚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痿、尿频等症,配鹿茸、山萸肉、肉桂、当归等。

人参的用法,一般3~8g,用于急救挽脱,可用至30g。

入汤剂一般宜另煎服。

实证、热证忌服。

附子
附子味辛、甘,大热。

主入心、肾、脾经。

有回阳救逆,温肾补火,祛寒止痛之功。

善治阴盛阳衰,大汗亡阳,吐利厥逆,
虚寒泻痢,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为温里回阳,救逆固脱之要药。

附子气味俱厚,走而不守,“火性迅速,无处不到”(《本草经读》)。

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

最善温肾气、补元阳、救厥逆、祛寒湿、除痼冷。

正如虞摶所言:“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祛除在表之风寒;引温里药达下焦,以除在里之冷湿。

”《伤寒蕴要》谓:“附子,乃阴证要药。

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建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

”《本草正义》曰:附子“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重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真有寒,无可不治。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还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有强心作用。

附子的运用,应与他药配伍为佳。

如伍人参(参附汤)以补益元气,回阳固脱,救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之大汗、肢厥、
息微、脉欲绝等症效著。

正如吴谦所云:参附“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倾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

”以此制成的参附注射液,临床广泛用于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急危重症抢救,使用方便,疗效更著。

配干姜、甘草(四逆汤),以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可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而致的四肢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等亡阳证。

配龙骨、牡蛎、山萸肉,以温阳固摄,敛汗救脱,善治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气促喘急等阳气暴脱之证。

另外,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等症,附子可与黄芪相伍(芪附汤);治中湿,脉细、自汗、体重等症,与白术、甘草伍用(术附汤);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痿、尿频等症,多与肉桂、熟地、山萸肉等同用;阴寒内盛,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症,可与人参、白术、干姜等伍之;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而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则与白术、茯苓、生姜等配之;风寒湿痹,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等症,常与桂枝、白术配伍等。

附子用量一般3~15g,作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去其麻味以减低毒性。

因其辛热燥烈,走而不守,故孕妇等忌用。

山萸肉
山萸肉味酸、甘,性温,入肝、肾经。

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益阴救脱之功效。

善治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淋漓,崩漏失血,心摇脉散等症。

为平补阴阳之妙药,亦为收敛图脱之要药。

大凡阴液耗亡,阳气欲脱之疾,都可救治。

萸肉酸中透甘,气味浓郁,性质温和,不燥不腻,最善平补阴阳,秘敛精气,敛汗固阴救脱。

诚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谓:“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

”“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

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

”依据张氏经验,临证凡见气短喘促、大汗淋漓、失血等症有元气阴血暴脱之势者,及时运用本品,每收桴鼓之效。

对虚寒滑泻以及暴泻伤阴之危重证候,用之疗效亦佳。

救治危急重症,单用本品急煎频服可效,若与它药合理配伍则收效更捷。

如山萸肉配人参,益气固阴,敛汗救脱,用于大汗或大失血后,元气暴脱,阴液耗亡之危重症疗效颇佳。

配人参、附子,可温阳益气,敛汗固脱,用治元气亏虚,阳气暴脱,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证效捷,配人参、龙骨、牡蛎以益气敛阴固脱,善治各种出血症有气随血脱之势者。

虚寒泻利,大便滑脱者,伍炮姜、人参、粟壳等以温中益
气,固涩滑脱。

暴泻伤阴耗液,脱水较重,口渴引饮,小便极少者,配麦冬、五味子、人参、白芍、车前子、茯苓以益气生津,敛阴止泻。

阴阳两虚,肾气不纳,喘逆迫促者,配人参、生山药、代赭石等以滋阴补肾,纳气平喘。

另外,气阴亏虚,冲任不固,崩漏不止者,配人参(或党参)、黄芪、白芍、阿胶等;肾虚阳衰,阳痿、遗精、小便清长者,配鹿茸、熟地黄、枸杞、五味子等;肾气不足,尿频、遗精、滑泄不止者,伍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等;阴虚盗汗,伍生地黄、知母等收效皆佳。

山茱萸用法,一般用量6~12g,固脱救急可用至30~60g,且应急煎频服。

(文章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