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师说》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课时作业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师说》历史⼆轮复习(通史版):课时作业6
课时作业6近代中国的新⽅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9~1949)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8·晋城市⾼三第⼀次模拟考试]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泽东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论》等⽂章中把“五四”新⽂化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化⾰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形成了权威阐释。

这种阐释强调了“五四”新⽂化运动()
A.是⼀场具有思想启蒙的⽂化运动
B.在反对封建思想上的启蒙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命开始的标志
D.在⾰命思想意义上的启蒙
解析:由材料“反帝反封建的⽂化⾰命”,可知五四运动是⼀场⽂化⾰命,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是⽂化⾰命⽽⾮思想启蒙,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中⽆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化⾰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可知强调五四运动在⾰命思想上的启蒙,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8·⽢肃兰州⼀模]中国共产党的⼊党誓词,随着党的任务不同和党的建设需要,经历了数次变化。

下图中的⼊党誓词,应出现于()
A.⼟地⾰命时期B.抗⽇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初期
解析:由图中时间“1931年”以及强调阶级⽃争等信息推断,该⼊党誓词应出现于⼟地⾰命时期,故A项正确;抗⽇战争时期(1931~1945年)虽符合时间限制,但民族⽭盾是主要⽭
盾,不会强调阶级⽃争,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初期(1949年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8·云南保⼭⼆模]1927年8⽉7⽇,中共中央在汉⼝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推翻反⾰命的政权。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 A.以领导⼯⼈运动为中⼼任务
B.坚持“城市中⼼论”
C.⼯作重⼼由城市转向农村
D.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解析:中共⼀⼤决定以领导⼯⼈运动作为党的中⼼任务,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可知,中共认为中国⾰命的中⼼应放在⼤城市,故B项正确;井冈⼭⾰命根据地建⽴后,党的⼯作中⼼由城市转向农村,故C项错误;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8⽉1⽇,在⼋七会议之前,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东、湖北重点中学冲刺模拟⼀]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

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当》《满军哗变歌》等⼗余⾸作品。

这些作品()
A.宣传我党的抗⽇统⼀战线政策,⽡解敌⼈⽃志
B.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军阵营
C.保障抗⽇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共赴国难
解析:“在东北抗联部队……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

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当》《满军哗变歌》等⼗余⾸作品”可得出其⽬的是为宣传抗⽇统⼀战线,同时⽡解伪军的⽃志,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战
争的结果,⽆法判断是否已经扭转了形势,故B项错误;“东北抗联部队”其对抗战作出了贡献,但⽆法“保障抗⽇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故C项错误;“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没有涉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8·福建省普通⾼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所特殊学校——⽇本⼯农学校。

从1940年⾄1945年,有近500名⽇军战俘在此接受教育,其中绝⼤部分参加了⼋路军、新四军以及⽇本⼈在华的反战组织。

这表明() A.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B.侵华⽇军厌战情绪滋长蔓延
C.中共统⼀战线策略取得成效
D.正义战争必将获得⼴泛⽀持
解析:题⼲未反映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教育等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题⼲反映的是中共对⽇本战俘的再教育,故B 项错误;题⼲反映通过⽇本⼯农学校,中共成功将⽇本战俘吸收进来并反⽇,故C项正确;题⼲没有对抗战进⾏性质区分,故D 项错误。

答案:C
6.[2018·湖北省⼋校⾼三第⼆次联考]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1889~1962)抗战前创作的戏曲有《黛⽟葬花》《馒头庵》《晴雯补裘》《黛⽟焚稿》等;抗战时期创作的有桂剧《梁红⽟》《⽊兰从军》、京剧《桃花扇》等。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动荡年代⼈们借戏剧逃避现实
B.戏剧的教化功能开始发挥作⽤
C.戏剧有利于传播国家民族观念
D.戏剧的⼤众化取得了重⼤进展
解析:抗⽇战争时期,中国⼈并没有逃避,⽽是进⾏了积极的抗争,故A项错误;戏剧的教化功能在⼀开始就存在,故B 项错误;欧阳予倩在抗战前创作的戏曲都带有悲观⾊彩,⽽到抗战时期所创作的戏曲都具有民族⾊彩,说明他借助戏曲来传播民族观念,以此激发中国⼈的民族意识,故C项正确;戏剧的⼤众化是指戏剧从⾼雅⾛向通俗,被⼤众所接受,与题⼲⽆关,故D 项错误。

答案:C
7.[2018·⼴安、遂宁、内江、眉⼭四市⾼三第⼆次诊断考试]右图是⼟地⾰命时期的红军宣传画《⼯⼈、农民暴动起来打⼟豪分⽥地》。

这⼀作品()
A.说明“⼯农武装割据”局⾯形成
B.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C.奠定了统⼀战线的社会基础
D.反映出红军宣传具有通俗性
解析:“⼟地⾰命时期的红军宣传画《⼯⼈、农民暴动起来打⼟豪分⽥地》”是“⼯农武装割据”时期的运动,但从这个运动⽆法得知“⼯农武装割据”⼤局,故A项错误;由画⾯看⾮常直观,没有体现想象⼒,故B项错误;在⼟地⾰命时期,没有体现统⼀战线的思想,故C项错误;通过漫画可以让⼈很通俗地看到打⼟豪分⽥地的场景,群众容易接受,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18·⼭东菏泽⼀模]按规定,“陕⽢宁边区参议会作为权⼒机关,可以选举、罢免边区政府主席、委员及⾼等法院院长;制定边区单⾏法规,批准民、财、教、建、粮⾷及军事等各项计划;督促、检查边区政府对参议会决议的执⾏;等”。

此举主要是为了()
A.探索⼈民民主专政模式
B.推翻国民政府独裁统治
C.适应民族解放战争需要
D.巩固边区政府⾃治地位
解析:根据材料中“陕⽢宁边区参议会”说明当时还在抗⽇战争时期,并未达到探索⼈民民主专政模式的时候,故A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陕⽢宁边区参议会可以选举政府主席等,可以批准民、财、教、建、粮⾷及军事等各项计划,这些内容并不能直接帮助推翻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了陕⽢宁参议会选举政府主席,制定单边法规和批准各项计划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设⽴的两个抗战纪念⽇的⽬的。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抗⽇战争研究领域发⽣的变化。

请阐述对“抗⽇战争中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理解。

(15分)
解析:第(1)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常识进⾏作答,中国设⽴两个抗⽇纪念⽇,⼀⽅⾯是彰显对⼴⼤⾰命先烈的缅怀,另⼀⽅⾯则是以史为鉴,警⽰国⼈要珍惜并维护和平,同时还要对近年来⽇本法西斯势⼒的沉渣泛起保持⾼度警惕。

第(2)问第⼀⼩问“变化”,根据材料⼆“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往研究只关注⽇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中国原有现代化进程的藩篱,对中国的抗⽇战争如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进⾏了⼴泛的研究,取得诸多新成果”可知,在研究范式⽅⾯引⼊了现代化的先进范式;根据材料⼆“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分析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共产党避开了抗战的主战场……同样的道理,没有国民党领导的正⾯战场的长期坚持,中国抗战也⽆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者不可偏废”可知,在研究视⾓⽅⾯对国民党正⾯战争的地位和作⽤给予充分肯定,强调抗战的全民族性。

第⼆⼩问“理解”,主要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分析阐述近代中国在抗战期间积累的现代化新因素,需结合所学知识并进⾏⼀定的归纳和总结。

答案:(1)⽬的: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的伟⼤民族精神;彰显中国⼈民抗⽇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史为鉴,维护正义,警惕法西斯极右翼势⼒;珍爱和平,维护世界稳定的政治秩序;尊重⽣命,反对战争对⼈类的破坏。

(2)变化:研究范式,引⼊现代化范式;研究视⾓,对国民党正⾯战场的地位和作⽤给予肯定,强调全民族的抗战。

理解:现代化因素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

政治上,抗⽇战争期间国共合作结成抗⽇民族统⼀战线,为民主政治的实⾏创造了条件。

延安抗⽇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中国社会出现了⼀种全新的政治趋向。

(⼆选⼀)经济上,我国沿海⼯业的内迁,改善了传统⼯业布局不合理状况。

抗⽇根据地进⾏了减租减息,⿎励垦荒等措施,在⽣产关系⽅⾯尝试进⾏现代化。

(⼆选⼀)外交上,⼆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得到了独⽴主权
国家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可见,现代化因素在抗⽇战争期间已然孕育并发展,这种因素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国民党政府完全不顾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实⾏⼀党独裁统治,严重背离了现代化倾向,最终招致政府的民⼼背离,共产党领导的抗⽇民主政权则顺应现代化趋势,领导⼈民最终建⽴新中国。

14.[2018·皖北协作区⾼三年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学⽣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的理性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爱国者。

对于杨晦、匡互⽣这样的⽕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精神。

1919年6⽉,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章⾥写道:⾃从⼭东问题发⽣,爱国的声浪更陡然⾼起⼗万⼋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

感情和理性,都是⼈类⼼灵的重要部分,⽽且有时两相冲突。

……爱国⼤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部分。

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的别名。

——摘编⾃黄⼴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
运⽤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讨论。

(12分)(要求:提取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解析:根据材料中以五四运动的现象为例,分析爱国的⽅式,并通过陈独秀先⽣的著作提出观点“感情和理性,都是⼈类⼼灵的重要部分,⽽且有时两相冲突。

……爱国⼤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部分。

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的别名”得出观点:爱国主义是感情与理性的统⼀。

并结合材料论述。

答案:⽰例: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

讨论:⾸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起的。

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种爱国⾏为。

⼭东问题发⽣后,爱国学⽣奔⾛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

同时,激情爱国往往⼜极不理性,导致⽆政府主义倾向加剧。

五四运动中,学⽣⽤暴⼒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

这样的结局
就是暴⼒赢了,⽂明输了,法律丢了。

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的。

(⽰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之有理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