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枯燥”数学妙趣横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枯燥”数学妙趣横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文中,笔者将从如何诱发学生求知欲望、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兴趣求知欲望情境创设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非常浓厚、数学素养就会得到较快发展。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1.让“求知之欲”积淀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这句话说的就是儿童对知识渴求的欲望。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当好自己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角色,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更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诱发学生心底的求知欲、探索欲、成功欲。
1.1 善于把握心理,诱发求知欲望
学生有了求知欲,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好奇” “好胜”的心理,创设“新奇”的情境,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故事。
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
1.2 巧妙设计悬念,促进探索欲望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要学会巧妙设疑,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一些思索性较强的问题,要让问题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
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促进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1.3 注重鼓励赞赏,满足成功欲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因此,在教学中应适时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哪怕是一句简短的表扬、几个鼓励的词语,都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情境之花”竞相绽放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直观性、故事性、游戏性等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新鲜感。
2.1 创设直观性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
那么,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多媒体等生动形象、声情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以认识“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学生很快就会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2个车轮,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
2.2 构建故事性情境,催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儿童特别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往往会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第四册“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啥时起床啥时睡。
”然后根据书本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
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认识小时、分、秒,同时又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兴趣也自然高涨。
2.3 营造游戏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是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巧妙地营造游戏性情境,把新知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渴望,让学生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参赛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胜。
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经意间学到不少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的熏陶,提高了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行中,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
”
参考文献
[1]常碧军《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探析》2009.3
[2]谢军《小学数学应强化教学的趣味性》2008.3
[3]王双成《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