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请坐!(学生坐下)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的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让同学们自己把课文朗读一下,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朗读的情况怎样。

好,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上一次。

《梦游天姥吟留别》,预备,起!
生:(集体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
(进入第一个环节):诵读——把握诗人情感脉络
师:不错,同学们读得非常流畅。

但是呢,我们朗读还可以进一步把它细化一下,可以读得更好一些。

比方说,刚刚在同学们读的过程中,基调的把握还有点问题,这首诗不能读得那么欢快,为什么呢?它的标题写着,它是“吟”,是古体诗的一种,而“吟”这种诗体,本身就带有一种悲愁和慨叹,所以它基调还是比较“暗”的。

师:同学们再看一下,“梦游天姥”的“梦”,这个“梦”在第几段才出现?
生:第二段,第二段是写梦境。

师:那么在“梦”之前,第二段的首句有一句“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之”。

通过这个“因之”,你可以推测,第一段是在写什么?
生:梦的原因。

师:第三段的首句是“世间行乐亦如此”,那么你可以推断一下,“如此”后面要写什么?
生:感叹。

师:对,这样我们结构上也要读出一些层次。

师:(放映PPT,补充指导)除此之外,同学们注意,清代有一位评论家说:“长篇波澜贵层叠,尤贵陡变;
贵陡变,尤贵自在。

”读这些诗,要注意它的波澜起伏。

什么是“层叠”?层层叠叠,要有起伏的感情;“尤贵陡变”,特别还要注意它情感的急转直下、陡落的地方,这个地方要读出来;还要注意“贵陡变,尤贵自在”,“自在”怎么体现呢?一边读,我们一边再来理解。

此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轻重”,读的时候有时要轻一点,有时要重一点;“缓急”,读的时候有时要急,有时要舒缓一些;“节奏”,要有“停顿”;还有“平仄”也要注意。

下面我们回到文中,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师:用心朗读,本身其实就是对文本的一种深层理解。

同学们看第一句,“瀛洲”在这儿,它是一个陪衬,应该读得轻一些;“天姥”是要实写的内容,所以读得要重一些。

大家读一下,预备,起!
生:(集体朗读)
师:第二段,这是七言的四个句子。

这四个句子,是要写出天姥山的什么呢?
生:高。

师:高、雄奇、雄伟。

所以,同学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几个重音一定要读出来,通过这几个动词来体现它的雄伟。

一起来读,预备,起!
生:(集体朗读)
师:那么,是不是整篇文章都要读得那么高亢呢?也不是。

曾国藩曾经这么说李白的诗:“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密咏恬吟”,即有的地方也要读得轻。

比方说,同学们看这一句,这是梦境,所以同学们要读得轻柔一些、梦幻一些,但“一夜飞渡镜湖月”的“飞”要重音读。

这时候,诗人由现实世界飞到神仙世界,梦里的那个世界,要有仙气飘飘、遗世独立的那种感觉。

女同学来一起读一下,预备,起!
生:(女生集体朗读)
师:那么看这儿(PPT),这儿的四个句子要注意它的轻重。

“海日”,是很宏大的,读的时候要读得比较重
一些;但是,“天鸡”就要读得轻一些,为什么呀?大家看一下书下的注释,有一棵大大的桃树绵延三千多里,“天鸡”就栖息在这儿。

所以,“天鸡”的叫声,很可能是时断时续的、忽隐忽现的;我们听的时候要侧耳倾听,隐隐约约听到这种声音,要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预备,起!
生:(集体朗读)
师:接下来这两个句子呢(PPT),要通过停顿来把它的节奏表露出来。

因为这儿一停顿,同学们就能看出来,这里面其实写了好多事情。

哪些事情呢?“千岩万转路不定”,这儿转转、那儿转转,在山的迂回曲折间流连忘返。

一会儿迷恋着花,一会儿倚靠着山石。

怎么把它表现出来?要通过停顿来表现。

大家来读一下,预备,起!
生:(集体朗读)
师:那么,接下来这个句子(PPT),注意三个动词的重音。

这时候,要有暴风雨就要来了的感觉。

预备,起!
生:(集体朗读)
师:这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句(PPT)。

刚才是暴风雨就要来了的气势,这时候却是“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这句句子该怎么读?我请一位女同学来读一下。

沈××,你来读一下。

生:(朗读句子)
师:请坐。

王××,评价一下,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沈××的“云青青”可以稍微着重一点,“欲雨”可以读得轻柔一点。

师:其实,“云”、“雨”、“水”和“烟”在这里都是气体或者液体,比较轻柔,那么应该读得轻柔一些。

还有,“兮”是一个什么词?
生:语气词。

师:在《楚辞》里经常用到这个“兮”,“兮”有什么作用?
生:语气延长,比较抒情。

师:“青青”又是什么词?
生:叠词。

师:所以,“云青青”这个地方,同学们应该读得稍微慢一些,表明是云气弥漫的这种感觉。

水气弥漫,乌云密布。

董××,请你读一下。

生:(朗读句子)
师:请坐。

王××你来读一下。

生:(朗读句子)(掌声)
师:请坐。

这时候,“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一定要读得重一些,因为这里是“石扉”,不是柴扉,沉重的那种感觉要读出来。

而且在这里,石门打开之后,是一个新的世界,感觉到非常的惊奇、惊喜。

当你惊喜的时候,你该怎么读?
生:很欢快的。

师:“欢快”的语气怎么表达?
生:比较加快语速的。

师:同学们来读一下。

生:(集体朗读)
师:同学们看,这里情感是不是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地方?如果说,我们把这首诗比作一首交响乐的话,那么这儿就是它最最华美的乐章、最最高潮的地方。

就在这时候,我们看一下(PPT),这四句该怎么读?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我来问问同学,他心情是怎么样的,该读出什么样的感觉?周××,你来回答一下。

生:我觉得他这时候是比较失落的心情。

师:刚才那么美好,现在感觉很失落?好,那么请你读一下这种失落的心情
生:(朗读句子)
师:请坐。

王××,你觉得刚刚周××读得怎么样?
生:语调还是有一点僵硬,她没有放轻调子,重音比较多。

师:那你觉得这里应该怎样处理会好一些?
生:从梦境中突然醒来是梦境与现实的骤起骤落,她应该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师:非常好,那么请你读一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朗读句子)
师:非常好,请坐。

那么在这儿是不是一个情感的陡起与陡落?心情由最高潮一下子跌到谷底,醒来之后什么都没有。

那么下面这个句子,“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这是在问谁?
生:东鲁诸公。

师:再往深读一些,还有可能是在问谁?
生:问自己。

师:问自己什么时候还能回来呢?那么,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种感情读出来,甚至我们都可以重复读两次加以强调。

预备,起!
生:(集体朗读)
师:最后一句,刚才的情感已经到了一个很低的地方,这时候突然又来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是什么句式?
生:反问句。

师:反问句式的语气——?
生:比较强烈。

师:对。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贵”是一个仄声还是平声?
生:仄声。

师:“贵”这个字表明一种什么态度?
生:很坚决。

师:是很坚决的一种态度,这个要读出来。

最后因为要结束全诗,所以读的时候可以留有一些余味。

大家一起来读,预备,起!
生:(集体朗读)
师:同学们之后可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导,自己再读一读,注意把这些细节读出来。

师:有些学者认为,杜甫的诗历史性强,我们可以把它当历史来读;李白的诗抒情性比较强,我们可以把它当历史的情绪来读。

那么,我们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来,李白的诗这种波动,陡起陡落。

刚才我们还留有一个小问题,除了“陡起陡落”以外,它还有什么特点?
生:“自在”。

师:从这首诗里,我们怎么看出来?
生:像古诗的话,它都会有五言七言那种;但李白这首诗既有四言,又有五言,又有七言,又有九言,它的格律不受影响,就像李白自己自由洒脱的个性一样。

师:非常好!同学们鼓掌!它从字数可以看出李白那种自由洒脱的个性,那种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个性,通过它的诗句也可以表现出来。

(过渡到第二个环节)鉴赏——了解诗人笔墨胸襟
师:刚才我们把握了诗人这样一个情感脉络,现在再来回顾一下李白。

我们说李白是“诗仙”,刚才我们还说到杜甫是“诗圣”,他的诗我们又叫作“诗史”。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诗仙”这个“仙”怎么体现出来?
生:主要是通过他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师:那么这种浪漫主义,在这首诗里是怎么体现的?同学们从文中找找。

师:谭××,你来讲一下。

生:我觉得,首先从它的内容上来看,他从做梦的角度来表达他的想法,就显得他很有想象力。

不是从现实中取材,而是通过梦境写出一个神仙世界,有大胆的想象。

还有比如,诗中写到“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他就想像个仙人一样,骑着白鹿去游览,也具有浪漫的色彩。

师:刚才说神仙世界是集中写,这儿还有些地方也是这样写,也同样说明他想象力很丰富。

非常好,请坐。

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讲一下。

李××,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觉得他有一些夸张的语气。

比如说“一夜飞渡镜湖月”、“身登青云梯”,都是十分夸张的、非常富有想象力的。

师:其实这个“夸张”,还有一段比较集中吧?在文中什么地方?
生:第一段。

师:来读一下。

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师:其实天姥山本身并没有那么高,但是在李白笔下,它就是那样的雄奇、瑰丽。

请坐,非常好。

那么,李白的这种浪漫,在这首诗中主要是通过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来展现的。

其实他的这样一种手法在他其它的诗里也经常会出现。

同学们以前学过的诗歌,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

学过哪些也是用夸张、想象的?
生:《望庐山瀑布》。

(集体朗读《望庐山瀑布》)
师:“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想象。

再想想还有哪些诗?
生:“朝如青丝暮成雪”。

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通过我们学过的这些文字、通过语文书上的这些文字,你们觉得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一种性情?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赵××,你来讲一下。

生:李白是一个非常洒脱的人,向往自由,希望自己在一个非常自由的写诗环境之中,能够发挥他全部的才华。

师:“自由洒脱”是你给他的关键词,非常好,请坐。

周××,你来说说。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也还是很狂放的。

师:很好,请坐。

正因为这样的个性,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陈××,你来讲一下。

生:他就像一位酿造琼浆玉液的酒神,将他的美酒分享给他的观众,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师:陈××读出了他自己的感觉:李白的文字就好像一杯陈年美酒一样,感觉特别醇厚。

很好,请坐。

他的这种浪漫、这种率性,还有同学们刚刚提到的豪放、自由、无拘无束、不拘一格等等,正因为有这样的李白,才有这样的文字。

所以说,每首诗、每篇文本后面站着的,是作者这个人!同学们要通过文字,读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个性、有着怎样的情怀。

因为,笔墨从胸襟中来!
(转入第三个环节):探究——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师:茨维格说:“文学的深层意义,就是对生命本质的无穷探索。

”研究李白的人太多太多了。

我们现在去除这些遮蔽,自己走进他的文字,与他面对面,与他交流。

你看一下,他在这首诗里,要表达怎样的一种内心世界?你是不是读懂了?是不是他的知音?老师把问题集中了几个,给同学们看一下(PPT)。

师:第一个问题,关于“梦与醒”。

这里有三个观点,同学们看一下,你同意哪种观点?还有别的看法吗?
大家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过一会儿派一位代表来回答。

生:(学生开始分组讨论)
师:王××,你们小组的观点是什么?
生:我觉得李白作为一个浪漫的人,他想表达的应该是文章的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应该是托这个梦,来表达他的情感,并不是侧重地写这个梦。

师:是“托梦言志”的这个观点,很好,请坐。

邵××,你们这组的观点呢?
生:我有自己的看法。

梦,是自己在现实中不能得到的东西的一种预见吧。

纵观李白的一生,他想有大的作为,其实他也想在官场上干一番大事业。

可惜的是,他并没有这个能力。

他写了这篇诗,这个梦境也是表达自己在官场上的失意。

师:非常精彩!请坐。

还有别的观点吗?李××,你来说说。

生:我认为这是表达他梦中的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从“世间行乐亦如此”这句可以看出,李白是非常向往
梦中那种美好的境界的。

但是从上文第二段最后一句结尾可以看出,其实是并不存在他梦中那种理想世界的。

总的来讲,梦境是他向往的理想世界,而他想抒发的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最后产生的一种无奈与失望。

师:鼓掌!非常棒!有小组同意第二种观点吗?这个观点认为,“梦境是李白宫廷生活的投影,三年长安为官如一场噩梦,梦醒后是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对呢?同学们,见仁见智。

其实,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同学们都可以阐释自己的理解。

师:第二个问题,关于“仕与隐”。

我们集中在这一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到底是要表达他的“仕”还是“隐”?请联系李白的生平,说出你的理解。

“仕”是正方,“隐”是反方,下面请正方举手。

好的,剩下的是反方。

我们一会儿请同学来辩论一下。

生:沈××,你是选择“隐”的吧,你来讲讲。

生:我觉得他是要“隐”的。

因为他之前做梦,梦境美好。

这句的意思是说,他想要像神仙一样,过着神仙的生活。

师:“且放白鹿青崖间”,从这个地方怎么看出来?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之间,等到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就是归隐,不再过问世俗。

师:从哪个词看出是“归隐”?
生:白鹿。

师:为什么从“白鹿”一词你就能看出他是要“归隐”?
生:因为白鹿是传说中神仙或隐者的坐骑。

师:那么,不是神仙就是隐者,就是说他有归隐之念,从这儿可以看出来。

请坐。

有谁来反驳吗?王××,你说说。

生: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李白所写的梦,我觉得,他平时是以一个超凡的政治家来自居,他觉得他有能力管理这个国家。

他脑子里有这个想法,所以我认为他这场梦是与他官场的渴望相关联,而不是“隐士”。

而且他说“且放白鹿青崖间”,“白鹿”分为“隐者”和“神仙”,他是一种自命不凡的人,他觉得自己的才能和政治才能是够高的,所以我觉得,他对于“白鹿”、对于“神仙”是一种超脱凡人、更高层次的理解,而不仅仅是隐者。

李白其实后来还有去从仕的生活,投身于其它各种地方来完成自己的理想。

他的理想不是去做一名在山水之间的士人,他想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看这个社会、去看国家。

师:讲得真好,鼓掌!持“隐”的观点的人有谁来反驳吗?
生:“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后面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是想表达自己宁愿纵情于山水之间,而不是拘泥于小节;情愿踏遍祖国大好河山,也不愿被朝廷所束缚。

师:很好,请坐。

谭××,你来讲讲。

生:我觉得李白是想要去做官的,因为前面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我觉得他只是想表达他自己很有才华,可以在朝廷中干出一番大事业。

但是,正如他当年被权贵所排挤,希望能让自己才华发挥用处,而不是因为才华而被排挤。

这里的“且放”是“暂且放”,不是“马上放”;“须行”是指他需要的时候。

表达了他的失意与不满,还有一些抱怨。

师:很好,请坐。

其实,他的那种“仕”的情感是比较深刻、比较潜在的。

那么通过他的生平也可以看出,他后来又出山了,投了永王幕府,帮助平定安史之乱,也是很有济世之才的。

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这种“仕”的情怀、济世的抱负,一直都还是有的。

但是,在遭到权贵排挤之后,他的这种“隐”与其说是反抗,不如说是失意与无奈。

师:刚刚同学们一直提到了这样两个字,“傲与媚”,不愿意奴颜媚骨。

那么,关于“傲与媚”,我们再做一些思考。

最后一句成为这首诗烛照全篇的一句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你怎么理解的?到这时候,你懂李白了吗?你明白这句诗了吗?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悟。

王××,你来讲讲。

生:我觉得这体现了李白的一种傲气,他为什么要在权贵之下讨好他们?他就是不愿奴颜媚骨,表现出了
他傲岸的人格。

师:好,请坐。

邵××,你讲讲看。

生:我觉得他不向权贵低头,有一种反权贵的思想。

他非常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

一般来说,都是王权控制世人,而他是想世人控制王权,有一种不屈于世俗的叛逆的思想。

师:讲得好!读出了李白这样一种傲岸的风骨!请坐。

刚才同学一个说出“傲岸不羁”的特性,一个说出“蔑视权贵”的宣言,以及对他们的一种反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再读一读,还可以读出一些淡淡的无奈和叹息。

师:(最后总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主要通过诵读来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通过鉴赏来了解诗人的笔墨胸襟;通过探究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再把这首诗好好朗读一下。

下课,同学们。

生:(学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