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教案与反思第1篇】
设计说明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学习本文时,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学生清楚称象的步骤就可以了。
因此,以“观看视频”“观察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科学、合理而简便,并为学生能清楚地讲故事打下基础。
另外,在本课教学中要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开会场面的小视频和“曹冲称象”故事的视频片段、“船”的字理识字过程等;现场做实验的器材。
学生准备: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预习生字,朗读课文2~3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营造生活情境:同学们,看,这是哪里呀?(课件播放菜市场买卖的热闹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菜市场里衡量轻重的器具——秤。
)
(1)引导学生注意读准翘舌音“秤”。
(2)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秤,引导学生说出“秤杆、秤砣”等词语。
2.出示大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质疑:用这些秤能不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引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
(1)认识“称”字。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称”字和我们刚刚认识的“秤”字有什么不同?
(2)认识“曹”字。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强调上面不是“艹”。
(3)课件出示曹操和曹冲两个人物,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3.引导学生思考:刚刚出示的这些秤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4.过渡: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孩,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成功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文本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以菜市场里的秤导入,让学生了解称重工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新课《曹冲称象》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利用现代的秤都不能称大象,那么,古时候的那个小孩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动笔圈画出本课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同桌合作互读,并引导学生分类识记生字。
3.汇报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1)交流比较容易识记的字。
①“根”“柱”“杆”: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识记这三个形声字,注意“杆”的发音,在这里读ɡǎn;用扩词法理解“杆”与“柱”的字义。
②“议”“论”: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议”和“论”,课件出示开会场面的小视频,交流理解“议论”的意思(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并用“议论”练习说句子。
③“线”:形声字,可与“钱”区分识记。
④“员”“砍”:部件组合法识记。
(2)引导学生识记较难记的生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帮助学生完善识记方法)
①“重”和“量”: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
两个字字形相近,都有“里”字的字形。
“量”字也可以用口诀来记忆:“一日一里”,同时强调在本课读liànɡ。
②“止”:独体字,可用字谜法识记:“上”多一竖。
讨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说一说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并组词。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以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抢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快乐交流,丰富识字经验。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生字按照容易识记的、较难识记的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识记生字进行更为理性的指导,并适当地进行知识拓展。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学生交流明确,故事的主人公有:曹操、曹冲、官员们。
(同时板
书)
3.课件出示写有上面人物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记“曹”。
4.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为什么要称象?
(1)画一画象腿,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2)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一边……一边……”是表示同时进行两件事。
(3)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到底”的意思,并练习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图片学生体会“到底”,说明大家对大象的体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4)组织学生讨论:当时的场面应该是怎样的?
(5)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5.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初步了解故事的开端。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
在阅读中一边理解词语的意思,一边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则为学生开辟了创新思维的舞台,让学生自由展现自己的想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写的字“称、柱、底”。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课件出示这三个字的书写动漫。
4.教师范写“底”字,相机指导:8画,半包围结构,斜钩要舒展,与左边的撇平衡,最后一笔点不要丢掉,上下两个点基本都在竖中线
上。
5.学生练习书写。
6.反馈评价。
找写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范写,学生针对字的结构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以学生在黑板上范写的形式鼓励学生写字,并在互评、指导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体会书写的快乐。
五、课内总结,课外巩固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
2.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带回家,既巩固了知识,又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玩“一字开花”游戏,给同一个字组几个词。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称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字词,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在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细品方法,感悟内容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1)鼓励学生扮演曹操来问称象的办法,想一想这句话要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
(2)女生读第二句话。
说一说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根据官员说的第一个办法,画一画,把秤设计出来,说一说为什么要用大树做秤杆。
(板书:官员——造大秤)
(3)巩固识记生字:杆、秤、砍。
(4)男生读第三句话。
①课件出示大象与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②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一句。
③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方法怎么样?
(5)看来这个方法不能让曹操满意,因此,曹操听了——直摇头。
(板书:曹操直摇头)
①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子,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图片此处应引导学生通过“直”,体会官员们的办法都令曹操非常不满意。
②小组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指导学生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引导学生用笔圈画出曹冲称象的步骤。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曹冲称象的步骤:赶象上船画线——赶象上岸装石头——称石头知重量。
(3)引导思考: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思考:对于这个办法,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称象的小视频。
引导学生一边看,一边借助关键语句说说称象的过程,并在语境中巩固生字“线”和“止”。
(5)现场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①容器装了东西之后下沉,沿着水面在容器上画线。
②拿掉东西后,容器浮起来。
比较水面和线的位置。
③放入其他物品,直到线与水面重合为止。
④用秤称重比较。
(6)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好在哪里呢?
(7)学生讨论,教师相机补充,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置换,让大象毫发无损。
这足以说明曹冲才智过人。
(8)引导学生思考曹冲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办法,体会曹冲的办法是源于平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勤于积累。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此刻曹操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2)巩固生字“量”。
4.引导学生交流:曹冲是个怎样的人?
图片此处教师应适时补充有关曹冲的资料。
设计意图:曹冲称象的步骤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从两方面进行突破:第一,以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称象的整个过程,有总体的印象;第二,做实验让学生直接了解用船称象及“画线”的意义,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一边读、一边看、一边演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指导学习“岁、站、船、然”。
(1)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特点,思考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2)适时演示“船”的字理识字课件,注意“船”的右上部不是“几”。
(3)教师范写并强调“然”字右上有一点,千万别漏掉,下面的四个点要托住上半部分,四点之间是等距离的。
2.自主学习“杆、秤、做”。
(1)课件演示书写视频,学生随视频书空。
(2)学生自主模仿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及时板演纠正。
3.学生练习书写其余的生字,展示讲评。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时,教师引领学生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探究写字方法。
通过观察结构,知道如何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吗?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考新方法,也可以完善曹冲的方法。
(1)创新的方法。
①课件展示学生们玩的游戏。
(滑滑梯、荡秋千、玩跷跷板等)引导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能否因此受到启发。
②演示用“玩跷跷板”的方法称象。
③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教师要告诉学生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这方面的书来读一读。
(2)改进的方法。
①引导学生想一想,曹冲称象的过程中哪个步骤可以改进?
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多种改进方法,如:将石头换成羊,它们可以被赶上船,省些力气。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总结体会: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爱动脑会观察)
3.说一说通过学习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进行创新方法与改进方法的尝试,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体验动脑的乐趣,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图片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本节课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在写字指导中,针对生字的不同类型、不同特征,帮助学生掌握写字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活用教材空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创造性想象,想象官员们一边看大象一边如何议论;想象官员们、曹冲、曹操说话时的语气及动作;想象更为完美的称象方法。
给学生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教案与反思第2篇】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
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
他的名字叫曹冲。
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
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
(2)、再指名读课文。
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
找出文中的人物。
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
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
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
再把大象(),往船上(),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
(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3. 师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这就是这个小故事意义所在。
4. 课下大家可以上网或从课外书中了解更多有关三国及曹操、曹冲知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教案与反思第3篇】
【教学设想】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
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生自主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
[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
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
出示课件:第4自然段按原文填空。
生准备,指名二生填。
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
9、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
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
)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
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曹冲的方法,老师读第五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第一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官员的发言。
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
性,与创造性。
]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