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个人中气十足,中气到底是什么,该怎么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常说一个人中气十足,中气到底是什么,该怎么补?
前几日,同小区的张大妈向我诉苦:她总觉得,她的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有些“中气不足”。
“怎么个中气不足呢?”我问。
“唉,”大妈叹了口气,说,“这孩子,总是很拘谨。
你看别的小伙子,谈笑风生,挥洒自如,那么自信,那么潇洒。
可我这孩子,蔫蔫儿的,说话跟没力气一样,胆子又小,这么大了还是很懦弱,没有一点男子汉的阳刚气概。
”
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一类人,跟张大妈儿子一样,说话没力气,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儿,还常伴有一些小毛小病。
也有一些人,特别是老人,说话声音洪亮,面色红润,大家都会夸他中气十足,而且他们往往身体也非常好,少病少痛,吃嘛嘛香。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气,中气不足对我们的健康有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补足中气?编辑新经络公众。
什么是中气
了解中气前,我们先弄清楚什么叫气。
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大气及其变化而产生的四时之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和运行于人体内的人气。
人体之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整体上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充沛于全身而无处不到,推动和调控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代谢。
南少林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中气”一词最早源于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甲本)作“中气以为和”。
因而常把属于中焦、主升降的脾胃之气称为中气。
人称“黄药师”的著名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劳伤解》中如此描述中气:“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
”
提出“脾胃中气为肝心肺肾功能的轴心”,是五脏生理功能之源。
但中气又不等同于脾胃之气,脾胃之气从属于中气。
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说“中气”是指“阴阳交合之中点”。
中气在人体内是如何运行的
中气最早其实是用来认知自然界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最典型的运用就是二十四节气。
古代天文学家把二十四节气中排在单数位置的称节气,排在偶数位置的称中气。
十二节令: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十二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中医讲究天人统一——自然的运气时间节律与人体的运气时间节律是有相关性的,中气表现在人体,就是五运六气的循行。
在河图洛书中,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与五行对应,土居中,而土对应的是脾脏,因而人体内是脾胃居中,其他脏腑居于四方,这是五脏的气的状态。
一指导引归根术提示彭子益在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完善,形成了“中气如轴,四维如轮”的五行圆运动理论,阐述了中气在人体内的运行。
人每时每刻脏腑之运化亦为一圆运动,其中脾胃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中气左旋,则木火(肝心)左升,中气右转,则金水(肺肾)右降,轴轮协同作用,轴运则轮行,轮运则轴灵,二者作用密不可分,共同维系圆运动的正常进行,新经络公众号提示若中气不运,火气宣通于上,水气封藏于下,木气疏泄于左,金气收敛于右,四方的作用各走极端,则内之轴不旋转,外之轮不升降,而不成其圆运动,故造化隧息,疾病相生。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人的身体里,有这么一个圆,它每天转啊转啊转啊的。
左边:肝随脾升,肝气和脾气都是要上升才好的。
右边:胆随胃降,胆气和胃气都是要下降才好的。
肺气也是要下降的。
但是胃在正中间,胃气不降,肺气就没有下降的通路了。
编辑新经络公众。
如果人体内各个脏器各司其职、正常运作,气血精微能循环遍布、濡养周身,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说他中气十足。
如果这个圆出现了问题,该降的不降,该升的不升,体内的气血、水液都乱套了,它可能不是一个圆,或者是静止状态,那么就容易出问题了。
南少林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提到中气致病的说法:“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
”
中气不足的表现与原因
《黄帝内经》中共有10篇提及“中气”一词,例如《灵枢·口问》中就描述了中气不足导致二便异常、肠鸣的症状:“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
”编辑新经络公众。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中气足或不足,那是因为中气是有一些表现的。
1.胃口不好
容易吃得少、拉肚子、消化不良,以及对食物营养吸收不好,身体也容易消瘦。
2.精力不济
精神上对事物没有太多兴趣,犯困;机体上会四肢无力、不愿多讲话,懒言少语;甚至皮肤会干燥、容易长斑以及没有血色。
3.易生病
抵抗力差,容易发热、头痛、自汗,易感冒、鼻塞、打喷嚏等,还会有气短与记忆力减退。
4.器官容易下垂
中医里中气下陷主要会引起器官的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以及脱肛等。
主要表现为饭后胃部坠胀,总想排便、拉肚子等,人也总是无精打采,潜意识点穴提示之所以会出现中气不足,注意有3种原因:
其一是先天因素,即先天的体质虚弱,容易消化不良。
其二是后天的疲劳与思虑导致,所谓脾主肌肉、主思。
机体过度劳累、思虑过度,伤及脾胃,出现不足。
其三是食物、饮食习惯导致,大饱伤脾,暴饮暴食、不按时吃饭以及生冷刺激等导致不足。
中气不足如何调补
人与天地之气相应,人之生理亦要顺应四季阴阳之变化,生化收藏要四时有序。
因而人若中气不足,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生活方式,顺应天地四时之气,再加上中药的调补,是有助于保中气的。
中气不足食补
食物方面可选择补中益气食物,一般为补脾、健脾胃食物。
如莲子、粳米、豌豆、黑豆等。
编辑新经络公众。
饮食习惯方面,对于肉类、淀粉类食物不必十分限制,同时食物以易消化、易吸收为主。
尽量避免烟酒、过于辛辣以及生冷、坚硬的食物。
火焰掌调病术提示《寿世秘典·调摄》中曾记载健脾胃要“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
”
中气不足要坚持运动
虽然中医说“惟劳倦能伤脾”,但坚持运动有助于补气,改善乏力、提升新陈代谢与促进食欲。
不过要适量而为。
中气不足药补
保中气是张仲景《伤寒论》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如清·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所言:“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
张仲景善用建中法(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保中气: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用甘温之剂,以恢复脾胃的健运功能,则气血
自生,升降自调,而偏热偏寒的整状自然消失。
一指导引归根术提示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认为“脾胃运化清升浊降贵在升降有序”,并且创立了千古名方——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虚气陷证。
此外,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兰室秘藏》卷下的补中汤,《医学发明》卷一的黄耆补中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人参健脾汤等都是调补中气的经典方剂。
关键在于如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中气的圆运动在临床中的应用
1.慢性鼻咽炎
2017年3月10日,患者:38岁,女,过敏性体质,慢性鼻咽炎5年,是一名老师,也是职业病,咽部不适,咽干咽痒,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气短,乏力,困倦,便干,月经量少,四肢冷,舌红苔白,舌边有齿痕,脉弱。
编辑新经络公众。
诊断:中气不足证
补中益气汤加减升降汤,取7剂,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黄芪30g,党参30g,白术3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干姜9g,大枣10g,蝉蜕5g,僵蚕10g,
大黄3g后下,片姜黄15g,细辛3克,辛夷花12g。
服用7剂,鼻塞,打喷嚏,咽痒等症状明显减轻,守法续进,柴胡减量为6克,加苍耳子6克,续服20剂而愈。
2.不寐
2017年10月10日,患者:48岁,女,失眠多年,半睡半醒,睡睡醒醒,忧心忡忡,容易烦躁,胃部不适,乏力,体胖,四肢偏冷,食少,停经一年,舌红苔白脉弦沉。
诊断:中气不足证
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汤,取7剂,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附子10g先煎,党参30g,炒白术10g,干姜12g,炙甘草10g,吴茱萸6g,大枣10g,麦冬15g。
服7剂睡眠明显改善。
加淮小麦30克,续服14剂而愈。
3.遗尿
2019年03月12日,患者:46岁,女,遗尿多年,有多次流产史,妇科检查,膀胱镜检查都正常,不能激动,笑笑尿就出来了,尿频尿急,尿不尽,体胖,乏力,困倦,舌红舌胖大舌下有淤血,苔白,脉沉涩。
诊断:中气不运,血淤水逆证
补中益气汤和抵挡汤,取7剂,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黄芪30g,党参30g,白术3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干姜9g,大枣10g,水蛭3g,地鳖虫9g,桃仁8g,大黄3g后下。
服7剂而愈,疗效显著。
以上文中方剂,请勿擅自配药服用,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辩证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